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旁的橡樹教案(精選6篇)
路旁的橡樹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語氣和內心的情感,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讀懂課文,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樹立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理解 “ 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1、 課前查找資料,準備幻燈片
2、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課文,預習生字詞
學生準備
1、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2、試著朗讀全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創設情境: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修建一條公路。突然,他們停了下來,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講述的一個故事,人們為此感動。你們想聽嗎?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學生介紹作者。
那么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路旁的橡樹(板書:路旁的橡樹)誰來知道橡樹?學生介紹橡樹:橡樹是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叫橡子,富含淀粉。樹皮和殼都可以提單寧酸。有些種類的葉子可飼養柞蠶。
二、 學習詞語,梳理結構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
3、指名讀課文,糾錯。
4、指名領讀,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說,多找幾名學生說。
三、再讀課文,質疑而學
1、自由大聲朗讀課文,有什么疑問提出來。如;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么在一個地方完成馬蹄形?工程師和工人都不說話,他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文中出現兩次嘆氣,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2、分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
3、作業: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進入新課
1、復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指名說。
這節課繼續學習這一課。
二、指導閱讀,解決問題。
(1)學習第1自然段
指名讀。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筑路----連接起兩個城市
(2)學習2、3自然段,指名讀。工人們為什么停下來,找出有關句子讀出來。課件出示橡樹圖片。
板書:停下來--一棵高高的橡樹
有關橡樹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
(3)那么看到這樣一棵橡樹,筑路人有什么反應呢?學習第4、5、6自然段。指導朗讀,找出有關句子,朗讀的語氣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顯出工程師的無奈和工人們的擔心、沉重。(課件出示朗讀片段)
板書: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4)工程師是怎么做的,學習7、8自然段。齊讀。
板書:馬蹄形--兩全其美的辦法
(5)指導閱讀第9自然段。
默讀。
思考: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說明了什么?
生:贊嘆筑路人保護橡樹、保護植物的愛心。
板書:都贊嘆--有一顆高尚的心。
三、總結升華,學以致用(課件出示)
1、你從筑路人的做法學到了什么?
四、作業:(課件出示作業)
1、結合生活實際,爭當環境小衛士。你有什么建議?
板書設計
8 路旁的橡樹
筑 路----連接起兩個城市
停下來----一棵高高的橡樹
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馬蹄形----兩全其美的辦法
都贊嘆----有一顆高尚的心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是最近我講授的兩節語文課,由于和學生不太熟悉,效果不是很好,同時也發現學生的朗讀很好,回答問題積極思考,整體不錯,由于我講課的節奏有些快,學生一下子不能接受,組織課堂聽課效果不佳。因為語文注重的是朗讀,在這節課中,我著重從朗讀出發,自由讀,齊讀,默讀,分角色讀,領讀,反復讀,在讀中感悟筑路人高尚的心,在讀中理解、體驗、積累、內化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解決詞語中,我以為沒有什么不容易理解,結果在課堂中有個男生提出 “瀝青”、“排水管”、“楔子”是什么時,我當時愣了一下。“楔子”課前我查了是指“木釘子”,沒有準備“瀝青”、“排水管”之類的知識,幸好有個學生發言說“瀝青”就是我們每天上學在公路上看到鋪的黑色的東西,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來,比我照參考書說的還容易理解。“排水管”我就根據生活中實際排水用的管子,有鐵制和塑料制品和大家簡單解釋一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并不多,回答如保護橡樹,保護植物,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自然,比較空洞,也許與平時接觸觀察有關,對環境保護理解不夠深刻,認識不高。但是,以后如果能從身邊小事做起,不亂扔垃圾,植樹,給花澆水等,就是有效果了。總之,都應該記住一句耳熟能詳標語: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語氣和內心的情感,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讀懂課文,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樹立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理解 “ 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1、 課前查找資料,準備幻燈片
2、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課文,預習生字詞
學生準備
1、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2、試著朗讀全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創設情境: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修建一條公路。突然,他們停了下來,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講述的一個故事,人們為此感動。你們想聽嗎?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學生介紹作者。
那么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路旁的橡樹(板書:路旁的橡樹)誰來知道橡樹?學生介紹橡樹:橡樹是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叫橡子,富含淀粉。樹皮和殼都可以提單寧酸。有些種類的葉子可飼養柞蠶。
二、 學習詞語,梳理結構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
3、指名讀課文,糾錯。
4、指名領讀,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說,多找幾名學生說。
三、再讀課文,質疑而學
1、自由大聲朗讀課文,有什么疑問提出來。如;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么在一個地方完成馬蹄形?工程師和工人都不說話,他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文中出現兩次嘆氣,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2、分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
3、作業: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進入新課
1、復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指名說。
這節課繼續學習這一課。
二、指導閱讀,解決問題。
(1)學習第1自然段
指名讀。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筑路----連接起兩個城市
(2)學習2、3自然段,指名讀。工人們為什么停下來,找出有關句子讀出來。課件出示橡樹圖片。
板書:停下來--一棵高高的橡樹
有關橡樹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
(3)那么看到這樣一棵橡樹,筑路人有什么反應呢?學習第4、5、6自然段。指導朗讀,找出有關句子,朗讀的語氣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顯出工程師的無奈和工人們的擔心、沉重。(課件出示朗讀片段)
板書: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4)工程師是怎么做的,學習7、8自然段。齊讀。
板書:馬蹄形--兩全其美的辦法
(5)指導閱讀第9自然段。
默讀。
思考: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說明了什么?
生:贊嘆筑路人保護橡樹、保護植物的愛心。
板書:都贊嘆--有一顆高尚的心。
三、總結升華,學以致用(課件出示)
1、你從筑路人的做法學到了什么?
四、作業:(課件出示作業)
1、結合生活實際,爭當環境小衛士。你有什么建議?
板書設計
8 路旁的橡樹
筑 路----連接起兩個城市
停下來----一棵高高的橡樹
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馬蹄形----兩全其美的辦法
都贊嘆----有一顆高尚的心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是最近我講授的兩節語文課,由于和學生不太熟悉,效果不是很好,同時也發現學生的朗讀很好,回答問題積極思考,整體不錯,由于我講課的節奏有些快,學生一下子不能接受,組織課堂聽課效果不佳。因為語文注重的是朗讀,在這節課中,我著重從朗讀出發,自由讀,齊讀,默讀,分角色讀,領讀,反復讀,在讀中感悟筑路人高尚的心,在讀中理解、體驗、積累、內化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解決詞語中,我以為沒有什么不容易理解,結果在課堂中有個男生提出 “瀝青”、“排水管”、“楔子”是什么時,我當時愣了一下。“楔子”課前我查了是指“木釘子”,沒有準備“瀝青”、“排水管”之類的知識,幸好有個學生發言說“瀝青”就是我們每天上學在公路上看到鋪的黑色的東西,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來,比我照參考書說的還容易理解。“排水管”我就根據生活中實際排水用的管子,有鐵制和塑料制品和大家簡單解釋一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并不多,回答如保護橡樹,保護植物,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自然,比較空洞,也許與平時接觸觀察有關,對環境保護理解不夠深刻,認識不高。但是,以后如果能從身邊小事做起,不亂扔垃圾,植樹,給花澆水等,就是有效果了。總之,都應該記住一句耳熟能詳標語: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路旁的橡樹教案 篇2
設計理念:這是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一篇選學課文。在設計時,充分發揮學生的預習作用,抓住重點段落4-7自然段,感受工人們保護環境的愛心。
教學目標:1、借助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章主要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1、課文最后一段;
2、體會人們在保護橡樹的過程中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聯系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教學難點:工人、工程師做出決定的困難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出示:
荷葉像一個個綠色的大圓盤。
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
2、學生讀句子,說說句子特點。
3、出示句子:
a、路旁的橡樹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像
b、公路筆直得像 延伸到南方。
4、學生完成句子。
5、師導入:這是怎樣的樹?怎樣的路?因為路和樹又有了怎樣的故事呢?6、6、揭題,生讀題。
7、讀課題,學習“橡”。
二、檢查預習:
1、檢查閱讀:出示閱讀要求:
邊讀邊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人們怎樣評價這件事?
你自己是怎么評價這件事的?
2、學生分小節讀課文。
3、對讀課文中出現的錯誤讀音進行校正,并出示生字詞,學生同桌互讀—指名讀—齊讀。
4、交流:出示:
課文講了在南北兩座城市之間準備 。在修路時,工人們發現在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 。后來,工程師和工人們決定讓公路在這個地方 。
學生根據填空完成對課文內容的歸納。
師導:工程師他們這樣的做法,人們是怎么評價的呢?請從文中找到這句話,用“——”劃出。
1、交流人們的評價,板書:高尚的心
2、說說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
三、研讀課文:
1、找找文中寫工人或工程師動作、神態、語言的句子,想想從這些句子中你讀懂了什么?找到句子后同桌可以交流。
2、學生找畫。
3、交流:
預設:
出示:工程師向工人們走來,他什么話也沒對工人們說。工人們也沉默不語。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工人們也沉重地嘆著氣。
“計劃是不可修改的。”工程師說。
“橡樹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說。
⑴、學生讀句子
⑵、說說自己對這些句子的理解。
⑶、引導學生理解“什么話也沒對工人們說”以及“沉默不語”這些語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⑷、學生練筆:工程師想:
工人們想:
⑸、分角色讀這段話。
出示:工程師拿出一根楔子,走到離橡樹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進了地里。“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他輕聲地說。
⑴、學生讀句子。
⑵、說說自己的理解。
⑶、師導語:這樣的決定,最終有了怎樣的結果?
⑷、學生讀句子
⑸、重點朗讀好“它像箭一樣筆直,但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四、拓展延伸:
1、說說你對工人們的看法
2、說說自己了解到的關于愛護樹木、保護環境一類的例子
3、師介紹有關這條鐵路的趣事以及作者
五、感情升華
1、齊讀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結。
六、板書:
路旁的橡樹
工人們 工程師
高尚的心
沉默不語 什么話也沒說
“橡樹不可以砍。” “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
愛護植物
保護環境
路旁的橡樹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正確讀寫課本生字,生詞.
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了解課文內容.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以及筑路工人的高尚心靈.
難點: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教育,培養學生愛護花草樹木,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教學過程
導入
誰認識橡樹 誰知道橡樹的有關知識
出示橡樹掛圖,讓學生欣賞橡樹的高大,粗壯,結實,充滿生命力的樣子.
(板書課題:路旁的橡樹)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習生字詞.
未來 灌木叢 平坦 鋪路 延伸 哨兵 不約而同
交流詞語的理解.
學生自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研讀課文,品悟情感
學生快速讀課文.
找出工程師和工人說的話,品一品,讀一讀.
"計劃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師說.
"橡樹也不可以砍."工人們說.
師導言:那么,應該聽誰的呢
學生暢言交流,師歸納.
(工人們說的對,路改了可以通行,樹砍了就沒有了.)
這是一棵怎樣的橡樹呢 請找出有關詞語讀一讀.
投影顯示:
在這條路應該延伸過去的地方,挺立著一棵高高的橡樹.它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樣.
師引導:這是一棵怎樣的橡樹 (美麗,,高大,挺拔)
要是你,舍得砍掉它嗎 工程師和建筑工人呢
投影顯示:
工程師什么話也沒對工人們說.
工程師長久的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
工人們也沉默不語,工人們也沉重的嘆著氣.
指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沉默不語沉重"的意思.
最后工程師怎么做的,怎么說的 (找出有關詞語讀一讀)
師引導:工程師這樣做的結果是什么 (齊讀第8自然段)
讀到這里,你有什么話想對工程師和工人們說嗎
學生自由暢言.
拓展延伸
有一天,你坐車來到了這兒,你看到了那棵橡樹依然那么高大,那么美麗.這時,你會說些什么呢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
學生自由暢談.
課堂小結
學生總結我們學習這騙課文的方法.
路旁的橡樹教案 篇4
課題: 8*、路旁的橡樹 課時:1課時教學目的:知識與能力: 1、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3、培養獨立閱讀能力教學重點:體會人們為保護橡樹而體現出的一顆高尚的心,聯系生活實際為保護環境作出自己的努力。教學準備:有關課文的插圖 學生搜集有關資料第一課時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意圖時間一、 根據閱讀提示自學課文提示:² 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你對這件事有什么看法?根據提示自學根據要求,自學課文 二、 檢查自學效果,組織交流1、指導朗讀2、 交流思考題² 交流看法 ² 引導交流:為什么說筑這條路的人有一顆高尚的心?² 總結:對一棵樹,如此珍愛,這不是平常的行為,這是對環境的保護,對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說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自由認讀指名朗讀課文 小組內交流全班交流 說出自己的想法 交流學習,體會感情 三、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練習朗讀 四、 抄寫練習² 抄寫喜歡的一句話抄寫詞語完成練習積累語言 板書: 8*、路旁的橡樹 遇到橡樹——停止埋排水管 大家沉默——深恐傷害橡樹 高尚的心想好辦法——繞開橡樹修路
路旁的橡樹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3、培養學生聯系實際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語氣和內心的情感,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2、讀懂課文,理解“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樹立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難點
1、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從筑路工人的行動中受到啟示,增強自覺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2、理解 “ 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這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1、 課前查找資料,準備幻燈片
2、布置學生課前預習課文,預習生字詞
學生準備
1、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2、試著朗讀全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1、創設情境:一群筑路工人正在修建一條公路。突然,他們停了下來,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為我們講述的一個故事,人們為此感動。你們想聽嗎?誰給大家介紹一下蘇霍姆林斯基?學生介紹作者。
那么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路旁的橡樹(板書:路旁的橡樹)誰來知道橡樹?學生介紹橡樹:橡樹是一種落葉喬木。果實叫橡子,富含淀粉。樹皮和殼都可以提單寧酸。有些種類的葉子可飼養柞蠶。
二、 學習詞語,梳理結構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并畫出不理解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
3、指名讀課文,糾錯。
4、指名領讀,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說,多找幾名學生說。
三、再讀課文,質疑而學
1、自由大聲朗讀課文,有什么疑問提出來。如;這條筆直的公路為什么在一個地方完成馬蹄形?工程師和工人都不說話,他們的心里在想些什么?文中出現兩次嘆氣,各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
2、分組,分角色朗讀課文。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
3、作業:思考學生提出的問題。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進入新課
1、復習上節課學習的內容。指名說。
這節課繼續學習這一課。
二、指導閱讀,解決問題。
(1)學習第1自然段
指名讀。你知道了什么?
板書:筑路----連接起兩個城市
(2)學習2、3自然段,指名讀。工人們為什么停下來,找出有關句子讀出來。課件出示橡樹圖片。
板書:停下來--一棵高高的橡樹
有關橡樹的句子畫出來,讀一讀。
(3)那么看到這樣一棵橡樹,筑路人有什么反應呢?學習第4、5、6自然段。指導朗讀,找出有關句子,朗讀的語氣要舒緩,語調要略顯低沉,顯出工程師的無奈和工人們的擔心、沉重。(課件出示朗讀片段)
板書: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4)工程師是怎么做的,學習7、8自然段。齊讀。
板書:馬蹄形--兩全其美的辦法
(5)指導閱讀第9自然段。
默讀。
思考:人們贊嘆筑路人有一顆高尚的心,說明了什么?
生:贊嘆筑路人保護橡樹、保護植物的愛心。
板書:都贊嘆--有一顆高尚的心。
三、總結升華,學以致用(課件出示)
1、你從筑路人的做法學到了什么?
四、作業:(課件出示作業)
1、結合生活實際,爭當環境小衛士。你有什么建議?
板書設計
8 路旁的橡樹
筑 路----連接起兩個城市
停下來----一棵高高的橡樹
都沉默----都不知如何是好
馬蹄形----兩全其美的辦法
都贊嘆----有一顆高尚的心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略讀課文,是最近我講授的兩節語文課,由于和學生不太熟悉,效果不是很好,同時也發現學生的朗讀很好,回答問題積極思考,整體不錯,由于我講課的節奏有些快,學生一下子不能接受,組織課堂聽課效果不佳。因為語文注重的是朗讀,在這節課中,我著重從朗讀出發,自由讀,齊讀,默讀,分角色讀,領讀,反復讀,在讀中感悟筑路人高尚的心,在讀中理解、體驗、積累、內化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解決詞語中,我以為沒有什么不容易理解,結果在課堂中有個男生提出 “瀝青”、“排水管”、“楔子”是什么時,我當時愣了一下。“楔子”課前我查了是指“木釘子”,沒有準備“瀝青”、“排水管”之類的知識,幸好有個學生發言說“瀝青”就是我們每天上學在公路上看到鋪的黑色的東西,形象而且可以想象出來,比我照參考書說的還容易理解。“排水管”我就根據生活中實際排水用的管子,有鐵制和塑料制品和大家簡單解釋一下。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并不多,回答如保護橡樹,保護植物,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自然,比較空洞,也許與平時接觸觀察有關,對環境保護理解不夠深刻,認識不高。但是,以后如果能從身邊小事做起,不亂扔垃圾,植樹,給花澆水等,就是有效果了。總之,都應該記住一句耳熟能詳標語: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路旁的橡樹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路旁的橡樹》是人教版第六冊一篇略讀課文。寫的是在兩座大城市間,人們要修一條路。一棵橡樹擋住了計劃中的路,為了保住大樹,修路的人在這里把路彎曲成馬蹄形。過往的行人不約而同地贊嘆筑路的人有一棵高尚的心。本文內容簡潔,行文時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師和工人們心里想的話。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激發想象,填補空白,激發學生熱愛綠色熱愛生命的感情。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質疑問難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合作的方式基本解決字詞。
2、通過反復朗讀,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3、激發學生熱愛綠色,熱愛生命,保護環境,和大自然和諧相處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讀寫樹詞語,出示課題,介紹橡樹
1、先讀班級“好詞花園”中有關樹的好詞語:參天大樹 郁郁蔥蔥 枝繁葉茂 鳥語花香 綠意盎然 生機勃勃 天然氧吧 綠色衛兵
2、我們要學習一個有關樹的故事《路旁的橡樹》。
讀了這個題目,跳入你腦中的問題是什么?
出示橡樹圖。這就是橡樹,你有什么話想說?
老師從網上查了有關橡樹的資料,相信你會對它有更多的了解。
橡樹知識:橡樹是一種主干明顯而高大的落葉喬木。花是黃褐色的。果實長圓形,有厚厚的壁,叫橡栗,富含淀粉,是松鼠愛吃的食物。從樹中提煉的甜味劑是制口香糖的重要原料。
二、初讀課文,質疑問難,合作交流,提煉主要問題
1、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在你不太理解的詞語和句子上劃上──?讀后可以同桌交流問題和你讀后的感受。
2、學生學情預測:
⑴ 詞語問題:
批示:用角色扮演法朗讀法來理解。找到詞語所在的句子,所謂詞不離句。批準表示。
楔子:直觀教學法,出示楔子。
瀝青:柏油馬路
⑵ 句子問題:
工程師長久地看著筑路計劃,然后把目光轉向橡樹,嘆了口氣?
工人們為什么沉重地嘆著氣?
人們為了保樹,用了什么方法?
這是一棵怎樣的橡樹?
為什么說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
這條路為什么在這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3、說說你讀后的感受,引導學生切入到主要問題。
三、抓重點句,研讀課文,補充空白,培養想象能力
主問題:
1、為什么說筑這條路的人一定有一顆高尚的心?請你再仔細地讀一讀課文,可以有選擇地讀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你的答案。
2、分支問題:
⑴ 這條路后來修成了一條怎樣的路? 如果你讀懂了,請你用圖畫出來。
過渡:為了一棵樹,多修了路,多花了錢,多花了勞力,何必呢?把樹砍了吧?
⑵ 為什么不可以?這是一棵怎樣的樹?
句子:它是那么粗壯、結實、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樣。
你能把這句話讀好嗎?自己練習,然后再指名朗讀。
同學們讓我們用心去體味這是一棵怎樣的橡樹好嗎?
詩歌:一棵橡樹
一棵樹,一個綠色的生命。葉兒是可愛的精靈,在陽光中搖著閃亮的光環。
一棵樹,一個會唱歌的童話。枝條是神奇的琴鍵,鳥兒一邊彈奏一邊歌唱。
朵朵黃花,是可愛的鈴鐺,搖響四季的歡樂。
……
3、語言訓練:
你還能用詩一樣的語言來形容這棵樹嗎?
4、補充空白:
看到這樣一棵樹,誰都會為修路還是保樹而左右為難。請你細細體味寫工程師和工人們沉默的話。想一想,他們心中在想些什么。
過渡:是啊,每一個熱愛綠色熱愛生命的人,都會拋棄砍伐她的念頭。工程師不肯,工人們也不肯。最后他們想出了兩全其美的辦法。
讀句子,所以,這條路最后修成什么樣子?
它像箭一樣筆直,只在一個地方彎曲成馬蹄形。
所以工程師可以如釋重負地說:現在誰也不會責備我們了。上級領導不會責怪我們了。熱愛大自然的人們也不會責怪我們了。這里的誰包括哪些人?
過渡句:我們為路高興,我們為樹高興。人修了路,路讓了樹,樹又把清新的空氣帶給我們,把綠色奉獻給我們,把甜蜜的果實和黃色的花朵奉獻給我們,它又養育了人。這是一幅多么和諧的畫卷啊。如果你行駛在這條寬闊的公路上,看到這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贊嘆?你還可以怎樣贊嘆?
四、自主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同學們,隨著地球環境的惡化,人們的環保意識也越來越強了。我們渴望著綠色,呼喚著綠意。讓我們一起行動起來,為大地增添綠,做一個護綠的小使者吧。如果讓你給自己布置作業,你會布置什么作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