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說課稿
第二環節:新歌學唱
這一環節我從聽賞音樂開始,第一遍由我帶領學生通過劃旋律線,完整的感受音樂,在初步感受音樂的基礎上讓學生欣賞第二遍音樂。我提問:聽聽歌曲中的旋律可以分成幾個樂段,并說出你這樣劃分的理由?在這兩遍試聽的基礎上,學生對于歌曲已有了初步的記憶,為后面學生學唱做好了準備,整首歌曲我分成兩部分來進行教學,第一樂段的學習以學生為主體,先采用模唱,再演唱歌詞,最后來學唱歌譜,由易到難逐步將學習的難度降低,這樣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學唱會第一樂段后,為了深入地渲染歌曲意境,我將前面所學的模仿鐘聲的音樂加入到第一樂段,進行二聲部合唱,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加入后的音樂織體更豐富,聲音更飽滿。在二聲部教學時,我指導學生應注意音準和諧、音量均衡以及音色的統一。在二聲部合唱后,接下來進行第二樂段的教學,第二樂段是歌曲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出現節奏難點的地方,在教學中我采用了聽唱與教唱相結合的方法,在老師的指引與幫助下學習第二樂段。由我先對第二樂段進行范唱,再請同學們隨琴伴奏用“wu”哼唱旋律,隨后讓學生分組討論找出他們學唱中的難點。學生的學唱難點與我的課前預想是一致的。切分音節奏的出現成為學生學習中的最大障礙。由于第一樂段的“對愁”是一字一拍,而在第二樂段很容易和前面混淆也唱成一字一拍,我通過對比范唱讓學生找出第二樂段這句歌詞中哪個字更能表現詩人的思鄉之情,我及時引導學生在演唱這一樂句時在力度和時值上要突出這個“愁”字,從而掌握切分音這一知識點。當學生完整學唱會整首歌曲,我再次運用劃旋律線的方法,讓學生感受到兩個樂段在情緒上的對比與變化,引導學生在完整演唱全曲時的情感與聲音的變化。
第三環節:成果展示
展示環境也可以稱為學生的小舞臺,學生分小組討論可以采用怎樣的形式來展示,學生可能會說朗誦、創設情境、角色扮演、師生合作等等方法,我通過師生的交流,綜合同學們的建議,采取了朗誦、領唱、合唱的形式來完整展現歌曲。(錄像)整節課就是在學生的完整展示中結束。
四、感悟與反思:
在這一節課中,由于能注重啟發式教學,重視發展學生思維和創造性,師生互動,環環相扣,既有音樂課的特色,又與其他方面的教育相結合,收到了預期的效果。今后,我還要在古詩吟唱教學中,通過種種方式引導學生學習古詩、品味古詩,探索其趣味,以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藝術審美素養。
隨著教改的深入和新課程標準的實施,通過音樂課的古詩詞吟唱,加強了學生古詩詞的積累和古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