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只要善于觀察,肯動腦筋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
教學這篇課文我按照故事發展的原因、經過、結果讓孩子自行地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內容進行自學,再有選擇地引導孩子用自己的話去概括各部分的內容,跟著教師相機進行指導理解重點詞句,最后讓學生思考學習課文后帶給自己的啟示。
一、直奔重點,整體把握。
如《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這篇課文,學習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是本文的重點。在精讀課文時,我帶領學生直奔第二自然段,以各種形式的朗讀后讓孩子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大部分孩子只是看著課文讀句子,課堂也因此顯得沒有什么生氣,冷卻了許多。盡管這樣,我沒有放棄,心想一定要會有孩子能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于是鼓勵孩子們再用心思考,終于兩個孩子的回答打開了僵局。平時不愛發言的敏玲答道:“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是有一天,他緩步從一個公園經過時突然被兩個男孩玩蹺蹺板所吸引,于是停下來觀察,發現了辦法,做成聽診器;另一個期待能發言的健坤答道:“我認為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是這樣的,他在公園緩步走過時受兩個男孩玩蹺蹺板的影響后馬上回到醫院進行試驗做成聽診器的。”其他孩子聽了以后不由得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二、挖掘空白處,讓孩子想象說話。
第二自然段的“他高興極了,馬上跑回醫院。”,我讓孩子展開想象,說說此時的雷奈克一路上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然后在孩子們想象說話的基礎上指導朗讀。
三、順藤摸瓜,自主悟理。
學習雷奈克發明聽診器的經過雖然花了近半節課時間,但我覺得還是值得的。在這樣的基礎上,后面兩個自然段的學習也非常順暢。學習完全文,我引導孩子說說雷奈克是個怎樣的人時,很多孩子都爭先恐后地搶著回答,有的說雷奈克是個負責任的人;有的說他是個善于思考的人;有的說他是個愛動腦的人,有的說他是個喜歡改進的人,聽到孩子們的回答如此的精彩,我趁機將他們的答案揉合成一句話。此舉讓孩子們真切地明白自己應該怎樣對待學習。
由部分再回歸到整體,讓學生再次走進課文,通過“說說雷奈克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的交流,能使學生對雷奈克善于觀察、善于思考、勤于實踐、致力于醫學研究的精神有更清晰、更深刻的感悟,激發了立志向雷奈克學習的愿望,情感得以升華。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一篇記敘文,課文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文中寫了一名叫雷奈克的醫生一次偶然的發現,從中受到啟發,通過反復實驗,發明了世界上地一個聽診器。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在本課教育中,我主要抓好想象、實踐、感受三個方面。
一、想象。課前,預習對于我們班的學生來說,已經養成了習慣,預習時,我要求學生邊預習邊思考以下問題: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是誰發明的?他是誰?他為什么要發明聽診器?第一個聽診器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東西做的?它有什么功能?等等。大部分學生就通過預習課文,理出主要內容,理清了文章脈絡,后面的學習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