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學期語文教學設計(全冊)
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也不作深入的啟發(fā)和講解,而是讓學生交流畫出的句子有哪些,以及自己的體會是什么,了解學生對小男孩內(nèi)心活動變化的理解程度,為下一步重點品讀作好鋪墊。
(二)品讀重點詞句,揣摩小男孩內(nèi)心活動的變化
(1)出示導讀題:
依照下面的例子,根據(jù)你所畫的表現(xiàn)阮恒獻血時神情、動作的語句,提出問題,并試著自己解決,然后與同學交流。例: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阮恒舉手時為什么“顫抖”?為什么把手“放下去”又“舉起來”?)
(2)集中品讀:聯(lián)系第12自然段體會阮恒“沉默”是在猶豫,“顫抖”“放下去”是因為對獻血、對死亡很害怕,“又舉起來”是要堅持獻血。然后以朗讀體味加深感悟:為什么愿意這樣做呢?小男孩是怎么說的呢?
(3)小組討論:“她是我的朋友”,阮恒這樣說的時候,他是怎么想的?你從這句話想到了什么?體會小男孩為朋友愿意無私奉獻的精神。
(三)有感情朗讀,體會小男孩的內(nèi)心變化與奉獻精神
1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自由選擇一句或一段進行有感情朗讀。
2有感情朗讀第5—14自然段。
四、回顧——升華文章思想感情
自由談談學習本課后的感受,再有感情地把課文多讀幾遍。
19 七顆鉆石
學習目標
1.認識“竟、匆”等幾個生字,會寫“渴、罐”等15個生字,正確讀寫“鉆石、水罐,喜出望外”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nèi)容,在水罐一次一次變化中體會到互相關(guān)愛、樂于奉獻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
1.能夠表現(xiàn)課文第一段內(nèi)容的課件。
2.課文插圖和生詞卡片。
3.隨文閱讀材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設置情境,激發(fā)閱讀興趣
1.(播放課件)教師敘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發(fā)生過一次大旱災。接連幾個月沒有下一滴雨,每天都是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叢林、莊稼也都干枯了,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誰來說一說,此時的水意味著什么?(使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性,如,生命之水、希望之水、救命之水;有了水,人和萬物才能繼續(xù)生存下去,沒有水,等待人和萬物的只有死亡)
2.一天夜里,一個小姑娘意外地得到了一罐水,她會怎樣用掉這罐水呢?(啟發(fā)學生盡可能地展開各種想象,并說明理由。如,她會先自己喝上一口,滋潤一下干裂的嘴唇和冒火的喉嚨,然后再給自己的親人喝;她會跑回家去,趕緊送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弟弟妹妹……)
同學們的猜想都有道理,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七顆鉆石》(板書課題)就是圍繞這一罐水講了許多意想不到的事情。讓我們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吧!
自讀課文
提出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小組設計方式,保證每個組員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個人默讀,畫出你認為神奇的地方,并想一想為什么。
3.小組討論故事中的神奇之處及原因。
全班交流
1.請各小組自選方式,匯報你們學習的第一題,即是否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可以派出代表拿生詞卡片當小老師教讀全班同學,或組員接讀課文,或請老師和其他同學指定一生讀某個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