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教學設計
2、指名讀詩題。(評價:字音準確)
如果沒有節奏的話,誰能讀出節奏來。
生可能說:夜晚,把船停泊在楓橋邊。
師追問:誰把船停泊在楓橋邊。(張繼)
就在那個晚上,他寫下了這名揚千古的詩句。
4、齊讀詩題
二、讀通詩句,初步感知。
1、自由地把古詩讀四遍,前兩遍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后兩遍讀出韻味,讀出古詩的節奏。(學生讀詩)
2、誰能自告奮勇地讀讀古詩。
學生讀詩 字音準確 有古詩的韻味。
再指名讀。(讀后評價)
3、男女生分行讀詩。(這樣讀,才覺得有節奏,韻味)
4、齊讀古詩
三、默讀古詩,了解詩意。
1、請大家默讀古詩,聯系書上的注釋,及以前學詩時的知識積累,看看自己能讀懂哪些字詞的意思,哪些詩句的意思。(還可以在你讀懂的字詞旁寫出意思)老師巡視。
2、通過自學,你弄懂了哪些詞句或詩句的意思。
3、全班交流(順勢滲透學詩的方法)
當學生理解詞句時,師順勢提到:詩句中“客船”這個詞語。出示圖畫:哪兒是詩人客船呢?為什么詩人的船叫“客船”呢?(因為詩人是從遠處的異地到達此地的,他不是本地人,把船停在這兒,所以叫“客船。”(預設:當學生不會說時,師指導:客是客人、游客,在外才叫“客”)
師:聽你這么一說,我仿佛能感覺到詩人那份漂泊他鄉,舉目無親的孤獨感。
4、指名讓學生讀。
四、品味賞析,體會意境。
1、師:古代詩詞常常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意境優美。我們讀古詩,除了要大致了解詩句的意思,還要通過想象畫面,走入詩境,體會作者的情感。
2、請同學們輕輕地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畫面。(配音樂)
3、指名說,剛才讀詩時,你想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說,相互補充)
4、古人說得好,“一切景語皆情語,”就是說詩中的景物背后隱藏著詩人的感情,那作者當時寫這首詩時內心是怎樣的一種感受呢?
(生可能說:孤獨 憂愁 凄涼等等)要求學生把句子說完整。
5、詩人心中的這些情感是通過哪些景物來表達的呢?請同學們邊讀詩,邊把景物圈出來。
6、指名學生說,相互補充。
7、大屏幕出示:月落 烏啼 霜滿天 江楓 漁火 寒山寺 鐘聲 客船
(讓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
8、透過這些景物,你仿佛能看到怎樣的畫面呢?
出示:“月落烏啼霜滿天”
(1)從這一句中,你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月亮西沉,烏鴉啼叫。月亮落下,烏鴉在樹枝上哇哇地叫著,外面的寒霜到處都是。仿佛看到烏鴉叫著,從天空中飛過。……)
讓我們聽聽烏鴉的叫聲吧。 從烏鴉的叫聲中,你感覺到了一種什么?(環境的凄涼) 或環境幽靜。沒有別的聲音
一種空曠的感覺 詩人在空曠的環境中,頓顯孤獨啊!
(2)月落烏啼霜滿天,古往今來許多詩人都借月亮、烏鴉來表達內心的愁苦。
投影出示詩句:(師讀詩句 并解說)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 王安石) 這里的明月是宋朝詩人王安石的一片鄉愁。
明月倚高樓,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宋 范仲淹)這是宋代詩人范仲淹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