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精選14篇)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249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三
一葉
一、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
板書:爭論,讀題
2、讀了題目,你想知道故事告訴我們些什么呢?
(誰爭論?為什么爭論?怎么爭論?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怎么樣?)
3、趕快讀讀故事就知道了。
二、了解大意
1、打開書:快速讀讀課文,找一找哪幾節講的是這個關于爭論的故事。
2、出示故事內容,請你帶著這幾個問題去認認真真讀兩遍這個故事,邊讀邊思考。
3、交流故事大意
你解決了哪個問題了?
。1)以打獵為生的兄弟倆在爭論;(板:哥哥、弟弟)
(2)為大雁射下來怎么吃爭論(很餓);(板:吃大雁)
。3)哥哥說煮著吃,弟弟說烤來吃;(板:煮、烤)
觀察圖,你能指出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4)爭論不休后請過路老人評理,老人說了個兩全齊美(什么是兩全齊美)的方法后兄弟倆都很滿意,(板:老人、半煮半烤)
。5)結果發現大雁早已飛得無影無蹤了。
三、朗讀演練
1、故事的大意我們知道了,如果請你來講這個故事,你認為要講好這個故事,最重要的是說好什么地方呢?
2、那就請你們好好讀讀爭論的話,琢磨一下,哥哥弟弟以及老人的話該怎么讀?你除了自己體會,還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
3、你琢磨出了誰的語氣?你能讀好誰的話呢?
交流相機出示句子并指導朗讀
(1)出示第二節的對話。
a、指名讀,生說出哪一句就顯示那一句,說說怎么讀,再說說為什么這么讀,然后再朗讀,生練讀,再指名讀后齊讀
(不以為然什么意思?怎么讀?很不服氣是怎樣的表情?怎么讀?可以適當地加上動作表演讀。)
b、觀察圖,說說兄弟倆的表情動作。
c、你能為兄弟倆配音嗎?
。ㄖ该硌堇首x對話)
。2)出示老人的話。
心平氣和,聲音嘶啞。
3、小組演練
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嗎?
分成四人小組,先分一下角色,然后排練一下這個故事,注意各個角色不同的語氣語調。
(生排練,師巡視指導。)
4、指名小組表演。
。1)表演中指導兩點:
a(兄弟倆對話完后,)是不是爭論到這里就完了?不爭論了?
那么“爭論不休”是什么意思?怎樣才算是爭論不休?
b最后看到大雁早已飛得無影無蹤后有什么表情動作?
(2)師生共同評論演技
a說說優點,
他們表演的好嗎?哪些地方好啊?
b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議,
有沒有什么地方需要作進一步的改進?
。3)再指名小組表演
四、談感受
1、故事表演完了,我們也知道了這個故事的結果,兄弟倆有沒有吃到大雁?
(板:0 擦掉大雁)
(板書:的故事)
不知同學們聽了這個爭論的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呢?
2、交流各自的感想。
如和書上的內容一致,就出示書上的句子,不一致,就出示省略號。
同學們的感受真多,那么你從這個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ò澹鹤プr機,先做起來)
3、同學們的評論真是精彩紛呈,你們發現沒有,老師聽得可(認真)了,你能不能也用幾個好詞語來贊美一下老師聽得這么認真,出示:老師----地聽著
4、是啊,老師除了聽得這么的專心之外,你們看看,老師還聽得臉帶微笑,看向你們的目光之中充滿著贊許,你們喜歡嗎?為什么呀?
出示最后半句句子。
五、講故事
1、你們喜歡老師這節課嗎?
你愿意將老師上的這節課與你們的爸爸媽媽分享嗎?請回去把這個故事、把你們的表現講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好嗎?
2、各自準備
3、指名講故事。
附:板書
爭論的故事
哥哥 老人 弟弟
吃大雁
煮 半煮半烤 烤
﹨ ∣ ∕
0
抓住時機,先做起來
張家港市萬紅小學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課更多相關資料:
搜索時,“文章標題”“所有大類”“所有小類”這幾項無需選擇,直接輸入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就行!
(搜索引擎在首頁左側)
返回5ykj首頁>>>>>>www.jcsycorp.com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2
一,導入新課
1,板書:爭論,你知道"爭論"是什么意思嗎 (各持己見,互相辯論)
2,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誰爭論 為什么爭論 怎么爭論 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怎么樣 )
3,那么,就讓我們一起到到課文25《爭論的故事》中找答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讀通課文.
師:好,現在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1,讀準字音. 2,畫出自己覺得讀起來有困難的詞句,再認真讀一讀.
幻燈出示自讀要求:
第一步:注意文中的生字詞,努力讀準字音;
第二步:將難讀的詞句多讀幾遍,努力將它們讀準確,讀通順.
3,檢查反饋:
(1) 檢查生字詞的學習情況:
師:生字都認識了嗎 把生字讀給你的同桌聽聽 你的同桌讀錯的地方幫他糾正,他如果有不會讀的你可以當小老師教教他.誰都會讀了
幻燈出示生字詞:
烤鴨 爭辯 皮香肉嫩 評理 剖開
真笨 關鍵 聚精會神 贊許 煮熟 煙熏火燎
其他同學注意聽,
(二)剛才提出的問題都解決了嗎 把剛才說的連起來說一說就是故事的主要內容.誰能連起來說一說.
把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說清楚,這就是故事的主要內容.
三,朗讀演練
(一),故事的大意我們知道了,如果請你來講這個故事,你認為要講好這個故事,最重要的是說好什么地方呢
1,觀察圖,說說兄弟倆的表情動作,感受一下爭論現場的情景,師:你從圖中看出了什么
師:這張圖畫出了激烈爭論的情景,當時兄弟倆一定是面紅耳赤,怒目圓睜,唇槍舌戰,互不相讓,好一場激烈的口水戰.
c,你能為兄弟倆配音嗎
2,那就請你們好好讀讀爭論的話,琢磨一下,哥哥弟弟的話該怎么讀 你除了自己體會,還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
哥哥和弟弟是怎么爭論的 誰想來給插圖配音.
a,學生評價,師評價
(不以為然什么意思 怎么讀 很不服氣是怎樣的表情 怎么讀 可以適當地加上動作表演讀.)課文中出現了四個反問句,要注意讀出反問的語氣. (指名表演朗讀對話)
3,小組演練
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嗎
分成四人小組,先分一下角色,然后排練一下這個故事,注意各個角色不同的語氣語調.(生排練,師巡視指導.)
4,指名小組表演.
(1)師生共同評論演技
a說說優點,他們表演的好嗎 哪些地方好啊
b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議,有沒有什么地方需要作進一步的改進
學生評價,老師評價
(2)表演中指導兩點:
a(兄弟倆對話完后,)是不是爭論到這里就完了 不爭論了
那么"爭論不休"是什么意思 怎樣才算是爭論不休
b最后看到大雁早已飛得無影無蹤后有什么表情動作
(3)再指名小組表演
四,談感受
1,聽了這樣一個"爭論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1)"兄弟倆真笨笨"在哪里
(2)"他們沒有抓住時機"指的是什么時機
(3)為什么說兄弟倆這樣爭論下去時間都白白浪費掉了
(4)與其這樣毫無意義地爭論下去,還不如怎樣做
2,課文中的同學們也有自己的想法.
出示句子,自由讀一讀.
幻燈出示:
這兄弟倆真笨,白白讓大雁飛跑了.
不是他們笨,而是他們沒有抓住時機.
兄弟倆這樣爭論下去,時間白白浪費了.
不管做什么,關鍵是要先做起來.
4,省略號表示什么 同學們的感受真多,那么你從這個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談自己對抓住時機的認識)
(板:抓住時機,先做起來)
你們很會學習會思考
5,難怪盛老師不時向同學們投去贊許的目光呢!鄭人買履的
每一個寓言故事里都隱含著一個深刻的道理,愛思考的孩子就能發現.在練習8的讀讀背背中八個成語都選自古代寓言,每個成語都有一個有趣的故事,老師這里有一篇《鄭人買履》的故事.默讀這個故事,想想其中蘊含的道理.
作業:
(1)把今天讀的這兩個故事講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
(2)課后繼續搜集寓言故事來讀,把你體會到的道理寫出來.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3
《爭論的故事》教學反思
今天教學《爭論的故事》,本課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因此第一部分的教學,我就采用抓關鍵詞講故事的辦法來引領學生一次又一次地主動接觸文本,講故事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所好,所以這部分教學輕松、有趣,效果不錯!
教學第二部分時,我問同學們:想先聽聽盛老師的學生們的感想還是想先聽聽咱們班同學的感想?結果他們都選擇了先聽聽盛老師的學生們的感想,于是我們就采用分組朗讀和個別分角色讀的方式來體會同學們的話,并順勢推薦了“各抒已見”這個成語來表達同學們七嘴八舌發表意見的情景。最后我出示那12個小圓點說:“這里還省略了許多同學的許多想法,其中也包含咱們班同學的感想,F在就請你們自己來補充吧。”本以為先學習了盛老師的學生們的想法后,孩子們的思路會被局限了,大概只能重復其中一些觀點或語言了。沒想到他們的想法卻出乎我的意料。
一位同學說:“兄弟倆不應該爭論不休,天上有一群的大雁飛過,他們可以一人射一只,按照各自喜歡的方式煮來吃,不是一樣兩全其美嗎?”好幾個同學跟著頻頻點頭,說:“就是呀!
另一位同學說:“如果只有一張弓,那就誰射下來聽誰的,也不用爭論不休了。”
全班大笑,雖然有些武斷,但這也是解決問題的一種辦法呀。我很高興孩子們能有這么多奇特的想法,但離真正的寓意似乎還有距離,于是我問:“大家聽出來沒有,他們的想法中有一個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孩子們想了想,猜出來了:“都要把大雁射下來。”“是呀,無論是一人射一只吃,還是把一只分開兩半吃,或是誰射下來就聽誰的吃,都得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先把大雁射下來呀。這就是課文中哪句話的意思?”“關鍵是要先做起來。”“對,先做就能抓住時機,后做往往就貽誤時機了,說到這兒,你想到了哪個成語?”“先下手為強。”“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蔽乙豢磿r機已經成熟,就讓孩子們聯系自己的理想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他們很容易領悟到:無論理想多么偉大,關鍵是現在要珍惜時光,努力學習,為將來實現理想打下堅實的基礎。
雖然這節課后來同學們的發言也很精彩,但我印象最深的卻還是那幾個同學關于怎么吃大雁的奇思妙想。因為這個故事我也聽過多次,其中的寓意了然于心,但我卻從未像孩子們那樣去想象、思考、質疑。所謂教學相長,在這節課中收獲更多的是我還是學生,還真說不清呢。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4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5課
生:(齊讀)爭論的故事
師:上節課,我們讀通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老師想看看文中的生詞你會寫了沒有,請一位同學在實物投影上寫,其他同學在座位上寫。
生聽寫詞語,師行間巡視指導。
。ù颢C 充饑 味道 贊許 爭論不休 無影無蹤)
師:小朋友都寫好了,(前面寫的學生的字在實物投影上展示)看,這位同學都寫對了嗎?
生:對
師:再認真看一看,誰來評評她的字?
生:她寫的字很好看。
生:“休”這個字寫得特別漂亮。
師:我也覺得她這個字寫得很好。“贊”是本課的一個生字,筆畫比較多,寫好這個字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注意左邊那個“先”字的最后一筆要改為豎提。
生:還要注意最后一筆是點。
師:大家看得真仔細,注意字的間架結構,認認真真去寫,我們就能把字寫好。能用上這里的一些詞語說說課文內容嗎?試試看。
生:這篇課文寫了兄弟倆為大雁射下來煮著吃還是烤著吃而爭論不休,他們還找路過的老人評理,結果大雁早就飛走了。
師:課文只講了這個故事嗎?還講了什么內容呢?咱們概括的是整篇課文的內容,誰再來說說。
生:課文寫盛老師給同學們講了個故事,故事說的是兄弟倆為大雁射下來煮著吃還是烤著吃而爭論不休,結果大雁早就飛走了,學生聽了故事交流了自己的感想。
教師相機板書:哥哥 弟弟
煮 烤
師:這樣說大家就聽明白了。
二、學習第一部分(重點:兄弟倆爭論的內容)
師:故事中的兄弟倆是怎么爭論的?文中哪個自然段寫的是他們爭論的內容?
生:第三自然段
一讀(抓住詞句讀)
師: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兄弟倆爭論的內容,想一想:他們爭論得怎么樣?你從哪些地方讀出來的?
生自由讀
師:兄弟倆爭論得怎么樣?
生:很激烈
師:請把話說完整。
生:兄弟倆爭論得很激烈。
師: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也可以是一個標點符號。
生:我從“再好的東西,一煮還有什么味道呢?”這一句看出來。
課件出示:再好的東西,一煮還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師:說說你的理解。
生:弟弟覺得再好的東西,一煮就沒味道了。
師:讀讀這兩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弟弟不喜歡煮著吃。
師:哪句話更能體現弟弟的不喜歡。
生:書上的問句。
師: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這個問句。
生:(讀)再好的東西,一煮還有什么味道呢?
師:我聽出來了,弟弟不喜歡煮著吃。誰能再讀讀這個問句?
生:(再讀)再好的東西,一煮還有什么味道呢?
師:弟弟不喜歡煮著吃,他想要——
生:烤著吃。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我從“只有 才”中看出弟弟只想烤著吃。
師:“只想”這個詞說得好。誰把弟弟的話連起來讀一讀。
生:(讀)再好的東西,一煮還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
過渡:還能從什么地方讀出兄弟倆爭論得很激烈?
生:我從“烤了吃,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中讀出來的。
課件出示:你這話不對,大雁就該煮了吃。烤了吃,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生:(讀)烤了吃,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師:我聽出了哥哥討厭烤著吃,誰能把哥哥的討厭讀出來。
生:(再讀)烤了吃,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師:孩子們,你們被煙熏過、嗆過嗎?什么感受?
生:我有一次被煙熏得睜不開眼睛。
生:老師,我也是,有一次,廚房里的煙嗆得我直咳嗽。
師:那,你們從“煙熏火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哥哥不喜歡烤著吃。
生:哥哥覺得煙熏火燎的,不好受。
師: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哥哥的話。
生:(讀)你這話不對,大雁就該煮了吃?玖顺,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過渡:還有哪兒也能看出兄弟倆爭得很激烈呢?
生:從“鴨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嗎?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中讀出他們爭得很激烈。
師:具體說說從哪兒讀出來的。
生:從兩個“?”中讀出來的。
師:把這兩個問句連起來讀一讀。
生:(讀)鴨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嗎?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師:還有誰想讀?
生:(再讀)鴨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嗎?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師:注意到這個“!”了嗎?誰來讀一讀?
生:(讀)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
師:想想看,弟弟在說這話的時候仿佛看到什么?
生:看到了香噴噴的烤鴨。
生:看到大雁已經烤熟了。
師:帶著你們的感受再讀讀這個句子。
生:(讀)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
師:把這幾句話連起來,有信心讀好嗎?請你讀。
生:(讀)鴨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嗎?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師:讀得不錯。
二讀(加提示語讀)
師:同學們,我們抓住文中的詞句讀出了兄弟倆的互不相讓,F在,請你仔細讀讀大屏幕上的文字,再認真看看書上第三自然段中描寫兄弟倆爭論的內容,你有什么發現?
生:書上多了一些詞。
師:是哪些詞呢?
生:不以為然、大聲爭辯、很不服氣。
課件上點擊這三個詞
師:這幾個詞是提示語,有了這些詞的提示,我們就能把這幾句話讀得更好,先準備一下,待會兒看看誰讀得更好。
生:(準備)
師:你有信心讀好誰的話?
生:我有信心讀好弟弟的話。
師:好,就請你來讀。
生:(讀)鴨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嗎?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師:我沒有看出很不服氣的樣子,再試試?
生:(再讀)鴨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嗎?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師:瞧,有進步了。誰再來讀?
生:(讀)鴨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嗎?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師:我從你瞪著的雙眼中看出了不服氣。還有誰想讀?
生:(讀)鴨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嗎?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師:我從你快速的朗讀中聽出了不服氣,真不錯,誰想和他比一比?
生:(讀)鴨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嗎?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師:我能感受到你心里的不服氣,你真了不起,孩子。
過渡:誰有信心讀好哥哥的話?
生:(讀)你這話不對,大雁就該煮了吃?玖顺,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師:聲音小了一點兒,誰再來讀。
生:(讀)你這話不對,大雁就該煮了吃。烤了吃,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師:聲音大多了。我還想聽到更大、更有力量的聲音。
生:(讀)你這話不對,大雁就該煮了吃。烤了吃,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師:從你響亮的聲音中我感受到了哥哥的不以為然,知道什么是“不以為然”嗎?
沒帶詞典,怎么辦呢?
生:可以從字面上理解。
生:可以聯系上下文理解。
師: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這是很好的方法,誰來說說這個詞語的意思?
生:“不以為然”是說哥哥認為弟弟說得不對。
師:對,哥哥認為弟弟不對,也可以說哥哥不認為弟弟對,這里的“然”就是對的意思。
我們一起大聲地讀讀哥哥的話。
生:(齊讀)你這話不對,大雁就該煮了吃?玖顺,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
師:看,注意了這些提示語,我們把書讀得更好了。
三讀(分角色讀)
師:孩子們,你們注意到了嗎?我們前面讀的兄弟倆爭論的話都少了冒號、還有——
生:還有雙引號。
生:不對,不對,是單引號!
師:到底是什么呢?說說理由。
生:人物對話應該用雙引號,我們平時寫作文都是這樣用的。
生:書上可用的是單引號。
師:是的,書上用的是單引號,為什么呢?誰知道。
生:老師,我知道什么原因,兄弟倆爭論的故事是盛老師講給同學們聽的,盛老師講的故事已經用了雙引號,所以故事中兄弟倆爭論的內容用單引號。
師:對,就是這個原因。哪兩位同學愿意扮演哥哥和弟弟,表演一下他們爭得不可開交的樣子。
生:(角色朗讀兄弟倆爭論的內容)
師評:好像爭論得不夠激烈。再請兩位同學。
生:(角色朗讀兄弟倆爭論的內容)
師評:你們看這兩位同學爭得臉都紅了,如果加上動作就更好了。還有誰想試試?
生:(角色朗讀兄弟倆爭論的內容)
師評:他們倆加上了表情、動作,讀得多好!
四讀(動畫配音讀)
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兄弟倆爭論的動畫,想看嗎?
生:想
播放動畫(沒有聲音)
師:這動畫少了什么?
生:聲音
師:沒關系,咱們給它配配音,準備一下,南邊小組和北邊小組來個比賽,比一比,看著動畫給它配音,看哪邊配得好。
比賽(動畫配音讀兄弟倆爭論的內容)
師:真是難分高下,恭喜你們,配音成功。
師:(手指著大屏幕)這就是兄弟倆不停地爭論的情景,書上有一個詞說的就是這個意思,知道是哪個詞嗎?
生:爭論不休
板書:爭論不休
三、學習第二部分(說感想)
師:因為爭論,大雁飛走了,越飛越遠,最后無影無蹤了,他們找一位路過的老人評理,可是有了好辦法也已經晚了。孩子們,聽了這個故事有什么想法?
生:兄弟倆應該先把大雁射下來再商量怎么吃。
師:有道理。
生:兄弟倆是要射下大雁充饑的,可他們不射大雁,卻在不停地爭論,結果大雁早就飛走了,這兄弟倆可真夠笨的。
生:這兄弟倆沒有抓住時機,老師,我想到了一句話“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師:盛老師的學生聽了這個故事,也有和我們一樣的想法呢,一起讀讀吧。
一句一句地出示
生:(齊讀)這兄弟倆真笨,白白讓大雁飛跑了。
不是他們笨,而是他們沒有抓住時機。
兄弟倆這樣爭論下去,時間白白浪費了。
不管做什么,關鍵是要先做起來。
師:書上的這個“…………”省略了什么?
生:還有很多同學都發表了自己的感想。
師:是的,因為省略的是一些同學發言的整段整段的話,所以用了12個小圓點來表示。
師:(引讀)同學們說得很有道理,難怪盛老師聚精會神地聽著,還不時地向同學們投去——
生:(齊說)贊許的目光
師:“贊許”說明什么?
生:說明盛老師同意同學們的說法。
生:說明盛老師對同學們的看法很滿意。
生:這是盛老師在稱贊同學們。
師:對,就像老師剛才稱贊你們書讀得好一樣。
四、布置作業
師:同學們,喜歡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里的故事嗎?
生:喜歡
師:回去以后可以講給其他小伙伴聽,還可以把自己的感想制作成小書簽送給你的好朋友。好嗎?
生:好
教學后記:
《爭論的故事》這篇課文寫盛老師給同學們講了個故事,并引導學生交流聽后的感受,說明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一事無成。課文結構非常清楚:第一部分寫了盛老師給同學們講的一個故事,第二部分寫了盛老師啟發同學們談聽了故事后的感想。感想部分實際上就說明了故事蘊含的道理!斑@么簡單的文章,學生自己讀一讀,內容和道理都明白了,這課可怎么上呀?”我不禁有些擔心起來。
“ 語文課得上出語文味!”領導的一番話令我豁然開朗,新課程標準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對,咱就在“讀”上下功夫。于是在我的課堂上就出現了多種形式、不同層次的朗讀訓練,如:第一層次,抓住兄弟倆爭論的內容(關鍵詞語和標點符號)反復練讀,初步感受他們爭論地很激烈;第二層次,加上提示語讀,注意人物說話時的語氣,學生在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兄弟倆的互不相讓;第三層次,分角色讀,這個時候,學生不由地進入情境,爭得面紅耳赤,甚至還做起了動作;第四層次,動畫配音讀。在讀的過程中,通過師生的、生生的合作和評價,激發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邁進,無形中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也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
那天的課上下來,并沒有像我擔心的那樣。我感覺課堂上的“語文味”還是比較濃的,學生的語文能力尤其是朗讀水平得到了提高。
看來,簡單的課文其實并不簡單。立足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深入挖掘教材,找準語文訓練的結合點,何愁課堂教學沒有“語文味”?
。ň幷咦ⅲ罕菊n獲2009年鹽城市農村小學語文會教一等獎)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5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有感情地講述課文中的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學習重點:能有感情地講述課文中的故事,領悟其中的道理。
一、導入
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知道盛老師給她的學生講了一個故事,就是——(學生讀題)《爭論的故事》,你們能來講講這個故事嗎?
二、學習講述《爭論的故事》
。ㄒ唬┱n件出示:自由讀課文(2——5)自然段,練講故事,要求:講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1、學生,根據要求講述故事,教師計時。再練習,再指名講故事,集體評議。
2、指名講故事,集體評議。相機板書有關詞語:不以為然
爭論不休煙熏火燎兩全其美無影無蹤
3、導:既然是爭論的故事,就應該讓故事中的兄弟倆爭論起來,對嗎?現在增加點難度。
(二)課件出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5)自然段,同桌練講故事,要求:講出爭論的語氣,并說清兄弟倆各自的意見和理由。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同桌共同合作。
3、指名上臺講故事,集體評議。
。ㄈ┩瑢W們的本事可真大!都能按照每一次的具體要求把故事講的請清楚楚。
1、黑板上這幾個詞語你理解嗎:不以為然爭論不休煙熏火燎兩全其美無影無蹤
指名說說詞義。
2、導:如果能把這個故事想象的更具體、生動些,并配上動作、表情表演出來,那就更好了。
。ㄋ模┱n件出示:四人一小組練習表演故事。要求:配上動作、表情。
出示課件。
指名上臺表演,集體評議。
三、感悟故事道理
1、師:同學們講的真不錯!故事聽到這,你有什么想法?
指名把有價值的發言簡短地寫到黑板上。
2、盛老師把這個故事講給了同學們聽,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呢?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6——11)小節。
。2)討論:你覺得這些話有道理嗎?談談你的體會。
相機理解:兄弟倆“笨”在哪里?他們沒有抓住什么時機?……
。3)指導學生讀好文中同學們的話。
(4)引讀:第11小節。你讀懂了什么?
理解“贊許”,盛老師為什么不時向同學們投去贊許的目光?
四、總結課文。
1、《爭論的故事》學完了,這堂課你都有哪些收獲?
2、拓展:生活中,你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嗎?
五、作業
小練筆:把自己生活中接觸的有關爭論的故事寫下來。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有條理地口述課文中的故事。
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讀詞語:(齊讀、指名讀)
充饑 爭論不休 評理
可惜 兩全其美 無影無蹤
2、這個故事中誰和誰爭論?為什么爭論?你能用上這些詞講一講這個故事嗎?
(1)學生同桌練一練。
。2)指名講。
3、過渡:
那么,他們是怎樣爭論的呢?看課文,聽錄音,體會故事中人物的語氣。
二、精讀訓練第一部分。
師述:兄弟倆是怎樣爭論的呢?出示句子。
1、指導讀兄弟倆的對話。(指名讀、分角色讀、齊讀)體會:哥哥不以為然的語氣,弟弟不服氣的語氣。理解:不以為然
。ǔ鍪荆赫l能找準“然”的解釋)
2、小結:
從對話看,兄弟倆各抒己見,爭論激烈,讀時要體會兄弟倆這兩種不同的語氣,讓我們再來讀一讀。
3、過渡:
兄弟倆誰也說服不了誰,課文中用了什么詞說明他們的爭論沒有停止?通過討論板書:爭論不休
出示:(1)停止(2)休息(3)表示禁止或勸阻你能找準“休”字的解釋嗎?
4、引讀第4、5自然段。
。1)他們到村里找人評理,大家建議說-------(生讀:“你們把……兩全其美了嗎”)理解:兩全其美
。2)當他倆都很滿意,想去射大雁時,可惜------(生讀:“大雁早已飛得無影無蹤了!崩斫猓簾o影無蹤齊讀句子。
。3)當兄弟倆發現大雁不見蹤影后,會說些什么呢?想像一下。
5、如果能把這個故事想像得更具體、生動些,并配上動作、表情表演出來,那就更好了。大家來練一練。
。1)四人小組分角色練習。
(2)學生上臺表演。
。3)學生評價。
6、過渡:同學們演得真不錯,故事聽到這兒,大家肯定有不少感想,同桌互相討論。
三、精讀訓練第二部分。
1、同桌互相討論感想。
2、指名談談自己的感想。
3、師述:大家真聰明,有這么多的想法,編書的叔叔已經把這些想法錄到書上了。出示句子:(略)分別請4名學生朗讀句子,從中弄清:
。1)他們“笨”在哪兒?
(2)他們沒有抓住時機,指的是什么時機?
(3)為什么說“他們這樣爭論下去,時間白白浪費了?
。4)與其這樣下去,還不如……(學生自由說)
4、再讀同學們的話,品味品味。
5、誰能告訴大家,這兒最后用上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師述:大家理解得非常好,從這個故事引發的這些感想,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結論:出示:無論做什么,都要抓住時機,關鍵在于先做起來!學生齊讀。
6、引讀:盛老師聚精會神地聽著,不時向同學們投去------(生:贊許的目光)板書:聽
贊許
。1)“贊許”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師為什么不時向同學們投去贊許的目光?
四、總結課文。
1、《爭論的故事》學完了,這堂課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2、最后,讓我們再一起分角色把課文內容表演出來,好嗎?老師就是文中的盛老師,你們當然就是同學們,開始!
五、布置:
作業課后4。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6
一、導入
1、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
板書:爭論,讀題
2、讀了題目,你想知道故事告訴我們些什么呢?
(誰爭論?為什么爭論?怎么爭論?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怎么樣?)
3、趕快讀讀故事就知道了。
二、了解大意
1、打開書:快速讀讀課文,找一找哪幾節講的是這個關于爭論的故事。
2、出示故事內容,請你帶著這幾個問題去認認真真讀兩遍這個故事,邊讀邊思考。
3、交流故事大意
你解決了哪個問題了?
。1)以打獵為生的兄弟倆在爭論;(板:哥哥、弟弟)
。2)為大雁射下來怎么吃爭論(很餓);(板:吃大雁)
(3)哥哥說煮著吃,弟弟說烤來吃;(板:煮、烤)
觀察圖,你能指出誰是哥哥誰是弟弟嗎?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4)爭論不休后請過路老人評理,老人說了個兩全齊美(什么是兩全齊美)的方法后兄弟倆都很滿意,(板:老人、半煮半烤)
。5)結果發現大雁早已飛得無影無蹤了。
三、朗讀演練
1、故事的大意我們知道了,如果請你來講這個故事,你認為要講好這個故事,最重要的是說好什么地方呢?
2、那就請你們好好讀讀爭論的話,琢磨一下,哥哥弟弟以及老人的話該怎么讀?你除了自己體會,還可以和同桌討論討論。
3、你琢磨出了誰的語氣?你能讀好誰的話呢?
交流相機出示句子并指導朗讀
(1)出示第二節的對話。
a、指名讀,生說出哪一句就顯示那一句,說說怎么讀,再說說為什么這么讀,然后再朗讀,生練讀,再指名讀后齊讀
(不以為然什么意思?怎么讀?很不服氣是怎樣的表情?怎么讀?可以適當地加上動作表演讀。)
b、觀察圖,說說兄弟倆的表情動作。
c、你能為兄弟倆配音嗎?
(指名表演朗讀對話)
。2)出示老人的話。
心平氣和,聲音嘶啞。
3、小組演練
你們能把這個故事表演出來嗎?
分成四人小組,先分一下角色,然后排練一下這個故事,注意各個角色不同的語氣語調。
(生排練,師巡視指導。)
4、指名小組表演。
(1)表演中指導兩點:
a(兄弟倆對話完后,)是不是爭論到這里就完了?不爭論了?
那么“爭論不休”是什么意思?怎樣才算是爭論不休?
b最后看到大雁早已飛得無影無蹤后有什么表情動作?
(2)師生共同評論演技
a說說優點,
他們表演的好嗎?哪些地方好?
b提出更好的修改建議,
有沒有什么地方需要作進一步的改進?
(3)再指名小組表演
四、談感受
1、故事表演完了,我們也知道了這個故事的結果,兄弟倆有沒有吃到大雁?
。ò澹0 擦掉大雁)
。ò鍟旱墓适拢
不知同學們聽了這個爭論的故事后,有什么感想呢?
2、交流各自的感想。
如和書上的內容一致,就出示書上的句子,不一致,就出示省略號。
同學們的感受真多,那么你從這個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ò澹鹤プr機,先做起來)
3、同學們的評論真是精彩紛呈,你們發現沒有,老師聽得可(認真)了,你能不能也用幾個好詞語來贊美一下老師聽得這么認真,出示:老師----地聽著
4、是啊,老師除了聽得這么的專心之外,你們看看,老師還聽得臉帶微笑,看向你們的目光之中充滿著贊許,你們喜歡嗎?為什么呀?
出示最后半句句子。
五、講故事
1、你們喜歡老師這節課嗎?
你愿意將老師上的這節課與你們的爸爸媽媽分享嗎?請回去把這個故事、把你們的表現講給你們的爸爸媽媽聽好嗎?
2、各自準備
3、指名講故事。
附:板書
爭論的故事
哥哥 老人 弟弟
吃大雁
煮 半煮半烤 烤
﹨ ∣ ∕
0
抓住時機,先做起來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7
【說教材】
《爭論的故事》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它將清代笑話集《笑林廣集》中的一則笑話自然地結合于師生對話的場景中,同時把“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巧妙地蘊含其中,發人深省,寓教于樂。課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寫盛老師講的故事:兄弟倆看到大雁不去射,反而爭論怎么吃大雁,還找路過的老人評理,最后大雁飛走了,兄弟倆再也射不著了。這一部分在敘事中寓理——兄弟倆因“爭論”而錯失射雁的時機。第二部分,主要寫盛老師啟發同學們談聽了故事的感想。這部分借文中的學生之口說理,幫助學生感悟理解并產生共鳴,從而深入領會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講講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領會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反復誦讀課文,能講講這個故事。
2、深入理解,感悟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三、教學準備
1、教學掛圖
2、生詞卡片(特別指出:不要布置預習)
【說教法學法】
1、從讀到講要達成“講講這個故事”的目標,必須讓學生將課文語言材料“內化”,才能“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因而。應符合學生從讀到講,由“外”而“內”再發乎“外”的語文學習規律。那么,引領學生實實在在地讀通,“批文入情”地讀好是課堂教學的重頭戲。
2、從讀到悟有感情地朗讀,就要讓學生的情感活動伴隨讀書的全過程。在讀這篇蘊含著深刻道理的文章時,更要促學生之情去感悟,引學生之理而共鳴。感悟既是一種心理活動,又是一種情感經歷,還是一種審美的體驗。閱讀教學,就要引導學生實踐從讀到悟的經歷,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實現對文本的超越。
【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激趣,揭題
1、老師講個故事給你們聽,好嗎?師講《爭論的故事》(課文2-3自然段)。
2、故事講到這兒,老師想請你們來講下去。這個故事的結局會是怎樣的呀?
3、那么,這個故事的原著中結局是怎樣的呢?你們想知道嗎?到課文《25.爭論的故事》中找答案吧!
揭題。
●(聽故事?好。。
上課伊始,教師即投“生”所好,用故事一下吸引學生的注意。接著,故事戛然而止,留下了空白,激起學生放飛想象,任思維天馬行空。(故事的原著有結局?就在課文中?快讓我讀吧。┝粝聭乙桑寣W生自己到文中找答案,這種激發學生讀書興趣的手段雖已沒有新意,但使用起來可真的有效哦!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ㄒ唬┖献鲗W習,讀通課文
1.找身邊的小伙伴,一起讀課文,互相正音。
2.畫出自己覺得讀起來有困難的詞句,互相幫一幫、考一考。
3.檢查反饋:(1)哪些小朋友愿意合作讀課文,開開小火車呢?其他小朋友注意聽,這列小火車開得怎么樣。(2)學生評議,教師相機板書學生朗讀中讀錯的詞,指出讀破的句,引導學生復讀。
。ǘ├砬迕}絡:(1)再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盛老師講的故事?其余的自然段寫了什么呢?(2)交流
●閱讀教學最根本的任務就是教學生學會讀書。要讀懂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把課文讀通是第一步。為了達到激趣效果,課前沒布置預習,因此,初讀這一關一定要扎實,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但又要注意采用學生喜歡的新穎的形式,避免枯燥、機械重復。讓學生樂于閱讀,使先前激起的閱讀興趣得到保持。
三、精讀課文,感悟道理
(一)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既然是爭論,就應該讓故事中的兄弟倆爭論起來。同桌分角色朗讀,讀出爭論的語氣與樣子。指名同桌讀。評一評,再分角色讀讀。讀評結合,師生互動。
教師引導學生注意幾處地方,體會人物爭論時的心情,從而更好地把握朗讀時的語氣、表情等:(1)看插圖,啟發想象當時的情景;(2)理解“不以為然”的意思;(3)突出幾個反問句。(“再好吃的東西,一煮還有什么味道呢?”“烤了吃,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好味道?”“鴨子不是可以靠了吃嗎?——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
2、兩個人合作能讀出爭論時的不同語氣,那么,誰有更大的本領,一個人也能把人物爭論時的不同語氣讀出來?試一試。
3、兄弟倆的爭論分出了勝負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相機引導學生理解“爭論不休”的含義。選擇“休”的意思。(休:a.停止b.休息c.表示禁止或勸阻)
4、引讀第4、5自然段。指點學生理解“兩全其美”的意思。
5、你能用上這些詞,講講這個故事嗎?(充饑不以為然大聲爭辯很不服氣爭論不休兩全其美無影無蹤)
●葉圣陶說:“設身處地,激昂處還它個激昂,委婉處還它個委婉……務期盡情地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當時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當時心靈相通!痹诰x這一段時,從分角色朗讀,到一個人讀出不同任務的不同語氣,再到講講這故事,引導學生不斷的深入體驗,揣摩人物心理,從而忘我地投入,真情地表達,為理解第二部分課文打下了基礎。
●若講故事安排在第二課時,可以讓學生聽寫括號種的詞語。
(二)學習課文6-11自然段1.聽了這樣一個“爭論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2、課文中的同學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出示句子,自由讀一讀。你欣賞哪一種想法呢?
3、難怪盛老師不時向同學們投去贊許的目光呢!你知道“贊許”是什么意思嗎?盛老師贊賞的是什么?從中,你又悟到了一些什么?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思考和感悟,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既是加深理解,又增強了感受,促使學生領悟到其中的道理!皬闹校阌治虻搅艘恍┦裁矗俊笔箤W生感受到要像文中的同學一樣,自己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實現“超越文本”。四、總結
1.總結,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2、現在,你能說說“爭論”是什么意思嗎?(兄弟倆、同學們都是在爭論嗎?從比較中領悟“爭論”的意思:必須是各執己見,見解不一致才構成爭論。)
●能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常用詞語的意思是本冊的教學目標之一,適時地利用訓練點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3、作業:
。1)在《名言警句錄》上添寫幾個警句,可以用文中的,也可以自己總結概括。
。2)搜集幾個蘊含著道理、讓人得到啟發的故事,講給周圍的人聽。
●這樣的作業設計,不僅在于讓學生“內化”課文,還在于引導學生拓展視野,進行語言積累,引導學生善讀樂寫,以利于語文素養日有寸進,不斷提高。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8
佚名
教學要求:
1、能正確、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有條理地口述課文中的故事。
4、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故事中所蘊涵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教學準備:
小黑板、掛圖、錄音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新課
1、板書:爭論,你知道“爭論”是什么意思嗎?
2、繼續板書課題:爭論的故事
3、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1)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的讀音。
。2)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3)記憶生字的字形。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的讀音,采用多種形式讀。
烤鴨 評理 剖開 可惜 真笨 浪費
關鍵 原諒 煙熏 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進行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脈絡,思考:
課文哪幾自然段寫盛老師講的故事?哪幾自然段寫大家同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自由讀一讀,要求:理解“爭論不休”“不以為然”
2、討論交流
。1)故事中誰和誰為什么事而爭吵?他們是怎樣爭論的?
。2)理解“不以為然”(出示:*對*如此這樣*然而)
。3)聽錄音,指導讀兄弟倆的對話,重點指導幾個反問句的讀法。
。4)小結:從對話看,兄弟倆各抒己見,爭論激烈,讀時要體會兄弟倆這兩種不同的語氣。
3、課文中用了一個詞語說明他們爭論沒有停止?(爭論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休息*表示禁止或勸阻)
4、引讀4、5段
5、齊讀盛老師的話。
四、學習生字
倆 烤 評 剖 惜 笨 抓 費 鍵
(1)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
。2)用形聲字進行記憶。
。3)教師范寫生字。
。4)學生描紅
五、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你能用聽寫的詞語,來講這個故事嗎?要求講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ㄒ部梢猿鍪咎羁眨汗适碌钠鹨蚴切值軅z看到大雁想充饑,經過是兄弟倆為怎樣吃大雁,并跑到村里找人。結果他倆找到了一個的辦法,可大雁。)
。ㄒ唬1)學生準備(不會講的同學看書默讀)
(2)請學生上講臺講爭論的故事
。3)共同評價
(二)既然是爭論,就應該讓故事中的兄弟倆爭論起來,再講故事,講出爭論語氣。
(1)四人小組準備
。2)請同學講
。3)學生根據要求進行評價
。ㄈ┙Y合板書:兩全其美不以為然爭論不休無影無蹤煙熏火燎你能說說它們的意思嗎?
(四)如果再配上適當的動作就更好了。大家練習后,請同學表演。
二、學習課文,領悟道理
1、自由讀一讀剩下的部分
2、討論:你覺得這些話有道理嗎?談談你的體會。
3、指導讀好文中同學們的話,相機提問:
(1)“兄弟倆真笨”“笨”在哪里?
。2)“他們沒有抓住時機”指的是什么時機?
(3)為什么說兄弟倆這樣爭論下去時間都白白浪費掉了?
。4)與其這樣毫無意義地爭論下去,還不如怎樣做?
4、再讀同學們的話,品位品位,從中你領悟到了什么?(談自己對抓住時機的認識)
5、引導讀:盛老師聚精會神地聽著,不時向同學們投去贊許的目光——
。1)“贊許”是什么意思“
。2)盛老師為什么向同學們投去贊許的目光?
三、總結課文,布置練筆
1、總結課文
。1)師生分角色表演朗讀課文。
。2)這堂課你有什么收獲?
2、布置練筆
。1)實際生活中,也有人和你爭論嗎?講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注意表達的語氣。
(2)作業 :認真練習朗讀課文,注意提示語,并仿寫一個片段。如:《課堂上的一次爭論》、《飯桌上的對話》。
板書設計 :
17 爭論的故事
講 兄弟倆 爭論不休
盛老師 問 同學們 各抒己見
聽 贊許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9
《爭論的故事》課本劇 《爭論的故事》情節有趣,角色語言占有很多的篇幅,有利于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為了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激發學生想象力和創造潛能,活躍課堂氣氛,指導學生將《爭論的故事》中盛老師講的故事改編成課本劇,再組織學生表演。經過師生全員參與,共同合作,現將《爭論的故事》改編成以下課本。籂幷摰墓适聲r間:早上地點:山下小村莊人物:哥哥 弟弟 眾人第一幕[幕起:太陽剛剛升起,大山腳下的一座小村莊,屋里出來兄弟倆,他們各自背著幾支箭,拿著一張弓,打著呵欠,一前一后走出來,一群大雁從他們頭上飛過。]哥哥 (指著大雁)我要是能把大雁射下來就煮著吃。弟弟 (望了望大雁)最好的東西一煮還有什么味道呢?依我看,只有用火烤才好吃。)哥哥 (不以為然,大聲爭辯)你這話不對,大雁就該煮了吃?玖顺,煙熏火燎的,能有什么味道?弟弟 (很不服氣,據理力爭)鴨子不是可以烤了吃嗎?皮香肉嫩,味道多美呀!為什么大雁就不行呢?(兄弟倆指手劃腳,爭論不休。)[幕落]第二幕[幕起:村子里眾人圍著兄弟倆,聽他們訴說各自的理由(啞語)眾人聽后,對兄弟倆的說法都表示有一定的道理(做出動作)]突然,從人群中走出一個人(村民),示意大家靜下來。村民 (建議)你們把大雁剖開,煮一半,烤一半,不就兩全其美了嗎?兄弟倆(頻頻點頭)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兩全其美。(兄弟倆仰起頭,四處張望天空中的大雁,大雁早已無影無終。兄弟倆你看我,我看你,流露出失望的樣子。)[幕落]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0
第25課《爭論的故事》作業設計目標1、正確書寫本課9個生字,結合語境理解詞語。2、通過誦讀《爭論的故事》,明白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經典作業設計案例作業設計設計意圖難易程度點將臺(在括號里選擇正確的字填空) 1、從 叢草( ) ( )前 ( )林 ( )此2、禮 理( )貌 道( ) ( )睬 ( )由3、到 道( )來 味( ) ( )處 知( )4、座 坐( )位 ( )車 ( )下 寶( ) 通過比較,幫助學生正確區分同音字。(建議第一課時使用) ☆☆☆根據意思,寫出詞語。 1、比喻事物最關緊要的部分,對情況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 )2、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 )3、爭個不停。 ( )4、一件事情顧全兩方面,使用兩方面都很好。( )5、一點影子、一點足跡也沒有,形容消失得干干凈凈,不知去向。 ( ) 引導學生結合語境理解詞語,積累詞語。(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課文直通車。 1、兄弟倆為了怎么吃大雁而爭論不休,哥哥以為 ,弟弟卻以為 ,老人說 。 2、故事中的兄弟倆,現在多么后悔啊!如果你現在遇到了故事中的兄弟倆,你想告訴他們一個什么道理? 創造語境,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明白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建議第二課時使用) ☆☆☆☆☆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講講這個故事。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領會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教學重點:領會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課型:閱讀課
課時: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質疑
1、讀題
2、質疑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說說自學要求
2、學生自學
三、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
2、再讀全文
3、討論交流
四、學習第一部分
1、默讀課文
2、討論爭論情形
。1)、起因
(2)、經過
(3)、結果
3、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
4、評議
。1)有沒有讀出感情
。2)評這一結果是怎么造成的,兄弟倆錯在哪里
五、小結這一部分內容
六、布置作業
運用自己知道的事例、知識自主探究兄弟倆失在哪里
第二課時
一、復習上一節課所學知識
1、說說這個故事
2、兄弟倆錯在哪
二、扮演角色,組織讀議
1、合作探究:讀得怎么樣,怎樣才能讀出味兒來?
2、合作探究:兄弟倆錯在哪?
三、對比“感想”,合理歸納
1、自由讀課文第二部分
2、補充省略號中的內容
3、聯系全篇,進行歸納
五、教學生字詞
1、學生指出字音的注意點
2、寫字指導
3、學生描紅
六、布置作業
實踐活動:小組排演課本劇
板書設計:
25、爭論的故事
群雁飛過——很想射雁——爭論吃雁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2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要確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整個教學中只是一個引導者。依據這一理念,課堂中教師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分角色表演,說話訓練,續寫片斷等形式,為學生搭建自主交流、探究、發現、創新的舞臺。從而使學生能更深層次地走進文本,進而超越文本。由此也達到了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即三維目標)的整合。
教材分析:
《爭論的故事》(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講的是盛老師給同學們講了個故事,并引導學生交流聽后的感想,說明做事應把握好時機,如果陷入無休止的爭論,必將貽誤時機而一事無成。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表演。
2、能聯系課文的語言環境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不以為然”、“大聲爭辯”等詞語。
3、領會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體悟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小黑板、掛圖、錄音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板書:爭論,你知道“爭論”是什么意思嗎?
2、繼續板書課題:爭論的故事
3、看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自學生字新詞
(1)聽課文錄音,注意生字的讀音。
(2)默讀課文,畫出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
(3)記憶生字的字形。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小黑板,檢查生字的讀音,采用多種形式讀。
烤鴨 評理 剖開 可惜真笨 浪費
關鍵 原諒 煙熏火燎
。2)指名分自然段進行朗讀課文
3、理清課文脈絡,思考:
課文哪幾自然段寫盛老師講的故事?哪幾自然段寫大家聽了故事后的感想?
三、學習課文1~5自然段
1、自由讀一讀,要求:理解“爭論不休”“不以為然”
2、討論交流
。1)故事中誰和誰為什么事而爭吵?他們是怎樣爭論的?
(2)理解“不以為然”(出示:*對*如此這樣*然而)
。3)聽錄音,指導讀兄弟倆的對話,重點指導幾個反問句的讀法。
(4)小結:從對話看,兄弟倆各抒己見,爭論激烈,讀時要體會兄弟倆這兩種不同的語氣。
3、課文中用了一個詞語說明他們爭論沒有停止?(爭論不休)
理解“休”的意思(*停止 *休息*表示禁止或勸阻)
4、引讀4、5段
5、齊讀盛老師的話。
三、學習生字
烤 評 剖 笨 鍵 辯 聚 嫩 贊
。1)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
。2)用形聲字進行記憶。
。3)教師范寫生字。
(4)學生描紅
四、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揭題激趣
1、板書:故事
2、激趣: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想不想聽老師講故事?聽老師講故事可是有條件的呀!認真聽,待會有快速搶答游戲等著大家,誰最先搶到就把掌聲送給誰!同意嗎?
3、教師惟妙惟肖的講述《爭論的故事》
4、教師小結、揭題:同學們,這就是《爭論的故事》!
板書:爭論的
5、快速搶答游戲:
(1)故事中兄弟二人為了什么而爭論?
(2)爭論的結果怎樣?
6、激勵性評價:同學們不僅聽得認真,而且反應迅速!好樣的!
。ㄔO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開課伊始,即能否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講故事、快速搶答游戲就是最好的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
二、品讀課文
1、兄弟二人是怎樣爭論的?他們各持什么意見?老人又是怎樣評理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2——5節,畫出相關語句)
2、指名回答剛才提出的問題,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借助文本材料或生活實際理解關鍵詞語,進而指導朗讀。
(1)你是怎樣理解“不以為然”的?
。2)怎樣做才能表現“大聲爭辯”、“很不服氣”?
。ㄔO計意圖:“文章思有路,遵路識其真!比绾螏訉W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讀書指導十分重要。)
4、同學們的朗讀很精彩!但是老師相信你們的分角色朗讀會更精彩。ㄖ笇W生分角色朗讀。學生可邊讀邊附加動作。)
三、演讀課文
1、同學們讀的真棒!讓老師都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想不想演一演呢?看大家已經迫不及待了,先等等!兄弟二人找老人評理,這一場景該怎樣設置?(學生討論、歸納:加上動作,可以有兄弟二人的語言……)
2、指導學生練習表演四分鐘。
3、學生分角色表演(一組)。
4、(鼓掌)感謝你們的精彩表演!但老師認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同學們,你認為剛才三位同學的表演有沒有需要改進的?現
在你是導演,請你提出寶貴意見。
5、教師根據改進意見,另選一組再次分角色表演。
(設計意圖:學生有很強的表現欲,在課堂上,教師及時的抓住時機,誘導他們進入角色。這樣不僅使他們在表演中熟悉課文,加深對課文的了解,而且能啟迪他們的思維,發展他們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四、感悟明理,拓展延伸
1、此時此刻,你想對這兄弟二人說些什么?(指導學生聯系故事練習說話)
2、想知道課文中同學們是怎么說的嗎?(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同學們的對話)
3、文中的省略號說明什么?你能想象出同學們還會說些什么嗎?兄弟倆如果聽到同學們的對話會怎么想?
4、續寫片斷。
5、交流續寫片段,師生共賞。
6、小結:是呀,假如這兄弟二人能( ),也不會( )呀。ㄖ笇W生填空,教師趁機板書:做事應抓住時機)
7、追問:文中的“抓住時機”指的是什么?
。ㄔO計意圖:讓學生續寫片段,這一延伸的教學設計一方面可以極大的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和強烈的創作欲望。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學生對于課文意蘊有更深層次的挖掘。)
8、兄弟二人的故事給了我們很深的啟示:那就是做事應抓住時機。
作為學生,我們應該怎么做?
9、生活中有沒有抓住時機而獲取成功的事例呢?指導學生結合實際談談。
五、作業
1、本文所講的故事出自《笑林廣記》!缎α謴V記》是清代一本笑話集,所講的故事發人深省,令人回味。建議同學們課后搜尋閱讀,準備在班級內舉行故事會。
2、把《爭論的故事》講給你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或好朋友聽,相信他們會有所啟迪!
板書設計:
爭論的故事——
做事應抓住時機!
《爭論的故事》教后反思
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把學習的舞臺,發揮的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在學習中自主去發現、感受和體驗,培養他們健全的個性、創新的思維和語言實踐能力。下面,我就《爭論的故事》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讓學生盡情地讀。
“書讀百遍,其意自現。”《爭論的故事》一文中兄弟二人的對話很多,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
自讀、賽讀、分角色朗讀……從而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想象、體驗,進入課文所描繪的境界。
二、讓學生盡情地演。
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學理論告訴我們:孩子喜歡表演,也喜歡看別人表演。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別接近兒童生活的戲劇形式,不僅喚起他們的新異感、好奇心,在角色意識的驅動下,全身心地投入地由“扮演角色”而逐步“進入角色”。在此理論的指引下,我充分的引導學生盡情飾演兄弟二人的對話部分,通過學生表演——改進——再表演等形式,使兄弟二人因爭論而面紅耳赤的形象得以充分展露。
三、讓學生盡情地說、寫。
為深化對課文主旨的認識,我抓住課文后面的省略號作了巧妙的延伸,讓學生想象同學們還會說些什么,兄弟二人如果聽到這些話會怎么想……給學生自由發揮想象的空間,盡情地說、寫。這樣的延伸大大地拓寬了學生的閱讀空間,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有效地達成教學目的。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不同層次的讀,品味文中人物對話時的語氣。
2、理解“不以為然、爭論不休、兩全其美”等詞語的意思。
3、領會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教學重點:兄弟倆爭論部分的朗讀。
教學難點:通過朗讀故事自然悟出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揭題:爭論的故事。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爭論的故事,那在講之前,我要檢查一下同學們的朗讀情況。同學們要認真讀,用心記,待會有快速搶答的游戲等著大家。
2、搶答游戲 (1)故事中誰與誰發生了爭論?(2)為了什么事情而爭論? (3)爭論的結果是什么?(4)看圖,你能分辨出哥哥和弟弟嗎?怎么看出來的?
3、小結過渡:正因為兄弟倆想要的吃法不一樣,因此他們才----爭論。文中的哪個自然段可以看出他們正在爭論呢?(第三自然段)
二、精讀故事部分。
這個故事最精彩的部分是兄弟倆的爭論,他們是如何爭論的呢?
請同學們打開課文第3小節,放聲讀一讀兄弟倆的對話。
(PPT第一次對話)
1、讀好第一次對話,體會觀點和語氣。
師:從兄弟倆的第一次對話中,你們有什么發現沒有(他們的意見發生了分歧,他們的語氣也不一樣)
師:爭論開始了嗎?(開始了)
師:雖然他們都只是發表自己的觀點,但是爭論已經開始了。只不過這時個爭論得不那激烈而已。
所以第一次對話該怎么讀?(語氣要平和一些)
學生齊讀第一次對話。
2、讀好第二次對話,體會語氣的變化。
接下來他們又是如何爭論的呢?
生讀對話
在接下來的爭論中哥哥還是心平氣和的表明自己的觀點嗎?
生再讀哥的話。
師:與第一次比,他們的爭論有變化嗎?說說你的發現。 (他們的語氣不一樣了。這一次哥哥是不以為然,大聲爭辯。 )
師:請你讀讀哥哥的話。
師:你覺得哪句話最能體現哥的不以為然。 (你這話不對)
該怎么讀,才能體現哥哥的不以為然呢?
師:看來,不以為然的意思就是—— (不認為是對的)你們說的沒錯,那么
師: 考考大家,“不以為然”的“然”是什么意思?PPT
聽得出來,哥哥有些生氣了,弟弟聽了哥哥的話,怎么樣? (很不服氣)
這次的爭論兄弟倆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大,語速越來越快,心情越來越生氣。讓我們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次的爭論。(齊讀)
3、分角色朗讀。
愿意來做一回哥哥和弟弟爭論一下嗎?
同桌互練。點名分角色朗讀。
4、師生分角色再讀,體悟“爭論不休”。
師生合讀文中兄弟倆的對話,讀完原文后,加上自己想象的語言表演“爭論不休”。
兄弟像這樣你一句,我一句,沒完沒了,爭個不停,這就叫 (爭論不休)。
休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PPT
5、理解“兩全其美”及故事的結果。
師:幸好有位老人經過。他們才暫時停止了爭論。
點名讀第4節。
師:老人的建議,哥哥滿意嗎?弟弟滿意嗎?
師:雙方都滿意,這就叫兩全其美,第5節中也有一句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兩全其美”這個詞,請讀出來。
生:兄弟倆都很滿意,誰也不再說什么。
師:當他倆都很滿意,再想射大雁時,可惜大雁已經飛得——無影無蹤了。
這就是“爭論不休”的結果。
三、自由評論,悟道理。
師:大雁飛得無影無蹤,這個結果是兄弟倆想要的嗎?
他們錯在哪里? (生自由評論)
師:是呀,如果抓住的時機,先把大雁射下來,兄弟倆就不會后悔了。不管做什么事,我們都應該抓住時機,先把事情做起來,不能因為爭論而錯失良機。(相機板書:抓住時機,先做起來)
1、讀學生對話,加深理解。
師:聽了盛老師的故事,她的學生也紛紛發表了感想,我們來讀讀。
ppt
“這兄弟倆真笨,白白讓大雁飛跑了!
“不是他們笨,而是他們沒有抓住時機!
“兄弟倆這樣爭論下去,時間白白浪費了!
“不管做什么,關鍵是要先做起來。”
…………
師:只有這四位同學發言嗎? (還有很多感想被作者省略了)
師:發現了這個省略號與以往的有什么不一樣的嗎?
是呀,標志整段文字或大片語言的省略我們就用12個點的省略號。
為什么這么多的同學發言,而且每個都說得這么好呀?(因為同學們聰明,愛動腦筋……)
因此盛老師聚精會神的聽著,不時地向同學們投去—— (贊許的目光,)
其實王老師覺得我們班的同學也非常聰明可愛,所以老師也像你們投去贊許的目光。
2、積累名言。
通過學習這個故事,我覺得機會就像大雁,一轉眼就飛走了,你認為機會像什么?(生暢談)
是啊,如果我們不能正確把握時機,就會與成功擦肩而過。老師這有兩句話,我覺得最能表達我們此時的感受。送給同學們,希望你們能記住。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當機會向你微笑時,趕快擁抱她。
自由讀。
師:好的東西應該積累下來,能用一分鐘的時間記住嗎?
點名反饋。
四、小結。
希望同學們牢牢記住這兩句話,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無論做什么事,都要“抓住時機,先做起來”。
五、作業布置。
回憶你與別人曾經爭論,或你看到的別人爭論的場面,用一個片斷寫下來。
板書設計:
25 爭論的故事
吃大雁
哥哥 老人 弟弟
煮 半煮半烤 烤
抓住機會 先做起來
《爭論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會分角色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能聯系課文的語言環境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不以為然”、“爭論不休”等詞語。
3、領會故事所蘊含的“做事應抓住時機”的道理。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方法,并分角色朗讀。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體悟故事蘊含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直接導入
1、課前,同學們對課文已做好充分的預習,這節課我們共同學習第25課《爭論的故事》(看老師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展示讀詞并借用一下詞語講一講這個故事
打獵為生 射雁充饑 煮 烤 爭論不休
老人評理 兩全其美 抬頭一看 無影無蹤
過渡:真好,故事講的既簡潔又完整。不過,要想把故事講的既生動又形象,就要把兄弟倆爭論的對話讀好。對于讀好人物對話你有什么好的建議?
二、品讀課文,指導讀好對話 。 (第三小節)
1、滲透朗讀對話的方法。
預設:生1注意標點符號的停頓。
生2要把文字讀準、讀對,把課文讀流利了才能讀好對話。
生3一邊讀一邊想象兄弟倆爭論的場面。
生4讀好語氣。師問:兄弟倆的語氣相同嗎?生:不同。
師小結:是呀,兄弟倆在對話時有著不同的語氣。為什么不同?生:因為他們在爭論。師:真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研究這種讀書方法——如何讀好不同人物對話時的不同語氣。隨機板書:不同語氣
2、訓練
(1)請學生自由朗讀一遍課文的第三小節。用直線標哥哥的話,用曲線標弟弟的話,看他們共有幾次對話?(2次)
(2)同桌兩人一人做哥,一人做弟,分角色練讀一遍第一次對話。
3、展示指導讀書 預設效果
(1)指導讀好第一次對話:讀誰像誰
生1組:讀第一次對話。若沒有讀好
教師及時指導,告訴同學們,讀哥哥的話時就把自己當成哥哥,讀弟弟的話時就把自己當成弟弟。做到讀誰像誰。
教師及時范讀,大家都像老師這樣來練一練第一次對話。
再找生1 組同學讀一讀,進步了,讀出了兄弟倆爭論時的不同的語氣。(及時表揚)
教師小結:真好,聽了這位哥哥和這位弟弟的爭論,好像是真的一樣,同學們感覺怎樣?掌聲相送。
。2)指導讀好第二次對話:關注提示語
過渡:是呀,到底是煮著好吃,還是烤著好吃呢?兄弟倆爭的是越來越激烈了。誰來接著讀這兄弟倆的第二次對話?
生2組:讀第二次對話
師:他們讀的怎樣?(有點爭論的語氣)大家注意觀察這次對話中,哥哥是用怎樣的語氣來說話的?誰發現哪個詞描寫了哥哥說話時的語氣?(不以為然、大聲爭辯)那弟弟又怎樣?(很不服氣)
(3)出示課件:圖文對照會讀的更好。請同學們看插圖,仔細觀察兄弟倆爭論時的表情,你看出了什么?(爭的激烈、快吵起來、快打起來了)眉、眼、嘴、手
咱們讓他們再爭論一次好嗎?生2組再次爭論更激烈,進步了。(掌聲)
師:真好,我發現咱三一班的同學,特別會觀察,越來越會讀書了。就像這樣讀對話時,注意了像“不以為然、大聲爭辯、很不服氣”這樣的提示語,再結合插圖,就讀好人物對話。讀出了人物不同的語氣。
。4)同桌2人分角色練一遍。
師:看看哪兩位同學,能像剛才那組同學讀的一樣好,甚至能超過他們?
。5)充分展示:指名兩組同學來讀第二次對話。
師總結方法:你們真棒,此刻,趙老師最想做的是為你們豎起大拇指,你們學會了讀對話時,要讀出不同的語氣讀書方法。要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一就要把自己當成那個人物,二要注意對話中的提示語,三要學會觀察插圖中人物的表情變化。這些你們都做到了。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也想讀了,下面咱們一起來合作,完整的讀這段話。
4、師生合作,讀第三小結。男生:哥哥 女生:弟弟 師:旁白
過渡:就這樣兄弟倆你一句我一句的爭論,誰也不罷休,(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那后來,又怎樣了?誰來接著往下讀?
三、感悟明理,拓展延伸
1、指名讀4、5段。
2、教師創設情境:同學們,就這樣1分鐘,2分鐘、10分鐘過去了,你好像看到了——生1:他們還在爭論。你好替他們擔心。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樣子的哥哥和弟弟?生2、生3、師:爭論什么?生6:怎么吃大雁。師:有解決的辦法了嗎?生:兩全其美,煮一半,烤一半。師:哎,真可惜呀,當他們抬頭一看,大雁早已非得無影無蹤了。知道了故事的結果,此刻,你想對這兄弟倆說些什么?
3、學生說出自己的感想,教師及時點評并表揚。
4、那么,盛老師班上的同學有怎樣的感想?指4名同學讀一讀。
隨機板書:抓住時機 先做起來
5、學習雙省略號的用法。
師:為什么用兩個省略號?生先說——師總結:省略一段文字,希望同學們能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6、此時,盛老師聽了同學們的話是怎樣做的?齊讀最后一段。
師:盛老師聚精會神地聽著,不時的向同學們投去贊許的目光。理解“聚精會神、贊許”,盛老師為什么不時向同學們投去贊許的目光?
生:同學們說的感想非常好。(預設)生:同學們認真專心地聽課。
生:同學們通過《爭論的故事》,明白了抓住時機,不能浪費時間。
生:同學們通過學習,知道了不要只顧著爭論,不管做什么,關鍵是先做起來。
7、師小結:同學們的感悟十分深刻,理解的非常正確,趙老師也要向大家投去贊許的目光,還要為大家豎起大拇指。你們真是一群會讀書、會感悟、會學習的孩子!
四、送名言
1、總結板書: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爭論的故事》,從中明白了做事要——抓住時機,不管做什么,關鍵是要先做起來。下面老師要送給大家幾句名言,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想一想,今天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
2、送名言。
人生成功的秘訣是當好機會來臨時,立刻抓住它。
——狄斯累利
良機只有一次,一旦錯失,就再也得不到了。
——勃朗寧
機會來的時候像閃電一樣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的利用。
——巴爾扎克
五、指導寫字
1、觀察生字,你看那個最容易寫錯提醒大家。
烤 評 剖 辯 嫩 鍵 笨 聚 贊
2、教師范寫(辯 聚)——生描紅——練習寫2個(表揚:握姿、坐姿,對照課本生字,爭取一個比一個好)——展示。
3、總結:同學們,書讀的好,字也寫的漂亮。功夫不負有心人,就這樣堅持每天下去,你一定會寫的越來越好,甚至會成為中國的書法家的!加油!
六、作業
請同學們課下,把《爭論的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其實,生活中像這樣富有哲理的小故事還有很多,同學們可以去書籍或網絡上查閱。如: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毛遂自薦、的麥穗等故事。讀后相信同學們會有更大的收獲。
板書設計:
25、爭論的故事
讀出不同的語氣 辯 聚
抓住時機 先做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