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7“學用字詞句”》教學設計(通用3篇)
《練習7“學用字詞句”》教學設計 篇1
作者:鶯語流泉 轉貼自:清清茉莉香 點擊數:166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查字典的方法,知道“中”字有兩個讀音,能看懂漫畫明白道理,并能說說寫寫自己的感想。
2.采用自學自悟、小組合作、集體交流等方法學習。
3.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養成勤查字典的好習慣;激發保護動物的情感。
☆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已經掌握的查字典的方法解決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用幾句話把自己的感想寫下來。
難點:引導學生看懂漫畫悟出道理。
☆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 設計思路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要使學生的生活中不單單只有學習,還要使學習富有成就,就要給學生自由的時間。”課程標準也認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所以,組織教學時教師應該留下充裕的時間給學生,鼓勵他們認真地去想、去做、去說、去寫。讓他們自主學習,憑自己的知識積累、思維方式和學習習慣去探究問題,并有所發現。在教學中實施合作學習,讓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往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 教學過程設計理念 一、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有趣的聽聲音游戲.(一人學動物的叫聲,其他學生猜猜是什么動物的叫聲。)
2.(學生說到青蛙的叫聲,師適時引入。)小朋友對青蛙的叫聲這么熟悉,那對青蛙又了解多少呢?
3.學生自由討論交流。
二、閱讀短文,滲透學法
1.青蛙的確是非常好的益蟲。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青蛙,老師想用上這個詞——“莊稼的保護神”。(師板書。)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關于青蛙的資料,相信你一定會對它們有更深的了解。(課件上同時出現《莊稼的保護神》。要求:自己讀讀,如果有生字,先把圈出來,再查查字典。
2.大堂交流。(隨著學生的交流在課件中注上音。)
3.學生在小組內互讀,在學生之間相互聽好,要求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讀破句。
4.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大聲地讀給大家聽,全班同學和老師一起評議、正音。
①.討論粘住小蟲,卷入口中,常常是百發百中”中兩個“中”字的讀音一樣嗎?
②.通過討論了解“卷入口中(zhōng),意思是在什么里面。百發百中(zhòng),意思是逮住了目標。”
③. 學生再查資料,說說比以前知道了些什么。
三、組內交流,練習說話
1.正因為小青蛙如此可愛,又是莊稼的保護神,所以很多作家都把它們寫進詩里,編入歌中。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這首關于小青蛙的歌。(播放歌曲(池塘邊的小青蛙》。)
2.小青蛙為什么會害怕見人呢?(學生自由發表意見。)
3.多媒體出示人類濫殺青蛙的圖片以及引起的嚴重后果,師做旁白。
4.趙小偉為了發動大家保護青蛙,還畫了一幅有趣的漫畫。(出示練習8的漫畫,并簡單介紹什么叫漫畫。)
5.看了這幅畫,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感想?(小組討論,集體交流畫面內容,說說自己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以說導寫,練習寫話
小朋友說得都非常棒,如果我們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讓更多的人有保護青蛙的意識,那多好啊!
要求:寫的時候注意格式,不會寫的可用拼音代替,但一定要寫正確。注意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五、課外延伸,自選作業
1.除了青蛙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動物也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應該怎樣對待它們呢?
2.今天的課外作業,教師想請你們從下面的作業中任選一個。
①.收集更多關于“人類的朋友”的資料,并為生字注上音。
②.漫畫創作,宣傳環保。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以游戲導入新課的教學,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青蛙是學生非常熟悉的小動物形象,尤其是農村的孩子。本環節的設計,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盡情訴說,在和諧自然的氛圍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找找生字,查查字典,讀讀資料,這是一種學習方法的培養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有了這樣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受益匪淺。
評價不是不是教師的專利,學生的互評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和學習,取長補短,學會欣賞與建議。評價的時候,也是學生彼此間進行靈動的交際的時候。
這一次說是在學生對青蛙有了更多的認識之后,相信這種認識會讓學生對青蛙的保護意思更加強烈。
漫畫不像一般的文字,它需要我們仔仔細細觀察、領悟和揣摩,然后才能得到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在這里就切切實實需要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啟發。通過大家的討論和交流,就能感悟到畫中的含義,明白漫畫想告訴我們的道理。
想怎么寫就怎么寫,給予學生表達的自由,學生才會大膽表露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才會有真實的情感。對于格式的規范是讓學生養成好的寫作習慣。寫的要求只需文通句順、言之有理。
教師應從作業的主體——學生出發,設計具有多樣性的、富有創造性和趣味性的作業,讓他們自由選擇,讓學生通過創造性的作業活動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練習7“學用字詞句”》教學設計 篇2
自主實踐促進發展
——《練習7“學用字詞句”》教學設計
作者: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學 潘文彬
一、設計理念
這是一項富有趣味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練習。本教學設計從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出發,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字詞句、運用字詞句的效果,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高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準備
讓學生咨詢或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戲劇臉譜方面的知識;搜集有關人物的故事。
三、教學流程
1.認一認,連一連。
教學伊始,教師可以設計一段精彩的導語 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爾后,出示“關羽”、“包公”、“孫悟空”、“秦檜”這些人物的名字讓學生認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讓學生查查字典。為了提高識字的效果,可以把其中的一些生字,單獨出示讓學生認讀;這些字詞只要認識即可,不要提過高的要求:學習了字詞以后,再出示課本中的5幅戲劇臉譜,讓學生結合課前自己準備的有關資料來認一認,連一連。之后,交流連線的結果,在交流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簡要地說說理由。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環節中,學習字詞是重點。
2.說一說,寫一寫。
戲劇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絢麗的奇葩,它的臉譜的顏色和造型是很有講究的,不同顏色的臉譜就代表著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為了加深學生對戲劇臉譜的認識與了解,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結合搜集到的有關資料來說說這些臉譜的顏色與所代表的人物性格之間的關系。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寫一寫,完成第二項的練習。在這個環節中,應該把引導學生在整合搜集到的信息的基礎上的交流作為重點。
3.議一議,講一講。
關注學生的價值取向,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是教學中不容忽視的目標。為此,在本環節的教學中,可先讓學生圍繞“你最喜歡哪個人物?講講有關這個人物的故事”的問題,分小組展開討論,講講人物的故事。在此基礎上,讓各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講演故事。比一比,看誰的故事講得最精彩。這樣就會使學生在議和講的多邊活動中,接受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
四、設計意圖
1.目標的綜合性。
在教學過程 中,力求體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使這三維目標相互滲透,融為一體,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2.內容的開放性。
在教學過程 中,力求體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教學理念,整合課外學習資源,豐富課內學習內容,開闊學生視野,提高課堂對話的質量。
3.形式的多樣性。
在教學過程 中,力求通過認、連、說、寫、議、講等形式,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情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4.過程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 中,力求使每一個教學程序都能夠符合語文學習的特點,讓每一位學生都親歷語文實踐的過程,使他們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實踐能力。
《練習7“學用字詞句”》教學設計 篇3
自主實踐 促進發展
——《練習7“學用字詞句”》教學設計
作者: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學 潘文彬
一、設計理念
這是一項富有趣味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練習。本教學設計從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出發,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動中提高學生學習字詞句、運用字詞句的效果,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高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和運用信息的能力。
二、教學準備
讓學生咨詢或查閱有關資料,了解戲劇臉譜方面的知識;搜集有關人物的故事。
三、教學流程
1.認一認,連一連。
教學伊始,教師可以設計一段精彩的導語 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爾后,出示“關羽”、“包公”、“孫悟空”、“秦檜”這些人物的名字讓學生認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讓學生查查字典。為了提高識字的效果,可以把其中的一些生字,單獨出示讓學生認讀;這些字詞只要認識即可,不要提過高的要求:學習了字詞以后,再出示課本中的5幅戲劇臉譜,讓學生結合課前自己準備的有關資料來認一認,連一連。之后,交流連線的結果,在交流的過程中,要讓學生簡要地說說理由。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環節中,學習字詞是重點。
2.說一說,寫一寫。
戲劇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朵絢麗的奇葩,它的臉譜的顏色和造型是很有講究的,不同顏色的臉譜就代表著不同性格特征的人物。為了加深學生對戲劇臉譜的認識與了解,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結合搜集到的有關資料來說說這些臉譜的顏色與所代表的人物性格之間的關系。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寫一寫,完成第二項的練習。在這個環節中,應該把引導學生在整合搜集到的信息的基礎上的交流作為重點。
3.議一議,講一講。
關注學生的價值取向,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是教學中不容忽視的目標。為此,在本環節的教學中,可先讓學生圍繞“你最喜歡哪個人物?講講有關這個人物的故事”的問題,分小組展開討論,講講人物的故事。在此基礎上,讓各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講演故事。比一比,看誰的故事講得最精彩。這樣就會使學生在議和講的多邊活動中,接受高尚人格的熏陶感染。
四、設計意圖
1.目標的綜合性。
在教學過程 中,力求體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綜合,使這三維目標相互滲透,融為一體,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2.內容的開放性。
在教學過程 中,力求體現課內外聯系、校內外溝通的教學理念,整合課外學習資源,豐富課內學習內容,開闊學生視野,提高課堂對話的質量。
3.形式的多樣性。
在教學過程 中,力求通過認、連、說、寫、議、講等形式,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情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4.過程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 中,力求使每一個教學程序都能夠符合語文學習的特點,讓每一位學生都親歷語文實踐的過程,使他們在語文實踐中提高語文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