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精選3篇)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篇1
古詩兩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
情感目標:
合理想象,體會貧苦人民的生活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教具準備:朗讀帶、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先一起來欣賞一幅畫,誰能按照從遠到近的順序來說說圖上都畫了些什么(學生各抒已見)剛才大家都不說得不錯現在我們來聽聽唐低詩人劉長卿是怎么說的(播放古詩朗誦帶)大家認為他說得好不好(好)那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他寫的這首《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出示小黑板)
二、詩人簡介。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所寫的,是現在的河北河間人,劉長卿是大歷十才子之一,他的詩歌大都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這首詩是劉長卿被人們傳送的名作。
三、解題。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生讀一遍、正音、全班再讀一遍);
逢:遇意思是說詩人遇到風雪投宿在芙蓉山主人家。
誰能把這首詩讀一遍,其他同學注意聽待會兒說說他讀得怎么樣(讀完后)他有沒有讀錯的音呢誰來說說。
四、學習生字。
這一課當中總共有6個生字,誰來說一說你要怎樣記住他們,分別要注意什么(逢:第三筆要寫成長點;芙:讀fú第三聲不讀fǔ第二聲;蓉的音與下面的容同音;暮的下面是日不要寫成目;貧的上面是分不是今或令;吠的右邊是犬表示狗叫一點不要忘記寫)大家都說得好,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現在請你們把這首古詩多讀幾遍。(學生自讀古詩)
五、自學古詩,理解每一句詩的意思。
相信大家讀了古詩后對它有了大致的了解,請把你對這首詩的理解給同學們說說,現在前后桌四個人一組,結合課文下面的注解,合作寫出每一句詩的意思。最后選一位代表起來回答。
六、匯報自學成果。(每一小組選出一位代表來講述)
日暮蒼山遠: 太陽快要落山了,遠處的山灰蒙蒙的一片。
天寒白屋貧:在寒冷的風雪中,從眼前那簡陋的茅舍可以知道主人家非常貧窮。
柴門聞犬吠:忽然從柴門外聽到了狗叫聲。
風雪夜歸人:大概是芙蓉山主人在風雪夜回來了吧。
把整首詩連起來說一說。
七、小組討論,回答問題。
相信根據剛才的解釋,大家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接下來再發揮你們的合作精神解決以下問題。(出示小黑板)
1.這首詩寫的是什么時間?(如果你是詩人你此時是什么心情(焦急))什么地點?(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感到行程怎樣(艱難))詩人看到哪些景物?聽到什么聲音?有什么感受?(主人家非常貧窮對他非常同情)
2.詩人是通過什么來表現芙蓉山主人貧窮的?(簡陋的房屋,貧字、柴門)請想象一下他貧苦的生活,把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的生活畫面。(可以從主人的穿著、飲食、家具陳設等考慮。)
3.在什么樣的情況下?什么人歸來了?出去做什么了?詩人對芙蓉山主人有什么感想?
。ㄖ魅丝赡艹鋈ザ銈,借債,為生活奔波勞作了吧!表現了詩人對主人的同情,在當時是不是只有芙蓉山主人家很貧窮呢,其實人民的生活都是很痛苦的,哪像我們現在這樣能坐在這寬敞的教室里上課,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每一分錢都是你父母辛苦而來的所以我們不應該亂花錢浪費糧食,像上星期六年級的一位同學饅頭不吃就把它扔掉這樣可以嗎?)
八、匯報討論結果。
九、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1.聽朗讀帶:現在我們再來聽聽詩人是怎樣朗誦這首詩的要注意模仿。(可小聲跟讀)
2.學生自由練讀:現在你們自已試著讀讀待會兒讀給大家聽聽。
3.表演朗讀。
十、講堂作業。(當堂背誦古詩看誰先背完)
剛才你們都讀得不錯,那能不能在這節課之內就把它給背下來呢?剩下的時間你們試著把它背下來,看誰背得最快。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篇2
之一
佚名
教學目標 :
1.學習《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理解詩句內容,體會出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3.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
一、檢查復習。
1.集體背誦《鹿柴》《江上漁者》。
2.請幾名同學背。
3.回顧古詩的學習方法。
二、知詩人,解詩題。
1.介紹作者。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長卿所寫的。
學生補充有關詩人的資料。
2.解詩題。
出門遇上大雪,借宿在芙蓉山一農夫家里。
三、讀詩解意。
1.指名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
2.自學詩中的生字。
。1)區分“暮”“幕”“墓”。
(2)“貧”上下結構,上邊是個“分”,不要寫成。
“蓉”上中下結構,中間是個。
“吠”“大”字上面不要丟點。
3.齊讀《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這首詩。
4.解詞連句知大意。
(1)根據書下注釋自學古詩,把不明白的字詞畫下來,逐一解釋。
日暮:天色將晚。
柴門:樹枝做的門。
蒼山遠:蒼蒼茫茫的遠山,一直連向天邊。
貧:窮。
。2)自己試著把詞意連起來說說句子的意思。
1、2句:天色已晚,遠望蒼山,路途遙遠,得找個投宿的地方。我投宿的是一個貧窮的山村人家。
3、4句:忽然,從柴門邊傳來了狗叫聲,知道是主人冒著風雪回來了。
(3)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四、展開想象,悟詩情。
1.請一名同學有語氣地朗讀,其他同學邊聽邊體會意境。
2.看書中插圖,結合詩句內容,思考:這首詩描繪的是怎樣的一幅景色圖?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ā斗暄┧捃饺厣街魅恕访鑼懥艘环每湍阂雇端蕖⑸郊绎L雪人歸的寒山夜宿圖。它通過旅客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概括了山中人家的生活環境,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清貧生活的同情。)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想象意境。
4.可根據詩的內容,試著畫一幅“風雪夜歸人”圖,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
5.練習背誦古詩。
(1)自己試著背。
(2)同桌互相背。
(3)集體背。
6.作業 :
背、默古詩,試著給爸爸、媽媽講講古詩的意思。
板書設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白屋貧(所感)
風雪夜歸人(所見)
同情勞動人民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教案 篇3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用極其凝煉的詩筆,描畫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雪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小編整理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閱讀答案,希望能幫助到您。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 ,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 ,風雪夜歸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閱讀題目與答案:
(1)前兩句中“______”、“______”、“______”三字互相映襯,渲染貧寒、清白的氣氛,也抒發了詩人獨特的感受。
(寒 白 貧)
(2)首句“日暮蒼山遠”中的“_____”點明時間,正是傍晚。“_______”,是詩人風雪途中所見。
(日暮 蒼山遠)
(3)整首詩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的?
(時間順序)
(4)詩歌在用字上,“柴門”上承“_____”,“_____”遙承“天寒”,而“_____”則與“日暮”銜接。
(白屋 風雪 夜)
賞析
該詩釋義上的分歧主要有三:第一句“日暮蒼山遠”之“蒼山”是特指還是泛指,“遠”是尚遠還是似乎更遠;第二句“天寒白屋貧”之“白屋”是簡陋之屋還是覆雪之屋,“貧”是稀少還是感覺貧寒;第三句“柴門聞犬吠”之“聞”是詩人聞還找人聞。
在思想感情上的分歧是,一種意見認為該詩表達了“作者對貧 寒人家的同情”:且詩句“風雪夜歸 人”應解釋為“主人為謀求生活,在 外勞碌奔波,夜里才回家。”;而另一種意見認為“風雪夜歸人”應解釋為:“行人在風 雪之夜終于找到了可以投宿的地方,并受到主人熱情款待,而感到像 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樣。”古詩表達了作者對芙蓉山主人的感激之情,同時贊揚 主人熱情好客、與人方便的美德。關鍵是詩人的立足點在哪里。前者,詩人是在“白屋”外,在風雪途中;后者,詩人在“白屋”內,或前兩句在屋外,后兩句在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