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3(小草中)的發現
教學要求:1.讀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樣用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小動物的,又是如何細致地寫出它們的活動的。
2.通過例文,激發學生發現和探究的興趣,鼓勵學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觀察身邊的事情,力求有新的發現。
3.按習作要求完成習作,把自己的發現認真細致地寫出來,并當堂練習評改。
課堂準備:
1.提前一周的時間布置學生自己去觀察,去發現。
2.做簡單的記錄:抓住景物的主要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
盼望著,盼望著,寒冬已經過去,生機勃勃的春天悄悄地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親愛的同學們,老師相信,只要你是個有心人,即使在大樹下,草叢中,池塘邊,甚至是泥土里,也一定會有許多令人驚喜的發現。對不對?
二、交流一周觀察情況。
1.現在,誰最想把自己在生活中有趣的發現,和學習小組的同學們共同分享?讓我們比一比誰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是大家學習的好榜樣!
2.請同學們先在學習小組交流,再推薦最棒的在全班發言。
3.教師談話小結。
同學們的匯報深深地吸引了我和在座的老師們。我發現很多人都在微笑呢,一定是在夸獎你們都是有心人,非常留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有一位叫劉常寧的同學和你們一樣,也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他在小河邊玩耍,也發現了許多讓他喜歡的東西,請看他的習作:
三、初讀激趣,滲透寫法。
1.出示例文,指名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1)劉常寧在河邊草叢里發現了哪些可愛的小生命?
(2)你覺得他作文中的哪些語句特別吸引你?先美美地讀一讀,再具體地說一說。
(3)現在你們就把老師當作劉常寧,誰來熱情地夸獎我一下?
2.交流討論以上問題。
3.教師小結,點撥寫作方法。
大家的欣賞水平真高!劉常寧同學用一顆充滿好奇的童心,發現了草叢中可愛的小生命——正在造新房的螞蟻和擺動長須的甲蟲。他觀察得那么仔細(板書:觀察仔細),調動了所有的感官,用手扒;用眼看;用心想;寫得那么有趣(板書:寫得有趣),給我們描述了一個表面靜悄悄,實際活生生的昆蟲世界。
四、寫前激趣。
其實,我們班同學的發現也很有意思,有的甚至比劉常寧觀察得還仔細,還有趣!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的發現變成文字,和大家快樂共享呢?好,現在請你們考慮一下,劉常寧寫的是小草中的發現[教師在題目“小草中”上打上( )],你準備寫哪里的發現呢?題目自己決定吧。想好了嗎?那就迅速地寫吧。
五、當堂習作,第一次修改。
1.學生用十五分鐘左右在底稿本上用鋼筆寫底稿。
2.停筆準備修改。
3.談話:我們三(1)班的同學都懂得好作文不是一次寫成功的,而是用心修改出來的。
(出示例文)老師剛才在劉常寧的作文里,圈畫了一些記號,這是什么意思呢?先把自己的作文大聲地讀一讀,再留心和他的對照一下,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肯定,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抓緊時間動筆修改。
4.學生對照例文進行第一次修改。
六、當堂評講,二次修改。
抓住兩篇好的范文,師生共同評改。
1.第一篇:
(1)讀前評價:你能用這么規范的修改符號對作文中的問題進行修改,還插入了許多準確精彩的詞句,并用紅筆圈畫自我肯定,多么用心,又多么自信啊!來,大家把熱烈的掌聲送給他!
(2)談話:我知道,此刻在座的客人老師們一定會驚喜地想:就連不少高年級的同學都還沒有養成自覺修改作文的習慣呢,而莫愁湖小學三(1)班的同學現在就能主動地修改自己的習作,真不簡單!如果有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平時使用的這些修改符號都叫什么名稱,又有哪些作用?你們都能正確地應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