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師教案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了不起的古人,他是誰呢?你們看。
2、播放有關孔子的圖片,學生觀看。
3、了解孔子。
師:書上的資料袋也有一些關于孔子的介紹,老師已布置你們預習了,誰能從這里找出一句話來評價孔子?
出示資料袋內容,生用一句話評價孔子。
投影: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我們把這句話讀一讀。
二、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揭題: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有關他的故事,更深入地來了解他。
板書:孔子拜師。生齊讀課題。
2、正音:“子”是古代對有學問的人的尊稱,要讀第三聲。跟老師讀 “孔子”。
3、質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問的嗎?
師板書。
師:同學們真會思考!待會兒我們就一邊學,一邊解決這些問題。
三、學習生字,讀通課文
1、學生提醒容易讀錯的字。
師:要讀好課文首先要讀準字音,你們在預習中覺得哪些字難讀準,能給大家提個醒嗎?
師補充:(佩服)
2、全班齊讀生字詞。
3、指名分段讀課文,師正音
師:你們讀準了生字,還能把課文讀通順嗎?
指名分段讀課文。
四、研讀課文,體會情感
1、師:我們已經把課文讀通順了。接下來,我們再來仔細讀讀課文,解決問題。孔子為什么要拜師?咱們讀讀第一自然段。
2、解決問題:孔子為什么要拜師?
生:因為孔子覺得自己的知識不夠淵博,所以才要去拜師。
師:“淵博”是什么意思? 板書:淵博
他是不是真的知識還不夠淵博呢?誰來說說,你從哪里讀懂的?
和“聞名”意思相近的詞有哪些呢?
3、小結:是啊,孔子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卻還要去拜師,他多么好學啊!
那他拜師的經過又是怎樣的呢?我請一位同學讀讀第二自然段。
4、師:孔子要從曲阜到洛陽拜師,在當時交通不便的情況下,容易嗎?請你從這個自然段找出一句話。
5、交流句子,體會情感:
⑴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①師:我把這個句子改一改,你們覺得好不好?師出示第二句話,生對比句子。
l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后,終于走到了洛陽。
l曲阜和洛陽相距很遠,孔子走了幾個月,才走到了洛陽。
②哪些詞語寫得具體、生動,給它們作上記號。
③交流詞語,你從哪個帶點的詞體會到什么?
④a 、“相距上千里”說明路途遙遠。(出示地圖)講解長度單位“里”:別看地圖上好像不遠,實際上孔子要走大約50萬米。你們平時在操場上跑一圈兩圈有什么感覺?孔子要走的路程相當于學校操場2500圈。
表示距離很遠很遠的還有哪些詞:遙遠、千里迢迢、迢迢千里……
b、帶著自己的體會再讀一讀。
(師引讀:曲阜和洛陽相距——上千里)
c、填補文本空白:想一想,孔子走這么長的路,可能遇到什么困難?(大風、大雨、下雪、寒冷、猛獸、饑餓……)
是啊,他可能遇到種種困難,但他并沒有被困難嚇倒。誰再來接著說。
⑤“風餐露宿”:風里吃飯,露天睡覺。說明孔子生活很艱苦。
⑥體會:日夜兼程
“日夜兼程”是指不分白天黑夜地趕路,可以看出孔子求學的急切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