《楓橋夜泊》教案設計
(2)通過自學和在小組里交流,誰愿意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大意?
[詩文解釋:月亮慢慢落下去了,烏鴉在樹上啼叫,天地間布滿寒霜。昨夜,面對著江邊的楓樹和岸上的漁火,詩人愁絲縷縷難以入眠。夜半時分,蘇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鐘聲,悠悠然飄蕩到了客船。)
3、三讀會,達意境。
(1)下面咱們再讀讀這首詩,你能體會到作者寫這首詩的感受嗎?這就是三讀會,達意境。
女生讀全詩。詩人是怎樣的心情?詩中的哪個字寫出了這種心情?
(2)他愁些什么?為什么愁?聯系張繼寫詩背景的資料想一想。
(張繼應該是因為落榜而愁,思念家鄉而愁。張繼常年在外,肯定思念家鄉的親人,他很可能是為思鄉而愁。)
(3)除了這個“愁”字,你還能從詩中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來作者所表達的這種感情?
提示:這首詩描寫了哪些景物?哪些景物是看到的?哪些景物是聽到的?(根據學生回答標出:看——月落、霜滿天、江楓、漁火;聽——烏啼、夜半鐘聲)
你讀了這些景物有什么感受?
[a、從月落烏啼霜滿天的情景,談談自己的感受;b、夜是那樣的靜謐、深沉,在靜夜中忽然聽到遠處傳來悠遠的鐘聲,一夜未眠的詩人有何感受呢?]
(4)教師小結:是呀,通過這首詩,我們真的能體會到孤身在外的詩人的心事,他的失眠,他的憂愁,他的孤單:你看,月亮落下去了,秋天深夜的寒意,從四面八方圍向詩人夜泊的小舟,只有對面的點點漁火讓人感到一絲溫暖,那幾聲烏鴉的啼叫更叫人難以入睡,正在這時,從寒山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在寂靜的夜里,鐘聲顯得是那么悠遠、綿長,怎不讓人感到凄涼、傷感、憂傷呢?同學們從詩中這些景物體會到作者的感情,這就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四會讀,有感情
過渡:如果此時你就是詩人張繼,請把你的感受通過你的感情朗讀表達出來。這就是四會讀,有感情。
(1)指名讀,劃出詩的節拍。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2)誰愿意再給大家讀一讀?你怎么讀這首詩?
古詩,講求的是一種韻味,在停頓的地方將韻母的音發得飽滿一些,有余音繚繞,不絕于耳的感覺,讓人細細體會、再慢慢回味。
(3)指導朗讀、試著背誦
a、老師范讀,
b、指多名比賽讀,指導朗讀,評議。
c、男女生比賽讀。
(4)會唱《濤聲依舊》這首歌嗎?歌中所唱的內容正是借用了《楓橋夜泊》中的詩句。也說明了這首詩的影響深遠。如果有機會,請大家也選擇一個深秋的寒夜,到蘇州去,去看一看那江楓漁火,望一望那月落霜天,聽一聽那夜半鐘聲,感受一下這詩中愁的韻味。
四、拓展:交流中外名人憂愁了都做些什么,深入體會憂愁。
1、張繼憂愁了寫詩,你還會背哪些抒發詩人愁緒的詩句?
2、總結:
這節課我們用“四學法”學習了《楓橋夜泊》這首古詩,中國的古典詩歌,像一條橫亙古今的河流,流淌著中華文學藝術的精髓。人們都說:“胸有詩書氣自華”。詩是跳躍的音符,是無聲的圖畫,是感人的故事,更是人們內心情感的抒發.通過今天這節課學習,希望同學們喜歡并熱愛詩歌!
五、作業小超市
1、把《楓橋夜泊》這首詩背誦給你的爸爸、媽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