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6篇)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發布時間:2023-01-29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6篇)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1

  教學過程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寓言。  板書:寓言

  師:大家知道什么叫寓言?

  生:通過一件事表達一件事。

  師:應該說是,通過一件事表達一個道理,寓:寄托,言:道理。你們都了解哪些寓言?

  生:濫竽充數……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寓言是——《亡羊補牢》。  板書:亡羊補牢

  師:亡什么意思?牢什么意思?

  生:亡是死亡的意思。

  師:是這樣嗎?大家拿出字典查“亡”的意思。(學生查字典)

  生反饋

  生:失去的意思。

  師:翻開書像周老師一樣寫在旁邊。(學生在書頭批注)板書:失去

  師:寫好翻開字典查“牢”。

  生反饋

  生:養牲畜的圈。                  師板書:養牲畜的圈

  師:也像老師一樣寫在旁邊。(學生在書頭批注)

  師:這兩個字的意思搞清楚了,想必“亡羊補牢”的意思也明白了吧?

  生:有個人的羊被狼吃了,后來那個人把羊圈補好了,羊就再也沒有丟過了。

  師:你是根據上下文的內容來理解的,這是一種理解詞語意思的很好的方法。誰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失去了羊,再把羊圈補好。

  師:你這是——逐字理解得出的。還有什么方法理解詞語意思?

  生:上網。

  生:詢問大人。

  師:這些都是好辦法,看來大家已掌握了不少學習的方法,大大表揚。我們一起讀課題——亡羊補牢(學生齊讀一遍課題)

  師:那么課文哪些語句是寫“亡羊”的?哪些又是寫“補牢”?讀課文劃出相關的句子。(學生自由讀課文2-3分鐘)

  師:潛心會文,靜思默想,也是很好的讀書方法。

  師:先來說說哪些語句是寫“亡羊”的?

  生反饋:

  生:(1)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那只羊叼走了。(2)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3)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師:你真厲害,幾乎把課文中寫了“亡羊”的句子都找出來了。

  師:這句話很難讀,你讀對了,很了不起。(師出示小黑板: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

  師:我們來一起讀這幾個詞——圈、窟窿。(齊讀、指名2人讀“窟窿”一詞)

  識記字形

  師:窟窿“穴”字頭。表示洞,再寫“隆”的時候,往往下面部分很容易寫錯。

  師范寫“隆”

  師:翻開田字格描一個。

  學習“叼”

  師用小棒指“叼”,生齊讀一遍。

  師:寫“叼”時要注意哪里?

  生:右邊不是“習”,少了個點。

  師:誰來讀整個句子?(指名1生讀)

  師:誰再讀讀,讀得更好。(指名1生讀,生讀“圈”quān)

  師糾正:是的,這個字一般情況下讀quan,比如圓圈,圍成一圈,在這里讀juàn。

  齊讀juàn——剛才讀錯的學生重讀一遍——男女生輪讀1遍。

  師讀: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里鉆進來,把那只羊叼走了。第二天早上,他準備出去放羊,到羊圈里一看,發現又少了一只羊。原來狼又從窟窿里鉆進來,把羊叼走了。這就是“亡羊”。

  板書:發現   又發現

  師:哪些是寫“補牢”的句子?

  生反饋: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鄰居的勸告,就趕快堵上那個窟窿,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師:什么叫結結實實?    板書:結結實實

  生讀:他趕快堵上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師:課文中有幅插圖,就是寫那個人把牢補得結結實實的。看看這幅圖,哪個是養羊的人?用自己的語言把圖的意思表達出來。

  (指名1人反饋)

  師:能不能說得具體些,旁邊站的是街坊鄰居,他們會說些什么?

  生:……..

  生:你真活該……

  師:這個鄰居也太兇了。(學生笑)

  生:現在羊丟了,你吃虧了吧?

  師:吃虧了,當然吃虧了,已經丟了一只羊了。

  師:那么這個養羊的人又會說些什么?

  生:……

  生:……

  師:是啊,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找出課文描寫鄰居好言相勸的句子,同桌扮演角色讀一讀。(自由讀——指名讀)

  反饋:一組同桌扮演

  師:這街坊就是指什么?請問鄰居,養羊人丟了羊,你替他感到——?(口語交際)

  生:我替他難受,著急。

  師:聽你剛才的朗讀就明白你很著急。

  師:請問牧羊人,你當初覺得怎樣。

  生:丟了就丟了唄。(一副滿不在乎的樣子,眾學生笑)

  再請學生分角色讀

  第二組同桌扮演分角色讀(學生興致很高)

  師:女士優先,你先選角色。

  指名分角色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師引讀:因為他不聽勸告,所以第二天早上——  生接讀: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師:如果養羊人繼續不聽勸告,結果會怎么樣?

  生:羊可能就沒了。

  師:損失慘重。幸好那個人補上羊圈。(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師:現在誰能把這個故事連起來說一說,可以用黑板上的詞語說。(指名2人說)

  師評價:你說得很具體,還用上了“結結實實”。

  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加以組織,非常了不起,祝賀你。

  師:孩子們,你們知道《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出自何處?我給你們講個故事:

  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地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師:這個故事實際上不是講羊真的丟了才補牢,它想告訴我們的是?

  生:“亡羊”就是失去了一樣東西。

  師:還有不同的說法嗎?

  生:做錯了更要去彌補。

  師板書:發現問題  及時補救。

  師:是啊,發現問題,及時補救,還來得及,所以原句就是“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板書:  而  未為遲也

  師:在日常生活中,還有類似“亡羊補牢”的事嗎?可以是自己身上發生的,也可以是發生在別人身上的。

  指名說

  生1:一個朋友養了一只小白鼠,因為小白鼠做錯事,朋友決定一個月不給它飯吃。我勸朋友給它飯吃,朋友不聽了。過了幾天,朋友終于給它喂食了,小白鼠這才沒有餓死。

  師評價:你做了“亡羊補牢”的街坊。這個故事應該講“亡鼠補食”。(生笑)

  指名另1生說

  生2:一開始我不認真學習,結果考試考得不好,后來努力學習,考試成績有了進步。

  師:第一祝賀你取得好成績,第二個祝賀你能夠把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說明你已真正掌握了。

  再次指名說

  生3(略)

  師:總結

  板書:                     亡羊補牢

  失去   養牲畜的圈

  發現  又發現  趕快

  結結實實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2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低段閱讀教學要求是: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對小學低段閱讀教學提出的目標是:“學習正確、流利朗讀課文并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比較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我們也是通過比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在語文教學中,比較閱讀能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有利于發現問題,增強思考,從而達到提高閱讀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古詩古文,成語故事、神話4篇課文,讓學生從小就接觸祖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受到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

  本文講的是一個養羊人丟了羊,開始不在意,后來又丟了羊,最后補好羊圈不再丟羊的故事。它告訴我們: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學情分析:

  大部分孩子在上學之前聽過成語故事,對《亡羊補牢》的故事情節并不陌生,但對其中的道理不夠明確,深入理解欠缺。在孩子現實生活中,大多數情況是聽眾的角色,在課堂中,初步完成角色的轉換,把故事完整、清楚地講給別人聽,成為一位講述者。

  依據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三、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這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這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下面我就結合具體教學設計及以說明。

  一、檢查生字,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掌握情況

  第一屏:羊圈 鉆 叼 鄰居

  第二屏:滿不在乎 后悔極了

  養羊人在第一次丟了羊之后是:滿不在乎

  第二次丟了羊之后是:后悔極了

  第三屏: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亡羊補牢

  2、激趣,回憶課文內容

  老師知道你們特別喜歡聽故事,很多同學還喜歡講故事,上節課我們了解到楚國的楚襄王不聽大臣莊辛的勸告,遭到了秦國的攻打,莊辛就給他講了這個《亡羊補牢》的故事,楚襄王聽后改變了以前的做法,成為了一個好國王。

  回憶一下《亡羊補牢》講的是什么故事?

  學生對課文內容早已不陌生,對其中的道理理解還不夠深刻,我通過在朗讀中理解內容,在比較中明白道理,加深學生對故事的理解。分以下步驟進行。

  1、默讀畫批,反饋交流。

  (1)提出默讀要求:不出聲、不指讀、不動唇。思考養羊人兩次丟了羊之后的態度是什么樣的?

  (2)反饋畫的句子:那個人滿不在乎地說:“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他后悔極了,說:“都怪我呀,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

  ★第一次丟羊后--------滿不在乎。

  當養羊人發現羊圈上有一個大洞,狼鉆進洞叼走一只羊, 養羊人對此是什么態度?(滿不在乎)

  ①鄰居看見了是怎樣說的?

  出示:“趕快把羊圈修好吧!” 讀一讀,說說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抓住 “趕快”一詞、句尾的“!”體會鄰居關心他,為他擔心,為他著急,想讓養羊人趕緊修羊圈。

  ②角色體驗:你們一下子就聽懂了鄰居的話,他是在讓養羊人修羊圈,而且還要及時修!那你們現在就是這個鄰居,我是那個養羊人,快來勸勸我吧!

  ③教師根據學生相勸的話,適時說出“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你覺得養羊人是什么態度?(滿不在乎、不聽勸告)

  為什么會滿不在乎呢?你們猜一猜我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

  引讀:因為有了這樣的想法,我才會滿不在乎的說:(“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誰能把養羊人滿不在乎地樣子讀出來?

  ④同桌分角色朗讀,體會對話雙方的不同的心情。

  ⑤正是因為養羊人滿不在乎不聽勸、不補羊圈,結果第二天羊又丟了,這就是亡羊(板書亡羊)。這個“亡”就是丟失的意思。

  過渡:那個人又丟了一只羊,他是什么態度?

  ★第二次丟羊后------后悔極了。

  ①“都怪我呀,我不該不聽鄰居的話。”

  “都怪我呀,我應該聽鄰居話。”

  讀讀兩句話,比較哪一句更能表現他后悔的心情。

  ②想象養羊人當時的表情、動作、語氣、語言體會養羊人特別后悔的樣子。

  讀一讀、評一評。

  ③你就是那個養羊人,請你把當時的情景說一說。

  2、改正錯誤,補好羊圈

  養羊人不僅知道自己錯了,是怎么做的?讀一讀、說一說。

  3、梳理歸納,比較不同

  (1)回想兩次丟羊后,養羊人的態度、行動、結果一樣嗎?你從中明白什么道理?態度 行動 結果

  第一次亡羊后 滿不在乎 沒補羊圈 又丟一只羊

  第二次亡羊后 后悔極了 立刻補好 再也沒丟過

  【設計意圖:在這里老師和學生一起梳理歸納,進一步比較兩次丟羊后態度、行動及結果的不同,使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2)這個養羊人的故事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學生自己說一說。

  ★再讀讀第三自然段。

  ★結合生活實際,自己或他人的實例談談理解。

  預設:1、如果學生說不出來老師就引導“亡羊補牢”與“知錯就改”意思相近。

  2、老師舉一個實例引導。

  三、指導評價,講好故事

  1、我們學得這么好,不僅了解了內容,還明白了道理。

  指導:

  (1)用自己的話把故事的內容講清楚:講出養羊人兩次丟羊后的不同態度、不同做法、不同結果。

  (2)在講的過程中加上自己的想象、人物的對話、表情、動作等。

  今天評選出“講故事小能手”。那就來練練這個故事吧。練講故事,互相練,指名講

  2、評價講故事情況:故事的內容講清楚

  講的是否生動(人物的對話、表情、動作、心理)

  四、識寫“應該”,正確書寫

  養羊人終于明白了: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

  我們來學習“應該”二字

  (一)記字形: 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 (“該”字利用“刻”“孩”換偏旁來學習)

  (二)書寫:

  1、仔細觀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想一想要把“應”寫漂亮,該注意什么?

  (1)整體看:幫包圍結構。 廣字旁里面的筆畫容易寫散。

  重點筆畫:

  (2)教師范寫(強調重點筆畫的位置)

  (3)學生描紅,獨立寫。教師巡視,了解學生書寫情況。

  (4)投影反饋帶有普遍性問題的字。

  (5)學生修改自己寫的字,再對照范字獨立寫,爭取比前一個寫得更漂亮。

  2、“該”的言字旁應該寫得窄一些,右半部分的兩個撇一大一小,最后一筆是點。

  【設計意圖:《課標》指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初步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五、歸納總結,布置作業

  1、歸納總結:看來“亡羊補牢”還真是個好辦法啊。看來有的事情出了差錯及時補救還來得及,不會再造成損失。這就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們不僅學會了故事,懂了個道理,還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呢!

  2、布置作業:必做: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小伙伴聽。

  選做:把自己知道的一個成語故事講給大家聽。

  板書設計:

  滿不在乎

  15 亡羊補牢

  后悔極了 修好羊圈

  為時不晚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3

  9、亡羊補牢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積累運用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能在閱讀中質疑、解疑,發表見解,結合生活實際體會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 生活實際,發表感想。

  2、對“牢”、“亡”、“亡羊補牢”意思的理解。

  教學準備:課件、學生課前了解寓言或讀寓言故事。

  教學方法:研究法   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第9課《寓言二則》。我們大家都聽過寓言故事,這篇課文一共有兩個小故事,所以就是“二則”。今天,我們先學習第一則寓言:板書: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2、學習之前老師檢查一下預習情況。

  (1)認讀詞語

  (2)說說寓言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解題,質疑

  1、“亡羊補牢”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理解“亡”“ 牢”。

  2、用一句完整的話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3、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老師根據學生的問題板書(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怎樣補?結果怎樣?)

  過渡:今天我們將圍繞你們提出的問題學習寓言。學習寓言是有方法的。     

  1、讀懂故事。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2、體會寓意。

  3、聯系實際談談感想。

  過渡:要想讀懂故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學起:(與剛才的問題相對應)

  板書:      起因      為什么丟

  經過      丟了幾次   怎樣補

  結果       ?

  二、 分段理解寓言。

  (一)、讀寓言,讀準字音,讀通寓言。自讀、同桌讀、指名讀四、默讀寓言故事,找出丟羊的原因,用“——”線畫出。

  生匯報 讀句子 用自己的話說說丟羊的原因。

  (二)、丟了羊后,有人為他著急,是誰?(生:街坊)

  1、他們有一段對話,用“~~~”畫出街坊的話,用“——”畫出養羊人的話。(課件出示)

  2、從他的話中可以看出街坊是個怎樣的人?練習讀好   學生回答   自己練習讀   指名讀   分角色讀

  過渡:唉,這個養羊人真是當局者迷呀,對于人家的勸告,竟然不當回事。后果怎樣呢?走進第四自然段。

  3、讀第四自然段,讀完說說結果怎樣

  (體會兩個“又”字)羊人當時的心情怎樣?

  想象當時養羊人會怎樣說怎樣做?演一演(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他后悔的樣子)

  4、用書中的一個詞概括(后悔),于是他怎么做的,體會他為什么這樣做。練讀句子。

  5、結果怎么樣了?學生齊答。

  師:亡羊補牢是成語,就是從我們所學習的這個寓言故事中來的,它還有下半句(學生試說   課件出示)

  三、提示寓意,總結擴展

  1.故事學完了,你想對養羊人說些什么?(不要光指責還看他有什么值得欣賞的)你從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2.同學們,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現象發生過,你是怎樣解決的?

  四、講會故事

  五、總結學法。

  板書設計:   9、寓言兩則

  起因      為什么丟

  經過      丟了幾次   怎樣補

  結果       ?

  教學反思

  在教學本課時,許多學生根據課文內容談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質疑,結合學生提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文,理解語言文字。又抓住重點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學生更喜歡擅長表演的學生加上動作后講的故事。本課給學生教會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在談生活中類似的例子時,學生的話題面有些窄,如能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體會身邊這樣的事,會對理解寓意有幫助的。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4

  以下是寓言故事《亡羊補牢》說課稿,僅供參考!

  這次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第六冊的20課《寓言兩則》之一《亡羊補牢》。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設計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來說。

  一、說教材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六冊《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

  基于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重難點的確定,我的教學思路就清晰了,教學與學法的選擇也就水到渠成了。下面我來說說本課的教法和學法。

  二、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的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動的語文課堂。教學本課,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自讀自悟,讀悟結合,以讀促悟,以悟生情。

  抓重點詞語,品讀賞析,積累和豐富語言,運用語言。

  3、理念指導,精心設計

  抓住語文本色,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引導學生學習寓言,發展語言,是閱讀教學責無旁貸的任務。本課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意義深遠。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在賞析語言中讓學生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在理解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的過程中習得語言,提高語文素養。

  遵循閱讀教學規律,重視體驗感悟。新課標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老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在以上理念的指導下,我力求通過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達成三位目標。于是,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三、說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此環節的設計是讓學生質疑,把學習的主動權放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這樣做,為學生學習指明了方向,也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

  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孩子都具有表現欲,在課堂上分角色朗讀,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因此我設計了分角色朗讀這一環節。在這環節中,學生既是表演者,又是觀眾。既能鍛煉了膽量,又能訓練觀察力。】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七、拓展補充

  1、“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原來出自于一個八字成語,后面還有四個字,你們知道嗎?

  出示: 亡羊補牢,猶未遲也。

  他還有另外兩種說法,你們想知道嗎?

  出示: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讀讀記記)

  2、這句成語出自哪里你知道嗎?

  (簡介《戰國策》)《戰國策》是戰國時代歷史資料的整理,書中所記載的時代,上至戰國初期,下至秦朝統一六國,反映了當時政治、社會各個層面的生活面貌。

  3、你想知道這個成語是怎么來的嗎?(出示故事)

  4、積累抄寫

  四、說板書

  板書設計:           想法  已經丟  后悔

  亡羊補牢  做法  不補   趕快堵  (未為遲也)

  結果  又少   再沒丟

  本節課的板書,既概括了本節課的內容,又體現了知錯就改,為時不晚的寓意。形象直觀,條理清晰,既輔助了教學,又達成了三維目標,便于學生學習。

  總之這節課,我以疑為線索,以思考為核心,以拓寬創新精神為本,以培養學生能力為目的,把時間放給學生,培養學生獨立鉆研,自主學習的習慣,使學生由樂學到學會,最終達到會學會用。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5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寓和則是這篇課文中要求學會寫的字,請認真看老師板書。

  2、什么是寓言?你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相機板書:故事  道理

  3、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亡養補牢》這則寓言,看看這個故事又會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板題。讀題。

  二、初讀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檢查認讀“窟窿”等生詞。

  “窟窿” 、“街坊”指導讀好輕聲。了解詞意。

  3、出示句子,指名讀。正音。

  (1)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2)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4、讀準了生詞,讀通了句子,一定能把課文讀好。請同學們再把課文讀一讀,想一想:亡羊補牢講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三、朗讀感悟,知故事

  1、亡羊補牢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

  2、理解“亡”、“牢”。

  牢是羊圈的意思。你們看,牢的偏旁是寶蓋頭,代表房子的意思,最早牛羊是住在一起的。“

  “亡”有的同學認為是死亡的意思,有的同學認為是丟失的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請同學們再讀讀課文,從課文中找答案。

  3、指名說。結合句子理解亡是丟失的意思。

  遇到不懂的詞語,我們可以用聯系課文的方法來理解。

  4、養羊人一共丟失了幾次羊?兩次丟羊,養羊人分別是什么態度?默讀課文,從課文中劃出相關語句。

  5、全班交流,感悟兩次丟羊后的態度:

  (1)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他是什么態度?

  a、指名說。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b、體會著這個人漫不經心、毫不在乎的心情讀一讀他說的話。

  c、他如此不在意,街坊說了些什么?聯系“趕快”體會街坊關心、著急的心情。體會讀。

  d、同桌分角色讀街坊和養羊人的對話。全班讀。

  (2)養羊人第一次丟了羊,他又是怎么做的?

  a、他為什么趕快修呢?心里在想什么?

  b、體會后悔的心情讀句子。反復指名讀。

  c、全班一起讀。

  6、師:從此,這個養羊人的羊再也沒丟過。我們也為他而高興。再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交流討論,明道理

  1、我們知道,學習寓言故事有兩個重點。(指板書)故事我們已經讀懂了,那么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再把課文認真讀一讀,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和同桌先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師總結:

  是的,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能虛心聽取他人的意見,并認真改正,還不算晚。所以人們常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板書:為時未晚)

  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讀一讀,將這個勸告記在心中。

  3、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想法。

  五、總結全文

  學習這篇課文,我們先讀懂了故事,然后明白了故事中蘊涵著的道理,以后遇到寓言故事時,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學習。

  六、指導寫字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又要學習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 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3)齊讀第4節。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7

  教學思路:    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從課題入手。通過設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亡羊補牢這個詞的意義。接著扎住文章中的重點詞句進行理解,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之后,教師創設生活情境,結合生活實際來體會本課的寓意。并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2、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3、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初步懂得“出了差錯應該及時想辦法補救,免得再受損失。”的道理。

  教學難點:   能把故事講給別人聽。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故事。

  二、理解課題意思。

  1、理解“亡”的意思。(課件:選項:1、逃 2、丟失 3、死)

  2、如果出現分歧要求學生到書中去尋找答案。通過文中出現的字詞確定為“丟失”   的意思。

  3、理解“牢”的意思

  根據課文內容來判斷:羊圈的意思。

  4、理解“補”的意思

  補羊圈是什么意思?(修理、修補羊圈)

  解釋“亡羊補牢”這個詞的意義。教給學生把詞中的字的意思整合來理解詞語的意思的方法。

  三、理解成語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1、學生讀課文思考養羊人丟了幾次羊?第一次是怎么丟的。

  (羊圈上有一個大洞,夜晚朗鉆進去,叼走了羊。)

  2、學生讀第一自然段思考:羊丟了之后,又發生了什么事?

  (他的鄰居勸他:“趕快把羊圈修好吧!”那個人滿不在乎的說:“著什么急呀,過兩天再說吧!”)

  學生回答得同時,教師課件出示養羊人和鄰居的對話。讓學生體會“勸”和“滿不在乎”兩個詞語。讀出自己的體會。在指明學生分別扮演鄰居和養羊人,表演對話。

  3、讀完鄰居和養羊人的對話,你覺得養羊人對于第一次丟羊是什么態度?

  (滿不在乎。同時師板書滿不在乎。)

  4、養羊人對于第一次丟羊采取滿不在乎的態度,結果又發生了什么事?

  (羊又丟了)

  5、這次養羊人又是什么態度呢?

  (后悔極了。同時師板書后悔極了。)

  6、養羊人又是怎么做的?

  體會“趕快”和“許多”。用課件出示帶有著這兩個詞和不帶有這兩個詞的兩句話作對比。讓學生先在文中找“趕快”的近義詞:“立刻”。出現在鄰居勸養羊人的時候。從而更深刻地體會到養羊人態度的變化和后悔之情。在理解“許多”的時候,可以先從許都這個詞本身去理解,然后再從他出現的語境中去理解。表達養羊人決心悔改藥把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

  7、體會“亡羊補牢”中“免得再受0損失”的道理。

  讓學生自己發表看法,現在修補羊圈有沒有作用。(課件出示文中詞句:從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沒有丟過。)

  8、悟出道理

  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收獲。然后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生活除了插座該怎么辦。使學生真正受益。

  四、講故事。

  讓學生扮演勸說別人的角色。假定身邊的人有犯了錯誤的卻依然不改正,請你給他講一講“亡羊補牢”的故事,勸他把錯誤及時改正,免得再受損失。教師給學生出示一個脈絡,以便于讓學生思路清晰地講故事。即文中出現的提示故事發展的詞語:從前  有一天  第二天  從此以后。同時滲透文章的寫作順序。

  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

  滿不在乎

  后悔極了

  從前  有一天  第二天  從此以后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8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點:

  ⑴ 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本課重點詞語。

  ⑵ 理解寓言的寓意。

  ⑶ 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

  ⑷ 通過網絡了解更多有關寓言的知識。

  2、能力目標:繼續培養學生敢于提問,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同時培養學生運用網絡獲求知識的能力。

  3、情感目標:

  ⑴ 從寓意中得到教育。

  ⑵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寓言包含的道理。

  2、對“牢”、“亡”、“亡羊補牢”意思的理解。

  【教學分析】

  1、突破難點,解決問題:

  在學生解決字意時,利用課件出示“牢”字的字義演變并出“牢”的象形文字,使學生生動清晰的了解“牢”字古今意義的轉變。

  2、出示名言,突出重點:

  學生揭示寓意時,用課件出示拉封丹名言,既明白又簡練地概括出寓言分身體(故事本身)和靈魂(道理)兩部分。通過名言進一步牢固掌握《亡羊補牢》的故事內容和寓意。

  3、開闊視野,擴展課外:

  在學完本課內容后,學生又產生有關寓言知識的許多問題。于是我就把知識延伸課外,通過學生上網查找資料,獲求更多寓言方面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主動的學習。

  將計算機多媒體融入語文課堂,以學說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主動地智能地學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引導質疑

  今天來了許多聽課的老師,他們不知道咱們三一班同學有個最大的優點。那就是:用心讀書,愿意思考,敢于提出問題。是嗎?今天,我們就把這一優點充分展示出來好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則小寓言(板書:亡羊補牢)誰能讀?誰再來試試?齊讀一下吧!“亡”是本課的生字,看來你們都認識了。看到這個題你有問題嗎?學生自由提問。看到題目你們就提出這么多問題,可真棒。能解決嗎?你們想怎么解決?好,舊請同學們用你們自己的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如果在讀書過程中又遇到了新的問題請你和平時一樣做個小記號,試著解決一下,如果實在解決不了,呆會兒提出來,大家共同研究。

  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你解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牢”字字意也有變化。請看大屏。課件出示:“牢”字字義演變。突破難點使學生一目了然。)

  二、體會、理解文中寓意 

  (說到寓意)在這兒,老師有一句名言送給同學們:課件出示出拉封丹名言使學生更清楚了解寓言分身體(故事本身)和靈魂(寓意)兩部分。對《亡羊補牢》的故事和寓意理解更加深刻。

  寓言的身體就是故事本身,誰能把寓言的身體再展示給大家,來讀讀課文?透過寓言的身體可以看到寓言的靈魂,誰能再說一說《亡羊補牢》這則寓言的靈魂是什么?

  你還解決了哪些有價值的問題?這么一個小故事,你們卻知道這么多,真了不起!其實,每一個問題的提出和每一個問題的解決對于我們來說都是一個收獲。你的問題越多,收獲也就越多。

  寓言的世界豐富多彩,透過這則小寓言,你們的小腦瓜里也一定又會想到很多很多,會產生許多的疑問。你想問什么嗎?

  啊!同學們產生了這么多的疑問,想找到答案嗎?好,就讓我們走進寓言的廣闊世界。

  【評析】

  利用計算機網絡:讓學生進入校制網頁《寓言之家》,這里有寓言知識、動畫寓言、連環畫寓言、連接相關網站(《伊索寓言》、拉封丹、中國古典寓言網等)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上網了解更多的寓言知識。同時讓孩子領悟到網絡給我們帶來的好處。

  【板書設計】

  有思必有疑  有疑必有得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9

  一,說教材

  《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是小學語文第五冊第四單元的課文,這是一篇安排在《揠苗助長》之后的一則寓言故事.

  安排本課教材的意圖在于讓學生通過讀課文,體會寓意包含的深刻道理,拘于本課教材的安排別巨匠心.根據中年級兒童的心理及素質的要求.我把通過引導學生讀懂課文,體會寓意作為本課時教學的重難點.

  立足教材的特點及新大綱的精神和學生實際,確定如下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2,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

  3,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就及時改正.

  4,通過分小組合作的學習,培養學生交際合作的能力,形成集體主義責任感和榮譽感.

  二,說教法,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引導他們在實踐中自主獲取知識,形成能力,避免煩瑣地分析或瑣碎機械地練習.要達到大綱的這一要求,關鍵在于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根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決定在幫助學生預習的基礎之上,采取自主研討法和合作交流法相結合.

  "合作交流法":即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就課文內容的某一兩個問題合作討論學習,與同學之間討論,與教師之間討論.從而使學生在討論中獲取知識.,

  "自主研討法",又叫"引導法".即自讀課文,按照教師教給的讀書方法,步驟和問題自己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自身的重難點,引導學生從讀通順到讀會,再到讀懂.

  這一課時,教給兒童主要的學習方法:"讀","議","說"."讀"要正確通順.直至有感情."議"中要有自己的見解,善于從互相討論,合作中獲得啟發."說"即讓兒童通過思維,組織自己完美的語言,感說.會說,培養兒童的說話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書讀百遍,其議自見".我是這樣引導學生的.

  (一),興趣談話,揭示課題.

  在這一環節中,抽班上的一,二名同學講故事,從而創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入課文.

  (二),觀察圖畫,從圖感知.

  出示插圖,讓學生觀察發言.同時鼓勵學生圍繞圖畫大膽地展開想象.

  (三),逐段朗讀課文,理解故事內容.

  (1),在第一段中.我讓學生自己拼讀,然后全班齊讀.同時尋找機會,教師范讀一次.然后引導學生明白第一段的內容大意.

  (2),在第二,三段中,采用這一段的朗讀方法,在理解這兩段的內容時,出示興趣題,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交流合作學習.(在這一環節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練習題進行討論.給予學生充分地自由發揮的空間.)同時,教師小節出第二,三段的內容.

  (3),第四段的內容簡單,學習這一段,首先讓全班同學齊讀一次,然后師生共同小結出這一段的內容是什么

  (4),課文的第五段是故事的結局,要重點引導學生明白一個人犯了錯誤不要緊,只要虛心聽取 別人的意見,及時改正,一切不算晚,就像故事中的羊主人一樣.

  (四),啟發想象,訓練發散思維.

  本課時的教學,教學方法比較簡單,教學環節比較單一,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為了激活學生的思維,明白這則寓言故事的道理.我設計出這樣一道興趣練習題:

  出示:學習了這個故事,展示一下你有什么收獲呢

  (1),有表情的朗讀課文.

  (2),復述講一下這個故事.

  (3),寫出最想告訴大家的話.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再抽學生匯報.為了使學生鞏固復習本課,我要求學生在課外把這個故事講給同學,老師或其他的人.

  四,說板書設計

  亡 羊 補 牢

  丟失 羊圈

  1 2-4 勸告 5 聽勸告

  丟失 沒聽又丟羊 再也沒有丟過

  小結: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有錯誤要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一切都不算晚.

  《亡羊補牢》說課稿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七冊第三組課文的《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根據本文的特點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設計理念

  這節課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閱讀教學.三年級是個特殊時期,由低段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閱讀階段的過渡時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殊性,我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字詞的學習 雖說字詞的教學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必要進行個別難寫,難認的字進行輔導.這樣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范相同的錯誤.

  2, 這節課中我認為體現最多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怎樣學習寓言的方法, 讓學生以后在自學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詞中,理解"亡"和"牢"中學生是通過查字典理解的,但對于這亡是死的意思卻是錯的.我就讓學生也可以根據上下文來理解詞義,最終得出這里的亡是丟的意思.還有一點是抓住課文的重點句進行理解課文,抓住課文養羊人的心理變化過程來得出寓意.

  3,在《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這點,我在設計中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說說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讓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體驗.在精讀課文中,設計了一個問題"這個養羊人是個聰明的人還是愚蠢的人,并在文中找出理由"進行個性化體驗.

  在本次課中我還設計了一些習題,進行對傳統文化的熏陶.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因為匆忙估錯了時間就沒有進行練習,我認為這是個不小的損失.這節課中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大家多批評指教.

  從中選取設計意圖:

  《亡羊補牢》說課材料

  在說自己的教學設計前,我先簡單談談自己對寓言的一些認識.我們都知道寓言是寄托著深刻思想意義的一種簡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認為正確的道理,有益的教訓,通過虛構的簡短故事加以譬喻,讓人們從故事中領會這些道理,獲得教訓.人們常將自己在生活和斗爭中積累的某些經驗和教訓編成生動的故事,讓別人從中受到啟發,以便吸取經驗教訓,少走彎路,少吃苦頭.它是人們規勸和自我教育的生動形式,也是抨擊壞人壞事的有效手段.

  從上述寓言的特點中,我們很清楚地認識到寓言的教學最基本的一點就是正確把握它的寓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因而我在研究這節課時,著重點就是引導學生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為了使學生能較好地領會課文的寓意,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突破:

  一,學習寓言,感悟寓意.

  拉· 封丹說得好:"一個寓言可以分為身體和靈魂兩個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體,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靈魂."寓言教學的重點放在哪里,這決定于寓言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教訓性和諷刺性,其深刻的寓意隱含在簡單而生動的故事情節之中.所以,在組織寓言教學時,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 寓言的真正寓意.教師要把寓言里的藝術形象當作生活中的真實形象來教,不應過早涉及寓言的寓意.因為感知,分析寓言的主人公形象是教學生領悟寓意的前提條件.《亡羊補牢》故事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內容.故事的教學著重是引導學生感悟體會養羊人錯在哪里 認識不補牢的后果,其次是要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要補牢,補牢帶來什么好處 教學時我主要這樣安排:

  學生初讀課文,理解亡羊補牢的字面意思后讓學生找自認為與這個故事關系最密切的一個詞語,并說明其中的理由,這一步的安排讓學生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內容,然后抓住"勸告"一詞讓學生認識養羊人犯下得錯誤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后果,抓住"后悔"一詞讓學生體會為什么要補牢,補牢帶來什么好處 在這中間,我又設計了相應的語言訓練:一是讓學生想像養羊人后悔時的心理活動即是怎么想得,引導學生體會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如果上次聽街坊的勸告就不會丟第二只羊了;反之,如果養羊人再不補牢的話,將會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二是讓學生體會"趕快"一詞在文中的作用,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補牢的重要性,三是讓同桌合作對話,養羊人修補羊圈時那個街坊又剛巧路過,想像兩人又會怎樣對話 學生在上述感悟活動中充分認識了補牢的重要性.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后學生對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現出來了.此時教師進行順水推舟,揭示寓意.

  二,在學生感知形象的基礎上揭示寓言的寓意,啟發學生認識其現實意義.寓言的基本思想是某種道德教訓.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分析了寓言的藝術形象之后,就要引導學生把寓言中的藝術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較,從現實的日常生活中找出類似的事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領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實際,說說類似課文中的例子,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以及知錯就改帶來的好處或還處于糊涂之中的學生不改錯誤帶來的不良后果.因而在引導中,我既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發生的事,又要聯系學習中發生的事,既要說亡羊補牢的事,又要說亡羊還未補牢的事.讓學生在現實中認識其重要性.

  三,應用寓言,教育他人.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應用亡羊補牢的寓意.設計時聯系前面教過的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讓學生勸勸那里的居民,如果他們懂得亡羊補牢,那么最終也不會被洪水沖走了,同時讓學生勸勸經常不完成作業,有小偷小摸的同學,讓他們改正錯誤.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又能保護有這些行為的學生的自尊心.

  在說自己的教學設計前,我先簡單談談自己對寓言的一些認識.我們都知道寓言是寄托著深刻思想意義的一種簡短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作者把自己認為正確的道理,有益的教訓,通過虛構的簡短故事加以譬喻,讓人們從故事中領會這些道理,獲得教訓.人們常將自己在生活和斗爭中積累的某些經驗和教訓編成生動的故事,讓別人從中受到啟發,以便吸取經驗教訓,少走彎路,少吃苦頭.它是人們規勸和自我教育的生動形式,也是抨擊壞人壞事的有效手段.

  從上述寓言的特點中,我們很清楚地認識到寓言的教學最基本的一點就是正確把握它的寓意,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因而我在研究這節課時,著重點就是引導學生體會寓言包含的道理,這既是這節課的重點,也是這節課的一個難點.為了使學生能較好地領會課文的寓意,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去突破:

  一,學習寓言,感悟寓意.

  拉·封丹說得好:"一個寓言可以分為身體和靈魂兩個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身體,給予人們的教訓好比靈魂."寓言教學的重點放在哪里,這決定于寓言本身所具有的特點——教訓性和諷刺性,其深刻的寓意隱含在簡單而生動的故事情節之中.所以,在組織寓言教學時,重點應引導學生通過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寓意.教師要把寓言里的藝術形象當作生活中的真實形象來教,不應過早涉及寓言的寓意.因為感知,分析寓言的主人公形象是教學生領悟寓意的前提條件.《亡羊補牢》故事內容比較簡單,學生很容易理解其中的內容.故事的教學著重是引導學生感悟體會養羊人錯在哪里 認識不補牢的后果,其次是要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要補牢,補牢帶來什么好處 教學時我主要這樣安排:

  學生初讀課文,理解亡羊補牢的字面意思后讓學生找自認為與這個故事關系最密切的一個詞語,并說明其中的理由,這一步的安排讓學生初步理解了故事的內容,然后抓住"勸告"一詞讓學生認識養羊人犯下得錯誤以及由此而帶來的后果,抓住"后悔"一詞讓學生體會為什么要補牢,補牢帶來什么好處 在這中間,我又設計了相應的語言訓練:一是讓學生想像養羊人后悔時的心理活動即是怎么想得,引導學生體會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如果上次聽街坊的勸告就不會丟第二只羊了;反之,如果養羊人再不補牢的話,將會有更多的羊被狼吃掉.二是讓學生體會"趕快"一詞在文中的作用,進一步引導學生認識補牢的重要性,三是讓同桌合作對話,養羊人修補羊圈時那個街坊又剛巧路過,想像兩人又會怎樣對話 學生在上述感悟活動中充分認識了補牢的重要性.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后學生對寓意的理解也就凸現出來了.此時教師進行順水推舟,揭示寓意.

  二,形象的基礎上揭示寓言的寓意,啟發學生認識其現實意義.寓言的基本思想是某種道德教訓.因此,我們在引導學生分析了寓言的藝術形象之后,就要引導學生把寓言中的藝術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的人的不同性格加以比較,從現實的日常生活中找出類似的事情.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領悟到寓言的深刻寓意.教學中,我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與學習實際,說說類似課文中的例子,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身上存在的缺點,以及知錯就改帶來的好處或還處于糊涂之中的學生不改錯誤帶來的不良后果.因而在引導中,我既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中發生的事,又要聯系學習中發生的事,既要說亡羊補牢的事,又要說亡羊還未補牢的事.讓學生在現實中認識其重要性.

  三,應用寓言,教育他人.

  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應用亡羊補牢的寓意.設計時聯系前面教過的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讓學生勸勸那里的居民,如果他們懂得亡羊補牢,那么最終也不會被洪水沖走了,同時讓學生勸勸經常不完成作業,有小偷小摸的同學,讓他們改正錯誤.既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又能保護有這些行為的學生的自尊心.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10

  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寓言二則》中的第一篇寓言《亡羊補牢》

  教學理念:

  重視教師主導地位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把讀書、識字、學詞、理解道理融合在一起。結合低年級的特點,在讀中學習生字,在句中學習詞語,讀書與識字相結合,以讀代講,在讀中體會領悟。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的朗讀寓言并能背誦寓言。

  3、理解課本的內容,懂得寓言的寓意。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朗讀和學習字詞,能把這個故事將給別人聽。

  難點: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還記得在二年級時學習的兩則寓言嗎?你最喜歡哪則寓言?說說為什么?

  今天老師又給大家帶來一則寓言,請同學們打開書看34頁、35頁,說出這一則寓言的題目。

  老師板書題目:

  【評】 “溫故而知新”,由學生學過的兩則寓言引入,有利于喚起學生對寓言的原始感知,便于在新的學習中遷移運用,拓展新知。

  二、課題質疑,激發興趣

  師:看到這兩個題目,你有什么疑問嗎?

  教師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疏理。

  【評】 愛提問是學生的天性,努力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提問、會提問,不僅是教學的需要,更是發展個性的需要。同時,教師信任、鼓勵的語言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了自由發展的平臺。

  三、初讀寓言,識字學詞

  1、初讀寓言,自主識字。

  同學們借助拼音讀通寓言,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識記本課生字

  2、檢查識字,鞏固方法。

  (1)指名讀寓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大屏幕出示本課要求認識的5個生字:窟  窿  叼  勸  纏

  ①指名讀準字音、組詞,并運用詞語練習說話。

  ②交流識字方法。

  ③指導寫字。

  ④練習書寫漢字。

  【評】 中年級是學生鞏固、運用識字方法的重要階段,通過讓學生介紹、交流識字方法,可豐富他們的識字手段,樹立獨立識字的信心,為最終能自主、獨立識字奠基。

  四、學習寓言  掌握方法

  1、解題意,明方法

  (1)指名讀寓言。

  (2)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理解“亡”和“牢”的意思。

  (3)師小結。

  【評】 引導學生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詞,既是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同時也是落實中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

  2、讀寓言,知內容

  師:這則寓言講了一件什么事呢?

  (1)學生默讀課文。

  (2)指名回答。

  3、品詞句  悟寓意

  師:這樣一個短小的故事,在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呢?

  (1)學生邊讀邊思考。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抓最后一段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讀感悟。

  以提出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加深感悟。

  師小結: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別人意見,認真改正,就不晚。

  指名分角色朗讀,復述課文內容加深對寓言的理解。

  【評】 閱讀教學應貫徹以讀為本的理念,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把課文讀通、讀懂。而抓住重點詞句,是理解課文內容的重要方法,更是本單元的訓練重點,引導學生讀書討論、品讀感悟,既加深了學生對內容的理解,又在潛移默化中向學生滲透了閱讀方法,可謂一舉兩得。

  4、聯實際  拓感悟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生活中與這則寓言故事相類似的事,以及自己的感受。

  (1)小組交流。

  (2)全班交流。

  【評】 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故事中的道理,初步受到科學的思想方法的教育是本單元的又一重點。此環節的安排,體現了語文與生活的接軌,既落實了單元重點,也是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

  五、布置作業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感悟了寓意,希望同學們運用學習《亡羊補牢》的方法閱讀搜集其它寓言故事,下節課我們進行交流。

  【評】 搜集與處理信息是學生必備的能力之一,此環節的安排有效地將學生的閱讀由課內拓展到課外,發展了學生的能力,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增強了學生的閱讀體驗,還為后面的教學做了很好的鋪墊。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投影。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則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

  3、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丟失。

  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思考:養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⑴ 羊圈破了個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② “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③ 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④ 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⑤ 理清這小節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⑥ 指名背。(指導方法)

  ⑵ 街坊勸告,他不聽:

  ① “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② 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③ 引導評議,齊讀。

  ④ 可養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⑥ 指名讀,評議。

  ⑦ 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⑴ 指名讀第4節,評議。

  ⑵ 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想一想。

  ⑶ 齊讀第4節。

  ⑷ 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⑴ 養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⑵ 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⑶ 養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⑻ “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⑼ 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

  由此可見,像養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

  六、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

  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七、作業

  1、背誦這則寓言。

  2、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板書設計】

  想法  已經丟  后悔

  亡羊補牢  做法  不補   趕快堵  (未為遲也)

  結果  又少   再沒丟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12

  《亡羊補牢》這篇課文選自人教版第七冊第三組課文的《寓言二則》中的一則。這個寓言故事內容淺顯易懂,故事情節簡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選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讓學生了解寓言表達上的特點,把握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同時,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積累,引導他們喜歡寓言,學習讀懂寓言的方法。根據本文的特點和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

  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亡羊補牢”,以及這個成語的意思。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體會寓言所蘊含的道理,懂得做錯了事要及時糾正。

  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設計理念

  這節課我主要的在探究中段的閱讀教學。三年級是個特殊時期,由低段的識字教學向高年級閱讀階段的過渡時期。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殊性,我在具體的實踐操作中,進行了以下的嘗試:

  1、字詞的學習  雖說字詞的教學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但是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必要進行個別難寫、難認的字進行輔導。這樣可以防范于未然,避免范相同的錯誤。

  2、這節課中我認為體現最多的是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習慣的培養。如怎樣學習寓言的方法, 讓學生以后在自學中也可以有方法可循。在理解字詞中,理解“亡”和“牢”中學生是通過查字典理解的,但對于這亡是死的意思卻是錯的。我就讓學生也可以根據上下文來理解詞義,最終得出這里的亡是丟的意思。還有一點是抓住課文的重點句進行理解課文,抓住課文養羊人的心理變化過程來得出寓意。

  3、在《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根據這點,我在設計中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說說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讓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體驗。在精讀課文中,設計了一個問題“這個養羊人是個聰明的人還是愚蠢的人,并在文中找出理由”進行個性化體驗。

  在本次課中我還設計了一些習題,進行對傳統文化的熏陶。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我因為匆忙估錯了時間就沒有進行練習,我認為這是個不小的損失。這節課中肯定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大家多批評指教。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13

  課標指出:文本的內涵非常豐富,學生對文本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一時間,個性化閱讀教學在新課堂成為一種時尚,它使課堂熱烈了,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了,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現代課堂教學應確立師生平等的教學觀念,構建平等對話的教學平臺,使教學在師生平等的過程中進行將師生關系理解為愉快的合作。以下是我在教學四年級漢語《寓言兩則》中第一則寓言《亡羊補牢》中的幾個片斷:

  ……

  師:養羊人二次丟羊是因為什么?

  生:第一次是因為羊圈破了個洞。

  師:你們同意嗎? 誰讀讀相應的語句

  生:“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師:(評價)我聽出他把“原來”一詞讀得音比較重,我聽了有恍然大悟的感覺。誰還愿意讀?

  生:“ 一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少了一只。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里狼從窟窿鉆進去,把那只羊叼走了。”

  師:(評價)我聽出他把“發現”一詞讀得急促,我聽了有著急的感覺。“叼走了”這三個字讀得語氣緩慢,聽了替養羊人惋惜。(全體學生齊讀)                    

  師:繼續匯報第二次丟羊的原因。

  生:第二次是因為不聽街坊的勸告。

  (見解相同的同學的手臂落下了,但仍有不同意見的)

  師:誰讀讀相應的語句。

  生:“街坊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個窟窿吧。’”

  “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第二天早上,他去放羊,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羊又從窟窿鉆進去,把羊叼走了。”

  師:你們覺得這位同學讀得如何?

  生:他讀得很流利!

  生:他的聲音很洪亮!

  師:他一個人讀了兩個人的對話,在語氣方面你們有沒有好的建議?

  生:應讀出街坊的誠懇,讀出養羊人的滿不在乎、不耐煩。

  師:我們分角色朗讀一下(生生之間合作、師生 之間合作)

  (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會隨時出現的)

  生:我認為第二次是因為養羊人有僥幸心理,他心想,狼已經捉走了一只羊,不會再來了。

  師:你很執著,老師注意你很長時間了,一直舉著你的小手,原來你有不同答案。其他同學分析一下他說的有道理嗎?

  生:我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因為他有僥幸心理所以才沒有聽鄰居的勸告。

  師:你分析得真對,那位同學說的也沒錯,這兩個答案并不矛盾。文中第二自然寫了鄰居勸說養羊人,所以我們很自然地就能分析出原因是不聽勸告。

  師:同學們猜到養羊人的心里去了,真厲害!你再猜猜他還有怎樣的心理?

  生:他還有后悔的心理。

  師:這么多同學都猜到了,你們也夠厲害的,你怎么知道的?

  生:文中最后一個自然段寫到了。

  師:老師真不仔細,其實答案就在文中。只要認真讀就能找到。咱們班還有像我一樣不認真的同學嗎?

  師:讓我們齊讀這則寓言的結尾。

  (出示投影)

  師:哪幾位同學愿意站起來有感情地朗讀。愿意當評委的同學請注意了。

  (選擇幾位水平參差不齊的同學,不要讓孩子產生老師只偏愛優等生的錯覺)

  生:讀得挺有感情的。

  生:有的同學沒跟上。

  ......

  師:誰再來試試?

  師:我的評價對嗎?

  生:你的評價不太正確,他開始是固執,可后來他后悔了,接受了他人的意見,從全文來說,對他的評價應該是知錯就改。

  師:還有那些同學和他們組的意見一致?(大部分同學舉起了手)你分析得很正確,我接受你們的意見。   (板書:知錯就改)

  師:你們對養羊人很了解,當養羊人遇到這些事他會怎么處理?

  ……

  教學反思:

  《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故事性較強,課文內容較簡單,對學生來說在把握內容上不會有什么困難。關鍵是要通過讀懂寓言的內容來理解寓言中所含著的意思。

  寓言故事的教學我覺得很有趣。一上課,我就直接揭示了今天要學的內容。當我把課題板書完后,就讓同學們說一說,通過預習《亡羊補牢》這則寓言你知道了什么?我問題一說完,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這時一個學生說:“我知道了一個人有了錯要及時改正。”接著又有一個學生說:“不怕人有錯,就怕不改錯。”“要知錯就改。”當我問到他們是從哪里體會到的,許多學生又根據課文內容講了自己的想法。于是,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我鼓勵學生質疑,結合學生提的問題,引導學生讀文,理解語言文字。又抓住重點句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語感。在教學過程中,讀好兩次丟羊的經過。第一次他是滿不在乎,街坊勸說的話,他沒當回事;第二次他很后悔,覺得應該按照街坊說的去做,并立即動手將羊圈修補得結結實實。指導朗讀時,引導學生把寓言中所表達的幾個層次的意思讀出來。在朗讀的形式上,先讓學生自讀,再分角色讀,通過反復地讀,達到理解寓言含義的目的。在讀議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準確地把這則寓言的寓意說了出來。最后,就讓他們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則寓言故事,再演一演,這樣不僅能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表演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果然,大家的學習興趣十分濃,有的復述故事,有的繪聲繪色地講故事,還有的登臺表演。最后幾分鐘,我又讓學生講一講自己最喜歡的寓言故事,為同學們展示自我提供了機會,也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學生中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使全班的學習氣氛熱烈、積極。學生的興趣盎然,無論是課內朗讀還是小組合作表演,都能積極地配合,效果達到較好。在教學中,因為使用了多媒體教學,能更直觀、更形象地展示課文,因此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學效果也比較明顯。

  不足之處:學生有的不能認識到,有的學生犯的錯誤跟這個養羊人開始的錯誤是一樣的,因此在聯系實際環節,有的學生不能把學習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聯系出來說。今后要讓學生多把課文內容,多聯系自身或者生活中的各種事件,看看有什么相關聯的,從而從學中體會到知識和道理。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14

  一、圖畫導入,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幅圖,請大家看黑板(貼上羊、畫上羊圈),圖上畫的是什么呀?(生說,師板書:羊 圈)

  古時候人們把這種養生口的圈就叫牢(板書:牢),“牢”是一個生字,請你認真觀察,想想用什么方法來記這個字。(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記、可根據字義記)

  2、古時候圍繞著羊和牢還發生過一個故事呢,這個故事的名兒就是一個成語,你知道是什么嗎?(生說:亡羊補牢 師板書:亡 補)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成語故事,請大家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這篇課文到底講的是一件什么事呢?請你們自己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確。

  2、故事里的生字你們都認識了嗎?下面我們就來讀一讀這些生字詞(投影出示詞語)

  羊圈(圈字還有其他讀音嗎?)、鄰居、差錯(這個字還念什么,它也是一個多音字,在這個詞中讀什么?一起把這個詞讀一遍。)應該、及時、損失、滿不在乎、亡羊補牢(這個補字都能組成什么詞呀?你知道它為什么是衣字旁嗎?誰想提醒大家寫衣字旁時要注意什么?我們一起寫一遍。“亡”這個字有這樣幾種解釋:

  ⑴ 逃;⑵ 丟失;⑶ 死。

  誰給大家讀讀,“亡”在亡羊補牢中應該選那種?生說。

  師板書:丟失,課文里是怎么寫的,你能給大家讀讀嗎?生讀時,師擦去一部分圈、摘掉一只羊)

  3、羊圈破了,羊丟了,該怎么辦呀?那個養羊人又是怎么做的呀?

  4、那個養羊人在羊丟了以后都說過什么呀?請你們自己先默讀1、2自然段,畫出他說的話,再把他說的話讀一遍。

  5、他說什么了?誰給大家讀讀。投影出示句子。

  6、你們看同樣都是丟了羊,但他前后兩次說的可完全不一樣,他兩次丟羊以后都是怎么想的呀?學生匯報,進行朗讀指導

  7、現在養羊人又是怎么說的呀?(生說,師把羊圈補好)

  出示句子,兩句都是寫養羊人把圈修好了,自己讀讀,說說你發現了什么?那句好,為什么?

  正是因為他這次立刻把圈補好了,所以從此以后,他的羊再也沒被狼叼走過。

  三、領悟故事道理

  1、如果你是這個養羊人,經過了這樣一件事,你想對我們說什么?個別說

  這就是這個成語故事要告訴我們的道理,書上給我們總結出來了,誰給大家讀讀?

  出示最后一段話。

  所以說出了差錯以后,能及時想辦法補救,還不算晚。

  2、你想把這個成語故事講給誰聽,為什么?

  小組說、個別說。

  3、小結:

  希望大家都能受到啟發,記住: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板書〗

  圖

  丟失 圈

  亡羊補牢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15

  教學目標:

  1、 理解“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

  2、 理解寓言內容,正確回答課后問題,懂得寓言的寓意。

  3、 練習用“從此”造句。

  4、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發表感想。

  教學用具:

  錄象、幻燈圖片、 自制教學幻燈片等 。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

  1、 說出“掩耳盜鈴”的意思。

  2、 回憶學習“掩耳盜鈴”的方法。

  圖文結合 理解內容

  反復朗讀 悟出道理

  聯系分析 加深理解

  二、 講讀第二則寓言-----《亡羊補牢》(出示課題)

  1、 釋題: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亡羊補牢---羊丟失后修理羊圈。

  2、 分節讀文,質疑。

  糾正讀音:街坊 坊讀輕聲

  窟窿 窿讀輕聲

  質疑:

  3、 看錄象,思考問題,理解大意。

  那個養羊人丟失第一只羊后,聽了街坊的勸告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當養羊人第二次丟失羊后,他是怎樣想的?(用~~~~劃出)結果怎樣?

  4、 細讀課文,歸納寓意。

  幻燈出示:“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a:把這個反問句換成肯定句:

  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b:問:修羊圈有沒有用?為什么?

  (修了羊圈就不會再丟羊了,有用而且一定要修。)

  c:比較句子:“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呢?”

  “羊已經丟了,修羊圈沒有用。”

  (反問句語氣更強,突出了養羊人根本沒有想到后果,執迷不悟。指導朗讀,用毫不在意的語氣讀出。范讀,個別讀,齊讀。)

  d:討論如果你是養羊人,你會怎樣做?

  過渡:由于養羊人沒有你們正確的想法,所以就出現了又丟了一只羊的結果了。

  出示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a理解填空:養羊人現在感到很---------,明白了應該------街坊的勸告。

  b比較句子:他很后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

  他很后悔,應該接受街坊的勸告。

  (前一句兩個“不----不”雙重否定,突出表明了養羊人知錯改錯的決心。)指導學生讀出“后悔、知錯”的語氣。個別讀,范讀,齊讀。

  c 從哪些地方看出他真的后悔呢?用“ ”劃出有關的詞語。(“趕快、結結實實”可看出他的行動上改過了)指導讀出重音。

  d 討論:養羊人現在才后悔,現在才動手修羊圈晚了嗎?

  5、 朗讀全文,思考:這個故事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

  四人小組討論:個別答,然后老師小結。

  小結:這則寓言故事說明了一個人做錯了事,及時改正還不遲,改正得越快,錯誤造成得惡果就越小。現在我們通常用“亡羊補牢”這個成語比喻發生錯誤后及時糾正,補救還不算晚。

  三、 指導復述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感想。

  四人小組討論,指名談談。

  四、 堂上練習。

  1、 指導造句:從此-------

  先讀書上得例句,理解詞語意思后,再試說句子。

  五、 作業:

  1、 熟讀本則寓言,試背。

  2、 說出“亡羊補牢”成語的意思。

  板書設計: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 篇16

  課   題

  亡羊補牢

  學習目標:

  1、理解“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

  2、理解寓言內容,正確回答課后問題,懂得寓言的寓意。

  3、練習用“從此”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難點: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 生活實際,發表感想。

  問題質疑:

  修羊圈有沒有用?為什么?

  養羊的人應該怎樣做更好?

  學習方法:

  比較、討論、理解、

  知識鏈接: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襄王聽了,很不高興,氣罵道:“你老糊涂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北)。這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莊辛找回來,問他有什么辦法;莊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才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敗無疑。“亡羊補牢” 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并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課堂作業:

  熟讀本則寓言,試背。

  說出“亡羊補牢”成語的意思。

  學習反思:

  寓言是通過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的文學作品。

  指導小結:

  課堂上注重讓學生主動參與,通過讀通詞句,整體感知課文大意。明確寓意后注意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受到啟發。

《亡羊補牢》課堂教學實錄(通用16篇) 相關內容:
  • 《亡羊補牢》教案(通用15篇)

    一、教學目標(一)知識教學點(1)認識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本課重點詞語。(2)理解寓言的寓意。(3)能正確流利的讀課文。(4)通過網絡了解更多有關寓言的知識。(二)能力目標(1)繼續培養學生敢于提問,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自學水平。...

  • 二年級《亡羊補牢》的教案范文(精選16篇)

    課時目標: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 中班《亡羊補牢》教案范文(精選12篇)

    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的生字生詞,運用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正確理解詞語,積累運用詞語。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則寓言故事。3、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 關于《亡羊補牢》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掌握本課生字的讀音結構,并能給生字組詞,理解含義。2.理解本課詞語的含義,并能用詞語造句。3.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含義,并能實際運用課文里的重點句型:過程與方法:1.借助圖片字詞典及教材,學習每個生...

  • 《亡羊補牢》說課設計(通用16篇)

    《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魯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它通過一個牧羊人兩次丟失羊,修羊圈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這則寓言內容較短,清潔簡明有趣,寓意深刻。...

  • 《亡羊補牢》教學反思(通用10篇)

    我們要學習什么知識。我微笑著回答:學習新課。他們臉上立刻洋溢著笑容,并向我耳邊回聲道:老師,我知道我們今天學習的是兩個寓言故事,我在家已經讀熟了。可有趣了,里面還告訴了我們深刻的道理。...

  • 《亡羊補牢》教案范文(通用17篇)

    一、教學思路: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著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生生討論、師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讀的魅力,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

  • 《亡羊補牢》表格式教案(通用12篇)

    【教學目標】1、會認讀8個漢字。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內容。3、讓學生懂得做錯了事要認真改正,什么時候都不算晚。【教學重難點】1、認讀漢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 《亡羊補牢》教學實錄(精選17篇)

    學習目標: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寓言、亡羊補牢、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2、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寓言故事。3、了解故事內容,結合生活實際體會故事蘊涵的道理。...

  • 成語故事《亡羊補牢》教案(精選17篇)

    設計理念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內容淺顯,寓意深刻,教學時應充分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品讀、實踐等教學活動,理解內容,感悟寓意,從而陶冶情操,培養健全的人格。...

  • 《亡羊補牢》課堂實錄(精選14篇)

    導入師:同學們,我們今天開始走入課文,走進使我們變聰明的學習之路了.看板書: 言兩誰上來不題目補充完整 下面的同學在練習本上寫.生(吳紀宏):上黑板寫上"寓"和"則"師:寫得怎么樣呀生(紛紛說):好漂亮呀,很好呀.師:你們看老師的表情感受到什...

  • 《亡羊補牢》優秀教案(精選15篇)

    一、導課;學習“寓”字。1、導課:今天我們學習21課《寓言兩則》。2、和老師一起書寫課題,讀課題。3、學習“寓”字,容易寫錯的地方。4、什么叫寓言?我們學過的寓言有哪些?5、我們今天學的《寓言兩則》,是哪兩則?這節課我們學習“亡...

  • 最新《亡羊補牢》教案范文(精選16篇)

    教學思路: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蘊含著深刻道理的寓言故事。教學安排,首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接著以關鍵問題為切入點,生生討論、師生探究,充分展示朗讀的魅力,從而進一步理解課文。...

  • 《亡羊補牢》教學研討案例(精選15篇)

    教學內容:小學語文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寓言二則》中的第一篇寓言《亡羊補牢》教學理念:重視教師主導地位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把讀書、識字、學詞、理解道理融合在一起。...

  • 《亡羊補牢》導學預案(精選12篇)

    課 題亡羊補牢學習目標:1、理解亡羊補牢這個成語的意思。2、理解寓言內容,正確回答課后問題,懂得寓言的寓意。3、練習用從此造句。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制服狠久久日韩二区 | 国产精品第52页 | 91精品国自产在线观看欧美 | 看全色黄大色黄大片大学生 | 欧美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 激情亚洲一区国产精品 | 女高中生边自慰边呻吟 | 粉嫩呦福利视频导航大全 | 国产一级手机毛片 | 自拍视频啪 | 欧美xxx视频 |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N鬼逝 |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 |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 国产公开免费人成视频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九九中文 | 女同久久精品国产99国产精品 | AV在线网址免费观看不卡 | 中文字幕老妇偷乱视频在线小说 | 国产成人AV性色在线影院色戒 | 91经典视频| 免费看片AV免费大片 | 日本不卡中文字幕 | 午夜一区二区视频 | 一区二区免费在线 | 女人天堂久久爱av四季av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 97视频入口| 丰满护士巨好爽好大乳小说 | 少妇扒开毛茸茸的b自慰 | 欧美中文字幕一区 |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 国产中文综合免费 | 日韩精品a在线观看图片 | 狠狠热免费视频 | 欧美一区不卡视频 | 日韩欧美精品在线不卡 |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观看 | 激情综合色综合啪啪五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