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教學反思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從這個故事中告訴我們只要平時善于觀察,肯動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那么在教學當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抓:
1、質疑中激趣導學。“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皮亞杰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進他們的發展。確實,我們的教學理應順應孩子的需求與發展規律。教學伊始,通過出示的“聽診器”實物引出課題,學生自然想知道有關于“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內容,就會對所學的課文產生興趣,帶著解疑的愿望去閱讀,就提高了讀書、學習的針對性。
2、層次閱讀中深入對話。閱讀教學應在語言文字中走幾個來回,應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領。在閱讀解疑后,安排再讀課文,結合課文說說自己的感受、想法,能使學生再次走進了課文,走進了主人公,同時,通過交流又獲得了情感的釋放。
3、閱讀對話中有效訓練。在感悟課文的同時,語文教學決不能忽略語文能力和思辯能力的訓練,能力的培養不能空穴來風,找準生發點訓練,則能收到多種功效。在指導“如果……就……”造句時,抓住文中句子——一個人如果有了疾病,他的內臟運動就會出現異常。出示四句寫有“如果……就……”圍繞課文內容的填空,進行環環相扣地推理造句,既培養了思維能力,又進行了說話訓練。講述發明聽診器的過程也分兩個層次,先是初讀后的匯報,再是游戲體驗后的加入想象后的創造性的描述,能使認識更為深刻。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的教學反思
《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講述的是世界上第一個聽診器誕生的經過,是一篇科學故事,故事告訴人們只要善于觀察,肯東腦筋就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的道理。
在講本文中我著重運用了表演文中的重點人物的動作,來讓學生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讓學生在情景中體會主人公雷內克的思想變化。
當講到課文第二自然段的時候,我說:“你們玩過蹺蹺板嗎?”同學們說:“玩過。”我接著說本文的主人公是怎樣發現這個問題的,把發現的經過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接下來我又讓學生分組分角色演一演事情的經過。想象當時的雷奈克醫生會說什么,會做什么,又會想什么。學生在此情況下真正體會到了雷奈克“緩步”從一個花園走過,正與課文第一自然段的整日思索一詞相聯系。學生說:“老師,為了找到診斷的工具,雷奈克整日思索,正好遇到二個孩子在玩蹺蹺板,當聽到聲音時他高興極了。
當學生表演到這里全班學生齊齊的拍起了小手,他們不僅在為表演的學生拍手,更重要的是他在為文中的雷奈克鼓掌,真正體會到了雷奈克進行試驗成功極為高興的心情,在讀“啊!呼吸聲、心跳聲都聽到了!”這兩個感嘆號時,全班學生都是發自內心的讀出了兩個感嘆號的語氣,把雷奈克的欣喜表現出來。
學到課文的最后,老師總結全文時讓學生說出想對雷奈克說些什么?學生的發言是積極踴躍,從這些舉動,可以看出學生真正學懂了全文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