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三年級語文第八次教案
重點難點: 能結合課文理解“臥薪嘗膽”的意思。課前準備: 投影 生字卡教學過程: 一、復習 聽寫生字詞 二、精讀訓練 (一) 吳國、越國都是小國,它們出現于什么時候? 地處哪兒? 1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 .交流。 (1) 兩千多年前。 (2)地處“長江下游”,今天的江蘇南部、浙江北部和東部一帶。 3 .引讀 這兩個小國都想——— 這是他們共同的目標 (二) 理解第四自然段。 1.默讀課文,畫出描寫“臥薪嘗膽”的句子。 (板書:臥薪嘗膽) 2.出示: 白天,他親自下田種地;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子里掛了一只苦膽,每頓飯前,總要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 3 .哪句寫“臥薪”?哪句寫“嘗膽”?(1)“臥薪”的意思是什么?“薪”是什么? (2) 他為什么要嘗膽?(膽是苦的,一嘗到這苦味,便會回憶起自己在吳國所受到的苦,借此來提醒自己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 4 .勾踐為什么要這樣折磨自己? 出示:回國以后,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板書:報仇雪恨) 5 .輕聲讀這一自然段,想想畫畫。 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他時刻不忘報仇雪恨?(“時刻”加點) 交流:白天 晚上 每頓飯前 總要 提醒 6 .齊讀第一句,想想這一句在這一自然段中起了怎樣的作用? 課堂交流,教師指點歸納。 這一自然段以“回國以后,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為總起句,接著圍繞這一意思從勾踐“白天親自耕種”、“晚上睡在柴草上”、飯前先嘗苦膽“三個方面來寫他如何激勵自己的。這樣的段落結構屬于總分結構。 (三)牽動理解第二∽三自然段。 激發思考:越王勾踐念念不忘的仇恨是什么呢? 2 .理解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 勾踐為什么要向吳王求和,表示愿意過吳王當奴仆? (2)會稽一戰,越王士兵死傷無數,越國子民家破人亡,除了這樣做, 勾踐還有其他辦法嗎?從哪些詞中可看出?(萬般無奈,只好)(板書:兵敗會稽 ) (3)對此,吳國的謀臣和吳王各有什么反應呢?討論:他們為何有不同的反應? (4)指導朗讀。 2.理解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 勾踐夫婦來到吳國,受到了哪些屈辱?畫出有關詞句。 (2)你是怎樣理解“受盡了”這個詞語的? 教師補充:一方面,表現了受辱程度之深(穿、住、做);一方面,表現了受辱時間之長。(過度日如年的日子,他們過了整整三年)。 (3)指導朗讀。 (四)牽動理解第五自然段。 1.討論:勾踐在這段受盡屈辱的日子里,他會想些什么? 2.過渡:是啊,這段日子會讓勾踐刻骨銘心,發誓要報仇雪恨。回國以后他臥薪嘗膽,發憤圖強,利用范蠡、文種等人整頓國政。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國終于(引讀)——轉弱為強,出奇兵滅掉了吳國。(板書:轉弱為強 滅掉吳國 ) 三、總結全文 齊讀第2∽4自然段。 說說學了“臥薪嘗膽”這個故事后的感想。板書設計: 12.臥薪嘗膽 兵敗會稽 受盡了屈辱 臥薪嘗膽 報仇雪恨 轉弱為強 滅掉吳國練習設計: 一. 造句 1建議 2請求 二. 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并回答問題。 1. 這段共有----------句話,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 2. 這一段從幾個方面寫了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教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