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學設計(全冊)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
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