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四》教案(通用7篇)
《練習四》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6的乘法口決的意義,熟記口決,會用一句口決算有關的兩個乘法算式。
二、教學重點、難點:
熟記口決,會用一句口決算有關的兩個乘法算式
三、教具、學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機
四、教學過程:
(一)步驟:師生活動修改意見
1.口算
6×1, 6×4, 1×2, 5×4
6×2, 6×5, 4×2, 3×1
6×3, 6×6, 2×3, 3×4
(二)根據口決說出兩個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三五十五, 一三得三, 四五二十
三四十二, 二五一十, 三六十八, 四六二十四
(三)在○里填上+、_或×
4○4=8
3○3=9
6○6=36 4○4=16 3○3=6
6○6=12 4○4=0
3○1=2
4○2=81
(四)乘法口決比賽
1、看乘法式題卡片寫得數
3×2, 4×4, 3×6,2×2, 6×5, 3×4, 6×6, 2×4, 2×6, 1×6
2、先把有關的條件和問題連起來,再計算
媽媽買來4袋桔子,每袋5斤,一共幾袋?
媽媽買來4袋桔子,5袋蘋果,一共有幾斤?
3、口頭提出問題或條件再算出來
①6個少先隊員做紙花,每人做4朵( )?
②少先隊員做了24朵紙花,送給幼兒園小朋友8朵,( )?
(五)復習填括號練習
1、做62頁第3題
2、做練習十三第2、5、7題
《練習四》教案 篇2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頁。
教學目標:
1、能辨認上、下、前、后這些方位,并用這些方位來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能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于生活實際,初步能在同一場所辨認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積極主動地參與位置與方向的認知過程,體會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價值,發展學生積極學習情感體驗。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辨別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4、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聯系生活,揭示課題
師:誰能告訴大家,在你的課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學生自由說。
師:誰能幫老師數一數,你前面有幾位小朋友,后面呢?
學生匯報。
板書課題:上下、前后。
二、新課
1、上、下
出示主題圖,師:這是某個城市的跨江大橋,你們看,多宏偉啊,誰能把自己從圖上看到的情景說一說?
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對主題圖進行描述,并側重引導學生用“上”、“下”對物體的位置關系進行準確的描述。
學生獨立完成課本的填空。
聯系生活實際,學生用“上”、“下”描述身邊事物的位置關系。
2、前、后
讓一組學生排成一縱隊,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學會用“前”、“后”來準確描述。
《練習四》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進一步建立千克、克和噸的質量觀念。
2、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和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3、初步經歷質量單位的形成過程,結合生活實際解決問題。
4、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
教學重點:鞏固千克、克、噸的認識。
教學難點:結合生活實際,解決與千克、克、噸有關的實際問題。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某超市招聘售貨員的考試,要求應試的人員必須掌握最基礎的質量單位的有關知識,剛好我們才學過了這方面的知識,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稱物品,認秤。
學生獨立完成并說一說為什么下面兩樣物品稱出的質量用“千克”作單位。
2、貼標簽。
以給商品貼上質量標簽的游戲形式出現,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千克和克的實際質量,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3、補標簽。
教師創設情境:“下面這些物品和動物的質量標簽上的質量單位漏寫了,你能把它們填補完整嗎?”學生用不同的手勢表示“千克、克、噸”,集體完成,并請學生陳述自己的理由。
4、比較下面物品的輕重。教師用第3題中單純的式子變為比較兩種標明質量的物品輕重,吸引學生參與。
復試
1、第5、6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第7題。學生獨立觀察思考、理解圖意;嘗試列式解答;全班交流,說說自己的想法。
3、第8題。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同桌交流
4、第9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學時,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這幅圖的意思,在此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共同解決問題,給每個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最后全班交流,看哪個小組想出的方法最多。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第10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交流,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操作。學生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可能有:10克10克地稱5次;先稱30克,再稱20克;先稱2個20克,再稱10克等。
6000克=( )千克 3 kg=( )g
4噸=( )千克 6000 t =( )kg
4千克500克=( )克 3噸70千克=( )千克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第11題。這道思維訓練題蘊含著代換的數學思想,教學時可以讓學生用學具代替蘋果梨子擺一擺,增強直觀性。解題思路是:3個蘋果和3個梨合起來剛好和9個桃子一樣重,所以1個梨和1個蘋果應和3個桃子一樣重。學生若有其他的合理想法,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和鼓勵。
五、作業:作業本上的作業。
教學反思:
《練習四》教案 篇4
教學要求:
1、通過描寫秋景的詞串進行字詞句的結合練習。
2、讀讀背背成語和古今賢文。
3、寫好左右都有豎筆的鋼筆字。
4、說說寫寫——留言條。
5、學寫毛筆字——基本筆畫“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學用字詞句
1、第一部分
(1)出示:美麗秋景圖。看到這么美麗的秋景圖,想不想學習和它有關的詞語呀?這些詞語就藏在我們的語文書里,翻開書,自己讀一讀。要求:讀準字音,有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
(2)誰來當小老師帶大家誰準它?
(3)自由讀:一邊誦讀一邊想象詞串表現的情景。
(4)小組合作練習:在小組里美美地讀一讀,看看誰讀得最有味。小組推薦同學讀給大家聽。
(5)評議。
2、第二部分。
(1)審題明確題意。
(2)選一個你喜歡的詞語,美美地讀一讀,說說詞語所描繪的優美情景。
(3)學生自由確定作畫方法(獨立、合作),完成繪畫。教師巡視指導。
(4)反饋:舉辦“小畫展”,在展示自己的圖畫的同時,向大家介紹自己的想法;師生共評,選出“小畫家”。
3、第三部分。
(1)審題:指名讀。
(2)你知道哪些詩是描寫秋天的?能吟一吟嗎?
(3)能把你們吟誦的詩句和你們畫的畫聯系起來嗎?
(4)寫一寫。
二、教學第三題:學寫鋼筆字
1、認識要寫的字。
2、指導觀察:它們是什么結構呢?左右兩部分都有一個相同的筆畫,是什么?
3、怎么寫才好看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我的發現”吧:右邊的豎要比左邊的豎寫得長些才好看。
4、在田字格里觀察這三個字,注意間駕結構和布局。
5、練寫鋼筆字,教師提示握筆和坐姿,巡視指導。
6、展示寫得好的字,并指出在描、臨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及時進行矯正性訓練。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二題:讀讀背背
1、審題:指名讀題目,弄清題目的要求。
2、教學第一部分。
(1)指名復述《臥薪嘗膽》。
(2)自由讀,要求能邊讀邊聯系課文思考這些成語的大概意思。
(3)教師范讀:讓學生邊聽邊體會每排的兩條成語之間有什么關系。
(4)小組學習:理解、交流自己的認識和發現。
(5)練說這些成語的意思。
忍辱含垢:垢,恥辱。忍受恥辱。以曲求伸:意為尺蠖(huo)彎曲身子,是為了向前伸展。比例以退為進。
救亡圖存:拯救國家的危亡,謀求民族的生存。催人奮進:促使人奮勇前進。
羽毛豐滿:比喻力量已積蓄充足。
(6)練習讀背:自由讀背、同座位互相練背。
(7)反饋:指名試背,齊背。
(8)說一說你曾經在哪些地方見過這些成語。
3、教學第二部分。
(1)自由練讀,要求讀通順,讀正確。
(2)教師范讀:體會這些名言警句強調了什么。
(3)討論:你讀懂了什么?教師對難點進行講解:“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4)自由練讀,指名讀,要求讀出韻味來。評議:引導學生評議是否能讀出感情和韻味來。
(5)練習背誦:自由背誦。
(6)反饋:指名背,齊背。
二、教學第五題:學寫毛筆字
1、審題明意:今天我們學生“斜撇”和“長撇”的運筆方法。
2、教師書寫斜撇和長撇,指導運筆方法。
斜撇,從豎中線稍右起筆,向左底角線撇出,筆鋒有略向左上提起之意。學生練習寫斜撇。
長撇,起筆同懸針豎,下行到橫中線下向左撇,提筆出鋒,懸空收筆。學生練寫長撇。
第三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說說寫寫
1、審題。
(1)揭示說說寫寫的話題:學寫留言條。
(2)學生自讀范例。
2、指導
(1)教師談話:“留言條”就是用書畫形式留下要說的話,一般是離開某個地方或某個場所時留下的。在生活中經常需要寫“留言條”。
(2)說說什么時候需要寫留言條,寫留言條應該注意什么。小組內討論。
(3)匯報交流:寫清給誰看的,寫清留下的話,還要寫上留言人的名字和留言的時間。
(4)指名說格式:
①先寫條子留給誰,稱呼要頂格寫。②再寫具體內容,另起一行空兩格寫。
③最后寫留言人的姓名,另起一行靠右邊寫。再另起一行靠右寫日期。
(根據自己留言的內容,同桌互說,并糾正。注意禮貌用語)
3、打開作業本,試寫留言條。(注意格式)
《練習四》教案 篇5
之一
佚名
一.教學目標 :
1.練習用鋼筆正確、端正地描紅寫出一段話。
2.照樣子寫疊詞。
3.照樣子擴寫句子。
4.讀句子并說說句中的省略號的用法。
5.熟記12條成語。
6.讀背兩句名人名言。
7.口語交際:設計一條公益用語。
8.學寫毛筆字。
二.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練習用鋼筆正確、端正地描紅寫出一段話。
2.照樣子寫疊詞。
3.照樣子擴寫句子。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教師進一步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朗讀這一段話。
(2)要求學生觀察字的行間距和標點的位置。
(3)這些字在書寫時你認為有哪些地方應引起注意的?
(4)教師應重點指導書寫“滴“、“微“兩個字。
3.練習。
(1)生練習描紅。
(2)據描紅情況,教師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6.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評點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進行矯正性的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要求。
(2)教師進一步明確要求。
2.指導。
(1)分別讀一讀這4個詞語。
(2)找出4個詞語的相同及不同之處。
3.練習。
(1)學生分組練習口頭說說詞語。
(2)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填寫在書上的橫線上。
4.反饋。
(1)讓學生大聲讀自己所填寫的答案。
(2)集體糾正。
(3)讓學生修改自己的答案。
(4)同座位互相查練習情況,有不明確的地方再討論。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練習要求。
(2)讓學生說說本題要求。
2.指導。
(1)幻燈出示例子中的兩句話,指名讀。
(2)請女生讀第1句,男生讀第2句,比較兩句有什么不同。
(3)這樣擴句有什么好處。
3.練習:
①提示:填寫前應先讀第1句,讀懂句子,再填寫合適的詞。
②請學生模仿例句填寫下面兩題。
4.反饋。
(1)請學生大聲朗讀填寫詳細的句子。
(2)討論交流。
(五)課堂作業 。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讀句子并說說句中的省略號的用法。
2.熟記12條成語。
3.讀背兩句名人名言。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2.指導。
(1)用幻燈出示第一題,指名讀題。
(2)請同學們說說句子的意思,討論省略的內容可能是什么。
(3)教師總結:那省略號應表示列舉事物的省略。
3.練習。
(1)請同學輕讀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2)同座位的同學討論省略號在句中的作用。
4.反饋。
(1)請同學讀句子并說出省略號的作用。
(2)集體評議。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請學生讀題。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12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范讀。
(3)學生自由讀。
(4)理解12條成語的意思。
3.練習。
(1)學生大聲自由練背。
(2)同座位互相練習背誦。
(3)教師個別抽背。
4.反饋。
(1)指名背。
(2)集體齊背。
三.教學第六題。
1.審題。
(1)指名讀要求。
(2)讓學生說說該項的要求是什么。
2.指導。
(1)學生自由讀兩條名人名言。
(2)指名試讀。
(3)教師根據學生讀情況進行范讀和領讀。
(4)教師分句講解這兩條名人名言。
(5)教師講解后再次范讀。
3.練習。
(1)學生自由地練習朗讀。
(2)指名讀。
(3)在充分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4.反饋。
(1)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2)指名背誦。
(四)課堂作業 。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
1.口語交際:設計一條公益用語。
2.學寫毛筆字。
二、教學過程 :
(一)教學第七題。
1.審題。
(1)出示小黑板,指名一個學生讀題。
(2)請學生自己說說這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3)教師進一步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①明確什么是公益用語。
②設計一條公益用語。
③說說你是怎樣想到要這樣設計的。
2.指導。
(1)學生讀一讀什么是公益用語。
(2)教師略加講解:公益用語通常是用來教育我們關注公共的利益,維護公共的利益。
(3)引導學生回憶見過的、聽過的公益用語。
(4)討論這些公益用語的作用。
(5)想一想為什么這樣設計。
3.練習。
(1)思考設計一條公益用語。
(2)集體討論交流,并說說自己是怎么想到要這樣設計。
(3)集體評價補充,互相完善。
4.反饋。
(1)教師對學生的設計進行點評。
(2)鼓勵學生關注公益事業,大膽設計公益用語,并在學校、家庭等地進行宣傳。
(二)教學第八題。
1.教師指導。
2.學寫毛筆字。
《練習四》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通過秋游這一情境,在愉快的情緒中進行6、7、8、9加幾的進位加法練習。
2、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計算能力。
3、初步形成小組內互相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進行6、7、8、9加幾的進位加法練習。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數感,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湊數游戲,湊10,兩人一組出手指, 一人出9個,另一個人出1個……
二、綜合實踐:
1.看卡片計算。看誰算得又對又快(1題)
2.算一算,說一說。
讓學生獨立完成(2題)并要求同桌交流算法。重點讓兩名學生在全班講7+4的方法與8+幾,9+幾方法一樣。
3.算一算,比一比(3題)
同學們用各種方法都會算6+幾,7+幾,8+幾。現在請用你認為最好的方法來計算。四人小組交流選出代表在全班交流,其余學生當評委選出自己認為方法最好的同學。評出大家一直認為方法最優秀的同學。最后掌聲給予鼓勵。
4.要求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完成第4題、第7題。
5.游戲(5題)登山。(出示課件)
接下來我們就要來一場全身運動的登山比賽,小朋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1)男生、女生各選一名代表到黑板前進行板演。
(2)同桌之間進行比賽。
(3)引導學生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1:兩邊算式得數都相同。
生2:左邊都是7加幾,右邊是8加幾的算式。
生3:我知道為什么兩邊算式得數相同:7+3與8+2前一個加數7比8少1,后一個加數3比2又多l,最后得數就會相等。
生4:7+3可以變成7+1+2=8+2,7+4=7+l+3=8+3
原來這兩個算式可以通過互相轉換變成與右邊相同的算式。
6、引導學生看第6題,說說題意,再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反饋。
7、昆蟲樂園。
昆蟲樂園里,有一群七星瓢蟲正在找食物,我們一起去觀察它們,向它們提一些數學問題。
生l:我觀察到七星瓢蟲莊吃樹葉,左邊葉子上有5只,右邊樹葉上有7只,我提的問題是:這里一共有幾只七星瓢蟲?
師:有誰能替七星瓢蟲回答這個問題?
生2:5+7=12,這里一共有12只七星瓢蟲。
生3:也可以列式7+5=12。
師:你們又能從另一幅圖中,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下午七星瓢蟲吃飽回家了,小房子里有9只,又飛來6只,一共有幾只七星瓢蟲?
生2:一共有15只,9+6=15。
生3:我是這樣列式的:6+9=15。
8.在今天這節課,我們開展了許多有意思的活動,在活動中我們進行了6、7、8、9加幾的練習。
(1)填數。這是一個開放題,只要求學生寫出一個答案,對學有余力的同學應鼓勵他們寫出多種答案來。)
生1:18:9+9=18。
生2:13:7+6=13。
生3:13:6+7=13。
生4:14:6+8=14。
(2)數學游戲。
這節課咱們進一步練習了進位加法,下面小朋友們在小組內把這些算式進行整理,同學們之間可以相互商量,按怎樣的規律進行排列。
①教師應參與學生的整理過程,適當引導學生進行有規律的整理。
②小組與小組之間互相交流,可以采取小組互相參觀的方式。
三、總結:今天,大家學得愉快嗎?你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板書: 練習四
7+3 = 7+1+2 = 8+2
7+4 = 7+l+3 = 8+3
《練習四》教案 篇7
教學學用字詞句時把識字、識詞和理解詞語的意思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通過查字典,認識了兩個生字,并且理解了由這兩個生字組成的詞語,而這種理解是經過學生頭腦加工、整理的,是學生的所得,效果很好。同時,把看圖和說話結合起來,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圖中的情景,借小姑娘的口,說出自己想說的話,既加深了對詞語的理解,又鍛煉了說話能力。再者,還把說話和寫話結合起來。學生把想借小姑娘口說的話,寫在圖中的對話框里,對于小學生來說就好比是在做游戲,興趣很高。這三個結合環環相扣,層次清楚,符合小學生學習的心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