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性回歸:讓學生擁抱語言——《威尼斯小艇》課堂片斷與反思(精選3篇)
感性回歸:讓學生擁抱語言——《威尼斯小艇》課堂片斷與反思 篇1
一位教師在不同的時期教學《威尼斯小艇》第四自然段——“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部分內容,迥然各異的教學設計及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現著截然不同的教學理念,發人深思,實錄如下:
【片斷一】
師:請同學們自讀“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這一部分內容,用自已熟悉的、喜歡的并富有創造性的形式,設計一個板書。
(學生自讀感悟,板書設計 。幾分鐘后展示、交流、評價板書。)
生:我設計的是大括號式板書。
在急駛的時候:拐彎
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在擁擠的時候:擠進擠出
在極險極窄的地方:穿過去
生:我設計的是表格式的。
總 起 句
在 什 么 情 況 下
怎 樣 駕 駛
船夫的駕駛技術特別好。
在急駛的時候
能夠拐彎
在擁擠的時候
擠進擠出
極險極窄的地方
穿過去
生:我的板書也是表格式的,不過樣子與剛才同學展示的不一樣。
生:我的板書很漂亮,梅花型的,你瞧——
生:我的是棱形的……我的是由幾種圖形組合在一起的……
【片斷二】
師:同學們,如果你是船夫,你將怎樣介紹、推銷自我,讓游客為你的演說怦然心動,樂意上你的小船。想當游客坐小船的有沒有?(部分學生舉手)作為游客,你打算怎樣去打探情況,與船夫對話?
船夫1:我十五歲,子承父業。我的駕駛技術特別高,在行船快而多的河道上總能操縱自如,毫不手忙腳亂。坐上我的小船,能快速到達目的地,節省您寶貴的時間。
游客1:我暈船,一坐船就想吐,你有什么辦法嗎?
船夫1:那不用擔心,我的船雖快,但很穩,如履平地。再說,船上配有暈車藥,中藥制作,無副作用。要是真暈了,吃一片就靈。
船夫2:游客們,您若想享受,請上我的小船。我的船與眾不同,內設雅座,按有空調,配上輕音樂;皮座墊軟而有彈性,背裝多功能按摩器。乘我的小船,定會讓您感到輕松、愉悅,享樂無窮。
游客2:坐你的船很貴嗎?你能為我們做免費導游?
船夫2:我的船裝璜考究,乘坐舒適,但價錢比一般的便宜,許多游客都認準上我的船。這位兄弟問得很有意思,免費導游?告訴您,我畢業于導游學院,對做導游情有獨鐘,很樂意為大家服務,只要你們開心、滿意,免費就免費吧!
船夫3:我駕駛很安全。在急駛時,能從容拐彎;擁擠時,能靈活地擠進擠出;在看起來極險極窄的地方,能快速地穿過去,便捷、安全、可靠。坐我的小船,好似給自已買了保險。游客們,請你們把安全帶回家。生命誠可貴,安全價更高……
游客3:我們這兒有幾位心臟病患者,一旦在行駛途中發作,你能解決嗎?
船夫3:這不難,我學過醫,精通醫學。再說,附近的各大醫院我都熟悉,一旦有變,我能即刻送他們上醫院急診。
【反思】
例1也曾不失為一個匠心獨運的片斷設計。課堂開放,學生自主,多元探究,在整課教學中是一個亮點,被許多教師仿教。但細細審視,開放的空間里,學生在干什么?進行對文本的抽象、概括、提煉,條分縷析,理清段落脈絡,板書設計 。這是“唯理性教學模式”縱橫課堂的表現,它崇尚邏輯思維能力,卻忽略了情感、意志和審美情趣的介入。在理性的課堂里,不會有更多言語的生成和精神的培植。
片段以自主、探究為名,讓學生接過原本是教師手中特有的那把慣于肢解文本的手術刀,在技師的引導、點拔下,大膽嘗試“解剖”技術。把精美的語言、文章看作是手術臺上的尸體,拿著冷冰冰的刀子,不厭其煩、不厭其細地一部分一部分肢解、解剖。游刃有余之際,心肝分家,骨肉分離。鮮明的形象模糊了,豐富的情感干枯了,靈動的思維破碎了。課堂暗然失色,生命也就毫無生氣了。
語文教育是一門精神奠基課程,語文教育的本質是一種精神教育,沒有了語言,也就沒有人的精神。例2教師創設生動的情景,在非常有氣氛、有情趣、形象化的過程中展開教學。學生充分調用生活經驗,展開想象,借助文本語言,在自然的、富有創造性的、個性化的言語交際中感悟言語,體驗感情,奔涌“精神”。
如果說,例1是理性充斥的課堂,失落語言,流失人文。那么,例2棄離了這份悖理,代之的是展示以感性為基礎的鮮活的、靈動的言語交流情景,在對話中,教材活了,語言活了,學生活了,課堂因此而充滿活力。
感性教育是一種形象化的展示、情感化的參與、個性化的感悟。語文教育感性回歸,能讓學生真切地觸摸、擁抱言語,煥發“精神”。
(312300)浙江省上虞市陽光陽光學校 (0575)2833383
感性回歸:讓學生擁抱語言——《威尼斯小艇》課堂片斷與反思 篇2
我覺得這次我上好課后有三個感覺:
一、教學思路清晰。作者按一定思路將語言材料組綴成文,我講解分析也著眼于文章的思想脈絡,循作者思路:小艇樣子——坐在艙里的感受——船夫的駕駛技術好——威尼斯人離不開小艇。我一小節一小節地教,一步一個腳印地教,扎扎實實訓練了這幾方面內容。
二、讀書安排精。“書是學生讀懂的,不是教師教懂的。”限于上課時間,不可濫讀,應該讀得精。這一點我在這堂課中有意識地注意了,如第4節內容安排引讀,只要求學生感知船夫技術好在哪里就行了。而最后一節,作者描寫威尼斯夜晚的寂靜,寫得非常好,我讓學生反復朗讀。通過讀,學生自然感受到威尼斯夜晚的寂靜和小艇有密切的關系。這樣,課文的難點也相應地得到突破。
三、感情體會深。我在這堂課結束時用照片讓學生看了威尼斯的風光,學生興趣盎然。這就幫助學生回顧了全文內容,加深了對威尼斯小艇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再者我還要求學生用一兩句話談談看了后的感受,學生暢所欲言,回答也各有側重,各有千秋。我的結束語言簡意賅,把愛美與愛國,愛家鄉融為一體,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感性回歸:讓學生擁抱語言——《威尼斯小艇》課堂片斷與反思 篇3
在最后一段的教學中,我注重情境的創設,課堂上立時呈現出威尼斯夜寂靜的美的氛圍。首先,啟發學生在理解精彩語句的過程中,不斷突出其“靜”的美。這是在朗讀教學中情感啟動前的理解。接著便開始朗讀教學,先讓學生體會我范讀的語句,隨后讓學生去體會某生所朗讀的語句的情感,因為情感的啟動不是一蹴而就的,有個情感變化、逐漸深入形成的過程。在基本理解如何表現自己的情感的基礎上,放手讓他們有感情地小聲試讀。朗讀的啟動過程,也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一層一層并非機械地朗讀,穿插著老師的講解、范讀,學生的有情感地跟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