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一》(精選17篇)
《練習一》 篇1
一、教學目標
1、能熟練地拚讀音節,正確地書寫漢字;會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并能從字典中選擇合適的字義。
2、能照樣子搭配詞語;按要求補寫句子;會根據現有的語言材料用“這樣”連句。
3、知道逗號、句號、問好、嘆好及頓號的作用,能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完成1——4題練習。
2、會填寫合適的詞,把句子補充完整。
3、學會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二、教學過程
1、揭題談話,明確本次練習的教學目標 。
2、讀拼音,寫詞語。
1)學生獨立拚,做練習。
2)檢查。
3)拚讀一遍。
3、按部首查字法查帶點的字。
1)回顧部首查字法的步驟。
2)學生獨立完成,要求盡量加快速度。
3)檢查。
4、照樣子填寫合適的詞。
1)集體討論,“齊聲”和“增添”可以和哪些詞語搭配。
2)學生獨立完成。
3)檢查糾誤。齊聲(朗讀、高呼、背誦、回答)
增添(色彩、光彩、風景、衣物)
5、把句子補充完整。
1)讀通例句。
2)理解句式:什么來得不容易,我們應該怎樣。
3)指導完成第一句的補充。
4)學生完成另兩句的補充,可以同桌互相討論。
5)檢查、交流。
6、完成作業 本上相應的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提供的材料,用“這樣”寫一句話。
2、知道逗號、句號、問號、嘆號及頓號的作用,掌握它們的用法。
二、教學過程 。
1、根據下面的內容,用“這樣”寫話。
1)知名度第一組兩句話。
2)討論“這樣”的意思。
3)完成第一、二組的寫話。
2、讀讀演演小快板。
1)簡介小快板。
2)教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思考:這首小快板主要講什么內容?
3)討論:講了哪幾種標點符號的用法?
4)學生朗讀小快板。
5)分角色演演小快板。
3、給下面的句子加上標點符號。
1)明白加標點練習的方法。
讀句子——了解意思,明白語氣——判斷幾句話——判斷分句間的關系。
2)復習5種標點符號的用法。
3)指導完成第一句練習。
4)學生獨立完成第二句練習。
5)檢查。
4、完成練習本上相應的作業 。
摘自:伯通科技 (作者:未知)
《練習一》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練習一1~5-8題
教學目標:
能熟練地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并能正確地進行讀寫.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答:
1)7個十和4個一合起來是( ).
2)10個十是( ,9個十是( ).
3)一個數,個位上是6,十位上是7,這個數是( ).
2.揭示課題:
剛才我們復習了一組題,今天這一堂我們將來做一做練習,復習一下有關的知識.
二.練習.
1.練習一8
( 1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 2 )集體交流,重點交流第3題,這是一道開放題,組織學生交流各人所填的數.
三.作業布置.
<<練習與測試>>練習一(1)
《練習一》 篇3
練習一2
教學內容:p5--6第5--8題
教學目標:
會正確進行除法計算和驗算,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在不斷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過程中逐步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 基本訓練:
1、口算
33÷3 36÷3 77÷7 80÷8
24÷2 84÷4 80÷4 66÷6
先由學生獨立口算。
再隨機指名口算。
同時選擇其中幾題要求說出口算方法。
2、計算并驗算
85÷4 98÷3
69÷3 84÷4
二、 思維訓練
1、學校買了58本故事書,26本科技書,平均放在3層書架上。每層書架放了多少本書?
引導分析題目,要求學生會說出思考過程。
2、 王老師買了4只小皮球,付出100元,營業員找回16元。每只小皮球多少元?
引導理解題意,并指導分析,使學生能完整表達思考過程。
三、練習指導
1、 談話: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第5--8題,想想每題應該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如果有困難可向同學請教。
2、 學生獨立嘗試。
3、 組織交流,分析思考過程。
四、全課總結
五、作業:p5--6.第5--8題。
教學后記:
《練習一》 篇4
教學目標
1.用鋼筆描紅。
2.畫出句子中用錯的字,把正確的寫在括號里。
3. 在括號里填上時態助詞“著”、“了”、“過”。
4.給句子加標點符號。
5.熟記成語。
6.口語交際:學會請教別人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 學習使用鋼筆字描紅。
2、 畫出句子中用錯的字,把正確的寫在括號里。
3、 在括號里填上時態助詞“著、了、過”。
4、 給句子加標點符號。
5、 熟記成語。了解成語的意思,在生活中正確使用。
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說說題目要求。
2.指導。
(1)朗讀這段話,說說這些鋼筆字的特點。
(2)默讀這段話,想想楷書的運筆方法。
3.練習。
(1)描紅觀察整體,注意一氣呵成。
(2)注意行款布局,體會整體章法。
4.反饋。
(1)評議學生作品。
(2)教師范寫。
(3)學生再次描寫。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說說題目提出幾個要求:①找出錯別字,②把正確的字寫在后面括號里。
2.指導。
(1)讀句子,句中有幾個錯別字?
(2)依據句意,畫出錯別字。
(3)引導學生理解字義,口頭糾正。
3.練習。
(1)學生默讀句子。
(2)糾正錯別字,如:“帶”應改為“戴”,“帶”作為動作是隨身拿著的意思,“戴”是把東西放在人的頭上、臉上或胸前的意思。
帶(戴) 像(向) 已(以) 頌(誦)
4.反饋。
(1)指名學生上黑板改錯。
(2)集體評議。
(3)用錯的字重新組詞,加深印象,如:帶(帶領)。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讀題。
(2)說明本題的要求,在括號里填上“著”、“了”、“過”。
2.指導。
(1)出示句子,指名學生逐題朗讀。
(2)想一想:憑借語感每句話中該用哪個詞?
3.練習。
(1)動筆選填“著”、“了”、“過”。
4.反饋。
(1)檢查學生填寫的詞是否正確。
(2)同桌互改。
(3)指名讀句,進一步體會“著”、“了”、“過”的用法。
四、教學第四題
1.審題。
集體讀題,明確要求。
2.指導。
(1)復習逗號、句號用法。
(2)認識書名號和“<>”。
(3)書名號在什么情況下用?
(4)舉例:“他的文章在《小學生學習報》上發表了。”
(5)“小學生學習報”為什么要加上書名號?(“小學生學習報”是一種報刊的名稱)
3.練習。
(1)讀第1~3句,把該用書名號的地方用上書名號,說一說為什么。
(2)教師巡視檢查。
4.反饋。
(1)三個人各在黑板上給句子加上標點。
(2)集體批改,糾正錯誤。
(3)抄寫句子,并加上標點,注意書名號的書寫格式。
(4)小結:表示書籍、文件、報刊、文章等的名稱用書名號。
五、教學第五題
1.審題。
要求是熟記成語。
2.指導。
(1)正確朗讀成語,不認識的字查字典。
(2)韻句連讀,每排兩個成語連讀。
(3)說說你了解的成語意思。
(4)教師說出學生不懂的成語的意思。
3.練習。
(1)誦讀記憶,形成積累。
(2)同桌互背。
(3)對背,如一人讀“鐵面無私”,另一人背“執法如山”。
4.反饋。
(1)“開火車”朗讀。
(2)成語填空。
鐵面無( ) 執法( )山( )( )在后
( )( )在前一( )不( ) 扶( )濟( )
排( )解( ) 見( )勇( ) ( )義( )言
唯( )是( ) ( )人( )賢( )( )清風
(3)教師說意思,學生說出成語。
(4)記成語競賽,看誰先記住成語。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口語交際:學會請教別人
課前準備: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審題
1.揭示口語交際的題目:學會請教別人
2.讀一讀,明確口語交際的兩點要求及其重要性。
二、指導
1.讀一讀每題的文字。
2.打幻燈,啟發合理想像,思考:在這幾種場合怎么向別人請教?
三、練習
1.自由練說。
2. 指名試說。
3. 同桌根據人物年齡、身份的不同互相練說。
4.教師巡視,進行個別糾正與輔導。
四、反饋
1.指名一學生說,評議有沒有達到兩點要求。
2.指名上臺分角色表演。
3.評議。(說話是否清楚,是否有禮貌)
4.評價小結。
我們向別人請教問題,要把請教的問題說清楚,同時還要注意有禮貌,稱呼要符合別人的身份,要用“請”、“能告訴嗎”,最后還要說聲“謝謝”。
教學反思:
《練習一》 篇5
教學內容:教科書p6-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整十、整百、整千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2. 能用乘法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
教學重難點:
鞏固整十、整百、整千數及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計算題。
1、做p6的第1題:限時完成,集體訂正。
2、做p6的第3題:先獨立做,然后交流,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鼓勵學生有不同的思考方法。在交流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做p6的第2題,獨立解答第一問后,組織學生交流,然后提出“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做p6的第4題,可先讓學生獨立解決這四個問題,然后對前三個問題先反饋;最后組織學生研究第4個問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應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設計購買方案。
3、做p7的6、7題。
1、p7的第8題,是一個綜合性很強的生活實際問題,也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學時先讓學生說說圖意,并提出問題,再組織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共同研究設計方案,然后組織匯報交流。對學生設計的多種方案,只要合理就要給予肯定和鼓勵。最后可以組織學生討論從“省錢”的角度來看“哪一種租車的方案最合算”?
《練習一》 篇6
一、教學要求:
1、按筆順正確描紅。
2、認識部首,再找出和部首對應的漢字并連線。
3、按課文內容填空。
4、在田字格正確描紅、仿影、描寫。
5、熟記8條成語。
6、朗讀,背誦《新三字經》節選。
7、練習在不同場合,用適當的語言勸阻不安全、不文明、不衛生的行為。
8、學寫毛筆字。
二、教學時數:4課時
三、教學程序: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指名讀題目。
教師講解題目要求。
2、指導
板書斷學生回答一般書寫規則(先左后右)練習書空。
指導書空并說出筆畫。
3、練習
指導學生坐正握好筆,在田字格里描紅,要求一筆描成,邊寫邊想筆順。
行間指導,及時糾正。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指名讀題,講清題目要求
2、指導
出示第一行8個部首,老師講解,這8 個漢字的部首
出示部首卡片讓學生認讀。
認讀每個部首的名稱。
小結:弄清這些部首是查字典的依據。
將卡片發至學生手中,教師指導學生在起始筆畫中尋找部首。
3、練習
學生在自己書上連線,然后找一學生到黑板上連線,及時糾正并進行矯正訓練。
三、作業 :
1、寫第三課的筆順
2、找出第三課生字的部首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
1、審題
學生認讀題目。
教師幫助學生弄清題目要求。
2、指導
指導學生回憶課文中的這兩個句子,比一比,看誰背得正確流利。
出示填空題,讓學生回頭填空。
指導學生書面填空,要求學生坐姿要正確。
指導學生讀好句子并口頭造句。
出示第一句:理解驕陽似火得意思。(讓學生根據句子說一說),指導學生用驕陽似火造句啟發學生回憶夏天烈日當空時人們得感受。
出示第二句:理解密密麻麻得意思,并用該詞造句。
3、練習:
重點指導反復朗讀,在讀準字音得基礎上積累和鞏固詞句。
二、教學第四題:指導書寫七、大女永并糾正不正確的姿勢。
三、作業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五題:
1、審題:
指名讀題
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學習要求。
2、指導:
學生自由讀8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教師范讀。
學生自由讀,并說出8個成語的大概意思。如:
孜孜以求:勤奮努力的樣子。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不滿足于已有的成就,繼續努力以取得更好的成績。
3、練習
自由讀
同桌互背。
二、教學第六題
1、審題。
指導學生弄清題目要求。
2、指導。
學生借助拼音自讀。
指名試讀
教師范讀。
教師結合插圖講解意思。(第一句主要是講習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有恒心,鐵棒可以磨成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第二句講的是再窮也不放棄學習。第三句講的是學習是無止境的,要永不停步。)
教師再次范讀。
3、練習:
學生自由練讀,注意糾正字音。
指名讀。
練習背誦。
4、反饋。
檢查朗讀。指名背誦。
第四課時
一、教學第七題
課前準備教學掛圖或投影片。
1、審題。
教師談話,揭示話題:學會勸阻。
學生自讀題目下面的一段話。
2、指導。
指導觀察四幅圖,了解發生了什么事。
讓學生觀察四幅圖,看出是在哪些公共場所,發生了什么事。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逐一板書:
高壓線下放風箏打谷場上點燃爆竹
公共汽車站扔香蕉皮在操場邊喝生水
指導練習在第一種場合下的勸阻。
讓學生假設處在這種場合,你會怎么想。
讓學生說說江小寧是怎樣勸阻的,要求學生能展開說。
指導學生能各自練說,并與同桌同學配合表演。
請同學上臺表演,老師作直指導。
3、練習。
分別選擇一幅圖,以第一種場合為例,自由練說。
同桌互相配合,分角色表演。
教師在巡回過程中作有重點的輔導,注意發現好的配對,讓他們準備在全班表演。
4、反饋。
請同學站起來說一說勸阻的內容,盡可能照顧到那些膽子不太大的同學,讓他們有機會練習說話。四幅圖內容都要能說到。大家聽后評議,教師總結。
請同桌起來分腳色表演,同學評議,教師指導后,再同學上臺來表演。
最后請四個同學在模擬的情境中表演,教師作課堂小結。
二、教學第八題
見寫字備課
《練習一》 篇7
教學要求:
讀繞口令,注意讀準平舌音、翹舌音。
看圖認識四個部首,并寫幾個屬于該部首的字。
練習詞語搭配。
熟記成語。
學會推薦和自我推薦,選舉新班委。
第一課時
第一題
審題,弄清題目要求。
說說平舌聲母和翹舌聲母各有哪幾個。
用“ ”畫出平舌音的字。用“ ”畫出翹舌音的字。
指名讀。
齊讀。
教師領讀繞口令。
學生快速齊讀。
練習,由慢到快。
第二題
你對左邊的幾種圖形感興趣嗎?
說說各圖形各是甚么。
根據這些東西發明了那些文字的?
練習,交流。
第三題
指名讀題,并說說練習要求。
想想括號后面的兩個詞分別是什么意思。
討論后指名回答。
小節選詞搭配的方法:一讀,二想(或查),三選。
用上述的方法,自學后面的題目。
齊讀搭配好的詞語。
第二課時
第四題
讀題,弄清題目要求。
比較句子,多了什么?
有了這些詞,把什么說具體了?
討論,完成練習。
第五題
審題,說說題目要求。
自由讀成語。
范讀。
自由練度。
弄清成語大意。
第六題
這里有7個班委職位,請用書上的方法,我們開一個班委推薦會。
宣布班會開始。
誰合適擔任什么班委?為什么合適?
交流。
選舉。
《練習一》 篇8
練習一揚州市花園小學 韓亞芹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第六冊第5頁。教學目標:1、鞏固前面兩段學習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內容,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相關的計算技能,提高學生的計算水平和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 2、盡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關心學生的計算方法和結果。對于其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進行交流,發展學生的解題策略。 3、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計算仔細,具有檢查的好習慣,能自覺進行估算,書寫規范、整潔。教學重點與難點:引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發展學生的解題策略。教學準備:配套課件、復習題小黑板。教學步驟教師活動學生活動一、復習導入導入:同學們,前面我們一起學習了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你們回憶一下,我們都學習了哪幾類三位數除以一位數。 1、口算練習:200÷4 300÷5 500÷5 60÷5 80×4 20×9 400÷8 你是怎樣口算500÷5、400÷8的?2、筆算:765÷3 578÷7說說計算過程以及在筆算過程中的注意點。 指名學生說一說 學生回答。 學生獨立完成并回答。二、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2題觀察算式,你能估計商是幾百多還是幾十多?你是怎樣進行準確的估計的?自己先說再同桌說一說。(根據被除數的前一位數或前兩位數與除數的關系,被除數的首位如果不夠除,就要用前兩位來除,所以商的最高位在十位上,商是2位數,如果被除數首位夠除,商就是3位數。)獨立計算,并將計算結果與估計的商進行比較。 2、練習一第3題你能從圖上尋找到什么信息?要比較誰跳得快,是比較什么?(首先要分別求出兩人平均每分鐘跳了多少下,再進行比較。)3、練習一第4題一組一組的計算,并比較每組中兩個算式的聯系和區別。讓學生計算后,小組討論,你有什么發現?(交流發現,每一組兩個算式的答案都相同,一個數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除以這兩個除數的積。)運用這種方法,我們可以使計算更簡便,你能再舉幾個例子嗎? (讓學生對兩個算式進行比較,并探索其中蘊涵的規律,做交流,并學會運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問題。) 4、練習一第5題首先認真地觀察書上的圖,說說從圖上,我們能知道哪些信息?已知的條件有哪些? (1)要求小明平均每分走多少米?要知道哪些條件,應該怎樣算?要知道走了多少路,用了多少時間。從題目中,已知從家經過郵局到少年宮一共用了9分,那走了多少路呢?能求出來嗎?然后怎樣列式,走的路程除以時間。 (2)照這樣的速度,是什么意思?從家到少年宮只要7分鐘,就是求7分鐘,小明走了多少米?怎樣計算?從這道題目中,我們能得到一個數量關系,是什么呢?讓學生討論。 得到關系:路程=速度×時間 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交流估算方法。學生獨立完成并回答。 學生回答。學生獨立完成,再交流結果。 學生計算后,小組討論。 讓學生思考,討論,并交流。 學生列式計算,交流結果。 三、課堂總結 四、布置作業 今天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 1、練習一第1題。2、《補充習題》第3頁和《小學數學練習與測試》第3頁。思考題:□◇◇÷5=☆☆,□里可能是( )。 評價總結 獨立完成。 教學反思:
《練習一》 篇9
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教學第六題 1、 審題 2、 指導 (1)這里有7個班委職位,請用書上的方法,我們開個班委推薦會 (2)宣布班會開始。 (3)思考:誰適合擔任什么班委?為什么? 3、 交流 4、 評議 5、 寫選票 6、 小結說話情況。 二、 教學第七題 1、 講解反文旁的寫法。 2、 學生練寫。
《練習一》 篇10
練習一
教學目標
1、描紅練寫鋼筆行楷字,寫入體。
2、認識兒化音,讀讀比比兒化音與原來的讀音有什么區別。
3、練習運用嘆詞表達恰當的語氣。
4、修改病句,知道句子的意思必須明確。
5、熟記成語,豐富積累。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了解題意。
2、指導:
(1)學生自讀。
(2)仔細觀察,揣摩。
(3)交流所得。
(4)以兩字為例指導學生體會用筆特點。
(5)強調行款布局和整體章法。
3、練習。
4、反饋。
二、教學第二題
1、弄清題意。
2、指導:
(1) 學生自由讀,比一比同一組詞前后有什么變化。
(2) 指名回答。
(3) 教師范讀,講解方法:在發前一個音節的韻母時卷舌。
(4) 學生模仿練習。
3、練習。
(1)學生自由讀。
(2)學習小組讀,互相指正。
4、師檢查,糾正指導。
5、延伸。平時,你還說過哪些兒化音。
三、教學第三題
1、讀題,審清題義。
2、學生再讀例句。
3、練習。
(1)自讀句子,思考句意,體會語氣。
(2)選擇合適的嘆詞填空。
(3)檢查。
4、全班交流,共同討論、評議。
5、拓展練習:
(1)放學回家,我推開門一看,____,怎么家里一個人都沒有?
(2)____,早晨的校園太美了!
(3)____,我不小心把墨水灑了。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指名讀題,明確要求
2、指導。
(1)指名讀第一句。
(2)討論病因(語義不明,“自己”是指“我”還是指“同學們”?)
(3)想修改的方法。
(4)提示用修改符號。
(5)朗讀改好的句子。
(6)歸納修改病句的步驟:一讀,二想,三改,四查。
3、練習。
(!)用修改方法自己修改(2)、(3)、(4)句。
(2)四人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1)討論修改情況,明確正確答案。
(2)同桌互查,修正答案。
(3)大聲朗讀修正后的句子。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明確題目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成語。
(2)范讀。
(3)指名讀。
(4)理解12個成語的意思。
a、說熟悉的成語的意思。
b、不熟悉的查字典。
c、再不明白的提出交流。
3、練習。
(1)學生自由練讀。
(2)說說成語的特點。
(3)根據特點熟讀記憶。
(4)練習背誦。
第三課時
一、學第六題
1、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搜集我國各民族的資料,了解該民族的聚集地區、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并列出提綱。
(2)繪制該民族的一件特色物品或學會一個動作。
2、審題
(1)談話導入揭示話題: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
(2)明確要求。
3、指導。
(1)啟發談話:我國有許多少數民族的兄弟姐妹,他們各有各的特點,大家課前已經作了精心準備,現在我們就各自向大家介紹一個民族。
(2)介紹指導:1、從資料中選取合適的內容,進行口頭介紹;2、在介紹有關民族的知識時,可以有祥有略,但要抓住該民族的特點。
4、練習。
(1)四人小組交流。
(2)上臺介紹。
5、總結。
《練習一》 篇11
教學內容:練習一中關于計算部分的練習
教學目標: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關于計算的知識,包括:(1)口算,要在正確的前提下,有一定的速度;(2)簡便算法,要利用數的特點,進行適當調整,使計算更簡便;(3)筆算,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鋪地錦"介紹,使學生了解古代的計算方法,產生對計算學習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口算:(完成書上的第1題)
二,簡便計算:
上學期我們認識了25×4=100,利用這個算式,我們可以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一起來找一找,125×( )=1000
指出:125×8=1000,25×4=100,這兩個算式對我們的乘法簡便計算幫助是非常大的.
觀察第6題,以125×16位例:誰能直接算出這題的積 這題可以怎么算
學生繼續完成另外兩組題.
501×20為什么可以變成500×20+20呢
(可請學生從乘法意義的角度來說一說,為乘法分配律做準備.)
三,思考題:用1,2,3,4,5這五個數字組成一個兩位數和一個三位數,要使乘積最大,應該是哪兩個數 要使乘積最小呢 換五個數字再試一試.
集體商量積最大問題:你有什么大致的思路呢
(要使積最大,最高位上肯定分別應該是最大的兩個數字4和5,低位上的數字應盡可能小.)
學生嘗試找一找,老師依次把找到的算式板書,要求學生看板書繼續找積更大的,一直到大家一直認可為止.最后答案是431×52
找一找這個算式有什么特點
類似的方法找到積最小的算式:245×13
四,介紹"鋪地錦",先大家一起看書上的解答,交流是否能看懂 具體怎么算
再完成書上留下的計算.
補充:如果你敢興趣這種方法,可以(1)繼續出題再算;(2)想想這又是為什么
五,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復習了計算,計算包括了口算,簡便計算,筆算等.
布置作業:
練習一第2題和第7題
《練習一》 篇12
教學目的:
1、初步學會從簡單的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根據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培養學生有條理地思考的習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在初步認識乘法并應用乘法的過程中,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求幾個幾相加是多少的數學問題,并能列出乘法算式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光盤
教學過程:
一、溝通加法、乘法的聯系
第一組練習:
3+3+3+3=□×□ 5+5=□×□
6+6+6=□×□ 4+4+4+4+4=□×□
完成算式,并說說等號左右兩邊算式表示的意義。
你發現了什么(形式不同,意義相同)
小結:乘法是由加法而來,是比加法更簡便的形式,它們表示的意義都相同,都表示“幾個幾相加”
第二組練習
3個5相加7個2相加2個4相加
(1)寫出乘法算式,并計算出結果。
(2)追問:你是怎樣算出結果的?為什么可以通過加法來計算?
一、練習
1、出示第6題
第(1)小題,
(1)用自己的話說說圖意;
(2)完成圖右邊的填空;
(3)完成算式:2×3=6(個)或3×2=6(個);
(4)提問2、3、6分別表示什么?2×3或3×2表示什么?
(5)6是怎么得來的呢,除了看圖還有別的方法嗎
第(2)小題,步驟同上,同桌交流,說說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以及是如何得來的。
2、出示第7題
(1)用簡練的語言表述圖意
(2)追問:也就是“幾個幾相加”呢
(3)獨立列式:2×4=8(個)或4×2=8(個)。
(4)分析乘法算式
3、出示第8題
(1)獨立完成算式
(2)匯報交流
4、出示第10題
(1)小組討論:找出“幾個幾”并完成在書上。
(2)匯報交流:板書2個64個2
(3)猜一猜:幾個幾分別表示圖上的什么?
根據黑板上的“幾個幾”分別列出乘法算式。
(4)全班交流:結合圖意說說每個乘法算式的意義。
三、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課前思考1:
第6題可以先讓學生看圖在括號里填一填,然后按順序用完整的話說出圖意,并根據這三句話直接列出乘法算式。
第7、8兩題都是結合實際解決問題,因此要給學生機會說清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還要關注學生是否理解,互相說說自己的怎么想的。
第10題是一個開放題,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發現土中的乘法,并樂于交流、合作。
課前思考2:
第9題可以讓學生獨立改寫,再說說為什么可以這樣改寫。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與乘法的聯系以及乘法算式比加法算式簡便。
第10題是一個開放題,教師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發現土中的乘法,并樂于交流、合作。
課前思考3:
到本課的練習,學生應該能根據情景圖,正確寫出一道加法和兩道乘法算式。同時能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對乘法意義的理解。能說出乘法和加法的關系,能正確說出兩個乘數所表示的意義,如一個表示相同的加數,而另一個表示相同加數的個數。教學中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開展討論,讓孩子在做和說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知識。
課后反思1:
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需要引導學生從圖中獲取已知條件及所求問題并相互進行說說,再獨立列出加法算式及乘法算式,在說與做中進一步體會加法與乘法的聯系。
開放題在理解乘法的基礎上學生比較積極參與討論并能完整地敘述,例:圖中樹有2組,每組有6棵,有2個6,所以可以列2×6=12或6×2=12;人有4組,每組有2人,有4個2,所以可以列4×2=8或2×4=8等等
個別學生還需進一步幫助理解圖的意思,讓其體會“幾個幾”,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課后反思2:
“幾個幾”相加是乘法的生長點和基礎,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仍然不能拋棄對“幾個幾”的運用,因為在本課中,很多解決實際問題是要求學生直接看圖寫出乘法算式的。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仍然要引導學生從“幾個幾”入手,有了這個過渡,學生就可以順利的解決問題了。
新課程要求學有用的數學,強調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就是讓孩子在學習新知識之后,利用新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一方面是對知識的鞏固,另一方面也是讓孩子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時也讓他們體會到解決問題后的快感成功的喜悅。因此在教學中老師不僅是要指導孩子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來解答問題,更重要地要加強評價和鼓勵,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熱情。讓他們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而不是一種負擔。
課后反思3:
學生能從實際情境中提出出求幾個幾相加的和的數學問題,能利用對乘法含義的初步認識列乘法算式解決相關的問題。
學生的學習興趣較高,作業的書寫也比上學期有了明顯的提高。
《練習一》 篇13
(1)
第二周 星期四 第二節 2003--.02--.27
教學內容
教科書1~5-8題
教學目標 :
能熟練地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并能正確地進行讀寫.
教學過程 :
一.復習.
1.口答:
1)7個十和4個一合起來是( ).
2)10個十是( ,9個十是( ).
3)一個數,個位上是6,十位上是7,這個數是( ).
2.揭示課題:
剛才我們復習了一組題,今天這一堂我們將來做一做練習,復習一下有關的知識.
二.練習.
1.8
( 1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了解學生掌握情況.
( 2 )集體交流,重點交流第3題,這是一道開放題,組織學生交流各人所填的數.
三.作業 布置.
<<練習與測試>>(1)
四.教學后記:
第二周 星期五 第三節 2003--.02--.28
教學內容:
教科書6~14題
教學目標 :
能熟練地掌握10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的方法. 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過程 :
復習.
口算:
2+ 80= 6+80= 54—50=
39—3= 90—30= 89—9 =
77—70= 60 + 6= 70—50=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來上一節練習課,復習一下數的比較大小和口算加.減法.
二.練習.
1.6.
出示圖:
提問:
1)一共有多少人去旅游
2)每輛汽車分別有多少座?
3)他們坐哪輛汽車比較適合?為什么選(40座)
2.7
出示第7題.
提問:
a.一年級有多少人?
b.二年級人數和一年級差不多, “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二年級可能有多少人?學生獨立選擇答案,交流結果.為什么選“82”人?
3.9
讀出題中所給的5個數.
從小到大的順序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排列,老師巡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訂正.
4..10
獨立口算,同桌互相檢查.
觀察每組的四道題,上下兩題.左右兩題有什么不同.
5.11
獨立口算,集體訂正.
6.12
出示一小題,老師講解,其它獨立完成.
7.13.14.
了解圖意.
提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交流結果.
三.布置作業 .
四.教學后記:課堂氣氛好.
《練習一》 篇14
【教學目的】學用字詞句、寫好鋼筆字、讀讀背背、口語交際、學寫毛筆字。
【教學重點】口語交際和寫字
【教學時數】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學用字詞句
1.第一部分。
(1)四人小組自由朗讀六個詞語。
(2)不認識的字可以在小組內請教同學或老師,也可以查字典。
(3)連讀詞語,想象畫面,了解詞義。
小組學習:首先觀察題中的畫面,想象情境,感知詞義的優美意境。然后憑借熟字推想詞語的意思和所描繪的情境。
(4)讀詞語,選一個你喜歡的詞語,說說詞語所描繪的優美意境。
2、第二部分
(1)觀察插圖想像情境。
(2)熟讀詞語,練習與畫面連線。
(3)教師指導,巡視糾正。
3、第三部分
(1)看圖,想想圖中畫了些什么。
(2)四人小組練習看圖說詞語。
(3)小組交流比賽詞語。
二、教學第二題:寫好鋼筆字
1、認識要寫得字,想想是什么結構的字。
生:這三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
師:左右結構的字有什么特點?
2、咱們還是看看“小小建議”吧:左部收,右部放,撇要縮,捺要伸。
3、在田字格里觀察這三個字,注意間架結構和布局。
4、練寫鋼筆字,教師提示握筆和坐姿,巡視指導。
展示鋼筆字寫得好的同學的作品。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三題:讀讀背背
1.讀背詞語。
(1)指導學生觀察插圖,說說圖上都畫了些什么。
(2)朗讀課文《做一片美的葉子》,體會葉子和大樹的關系也正如一個人和社會群體的關系,感受其中蘊含的哲理。
(3)多次連續詞語,體會詞語的整齊美和節奏美。在誦讀中了解詞語之間的聯系和意思。
2.讀背古詩《夜書所見》。
(1)帶讀全詩。
(2)看圖,說說兩個小孩在干什么,你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是深秋的夜晚。
(3)熟讀成誦。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同學們,從這學期我們就開始學寫毛筆字了,在《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中老師告訴你們寫毛筆字有哪些好處?
生:閉氣凝神,陶冶情操。
生:熱愛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2.同學們說的有道理,我們現在學習“橫”
指導:橫有長橫和短橫之分。
3.教師書寫長橫和短橫。指導運筆方法。
(1)長橫:筆畫稍長,左低右高,略帶斜勢,起筆較重,中腰略細。向左上逆鋒起筆,旋即轉向右下稍按,以中鋒向右行筆,至收筆處頓筆回鋒,藏鋒收筆。
(2)學生練習寫長橫
(3)短橫:起筆輕快,可順鋒入紙,向右行筆,漸行漸按,至收筆處稍頓縮鋒收筆。寫時略帶仰勢。
學生練習寫短橫。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課前準備:最近讀的書,摘抄書的作者,主要內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師談話:我們在與大家講話或聽別人講話時,要注意什么?
2.仔細看插圖,四人小組討論。
3.小組交流:組織語言時注意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聲音響亮,速度適中。聽別人發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禮貌。
4.大家特別喜愛讀課外書,今天我們就開個“小小讀書交流會”。老師想了解一下大家都讀過哪些書,請你們上來把你讀過的書名寫在黑板上好嗎?
5.把你們在讀書過程中所了解的書的作者、主要內容,摘錄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話說給大家聽。
6.同學們開始組織語言,努力講得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聲音響亮,速度適中。
例生:我讀的書是《十萬個為什么》的天文地理卷,作者是石宗賓。它主要介紹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識,如“為什么太陽會發熱”“什么是自然界‘蝴蝶’效應嗎?
7.教師評價:聽別人發言,同學們要精神集中,注意禮貌。你們對她的發言還有什么建議嗎?
8.學生評議。
二、學生分小組進行交流,教師巡視。
三、師隨機進行總結。
《練習一》 篇15
教學內容:
教科書練習一6~14題
教學目標:
能熟練地掌握100以內數的比較大小的方法. 熟練地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和相應的減法.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1. 口算:
2+ 80= 6+80= 54—50=
39—3= 90—30= 89—9 =
77—70= 60 + 6= 70—50=
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繼續來上一節練習課,復習一下數的比較大小和口算加.減法.
二.練習.
1.練習一6.
出示圖:
提問:
1)一共有多少人去旅游
2)每輛汽車分別有多少座?
3)他們坐哪輛汽車比較適合?為什么選(40座)
2.練習一7
1) 出示第7題.
2) 提問:
a.一年級有多少人?
b.二年級人數和一年級差不多, “差不多”是什么意思?
3) 二年級可能有多少人?學生獨立選擇答案,交流結果.為什么選“82”人?
3.練習一9
1) 讀出題中所給的5個數.
2) 從小到大的順序是什么意思?
3) 學生獨立排列,老師巡視,輔導有困難的學生,集體訂正.
4..練習一10
1) 獨立口算,同桌互相檢查.
2) 觀察每組的四道題,上下兩題.左右兩題有什么不同.
5.練習一11
獨立口算,集體訂正.
6.練習一12
出示一小題,老師講解,其它獨立完成.
7.練習一13.14.
1) 了解圖意.
2) 提問:圖中告訴我們什么?求什么?
3) 學生獨立列式計算,交流結果.
三.布置作業.
《練習一》 篇16
教學內容:練習一中解決實際問題的練習題
教學目標:通過練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一些常見實際問題的數量關系,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具體的運算中,選擇合適的算法,培養學生靈活解答的習慣和能力.
教學重點: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來完成書上的解決實際問題.
一,"大約"問題:
1,學生讀第3題.讀完后問:這里的"140名"是一個怎么樣的數 為什么
(近似數,這個數據只是一個大致情況,沒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分鐘都正好是140名.相反的,我們全班人數50人,這"50"就是一個精確數.)
指出:正是因為信息給的數據本身是一個近似數,所以算出的結果也是一個近似數,問題就說成了"每小時大約有多少名嬰兒出生 "這題在解答的時候要不要用"≈"
學生列式解答,觀察算式,你覺得這題在計算的時候用什么方法比較合適 (口算)
2,學生讀第5題:指出:這題的問題是"京拉線大約長幾千幾百千米 "
這種問法是因為去年的教材中有估算的教學,本冊書中已刪去了這部分知識.那該如何理解這里的"大約"呢
(142千米本身是一個大約的數,27倍也是,所以算出來的數就是一個大約數;只是這個大約數沒必要再轉換成"幾千幾百",直接寫就是了.)
二,購物問題:
1,第5題:讀題后,學生列式,觀察算式,說說你準備選用的計算方法.(可以簡便計算,指名說說具體的簡便算法.)
2,第10題:讀題后,把該題與上一題比較異同.你有幾種方法解題,并說出每道題的解題思路.
3,第12題:讀題后問:這題與前面兩題又有什么不同
(發現單價會隨著人數的多少而變化.)
分別算一算三個班各需要的錢數.
那三個班如何買票是最合算的呢 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錢
比較:如果把前面三個班分別需要的錢數加起來是否會等于這次算出來的錢數呢 為什么
指出:在具體生活中,我們會發現一些靈活的情況,需要大家去選擇更合適的方法.
三,其他問題:
1,第8題:讀題后,要求學生列綜合算式來解答
觀察算式,同桌互相說說適合它的計算方法.(簡便計算)
2,第9題:學生獨立列式解答.再交流校對.
3,第11題:讀題后,指名分別說說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怎么算
板書這兩個面積公式.學生列式計算,并比出大小.
《練習一》 篇17
練習一1
教學內容:p5.第1--4題
教學目標:
進一步掌握除法的驗算方法,學會用乘法驗算除法。培養解決問題之后進行反思的意識。和認真負責的學習態度。
教學過程:
一、練習指導
1、練習一.1
獨立嘗試進行口算,再指名匯報得數。
教師選擇其中幾題要求說出口算方法。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
出示題目:93÷3 85÷4 46÷2 67÷3
嘗試練習,并指名板演。
交流評析,要求口述算法。
3、練習一.3
出示表格題,引導理解題意。
學生獨立完成。
班級匯報交流。
二、基本訓練
1、 學校買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剩下多少只皮球?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給5個班級,每個班級能借到多少只?
(讀題后引導學生分析題目,能從條件入手正確解答。)
2、學校買了68只皮球,借出13只。把剩下的皮球平均借給5個班級,每個班級能借到多少只?
(讀題后引導學生將以上2題進行對比,找出其異同點,并引導學生正確分析,正確解答。)
3、練習一.4
獨立審題后學生嘗試解決這兩個問題。
組織交流,重點討論第二個問題是怎樣解決的。
三、全課總結
四、拓展練習:p6.思考題。
五、作業:p5.2、4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