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1》教學設計(精選12篇)
《習作1》教學設計 篇1
之一
佚名
習作指要
1.通過組織學生參觀訪問,查閱資料,使學生弄清蘋果的常見品種,栽培的歷史,生存條件,營養功效等,獲取寫作的第一手材料。
2.引導學生有條理地介紹蘋果的品種等情況,寫明常見品種、生存條件、營養價值及幾種常見蘋果在外形特征、品質、類別等方面的差異。
3.經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盡力把文章寫得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教學要求]
1.通過組織引導學生參觀訪問果園、商店認識水果品種以及查閱有關資料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懂得:接觸社會,有目的查閱資料是獲取寫作材料的重要來源。
2.練習按所提出的問題和所提供的卡片資料及自己在閱讀和參觀訪問時所獲取的新鮮資料,介紹某種事物的方法。
3.借助寫作練習,“養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學習摘抄、制作、運用資料卡片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按順序介紹蘋果的品種等情況。
難點:把文章寫得形象生動、活潑有趣。
[課前準備]
1.利用活動課帶領學生參觀訪問本地的幾家水果店,認識幾種常見的蘋果,看看它們的形狀、顏色、品種等,了解它們的特點、產地、什么時候成熟,屬于幾類果等。填好參觀記錄表(表式見書上第65頁)。
2.組織學生去圖書館查閱有關蘋果的資料并做記錄。
3.訪問蘋果園的農藝師,了解蘋果的有關知識。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人
蘋果是許多人都喜愛吃的水果。它和葡萄、柑橘、香蕉并稱世界四大水果,盡管如此,蘋果的種植史、生存條件、栽種地域和營養功效等人們往往知之甚少,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教材提供的資料,結合我們的參觀訪問以及到圖書館查到的資料,以(蘋果家族)為題寫一篇作文,來向人們介紹一下我們都愛吃的蘋果。(板書:蘋果家族)
二、自學課文
1.自學課文第一部分。思考討論:
(1)這一次作文練習的目的是什么?
(2)文章要求我們本次習作可從哪幾方面去寫?
(3)課文對完成本次習作有何具體要求?
2.討論交流。
[討論第(2)題時相機板書:蘋果的常見品種、蘋果的栽培史、蘋果的生存條件、蘋果的栽種區域、蘋果的營養功效]
過渡談話:以上我們學習了課文的第一部分,通過學習我對本次習作練習的目的、內容、要求都有了清楚的了解,但光這還不夠,同學們對寫作的內容掌握得可能還不夠全面,下面我們就來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
3.自學課文第二部分。
思考:教材提供的每張卡片回答了習作練習中提出哪一個問題?
4.討論交流。
三.交流所得
1.思考:我們在課前參觀訪問、查找資料中獲取了哪些資料?它回答了作文練習中提出的哪一個問題?
2.交流討論,并逐一分類補充到卡片中去。
四、明確寫法
1.進一步明確習作要求。
以(蘋果家族)為題,按所提問的順序介紹蘋果。
2.交流習作內容。
(1) 分小組互相練說。
(2) 指名說。
(3) 評議(鼓勵學生要大膽想象,避免生搬硬套卡片上的資料,并提示學生要注意運用過渡語句·)
3.獨立作文。
4.評議修改,布置學生以習作為藍本,準備做蘋果展銷會上的小推銷員。
《習作1》教學設計 篇2
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1.通過組織秋游,培養學生仔細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以及采集標本、積累寫作素材的技能。
2.對照本組課文,學習狀物的基本方法,寫出秋天植物葉子的形狀和色彩的變化。
3.通過寫作,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進行觀察。
2.觀察順序和寫作順序相結合。
課前準備
1. 組織秋游,明確到野外進行觀察的目的、要求、方法,搜集常見的樹葉標本。
2.查閱資料,了解秋天樹葉色彩變化的原因,并做好筆記。
教學過程
一、導人,激發興趣
1. 昨天,老師帶著同學們一起到山上去秋游,觀察秋天的樹葉,你觀察到了哪些樹葉?
2. 在我們課本中還有幾種樹葉的照片,這些樹葉我們昨天發現了嗎?它們的形狀、顏色各有什么特點?
3. 小結。秋天到了,很多樹葉都換上了新的色彩。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觀察這些樹葉,寫一篇介紹秋天的樹葉的習作。(板書課題)
二、明確要求,指導選材
1. 指名讀課本中的習作要求,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本次習作有哪些要求? 學生討論,教師結合討論情況相機板書:形狀、顏色。(變化)
2. 拿出自己搜集的樹葉標本,邊看邊思考:你最喜歡什么樹葉?它有什么特點?你準備向大家介紹哪幾種樹葉?(楓葉、冬青葉……)
三、指導學生按一定順序觀察、寫作
1.出示楓葉標本,問:
(1)楓葉由哪兩部分構成?(板書:葉柄葉片)
(2)葉片、葉的邊緣各有什么特點?
(3)葉脈有什么作用?
(4)楓樹葉的葉柄有什么特點?
(5)你知道楓葉秋天為什么會變紅嗎? 討論、小結:秋天氣溫降低,楓葉里的葉綠素被破壞了,產生了花青素,有了它,楓葉的葉子就變紅了。
2.指名按照一定的順序介紹秋天的楓葉,注意楓葉的形狀、色彩,還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色彩變化的原因。
3. 評議口述情況。
4.根據評議情況將介紹楓葉的內容完整地寫下來。
5. 按同樣的方法,將另外一種樹葉的特點寫下來。
四、指導學生寫好全文
1.通過介紹,老師發現同學們都不止熟悉一種樹葉,有的熟悉兩種、三種甚至更多,那么如果你想把兩三種都寫下來,還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小結:要確定好介紹的/頃序,并且在介紹不同的樹葉時過渡要自然。
2.討論:如果把介紹幾種樹葉的話寫下來,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嗎?當然不是,還應該加上什么?(開頭和結尾)
3.復習本單元學過的課文,進一步明確“總一分一總”的寫作方法。
4.開頭可以怎么寫? 寫秋游時看到秋葉的總印象。
5.結尾可怎么寫? 討論,小結:可以寫對秋葉的贊美,也可以寫這次活動給自己帶來哪些快樂,增長了哪些見識。
五、修改評議,完成習作
1.把剛才已寫好的片斷加上開頭,段與段之間要注意連接,還可以再介紹一兩種與剛才寫的色彩變化不同的樹葉。
2. 學生獨立寫作,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讀習作,集體評議、修改,對寫得有新意的同學加以表揚。
4.謄寫。
《習作1》教學設計 篇3
之一
內蒙古 叢智芳設計
一、布置觀察,積累素材
學完《童年的發現》后,給學生較充裕的時間,用心去觀察周圍的人、事、物,看看自己有什么新的發現;用心去回憶自己腦海中積累的材料,想想自己曾有過什么樣的發現。
二、激發興趣,拓展思路
1.談話導入 ,激發學生習作的欲望。如,可以這樣說:著名的藝術家羅丹曾經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牛頓因為發現蘋果落地的秘密而發現了萬有引力;瓦特因為發現了壺蓋跳動的原因而發明了蒸汽機……有多少發現,就給人帶來多少驚喜。可見,發現是一個特別了不起的本領,誰掌握了這個本領,誰就有可能成為有本事的人!正值童年的你們,一定也有自己獨特的、有趣的發現,想把你的發現告訴我們嗎?
2.讓學生自由說一說都發現了什么。學生可能說到日常生活中的發現。如,發現媽媽愛美了,爸爸勤快了;發現馬路邊的路燈按時亮起來,公園里的動物多起來了;發現種子怎樣發芽,向日葵如何轉動了;發現電視里的環保廣告多了,發現人們都在學英語了;發現戰爭太可怕了,美國太霸道了。還可能說到學習生活中的發現。如,發現語文書變了,課文比以前有趣了;發現老師講課方式變了,學校活動多了;發現應用題有五種解法,記生字也有竅門;發現新老師像朋友一樣,同桌也不討厭了。教師根據學生說的,適當總結評價:你們幾位說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發現,你說的是學習中的發現,真是有心人!通過這樣來肯定學生的發現,開啟學生的思路。
3.引導學生讀習作提示,想一想:怎樣才能把自己的發現清楚地告訴別人。要求把發現了什么以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題目可以用“我發現……”,也可以自擬。
三、自主習作,因材施教
學生構思后自主習作時,教師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指導。對全班的習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選擇典型的習作(如,過程寫不清楚的,語言表達存在問題的),相機評價,具體指導。
四、朗讀習作,評議修改
選典型習作三至五篇,讀一個評一個,師生共同評議。從是否把發現的過程寫清楚了、語言是否流暢、用詞是否準確等方面進行評議。結合評議,引導學生對所評習作口頭修改或補充。然后,各自修改習作,進行謄抄。修改時先自己修改,再請小伙伴幫助修改。
五、佳作欣賞,激勵評價
此環節安排在批閱習作之后。首先,選出選材、結構、語言等方面各具特色的習作,請小作者讀給大家欣賞,師生簡要地進行品析;然后請這次習作有較大進步的學生讀他們的作品,教師點評鼓勵。最后,教師總結,不僅表揚學生作文的成績,更要表揚學生的發現和創造。
《習作1》教學設計 篇4
教學要求:
1、學習書信,掌握書信的正確格式,能正確寫書信。
2、了解家鄉的迷人的風光和古老的風俗,學著向別人介紹。
3、語句通順,內容具體,介紹能抓住特點,有條理。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書信,掌握書信的正確格式,能正確寫書信。
2、能用介紹的口吻來說出家鄉的與眾不同之處。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書信,掌握書信的正確格式,能正確寫書信。
2、細讀范文,學習介紹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示習作要求
1、談話:今天,我們要來學寫書信。(板書:書信)
2、書信是應用文的一種,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要用到。誰來說說,你對書信了解了多少?
二、學習書信的格式
1、閱讀習作3,了解書信的正確格式。
2、學生交流,師板書:
書信的組成——稱呼、問候的話、正文、祝語、署名和日期。
書信的格式——
①稱呼:根據自己和收信人的關系,平時怎么稱呼在信中就怎么寫。稱呼長輩時要用敬稱,且稱呼要第一行頂格寫,后面加上冒號。
②問候的話:簡單地對收信人或收信人、收信人的家人表示問候,如:身體、工作、學習、家庭等方面。如果是回信,還要寫明來信已收到,并適當回答來信問題。寫的時候要另起一行空兩個字的位置。
③正文:這是信的主體部分,講明寫信人要對收信人講的話。如寫的內容太多,要分段寫。
④祝語:根據寫信人與收信人的關系和具體情況,寫上表示祝愿、勉勵或敬意的祝頌語,如“此致敬禮”、“祝你健康”等。寫“此致敬禮”,“此致”可緊接正文之后,也可換行空兩格寫,“敬禮”則一定要另起一行頂格寫。“祝你健康”可以另起一行空兩格寫。
⑤署名和日期:署名,在結尾的下一行的后半行寫上自稱和名字,如“兒某某”等。要注意,自稱一般對長輩寫信時才用,對于同輩可不用,如熟悉的人姓名中的姓亦可省略。對于晚輩,一般只寫自稱不寫名字。日期,一般寫在署名下一行的后半行,要寫清年月日,以便查考。
3、再讀范文,從中找出上述五個內容,強化格式。
4、教師出示書信格式圖:(略)
三、細讀書信的正文,學習介紹的方法
1、自由讀正文,思考:作者介紹了家鄉的哪些方面?
2、交流討論。
3、教師提出要求:
介紹時要注重語境、語體色彩、措辭要得體。
四、提出學生習作要求
請你給遠方的親朋好友寫一封信,選擇一兩個方面,介紹自己的家鄉。
五、分組交流自己搜集的家鄉迷人風光和古老風俗的資料。
六、學生自由習作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掌握書信的正確格式,能正確寫書信。
2、語句通順,內容具體,介紹能抓住特點,有條理。
教學過程
一、掌握書信的正確格式
1、同桌交換,互相檢查書信格式
2、交流學生中錯誤的書信格式,相機指導修改,強化正確格式
二、講評、指導書信的內容
1、指名朗讀學生習作(好、中、差各一位)
2、指導修改:
(1)聽了他的作文,你知道他介紹的是家鄉的哪一個方面?
(2)他是怎樣介紹的?你認為好在哪里?不足之處有哪些?
(3)與他類似的這方面,你是怎樣介紹的?
(教師在指名學生回答時,相機糾正學生語言上的一些錯誤)
3、小組合作,互改習作。
三、學生自讀自改習作后謄寫。
《習作1》教學設計 篇5
之一
佚名
一、教學目標 :
1、讀懂例文《帥鴿》的片斷,領會寫一種動物的外形和動作的寫法。認識過渡句的作用并練習運用。
2、學習本文的觀察方法,抓住特點仔細觀察和跟蹤活動過程 進行反復觀察。
3、按作業 的要求,抓住外形和動作的特點寫好一種動物,并恰當使用過渡句,注意段與段之間的銜接。
二、教學重點、難點:
1、要有順序地去觀察動物,觀察中要善于捕捉到動物的外形和動作的特點;練習寫好過渡句。
2、觀察和描寫要抓住特點,學寫過渡句。
三、教學過程 :
(一)談話。
你們有沒有自己喜歡的動物呢?今天,我們就來學寫一篇關于動物的習作。
(二)學習例文,探討寫作方法。
1、出示書中插圖,問:圖中畫了一個怎樣的情景?你是怎樣去觀察的?你見過鴿子嗎?喜歡鴿子的哪些方面?
2、學生自學例文,討論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教師在學生自學中檢查點撥。
3、了解小作者是怎樣寫鴿子的,先寫什么,接著寫了什么,哪些地方定既具體又生動,段與段之間是怎樣自然銜接起來的。
4、師生共同總結出寫作方法:
(1)要有順序,抓住特點。
(2)突出重點,抓住特點,詳細描寫。
(3)寫好過渡句。
(三)學生自讀例文,體會寫作方法。
1、聯系實際觀察生活,進行習作練習。
2、通過觀察進行口頭作文練習。
(1)學生認真閱讀書上的最后一段,領會這次寫作的要求和有關內容。
(2)指名學生簡要匯報一政自己的觀察筆記后,其余的互相交流。
(3)學生運用例文中的觀察方法和寫作方法進行口頭描述。
3、學生按要求進行練筆,教師巡回指導。
《習作1》教學設計 篇6
之一
佚名
1.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他們大量查閱材料,以便充分而詳盡地獲取材料,對于查閱得來的有關資料,按書上所提問題的順序寫下來。
2.指導學生通過閱讀“習作指示”,討論交流,明確這是介紹菊花有關知識的作文,不能寫成看菊展的參觀記或是菊花的狀物作文。
3.要提醒學生不要羅列資料,而是要選擇自己喜歡的和特點比較鮮明的作重點介紹,其他的則應略寫。
[教學要求]
1.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探究身邊事物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美好事物的情感。
2.運用具有開放性的教學方式,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他們逐步養成查閱資料、觀察事物的習慣。
3.在實實在在的訓練過程中,學習將查詢的資料與觀察所得整理成文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指導學生查閱有關資料。
難點:指導學生將查得的資料,有選擇地、按一定的順序寫下來。
[作前準備]
1.布置學生觀察、查找資料
2.作菊花幻燈片或圖片。
[指導過程]
一.啟發談話,激發興趣
金秋時節,是菊花盛開的季節,五彩紛呈的菊花把秋天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姿,每當這個時候,我們都要去參觀菊展,漫步在菊花的海洋中,看著千姿百態的菊花爭奇斗艷,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呀!同學們,你們知道嗎?菊花現在已經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令我們自豪的是,菊花的故鄉就在我們中國。今天,我們好好地了解一下菊花,寫一寫菊花。
二.組織討論,明確寫法
1.自由讀習作提示,想一想,本次習作有什么要求。
2.同桌討論交流:本次習作要寫什么?怎樣才能寫好這篇作文?
3.師引導學生歸納寫作要求:
(1)查閱資料,弄清菊花原產于哪個國家,人們根據花瓣、花型把它分成多少類、多少型?你認識幾種菊花?它們叫什么名字?它們的花瓣、花型有什么特點?
(2)按上面問題的順序寫。
(3)選擇自己熟悉的菊花寫,要有詳有略。
三.指導觀察圖片
1.出示:銀針、蒼龍爪;獅子須、紫矛、金繡球、鴛鴦菊等幾種菊花圖片。
2.觀察思考:這些花是什么顏色的?形狀和姿態怎樣?
3.同學們還認識哪些菊花,它們各是什么樣子的?
三.交流查閱資料情況。
1.同學們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了哪些關于菊花的知識?
2.閱讀。教師將關于菊花的參考資料印發給學生閱讀。
菊花,原產于中國,是中國傳統栽培名花之一。傳至國外后用為世界著名花卉。菊花以扦插繁殖為主,亦可嫁接,育種可用種子繁殖。菊花的品種多達數千種。1982年中國菊花學術討論會將菊花分為5類30型,5類即平瓣類、匙瓣類、管瓣類、畸瓣類和桂瓣類。花型也多種多樣,有寬帶型、荷花型、蓮花型、球型、松針型、垂絲型等。
3.討論。
通過閱讀,你知道了菊花的哪些知識?
五、練習說話
1.按問題的順序,說說你對菊花的了解。
2.同桌互說。
3.指名學生說,教師著重指導學生說好菊花瓣、花型的特點。
六、學生寫稿,教師巡回輔導,指導學生準確用詞
七、評講
1.指名學生談自己的習作,教師引導學生修改并給予評點。
2.學生對照習作要求,修改習作。
八、謄寫
《習作1》教學設計 篇7
【教學要求】:
1.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讀懂例文《山坡上》。
2.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田野里的迷人秋景,注意抓住主要景物,要有動有靜。
3.觀察郊外一片田野,有條件的可讓學生選其認為最美的幾樣畫下來或拍成照片。指導學生結合圖畫和照片,按照觀察順序寫一段話。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主要景物的選擇(動靜結合),觀察順序。
難點:抓住景物的特點,筆下含情,把景物寫美。
【課前準備】:
1.課本插圖投影片。
2.例文錄音。
3.帶領學生有順序地觀察郊外的稻田,做好記錄或拍攝下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在這個涼爽宜人、天高云淡的秋天,我們走出了校園,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那份舒暢的感覺至今是不是還令你們回味呢?今天我們就用手中的筆把美景寫下來,作為永久的紀念,樂意嗎?
二、讀懂例文
1.學生自讀、思考:例文中寫了什么?用“——”畫出來。
2.交流以上問題。
三、再讀例文,討論寫法
1.播放例文寫草部分的錄音,同時投影幻燈片。(山坡上草的圖景)
學生邊聽邊觀察,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草的?
討論交流:草——高矮顏色(板書)
2.播放例文寫花部分的錄音,同時投影幻燈片。(山坡上花的圖景)
學生邊聽邊觀察,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寫花的?
討論交流:花——顏色名字(板書)
3.小結:以上這些景物都是靜的,作者是從顏色、高矮等方面寫的。
4.過渡:文中除了寫這些靜的景物,還寫了什么?怎樣寫的?
5.播放例文最后一部分錄音,同時出現“我”、蝴蝶、螞蚱的投影。
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
討論交流:蝴蝶、螞蚱(板書)
小結:這些屬于動的景物。
6.再次演示投影,揭示觀察順序
作者是按照從整體到部分、由遠到近、先動后靜的順序觀察的。
7.讀讀習作指要,總結寫法:
(1)抓住主要景物。
(2)寫出景物的主要特點。
(3)按照景物的方位遠近和觀察的先后順序,把要寫的景物恰當的連接在一起。
四、遷移仿作
1.明確寫作要求:下面我們就用剛才學到的方法來寫一寫我們在秋游時看到的那片美麗田野。
2.習作指導。
(1)交流學生所畫的圖和拍攝的照片。
(2)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照片和圖畫予以展示。
(3)創作的同學介紹畫的意圖、順序或拍攝的角度,說說為什么畫這些、拍這些。
(4)學生評議,說圖意。
(5)指導學生寫稻田。
a 幻燈投影稻田圖片:小朋友,現在老師想請你來介紹這片稻田,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介紹呀?
b 學生自由練說。
c 指名從不同角度說。
d 出示好詞語籃和好句子筐:一望無際顆粒飽滿
一陣風吹過,金黃色的稻子隨風起舞,像一片金色的海洋,一浪推過一浪,非常壯觀。
那顆粒飽滿的稻穗仰起臉驕傲的向人們炫耀自己的強壯!
(6)寫好圖上其它的景物,豐富習作。
小朋友,你看在稻田中,誰在那兒蹦蹦跳跳地忙碌呀?
那快活地飛來飛去的又是誰呢?他們在說些什么呢?
還有那彎著腰,揮舞鐮刀的人們呢?他們的表情如何?那轟隆隆響著的應該是收割機吧!我們也把它們搬進我們的作文簿里好嗎?
(7)學生練說習作,要求把景物連起來說。
(8)指名說,評議。
(9)學生寫草稿,師生評議。
(10)學生謄寫習作,自主展示繪畫、攝影作品和習作。
板書設計
寫一處秋天的景色
草——高矮顏色
野花——顏色名字
蝴蝶、螞蚱——動作
《習作1》教學設計 篇8
教學要求:
1、懂得象聲詞的意義和用法。
2、學會把生活中聽到的聲音用象聲詞寫下來。
3、能通過一件事的敘述或一個場景的描寫,用上幾個象聲詞。
教學重點:
學會在習作時使用象聲詞,使習作更為通俗易懂,形象生動。
教學難點:
如何恰當,準確使用象聲詞。
教學準備:
1、提前布置學生留心生活中的各種聲音,鼓勵模仿發音或記錄下來。
2、各種配音課件。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初識象聲詞
1、猜謎激趣:
弟兄兩個,隔山而坐,
任何聲音,休想逃過!(打一人體器官)
謎底:耳朵
2、每個人都有耳朵,可是誰的耳朵最靈敏呢?請同學們仔細聽,這些都是什么聲音?(放錄音)
流水——嘩啦啦北風——呼呼呼
青蛙——呱呱呱汽車喇叭——滴滴吧吧
3、誰還會模仿別的聲音,讓我們大家來聽一聽,猜一猜?
4、板書:象聲詞揭示學習內容
師述:象聲詞就是表示聲音的詞,寫的時候一般都加上引號。
二、聯系生活,積累體驗,學用象聲詞
大千世界,聲音無處不在,我們說話和寫作時,如果用上了象聲詞,就會使人如聞其聲,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一)出示課件,邊看邊聽:
1、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鉆進廚房干什么?
2、爸爸炒菜的過程是怎樣的?都發出了些什么聲音?你能模仿嗎?
3、爸爸干活時心情怎樣?你能給這個場景起個合適的名字嗎?
4、指名完整地說一說,試著用象聲詞。
(二)出示課件
走出家門,來到大自然中,你聽,你看:
(秋風呼呼地吹著,金黃的樹葉嘩嘩地向我們招手,象是在和我們告別。。。。。。)
1、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2、你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3、小組討論,互相補充
4、指名說說,師生評議
(三)放錄音
閉上眼睛聽聽,你聽到了什么聲音?想象它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發出的?
1、小組交流討論
2、指名發言,其他同學補充
(賽場上,前鋒隊員抬腳一記勁射,只聽“砰”的一聲,足球越過守門員的頭頂,射入球門。守門員奮力撲救,可惜球沒碰著,卻“撲通”一聲摔到地上。“咚咚鏘。。。。。”啦啦隊員們高興得敲起了鑼鼓助威。)
3、師生互評互議,象聲詞的使用是否準確恰當
三、明確要求,選擇素材,運用象聲詞
1、出示習作要求:
(1)通過敘述一件事或描寫一個場景,用上幾個象聲詞;
(2)根據聽到的聲音,進行合理想象,寫兩三段內容不相同的話,每段話用上幾個象聲詞。
2、小組討論,從生活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場景或事情,說一說。
3、指名說說,你打算寫什么?怎么寫?
4、寫作練習,要求字跡工整,卷面整潔
設計理念:
本次習作的教學設計是從兒童心理出發,用密切聯系實際生活的內容,新穎有趣的活動形式,引導學生動眼看場景,動耳辨聲音,動腦想情節,動口說故事,動手寫習作。在習作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語言,學習寫作的興趣。促使學生主動聽說,主動評議,主動實踐,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附:習作
鍋碗瓢盆交響曲
勤快的爸爸一下班就鉆進了廚房。水龍頭”嘩嘩嘩“唱起了歌,給嫩綠的小白菜們洗了個澡。”滋滋“爸爸將白菜倒進了鍋里,用鐵鏟不斷地翻炒著,”當當當“鏟子和鍋底親熱地打著招呼。放上作料后,爸爸從櫥柜里”砰砰砰“拿出一個瓷盤,盛上剛炒好的小白菜。”開飯了!“一首熱鬧的鍋碗瓢盆交響曲在爸爸得意地叫嚷聲中結束了。
《習作1》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認真讀一讀“我喜歡的一篇課文”、“有趣的一次實驗”、“冬天”、“盼春節”等作文題目。 2、選一個你喜歡的作文題目,練習寫作。
3、也可以自己命題寫作文,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能。
4、把想說的內容寫具體,寫清楚,要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重難點 選材、確定中心
教學準備 指導學生自己先就選材作一些思考。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真審題,理解本次作文的要求。
2、能科學合理地選材,確定中心,圍繞中心組織內容。
3、錘煉自己命題的能力,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能。
教學重難點 選材
一、多題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來了幾個有意思的作文題,你們想讀讀嗎?
2、出示相關作文題目及習作要求。師生共同品讀、賞析。
3、看到這些作文題目,我們腦海中不禁浮現出一件件往事,有趣的生活令人回味。但究竟選擇哪一個題目呢?
二、確定內容,自主表達。
1、在這些作文題中,你最喜歡哪一個?你為什么喜歡它?
2、選擇,確定自己打算寫的作文內容。
選材指導:
如果是記事的,那選事情有些波折的,這樣作文有起伏,吸引人。
如果是寫景的,挑有代表性的景物來體現季節特點。最好自己親自觀察過的,感受比較深刻。
如果選“喜歡的課文”的,一定要有喜歡的理由,有理有據地寫,內容才充實。
如果寫“盼春節”的,要突出“盼”字。但突出“盼”字最好也用故事、事例來體現。
3、給自己選定的作文內容選一個漂亮的題目。 題目要能體現中心,要能概括內容,要與眾不同,有吸引力。
4、集體交流討論寫作方法,把握作文的重點部分。
5、指名說說自己組作文的內容、題目、寫法,進行適時的指導。
三、學生寫草稿,教師巡視指導。
1、學生靜心完成作文草稿。
2、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共性問題集體評議。
3、朗讀優秀片段,以這樣的形式促進學生努力把習作寫好,同時,也給學生正面的指導,
4、指導學生自讀自改習作。
四、謄寫習作
交流自己喜歡的作文題目。
小組討論寫作方法,全班交流。
交流自己組的作文提綱。
認真完成作文草稿。
學習優秀的片斷并進行修改。
認真謄寫。
在集體點評的基礎上,再讓全班同學在同桌或小組里互相交流自己的習作,共同提出修改意見。
作業設計:
認真謄寫作文
板書設計
習作7
確定寫作內容
選擇作文題目
思考寫作方法
《習作1》教學設計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19
教學要求:
1.能借助“習作要點討論”的提示讀懂例文《爸爸的愛好》,懂得本課是通過具體事例來寫人物的一個特點(愛好收集門票)的。
2.通過討論,在教師的幫助下進一步明確寫人物某一愛好特點的方法:
(1) 要考慮這個人物究竟有什么愛好。
(2) 找到表現這一愛好的具體事例。
(3) 能自擬文題,摹仿例文的方法,通過一兩個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某個愛好。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具體事例,表現出人物的一個特點。
難點:掌握選材的方法。
課前準備:
請學生課前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選定自己最熟悉的一個人進行采訪,并搜集相關材料。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詩朗誦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非常喜歡朗誦詩歌吧?老師這里有兩首兒童詩,誰愿意給大家朗誦的?
出示:《小花朵的夢》《橡皮泥的游戲》
指名朗誦。
讀完后問:你從《小花朵的夢》和《橡皮泥的游戲》中聽出了什么?指名回答。
小結:同學們說得真好,連小花朵都愛做夢,橡皮泥都愛做游戲,更何況我們人呢?我們人人都有愛好,只是我們每個人的愛好不盡相同。請看例文中的“爸爸”的愛好又是什么呢。
二. 引導學習例文,明確寫作要領:
1.打開課本,指名讀《爸爸的愛好》。
2.同學們邊聽邊思考:
(1)“爸爸”的愛好是什么?
(2)例文共寫了哪幾件事?
3.讀后討論以上兩個問題。
4.學生自讀“習作要點討論”。
5.指名說說告訴我們什么。
6.小結,板書:
一個人——一個特點——一兩件事[動作、語言……][具體、清楚]
三. 精心組織討論,掌握選材方法:
1. 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主要特點。
(1) 你最熟悉的人是誰?
(2) 他(她)有哪些特點呢?
(熱心助人、喜歡吹牛、孝敬父母、酒量大、愛打牌、迷看書……)
(3) 小結:一個人的特點較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點,我們應該寫人物的主要特點。
(4) 同桌交流:準備寫人物的哪一個特點。
2.引導學生選擇最能表現人物特點的一兩件事
(1)(投影出示)根據題目要求,對下面的材料進行選擇:
題目:一位助人為樂的好同學
材料:a.李晶每天都幫媽媽擦地板,抹桌子。
b.李晶不怕暴烈的太陽當頭照,為鄰居老奶奶買西瓜。
c.老師讓李晶把家庭作業本送到辦公室里去,她愉快地答應了。
d.一次,李晶發燒了,醫生讓她在家里好好地休息,她仍然堅持為同學補課。
(2)討論交流。
(3)小結:最好的材料是不僅能突出表現人物的特點,而且又很新穎的。
(4)同桌交流:自己準備選擇哪一兩件事。
四.引導學生把事例寫清楚,寫具體。
(分發給學生材料《“忙”爸爸》)
1.請你來當小老師,按照文章中所給的提示語批改作文。
2.指名讀批改后的作文。
五.明確作文要求,學生下筆成文。
第二課時
一. 學生繼續寫作,教師巡回指導,發現問題及時指出。
二. 寫得較有代表性的作文,指名朗讀,集體評議。
三. 修改作文。
四. 謄寫作文。
附:小花朵的夢
調皮的小風
把小花朵的夢
吹開一條縫
它想瞧一瞧
小花朵的夢里
有沒有會唱歌的星星
它想數一數
小花朵的夢里
由幾種漂亮的顏色組成
誰知從那條縫里
滴出幾滴
彎彎曲曲的鳥聲
橡皮泥的游戲
捏一個圓圓的 是皮球
捏一個方方的 是小屋
捏一個扁扁的 是小鼓
捏一個長長的 是小路
偌大一個世界
在你手里變得圓圓 方方
扁扁 長長
世界很美麗
美不過你的雕塑
你不知道爸爸去了哪里
你不知道媽媽去了哪里
你雕塑一只眼睛 爸爸的
你雕塑一只耳朵 媽媽的
望著你笑 聽著你哭
你茸茸的笑和哭
都一樣值得珍惜
都是世界最美的音符
最后 你開始雕塑你自己
你雕塑一個金黃的小太陽
在小房間升起 很亮
于是 爸爸的憂傷
媽媽的痛苦
在你金黃的照耀下
靜靜地 默默地離去
“忙”爸爸
在我的家里,最忙的要數我爸爸了,因為他很愛管“閑事”。
有一次,我在家正在吃晚飯。門鈴響了,我開門一看,原來是隔壁的李叔叔。“怎么?有什么事嗎?”爸爸關心地問。(請訂正: )李叔叔不好意思地說:“小張,只得打擾你了,我家的電燈壞了,飯也無法吃,只得請你……”他話還沒說完,爸爸便擺擺手說:“啊,小事一樁,走!”于是,爸爸便和李叔叔走了。(人物的動作、神態寫得不夠具體,請補充:
)
過了半小時,不見爸爸回來。又過了一個小時,還沒見他的蹤影。(請訂正: )兩個半小時后,我才見爸爸回來。(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都沒寫具體,請補充:
)
我的爸爸就這么忙,哈,他把幫助別人作為自己的本職工作了。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
此文轉載
《習作1》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 能自選或自擬文題,通過一兩個具體事例,寫寫自己最得意的長處、本領。寫時能做到語句通順,表達清楚。
2、 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把主要部分寫具體,語句寫通順。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1、總結一下自己有哪些長處、本領,在這些本領、長處中,你最得意的是什么?
2、在家里說給爸爸、媽媽聽,也可以讓爸爸、媽媽幫忙找出你身上的長處或本領。
3、在課間和同學交流自己最得意的長處、本領。
二、激趣導入,明確要求。
1、同學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本領和長處,是別人所不能相比的,請你向大家說一說你的長處和本領。
2、這次習作,我們就來寫自己的長處或本領。朗讀習作提示,明確習作要求。
2、大家都爭先恐后地介紹了自己的長處、本領,瞿云、喬夢楊兩個同學也想向大家介紹自己,可他們來不了我們班級,他們把自己的介紹寫了下來,等著你們去看呢?
三、自讀例文,感悟寫法。
1、帶著以下問題自學例文:
(1)這兩篇例文各介紹了作者的什么本領、長處?
(2)小作者是怎樣把最得意的地方寫清楚、寫具體的。
(3)把你認為寫的好的地方畫出來,讀一讀。
(4)想一想,讀了這兩篇例文,你學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獲呢?
2、檢查自學情況:
主要引導學生交流討論:讀了這兩篇例文,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交流討論:
a、 內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別人的就行。
此時再回頭看自己課前確定的長處,是不是范圍定的太窄了,自己是不是還有更特別的長處呢?
b、方法上:通過一兩件事例來寫,內容要真實、具體。
c、可以分兩段來寫,先寫自己的長處、本領是什么?再具體寫一兩件事來反映自己的優點。
……
四、嘗試運用,口頭習作。
1、小組互相交流。主要部分要說具體,語句要通順。組內成員要邊聽邊想,幫忙修改,聽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動提問,讓對方說得更好。
2、各組推薦代表上臺交流。
第二課時
一、 學生自己完成習作。
二、 自己修改。
三、 組內互相修改。
四、 選同學在班上讀一讀,評一評。
五、 把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可以自由選擇一個或多個對象。
《習作1》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能借助豐富合理的想象將語文書里的一個故事有順序地記敘完整,要能寫出具體完整的故事情節,刻畫出較為鮮明的人物形象。
2、通過搜集和整合資料的過程,打開思維,拓展思維,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把故事完整有順序地記敘下來。
教學準備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你真的熟悉手中的語文書嗎?翻開印刷精美的語文書,除了看到一篇篇富有教益的課文,你有沒有發現藏在語文書中的故事呢?它們有的藏在課文中,如發生在《負荊請罪》之前的《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兩個故事?有的藏在成語中,如“鑿壁借光”,“囊螢映雪”的典故,還有的是一些課文的背景故事,如讀《半截蠟燭》了解二次世界大戰故事,《林沖棒打洪教頭》之前的故事……要想找到它們,你就得多讀書,再去查閱資料,相信你能從語文書中找到不少故事。你可以寫寫找到的故事,作為對語文書的資料補充,也可以寫寫你讀了故事之后受到的啟示,還可以寫寫你在找故事時發生的故事…… 請各位同學拿出準備好的語文書,準備談自己最喜歡的故事。
2、師生交流,整體了解學生喜歡的課文。
二、明確寫作要求
1、出示要求:寫出語文書的一個故事
(1)寫一個語文書里的故事。
(2)把故事寫完整。
(3)要有順序地寫。
(4)要有合理的想象。
(5)不允許抄襲。
(6)也可以寫一寫你從故事中得到的啟示。
2、學生談自己最喜歡的一篇故事。
3、重點介紹一篇故事:《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看,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虞姬自刎于項羽的馬前,項羽英雄末路,帶了僅剩兵卒至烏江,最終自刎于江邊。
4、談這篇文章的改寫方法。
三、確定故事,撰寫草稿。
1、每個學生確定自己要寫的故事。
2、談構思和提綱。
3、撰寫草稿,老師指導。
四、研究草稿。
1、研究草稿中出現的問題,現場指導。
2、學生修改。
3、謄寫。
板書設計:
習作7 語文書中的故事
藏在成語中、課文中的故事
讀守故事的所思所想所悟
我個別指導學生作文時,學生問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到底什么是作文啊?”他們很困惑。第一次作文,我存在著急功近利的思想,其實學生的作文是在練習實踐中逐步提高的,不能操之過急。其二在作文前缺少鋪墊,其實一開學就應該指導學生參加一些比較有意思的課余活動,讓他們記錄下來;下課有意識的跟學生進行談話,了解熟悉他們的課余生活,這樣上起習作指導課來就比較有針對性;三是要了解學生的實際習作水平和課標的習作要求,用平常心來看待學會的習作。
藏在語文書里的故事
翻開語文書,一篇篇有趣的課文,一幅幅精彩的畫,映入眼簾。但是,還有許多藏在語文書里的故事,你發現了嗎?
《生命的林子》背后就隱藏了這樣的一個故事——這是一個關于玄奘小時候的故事。傳說玄奘小時候被方丈收養在寺里,從小就有慈悲之心。有一天,小玄奘念完經,方丈便吩咐他去砍柴。小玄奘興致勃勃地去砍柴,好不容易砍了好大一捆柴,心里美滋滋的:“方丈一定會獎勵我的!”他掂一掂身上沉重的柴,大步流星地往回走。這時,一位頭戴斗笠,身著馬甲,腰里別著一把砍柴的斧子的樵夫走了過來,手上還拎著一條活蹦亂跳的魚。小玄奘擋住了他:“這位失主,我用柴來換您的魚行么?”樵夫挺納悶的:“小和尚,你要魚干什么?哦!我知道了,你是想沾沾腥。好,好,給你!”小玄奘高興極了,拎了魚興沖沖地往山下跑。可能是小玄奘跑得太快了,一下子就撞倒了樵夫,樵夫望著玄奘歡蹦著遠去的背影,腰了搖頭,嘆了一口氣。玄奘并沒有吃那條魚,他把魚放進了池塘里,看著魚自由自在的樣子,他開心地笑了。沒想到,這一幕碰巧被方丈看見了。玄奘低著頭,一幅甘于受罰的樣子。方丈撫摸著玄奘的頭,說:“好孩子,我不罰你了!”
玄奘那么小,就那么有愛心,就算犧牲自己也不怕。這不正是他成為名僧的緣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