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鄉五月》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槐鄉五月》是一篇清雅雋永的美文,它不是一首詩,卻有著詩一般的語言;它不是一則童話,卻有著童話般的意境。作者以優美形象的語言,生動描繪了槐鄉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的季節,表達了作者對美麗迷人的槐鄉五月,對勤勞能干、熱情好客、淳樸可愛的槐鄉孩子的喜愛。文章行文如流水,語言詩化,讀起來瑯瑯上口,是值得學生誦讀的好文章。它素潔高雅,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園詩,值得學生背誦積累。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能寫出和"白茫茫"等詞語結構相似的詞語。
3、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五月槐鄉的景美、花香和童歡。
本課教學需要兩課時。第一課時解決生字詞問題,初步整體感知課文。第二課時是本文的教學重點,主要借助具體的語言材料, 感受五月槐鄉的景美花香和童歡。
為了配合這篇課文的教學我主要設計制作了與課文相配套的課件,主要以圖片文字和音樂為主要構件。另外,教學前我還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串槐花。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的教學,應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礎上,我結合教材及教學對象的特點,在教學中采用了如下教學原則和手段:
巧用實物:
鑒于兒童偏于感性認識的特點,我利用槐花給學生架設了一座與文本相通的橋梁。使學生自然而然的進入了課文中描繪的意境。拉近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使學生與文本對話成為可能。
妙用表演:
表演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之一。在教學本文的第三自然段的時候,我設計成在學生讀通文本的前提下,表演課文內容。讓學生在表演中走進文本,在表演中深入體會課文內容,在表演中體會課文語言的優美和用詞的準確,達到語言的吸收和內化。
重視感悟:
在教學設計中,我重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與理解,讓學生在反復的閱讀中,理解、感悟課文的點滴妙處。
三、說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讓學生仔細觀察實物槐花并說說觀察到了什么?
(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槐花的美、香有個初步的感性認識。)2、板書課題。
3、針對課題質疑:看到題目,你想知道什么?
(這樣一個質疑的過程無疑在學生心里形成一個強烈的閱讀期待,學生的讀書積極性自然就被調動起來了。)
二、初讀解疑。
自由讀課文后討論交流:從剛才的閱讀中,你知道了什么?
(此處鼓勵學生能盡量用課文中詞和句來說,將字詞句的學習與了解課文內容相結合,并且讓學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領悟學習的方法,從而真正的學會學習。)
三、檢查生字詞。
1、出示生字后師生共同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些生字詞的?
2、出示課后詞語:白茫茫 喜盈盈 甜絲絲 白生生 傻乎乎 香噴噴,并請學生照樣子說幾個。
四、再讀感知。
1、分自然段指名讀,及時糾正。
2、理清課文脈絡。出示思考題:課文的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3、自由讀課文,看看自己喜歡哪一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給同桌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