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楊桃說課稿(精選5篇)
畫楊桃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這是人教版三下第三組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
二、說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叮囑”等9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懂得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
三、說方法
1.直觀教學法:揭題時,運用圖片、多媒體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2.朗讀體會法:本課的對話較多,適宜朗讀。通過抑揚頓挫、聲情并茂的朗讀,幫助學生理解人物的內心活動,體會人物的思想變化,同時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
3.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運用“讀、找、想、品、寫”的方法學習課文。
四、說過程
(一) 揭題
出示學生課前美術課楊桃的寫生畫,欣賞引出課題。
(由于學生對楊桃并不十分熟悉,因此課前結合美術課對楊桃進行寫生,一方面是對這種水果的熟悉,另一方面也了解楊桃在不同角度的樣子,為學習、理解課文作鋪墊。)
(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自覺標出小節號、生字、詞語等。
2.指名讀讀得好或難以讀好的段落,隨機正音,指導學習生字。
(本課的生字并不多,不獨立安排識字,在朗讀中結合學習生字詞。)
3.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畫楊桃”是哪部分?在書上標出。
(三) 想象朗讀,理解內容
1.“我”是怎樣畫楊桃的?在書上找出詞語。教師板書。
2.看了“我”的畫,同學們有什么反應?分角色朗讀課文。
(這是對文本的情景再現,使學生對人物的心理有更深的了解。)
3.出示句子:
“楊桃是這個樣子的嗎?”
“倒不如說的五角星吧!”
這些話是誰說的?說的時候神態會是怎樣呢?多媒體出示對話的補充。
(文章的對話沒有交代說話對象的神態。讓學生想象補充,既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是為學生寫好人物打下基礎。)
(四)對比寫話,領會中心
1.老師的態度是怎樣的?劃出詞語,教師板書:嚴肅、半晌、和顏悅色
老師的態度為什么會有變化呢?當時他會想些什么?
2.出示老師說的那段話,齊讀。
讀了這段話,你有什么啟示?你印象最身的是哪句話?
4.讀最后一段馬夫親的教誨是怎樣的?讀第一段。
出示老師和父親的兩段話,對比讀:有什么共同點?
5.現在,同學們又會說些什么呢?寫話練習。
(這個環節,寫出反應不同學生的內心想法,其實是學生在學完課文后的體會內化和交流。)
(五)總結課文,體會升華
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啟示?
(這個環節體現的是本組課文編排時的訓練點:讀故事,說啟示。)
畫楊桃說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這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文章。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同學們懂得了觀察一件事物要從多角度去觀察,要實事求是,要尊重他人。
二、心育目標
1、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
3、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心育策略
通過觀察實物,設置情境,多種形式的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情景中體驗,在體驗中領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要學會多角度去看待事物和思考問題。
四、實施例談
1、游戲導入,初步感悟:黃色的乒乓球怎么又成了黑色的了?引導學生質疑,又自己尋找答案,初步領悟到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事物,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
2、品讀父親的話:緊扣“叮囑”,讓學生體驗“父親”這個角色進行朗讀,和老師互換角色在情境中對話,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明白看到是什么樣就畫成什么樣,要實事求是,不能想當然。
3、實物展示,審視楊桃:出示楊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在情境中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在觀察楊桃的體驗中讓學生感悟到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到的結果是不同的。
4、品讀老師的話: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分析問題,討論問題,在思考中明白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結果是不一樣的。
5、游戲鞏固,拓展延伸:從課文里跳出來,在游戲中運用剛才學到的道理來解決問題,鞏固了所學的東西,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去思考問題。
教學設計:
11、畫楊桃
教學目標: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叮囑”、“審視”等詞語,背誦最后兩個自然段。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樣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
4、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聯系全文,理解老師通過畫楊桃這件事情所說的道理。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準備:
課件、楊桃、乒乓球。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游戲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份禮物,想不想看?
2、(出示乒乓球)請看,是什么呀?它是什么顏色的?(黃色)
3、(出示球的另一面)好,請大家再看看?它又是什么顏色?(黑色)
4、怎么剛才明明看到是黃色的球,它又變成了黑色的了?難道它會變魔術嗎?
5、同學們,由此你們想到了什么?
6、同一件事物,換個角度來看,看到的結果是不一樣的。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畫楊桃》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7、板書課題,大聲齊讀課題。
二、講解新授
(一)、初讀課文
1、釋題:看到題目中的“楊桃”,你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2、課件出示楊桃的相關介紹,師簡單介紹。
3、看到題目中的“畫”,你又想到了什么?生自由回答。
4、同學們的問題都提的很好,都是愛動腦筋的同學,那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先自己讀讀課文。看看,你讀懂了什么?
5、自由讀課文。
6、反饋。
(二)、體會重點語句
過渡:同學們明白的道理可真多!課文中的誰告訴你們的?
1、父親是怎么告訴“我”的?
2、老師又是怎么告訴“我”的?
3、是啊,課文中的小作者有一位好父親,一位好老師告訴他畫畫的方法,讓我們一起讀讀他們的話。(課件出示兩段話,男生讀父親,女生讀老師)
(三)、品讀父親的話
1、(體會“叮囑”)父親對自己孩子都寄托了無限的希望,總是千叮囑,萬叮嚀。同學們,平時你們的爸爸媽媽叮囑過你們嗎?誰來學學你們的爸爸媽媽叮囑你們的樣子?
2、點名回答。(多元評價,你學得真像!你也有位好父親!你記住了爸爸的叮囑,真棒!)
3、那課文中父親叮囑我時應該怎樣說?自己好好體會體會練習練習。
4、剛才大家都練習得特別認真。平時都是你們聽父母的叮囑,聽鄭老師的叮囑。今天,我來當課文中的小孩,誰愿意來叮囑叮囑我?
5、點名回答。大家覺得他像嗎?(像)請同學們像他這樣讀,叮囑叮囑你們的孩子。齊讀。
6、父親告訴我畫楊桃的方法,你能用簡單的話來概括嗎?(是什么樣,就畫什么樣)師板書。
(四)、審視楊桃
過渡:課文中的“我”是個乖孩子,按照父親的話去做,卻遭到了同學們的嘲笑,這是為什么呢?
1、我們一起來說說下面的故事吧。
2、分角色朗讀第2—12自然段,一生讀旁白,1、2大組讀老師的話,3、4大組讀同學的話。
3、咦?我明明是按父親的話去做的,同學們為什么嘲笑我呢?
4、點名回答。
5、哦,是這樣。那“我”到底有沒有畫錯呢?
6、你們怎么知道?耳聞不如目睹。我們來親眼看看楊桃究竟是什么樣子的?
7、(出示楊桃)讓我們像課文中的老師一樣來看楊桃。老師是怎樣看的?
8、(課件出示)“審視”是怎樣看的?誰會看?
9、點名上臺看,大家評點。
10、大家覺得他像“審視”嗎?
11、誰來說說看他是怎樣看的?
12、請大家學著他這樣來審視楊桃。看看你看到的楊桃是什么樣的。
13、多個角度展示。
14、我看誰的樣子最像“審視”?好,老師覺得你看得最認真,你來說說。(點不同位置的同學說,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15、一個普普通通的楊桃,從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的樣子可真是千姿百態呀!
(過渡)課文中一開始嘲笑我的同學,這下知道自己錯了,一個個多么不好意思呀!看到這個情景,老師的神情由嚴肅變成了什么?(和顏悅色)
(五)、品讀老師的話
1、他又說了什么?誰想當老師來說說?這個大組坐得最端正,你們來試試。(課件出示)
1、老師講的話真有道理,讓我們來好好地體會體會。
2、學習小組帶著問題合作學習:
朗讀思考:
(1)一共有幾句話。
(2)關于畫楊桃老師講了幾個方面的意思?
(3)聽了老師的話,你想到了什么?
4、反饋。師隨機板書:多角度觀察,尊重他人。
5、師引讀。
6、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感受。
三|、拓展延伸
過渡:老師講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了嗎?若從課文中走出來呢?
1、我們一起來玩個游戲吧:樹上停著三只鳥,被獵人打死了一只,樹上還剩幾只鳥?為什么?請你從多角度考慮,并說出你的充分理由。
2、學習小組討論。
3、學習組長匯報。
4、師小結。
四、總結全文
是啊,畫畫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父親和老師告訴我們看到是什么樣的就畫成什么樣。老師還告訴我們要學會多角度觀察,更不要隨便嘲笑別人,要尊重別人。(點板書)我想,這些話不僅對我們畫畫有幫助,對我們學習生活、思考問題有幫助,對我們今后做人更有幫助,將會讓我們一生受用。讓我們記住父親和老師的教誨吧!(齊讀老師說的話)
《畫楊桃》評課稿:
優點:
1、學科心育目標較合理,考慮了工具性和人文性。
2、為實現心育目標,心育策略符合要求,遵循了直觀性原則,采用了課件,實物等。
3、通過各種形式的讀來理解,體會課文,體現了語文的學科特色。
4、注重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體驗中親身感受。
5、課件簡練精致,達到了為教學服務的目的。
6、教師的綜合素質高,語言親切,教態自然大方。
7、教師注重了口頭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強。
不足:
1、觀察力的培養只注重了教學生觀察,應該還要拓展。
2、人文性注意的較好,工具性注重的還不夠。
3、在課堂中若關注細節,處理好課堂中的偶發事件,更能體現心育特色,為課堂增色。
畫楊桃說課稿 篇3
教材說明:
《畫楊桃》是人教版第六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圖畫課上,對楊桃進行寫生練習,“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通過這件事,既啟發我們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同時又教育我們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設身處地地去看待事物。
一、說教材。作者第一部分先略寫父親教導我畫畫要實事求是。第二部分具體細致地敘述把楊桃畫成五角星的事,以楊桃為主線,寫“我”、老師和同學看楊桃時的不同情景。“我”看楊桃時,按照父親的教誨在自己的角度認認真真地看楊桃,并實事求是地畫成了像五角星的形狀,自己覺得很滿意;老師看楊桃,是老師聽到同學們想當然地嘲笑我畫的楊桃時,親自到我的座位上審視楊桃;同學們看楊桃,是老師請同學們輪流坐到我的位置上看楊桃,發現這個角度看楊桃,確實就像個五角星。老師借機教育同學們看事物要有自己的角度,并能實事求是地反映。同時要尊重別人的看法。因為即使對待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看,都是不同的。不同的人物在看楊桃時候,體現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最后寫父親和老師的教誨使“我”一生受用。作者通過人物的對話、神態描寫,生動形象地說明了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觀察有不同結果的思想方法。
二、說教具
在本課教學中,我利用實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學得輕松,有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說教法
(1)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教得生動,學得輕松,更能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增強閱讀教學的趣味性。
(2)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努力培養學生的自學探究能力,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
三、說學法
基于對教材的分析,這節課我引導學生按“看看—找找—讀讀—說說”的步驟進行探究。即引導學生用心看,想象著說,認真讀,仔細找。
在理解重點的教學中,我想先運用舊知識導入新課,再用實物吸引學生感官,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學生間自由的交流等手段,讓學生明白道理。
對于難點,我想先采用小組討論、逐句分析的方法找出每句中的關鍵詞,再反復朗讀,聯系實際來加以突破。
學生活動過程設想
在分析重點段落時,讓學生自讀、自悟,再配以自由讀、分角色讀等方法理解課文,通過實物讓學生親身體驗一下,感悟一下課文。在理解老師說的這段話的意思時,可以自由的討論研究,再加上剛才現場觀察的感悟概括而出。
畫楊桃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畫楊桃》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文章。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同學們懂得了觀察一件事物要從多角度去觀察,要實事求是,要尊重他人的道理。二、教學設想新課標要求:引導學生通過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思想感情,鼓勵學生摘抄好詞佳句,積累語言,進一步提高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根據課標要求,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難點是從課文內容體會什么事都要實事求是的道理。。
為切實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我在教學中采用討論,實物觀察,舉例說明等教法。指導學生利用抓關鍵詞語理解內容的學習方法,用實物觀察,合作討論的學方法來主動解決學習重點難點。教具的選擇有楊桃一只、插圖、重點段落投影片。
在講授中我首先創設了一個情景,我課前準備了實物楊桃,讓學生模仿課文中所描述的對楊桃進行寫生,看看在不同角度觀察的同學是否觀察到的楊桃樣子不一樣。然后換角度觀察使學生增強感性認識,激發閱讀與思考的積極性。
其次,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的學習主動性,讓他們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發現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后利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通過分組討論來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提問,思考討論:“老師的神情為什么變得嚴肅了?最后為什么又變得和顏悅色?”“老師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訴學生,而是反復提問讓學生實地觀察后才說出道理?”……通過研討使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領悟課文包含的深刻道理。 在研讀課文重點段落時,我意圖讓學生重點去抓住一個人物進行深入研究。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變化去理解課文內容,去領悟含義深刻的詞句。在解決重點問題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朗讀,邊讀邊悟,利用自由讀,分角色讀的形式,讀出人物的個性特點,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重點是朗讀老師神態變化和學生的對話。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課后我布置學生根據課文所學內容來描述生活中類似的事情,說明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目的在于讓學生通過回憶、訴說,對本堂課所明白的道理有更深刻的體會和感悟。總之,語文學科是一門復雜的學科,不同的課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樣找到最適合“本課”的個性化的教學方法,而又符合閱讀教學以讀為本、讀思結合的基本規律。還值得我去作進一步的思考。
畫楊桃說課稿 篇5
《畫楊桃》這篇課文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試驗教材第六冊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對這節課我從以下五方面進行分析:
1、教材與學情分析
2、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3、教學流程(主要環節)
4、教學的主要環節及設計意圖
5、板書設計
一、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畫楊桃》這篇課文主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啟發同學們懂得了觀察一件事物要從多角度去觀察,要實事求是,要尊重他人。本文具體描寫了人物的語言和神態,這也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突出特點,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變化來分析,觀看圖片,體會父親和老師的話的含義是授課的重點,在深入閱讀的過程中,要抓住這一重點,幫助學生領悟其中的道理。另外,本文以對話描寫為主,因此適合進行朗讀練習。
學情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應訓練他們圍繞課文內容提出不懂的問題,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主要內容的能力。另外,在畫楊桃這件事中,爸爸和老師教會了“我”怎樣面對同學們的嘲笑。這樣的經歷,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能遇到類似的事情。應怎樣面對他人的誤解,學會尊重他人,這是很值得學生去探討的問題。當然,要使學生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懂得看問題或做事都要實事求是,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從中受到科學思想的熏陶。
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l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共同探討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不同的結果,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
2、過程與方法:
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變化來分析,觀看圖片,體會父親和老師的話的含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
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從中受到科學思想的熏陶。
l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明白老師通過練習畫楊桃的這件事所說的道理。
教學難點:1、聯系課文內容,懂得老師和父親所講的道理。
2、理解“我”從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楊桃的樣子。
三、教學流程(主要環節):
(一)、讀題導入。
1、根據課文內容,用一句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完整。
2、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提出不懂的問題。
(二)、深入學習課文,理解課文。
1、針對“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句話,分析人物表現,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2、交流匯報。
(1)體會“我”是個做事認認真真,老老實實的人。
(2)體會“同學們”從誤解“我”到理解“我”的變化過程。
(3)抓住教師的神態變化,體會“老師”的循循善誘。(三)、提升認識
四、教學的主要環節及設計意圖:
(一)、讀題導入:
1、齊讀課題《畫楊桃》。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用一句話把題目的意思說完整。
設計意圖: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把句子說完整,從整體上把握文章所講的主要事情。為學生能準確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做準備。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要求三-四年級段的學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此問題設計的目的是訓練學生用簡短的語言敘述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
3、讀了這篇課文后,提出不懂的問題?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默讀課文,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這是《語文課程標準》對三-四年級段的要求。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應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處理。對于淺顯問題,可讓學生再讀課文的相關內容,自己解決,或由老師、同學幫助解答;對于需要在深入閱讀中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可幫助學生梳理歸類,并記下這些問題,留待精讀中解決。
(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合作探究:
1、大家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老師的話同父親講的哪兒相似?
2、“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句話很重要嗎?我們結合課文加以理解,看看不同的人物(我、同學們、老師)在看楊桃時候是不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有什么不同的表現?(按按按選擇)和你的同桌交流討論,共同研究。
按按按選擇:選擇其中一個人物,抓住的語言、動作、神態和心理變化來分析,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1)我、
(2) 同學
(3) 老師、
設計意圖:文中老師和顏悅色講的那段話是全文理解的重點,所以教學從課文第3部分入手,抓住老師和父親話的相似處——“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 ,這句話真的很重要嗎?結合課文加以理解,看看不同的人物(我、同學們、老師)在看楊桃時候是不是相信自己的眼睛,有什么不同的表現?使學生理解“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句話的含義,達到牽動全文之目的。此外,通過同桌交流討論,共同研究,交流匯報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地表達個人的認識和感受。“按按按”的使用:引導學生任選其中的一個人物進行分析、體會。老師再選擇大多數學生都選的內容先講,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教學效果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交流匯報:
1、圖片展示,體現“我”是個做事認認真真,老老實實的人。
(1)、出示楊桃不同角度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2)、我知道楊桃的樣子,為什么還要把它畫成五角星形呢?(按按按選擇)
a我的座位在前排靠邊的地方。
b我看到的楊桃根本不像平時看到的那樣,而像是五個角的什么東西。
c我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自己覺得畫得很準確。
設計意圖:出示楊桃不同角度的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
按按按選擇,讓學生全面把握人物的品質,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認認真真地看,老老實實地畫。
2、對話描寫精彩,體會文中標點的神奇作用,體會同學們的態度變化:
(1)、指導對比朗讀教師與同學們的兩次對話,體會“同學們”態度的變化。
學生自由對比讀兩段對話。你有什么發現?
出示兩段對話:
“這幅畫畫得像不像?”“不像!”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
“現在你看看還像楊桃嗎?”“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
(2)、想象說話。為什么同學們的態度會有這樣的變化呢?(老師請這幾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觀察楊桃)
這一看,________;這一看,_______;這一看,_________。
設計意圖:出示老師和學生的兩段對話。使學生找出標點的不同,體會不同的標點符號表達不同的情感。體會第一段話中同學們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嘆號,表示想當然不假思索的語氣;第二段話語中多了幾處省略號,說明同學們的回答支支吾吾,結結巴巴,遲遲疑疑。從“同學們”的語言變化,感知“同學們”從誤解“我”到理解“我”的變化過程。想象說話訓練目的是使學生充分體會同學們的心里變化的過程。
3、抓住教師的神態變化,進行“按按按”的組題設計,體會“老師的循循善誘。
(1)、老師看了看這幅畫,走到我的座位坐下來,審視了一下講桌上的楊桃。
體會“審視”這個詞語中“審”的意思:(按按按選擇)
按按按:審視的“審”字哪個解釋是正確的,請選擇?
a詳細,仔細。b審問,詢問。c知道。d的確,果然。
(2)、“審視”是仔細地看的意思。老師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按按按選擇)
a對我的圖畫感到有點驚訝,也想看個究竟。 b想保護“我”的自尊心。
c對同學們的嘲笑感到不滿,想考證后教育孩子們。
d他是一個嚴謹認真的教師,不想當然地評價學生,他要根據事實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第一次按按按:選擇“審視“的審的意思。是讓學生通過推敲“審”字的字義,體味“審”字在文中的妙用。通過課堂操作,引導學生推敲字義;互動反饋觀察統計差異,激發學生弄清字義的愿望,引導閱讀。第二次按按按:根據第一次選擇的結果,“審視”是仔細地看的意思。老師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來,審視講桌上的楊桃,是因為________。這個選擇與上面的一個選擇形成一個組題,使同學們體會出老師是一個做事嚴謹的教師。
(3)、在與同學的兩次對話中,老師的神態有什么變化?為什么老師的神態從嚴肅變得和顏悅色?
(4)、學生談談自己對老師說的那句話的理解?寫一寫(批注)
(5)、為什么老師沒有在審視楊桃后就用這段話語來教育我們,而是請同學輪流坐到我的座位后才講這段句話?
設計意圖:從以上三個問題,使學生體會到:這是個循循善誘的好老師,他要創設機會,既保護我幼小的心靈不受傷害,又要讓其他學生自己發現錯誤,自己教育自己,讓學生心悅誠服。在讓學生談談自己對老師說的那句話的理解時,讓學生寫批注,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個事物從不同的角度看會有所不同。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
(四)提升認識:
1.說說老師的話和父親說的話有何異同?
2、后續:
岑桑說:“多年來,我一直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地做人、做事,這是從小時候老師、父親對我的教誨。幾十年來在文學上我自己留下的卻只有幾行腳印,那些淺淺的腳印為時間隨著時間的流逝,便將不留半點痕跡了。”
3.讀了這段文字材料,你又有什么體會?(學生談)
設計意圖:出示作者的原話:深化學生對本文中心的理解,是總結提升階段。說明“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句話很重要。父親和老師的教會使“我”一生受用。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和生活實際中的例子談體會和看法。
五、板書設計:
6 畫楊桃
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
我 認認真真地看 老老實實地畫。
同學 誤解 理解
老師 嚴肅 和顏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