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泉》說課設計(精選13篇)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1
【教材分析】
本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為專題,選編了四篇課文。《珍珠泉》是第一單元里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家鄉山林中一眼美麗的清泉,寫出了泉水的深、綠、清以及冒不完的水泡。抒發了作者對大自然景觀的贊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熱愛的感情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
3、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
4、積累課文優美語言。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又是引導學生運用以前三篇課文中學到的讀書方法,學習這篇課文。
【教學難點】
本課教學難點是教師根據學生自學情況,抓住一、兩個特點引導全班學生朗讀、感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習方式】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根據教材的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點,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學習。
【教學具】
有關泉水的圖片。
【設計理念】
由于本課是略讀課文,內容淺顯。教學時可以放手讓學生根據課文中的學習提示,自學自悟,教師在適當的時候點撥指導。本課的設計以“珍珠泉的特點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為探索主線,力求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和諧互動的實踐氛圍,突出“以人為本、以讀為本”的教學思想。整堂課教學做到將“讀”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讀與思緊密結合。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讀通、讀熟、讀出感情,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情參與,積極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走進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尋美、體驗美和交流美,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教學流程】
一、設疑導入
1、我是這樣導入的:教師在黑板上寫“泉”,然后問學生:誰能給它組個詞?
2、師:“泉”是指從地下流出來的水。對,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中就描寫了清澈的泉水。而且,課題中還有兩個字“珍珠”,教師板書:珍珠。隨機提問:你們誰見過珍珠?能說一說嗎?我想學生會把珍珠形容的很漂亮。
3、師:啊!珍珠這么美麗,那珍珠泉會是什么樣的呢?閉上眼睛想象一下。
在這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給學生創造充分的想象空間,同時也使學生對珍珠泉產生濃厚的興趣。
二、初讀感受
1、師:那課文中的珍珠泉是什么樣的呢?出示:珍珠泉的掛圖。
師:看!多么迷人的景色呀!文中的作者把它描寫的更是美麗。下面請同學們根據閱讀提示,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
要求:要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讀出自己的感受。如果遇到問題利用查字典或其他方法在組內解決,同時在自己體會最深的地方做上記號,然后和組內的同學交流自己讀后的感受。
這個問題也是導讀提示中的重點問題。在這里讓學生初讀課文,感知課文所描述的內容并解決讀文中遇到的簡單問題,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
2、全班交流讀后感受。學生可能會說:感覺珍珠泉很美;或者覺得水泡很有趣等。
因為這一環節只是初讀課文,所以只要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說出自己讀后的感受就可以。
三、探究感悟
因為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在設計教學流程中我盡量突出略讀課文類型課的特點,以讀代講,只抓住了導讀提示中的一個問題“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表達了怎樣的感情”為主線,牽引我的第二個教學環節“探究感悟”。
我是這樣設想的:
1、師:同學們感受到珍珠泉非常美麗,那么課文中作者抓住珍珠泉的哪些特點來體現它的美麗?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呢?下面請大家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細讀課文,邊讀邊做批注,然后和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
在這里讓學生細讀課文,找到有關的句子,在組內通過比賽朗讀的形式體會泉水的美麗以及作者對珍珠泉喜愛的感情。
2、班朗讀交流,匯報。根據學生的匯報,教師隨機板書,并相機指導朗讀。 估計學生從以下方面找到理由:
⑴ 描寫珍珠泉四周景物的句子,學生會感受到泉水四周的“綠”。
板書:泉水四周 (綠)
⑵ 描寫泉水特點的句子。
板書:清、深、綠。
⑶ 描寫水泡的句子。學生可能會感受到水泡的有趣。
板書:水泡有趣
當然學生可能不會按照書上的順序匯報,所以我會根據學生的匯報去隨機板書,隨機指導。也可能有的學生對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感受不到位,就讓學生反復朗讀,從讀中體會,從讀中感悟。
3、師:作者對珍珠泉的喜愛流露在字里行間,你還能從什么地方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這種感情呢?
對于這個問題如果學生回答有難度,可以讓學生通過齊讀、賽讀課文第四段,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讓學生從讀中感受,從讀中品味、從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回顧感悟、梳理全文
1、自由朗讀全文
師:珍珠泉這么美麗、迷人,就讓我們用贊美的語氣再一次朗讀全文吧!自由朗讀全文。體現了由整體到部分再到整體的教學理念。
2、教師小結:
作者先寫了泉水的綠,然后抓住泉水清、深、綠以及水泡有趣的特點,寫出了作者對家鄉的喜愛之情。
在這里,教師指板書梳理全文旨在讓學生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3、積累詞句:
家鄉山林中那一眼清泉真是美麗,作者寫的也很美,請同學們在文中摘抄自己喜歡的詞句,并積累下來。
五、應用拓展
1、積累資料:
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不僅有美麗的珍珠泉,還有很多神奇的泉。你們知道嗎?鼓勵學生講一講自己知道的有關泉水的見聞。再讓學生獨立閱讀課后的資料袋,積累更多的知識。增加閱讀興趣。
2、作業延伸:
作者把家鄉的珍珠泉描寫的這么美麗,我們的家鄉也有這樣美好的景物,你能為同學們介紹介紹嗎?
如果時間夠用就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如果時間倉促,可作為家庭作業讓學生去回憶,去觀察,為口語交際課做準備。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
3、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
4、積累課文優美語言
學習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了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學習時間
1—2課時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泉水的圖象資料,或一些圖片資料。
學生:收集有關泉水的圖片、文字資料,或向他人求教有關泉水的知識。熟讀課文。
學習過程
一、引入新課
1.談話導入:在上面的課文中,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燕子的可愛,夏日里荷花的美好。大自然的一切都給了我們神奇美妙的感覺,泉水也是這樣。
2.你見過泉水嗎?生介紹自己了解的泉水資料。
3.師播放泉水圖象,讀“資料袋”,了解泉水,引入“故鄉”“珍珠泉”。
二、導語引入自學課文
1.引導讀懂連接語,明確閱讀要求: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2.根據要求自學課文: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了解課文內容,和伙伴交流自己讀后的印象和感受;
再讀課文:根據課文提示,展開討論,理解內容,體會感情;
有感情朗讀課文:在讀中進一步體會語感,積累優美語句。
3.學生分組自學課文,教師巡視指導自學。
三、匯報交流自學成果
1.課文是什么順序寫的,排一排順序:
潭水的四周和泉水涌動的特點。
“我”對家鄉泉水的喜愛。
按珍珠泉的所在位置。
2.讀書檢查自學情況:
想一想,讀出有關語句。
(1)珍珠泉的周邊的景物怎樣?
(2)潭水是什么樣的?
(3)泉水是怎樣冒出的,為什么叫珍珠泉?
說一說:珍珠泉有什么特點?交流總結:
(珍珠泉四周綠色環繞,水是綠色的,清且深,泉水有冒不完的水泡,在陽光下涌出,形成多彩的珍珠。)
3.品讀課文,體會情感;
(1)把自己認為寫得好的語句畫下來,多讀幾遍,再和大家交流: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怎樣讀才能表達出感情?
(2)體會作者描寫的細膩和觀察的仔細,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描寫太陽光照在水泡和潭底石頭上的情景:“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錯著;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引導學生感受文字描寫的流動中的美,色彩的絢麗。)
(讀潭底冒水泡的情景時,“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了,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把水泡當作人來寫,融入了人的感情,從中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語氣輕松、活潑,好像在夸獎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
(朗讀珍珠泉周圍的景物,要強調“綠”字,綠青苔、綠草、綠樹、綠水,還有水是“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三個“那樣”要讀出綠的美感和贊嘆的感情。“綠得……”“清得……”強調綠的程度要讀出贊嘆的感情。)
(“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是發自內心的自豪和贊美,要強調重音和停頓,讀出自豪感。)
4.背誦、抄寫自己喜歡的優美語句。
四、拓展學習
想一想:自己家鄉景物的可愛與美麗之處。布置學生去想,去回憶,去觀察。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 學會7個生字,認識5個字(包括一個多音字“擔),能用“緣故、樸素”造句
2. 練習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文章大意,理解每一段的基本意思
3.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學會7個生字,用“緣故、樸素”造句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導入
在黑板上寫出“泉”,同學們,知道這個字的意思嗎?
同學們,你們看見過泉水嗎?在哪里見過描述一下。
再寫出“珍珠”,珍珠見過嗎?是什么樣子?
今天我們就一起去作者的家鄉去看一看,
二、講授
1.自由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鑲”共22筆
嵌注意結構 褐得部首 緣的右上部分
2.哪幾個自然段是描寫“珍珠泉”的?
那其他自然段都寫了什么呢?
我們就來看一看是怎樣介紹“珍珠泉”的,從哪幾個方面來寫?
分別寫了,泉水周圍的景色 泉水很綠,
潭底冒出的水泡
3.選擇你喜歡的一段讀一讀
4.配樂朗讀課文,
說自己的理解
查字典,解釋“泉”是指“從地下流出的水”。
齊讀課題
注意讀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兩遍
解釋緣故、樸素的意思,并試著造句
把這些字詞放入文章中的句子里讀一讀
再讀課文
指名回答
課文分段,并簡要概括各段的大意
指名讀課文
可以先和同桌交流,再來說一說
想象珍珠泉的樣子
板書設計:
珍珠泉
鑲嵌 褐色 擔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并在讀中欣賞、感悟珍珠泉的美。
2. 學習作者抓住景物特點,把內容寫準確、寫形象的方法。
3. 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朗讀課文并在讀中欣賞、感悟珍珠泉的美。
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我們繼續學習《珍珠泉》這篇課文,誰能告訴老師,珍珠泉在什么地方?
泉水的特點是什么?
對比句子
周圍鑲嵌著高低錯落的石頭(把鑲嵌換成砌著)
水是那么綠,綠得像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的。
水是那么綠,很綠很綠
可惜沒有魚,是水太清太涼的緣故吧?
可惜沒有魚,是水太清太涼的緣故。
水泡給人怎樣的感覺?從哪里感覺它像珍珠?
再讀,你還喜歡哪些對水泡的描寫,為什么?
對比
水泡閃閃亮亮,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彩色的珍珠啊!
水泡閃閃亮亮的,射出各種顏色的光,很像珍珠。
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
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
作者對珍珠泉的喜愛流露在字里行間,你還能從什么地方體會到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嗎?
文章到這就結束了,不就行了嗎?為什么還要有后面兩個自然段?
假如你是作者,向別人介紹珍珠泉時,語氣是怎樣的呢?心情是怎么樣的呢?為什么這樣說?
看看自己的家鄉有沒有這佯美好的景物,它們有什么特點,仔細觀察,記在心里
自由讀課文
指名讀文章第一自然段,體會文章中語句的優美
指名回答
泉水綠、深、清,并找出文章中的相關句子讀一讀
指名回答,談理解
通過理解,談一談這個泉給你什么印象?
學生有感情朗讀,特別是“水泡閃亮閃亮的等句子。
請學生來讀一讀,然后互評。
如果學生回答有難度,讓學生通過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從讀中品味、體會作者對家鄉的熱愛。
自由讀課文,說一說這兩段的作用。
板書設計:
珍珠泉
泉水 泉冒出的水泡
綠 美麗
清 有趣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4
一、音樂、畫面,讓小朋友的心靈詩化
一篇美文對小朋友的心靈的“詩化”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潤物無聲的過程,這種影響既有感覺、思想認識等因素,也有表達情感的語言和方法的因素,這兩者是融合著的,因此它對同學心靈的“詩化”是全面的。“心靈詩化”的過程也是人文化的過程,是為同學的終身發展墊底的過程。這一課例中,音樂、畫面的引用為同學心靈的詩化架起了一道美麗的彩虹橋:
課開始,通過出示美麗的珍珠泉畫面,將小朋友們帶入美麗的珍珠泉中,再通過描述珍珠泉的美景讓同學發出這樣的感慨:“珍珠泉真美啊,珍珠泉實在太迷人了”,接著讓小朋友們借助音樂和畫面在靜、清、綠的水中和有趣的泡泡里徘徊,他們看著美麗的畫面,聆聽著泡泡的聲音,感受著這所有的一切,這樣,美麗的珍珠泉不知不覺地從小朋友們的視覺中走向同學的心靈深處。
二、對話、感悟,讓小朋友在珍珠泉中漫游
1、作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綜合的語文學科,它的課堂教學就是對話,是師與生之間、心靈與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它強調同學與老師之間的平等、民主展示、寬松融合、認真對待、自主發展。這一課例中,老師是同學學習伙伴、與同學同歡樂,同思索,不時地加以引導。比方:
師:為什么說太陽篩下一束束金光,而不說射下呢?
生:射下表示太陽光直射,而這里因為有密密的樹葉遮擋著,太陽光不能直射到。
生:太陽光透過密密的樹葉,有些光線被遮住了,有些光線穿過縫隙,找到地上,所以用篩下一束束金光。
師:你說得真棒,俺想你一定也能把它讀好。
生: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讀。
在這樣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里,課文中的難點輕易地解決了。只有如此,才干在對話中小朋友們理解了課文,同時也不知不覺地漫游了珍珠泉。
2、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決定了語文教學要重文本的整體感悟,重語句朗讀熏陶。
文章的主旨在一次次的閱讀中,一次次的朗讀中得到感悟,得到情感的體驗,在體驗中師生完成了文本主題的生成。為了突顯“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俺們村的珍珠泉!”所蘊含的情感,俺布置多次出示這句話,在整體感悟中第一次出現,而后又分別出現在感受完水和泡泡里,最后回歸整體時又再現它的身影。通過這一系列的在教師的導語中,在同學的感悟聲中反反復復的朗讀、交流,同學的情感愈來愈濃,愈來愈強烈,這樣同學的情感和美麗的珍珠泉融為一體,不知不覺中他們的情感徘徊在珍珠泉里了。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5
《珍珠泉》是一篇略讀課文,以“珍珠泉何以為珍珠”為探索主線,力求為學生創設輕松愉悅`和諧互動的實踐氛圍,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情參與,積極與文本對話,引導學生走進文中情景,自主地去探尋美、體驗美和交流美,不斷提高語文素養。
【設計理念】
《珍珠泉》是一篇略讀課文,我們課題組把它歸屬于語言積累型。教學略讀課文,應該在老師的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在“一課一得”的理念指導下,教學本課的重點設定在緊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留心觀察景物”這一單元主題,憑借課文前的“閱讀提示”,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思考、討論、積累,逐步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欣賞、積累語言,感悟珍珠泉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一定順序敘述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在讀中欣賞、感悟珍珠泉的特點,積累語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按一定順序敘述的表達方法。
【課前準備】
收集有關“泉”的資料、圖片,制作成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預設】
一、資料導入,揭示課題
1。用“資料袋”導入新課:請閱讀“資料袋”中的材料,看看我國有些什么神奇的泉。(1分鐘)2。在我國的崇山峻嶺中,分布著許許多多的溫泉,這是我國的一大旅游資源。比如:昆明市安寧的溫泉富含礦物質,有調理身心,治療疾病的神奇功效,被譽為“天下第一湯”;坐落在寧海縣城西北20公里的森林公園境內的寧海溫泉,被天臺山和四明山環抱,風景,如同“世外桃源”。在騰沖縣的火山群中,有許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熱氣升騰的泉水,其中的泉水被稱為“熱海”。不少地方還有一些被譽為“珍珠泉”的泉水。比如,昆明市黑龍潭的“珍珠泉”,安寧市曹溪寺的“珍珠泉”……(出示圖片,學生欣賞)(1分鐘)
3。在課文中,“我”的家鄉的山林中也有一眼“珍珠泉”。想知道這是一眼什么樣的泉嗎?讓我們跟隨作者去欣賞它的美麗身影吧!(板書課題:珍珠泉)
【設計旨意】:通過閱讀資料,回憶自己所見過的泉,增加感性認識,拉近與課文的距離,為學習課文做準備。
二、一讀課文,感知大意
1。自讀課文,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對照拼音讀準“鑲嵌、青苔、蕨草、青褐色、緣故、一嘟嚕、綻放、撲哧、干涸”等詞語,并借助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義。(5分鐘)2。四人小組成員輪讀課文,通過各組員的聲情并茂的朗讀,相互正音,相互學習,同時進一步熟悉課文內容,初步感悟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4分鐘)
3。四人小組交流:
(1)說說讀了課文后,家鄉的珍珠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你喜歡課文中的那一段,把這段讀給大家聽聽,并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段。(4分鐘)
【設計旨意】通過讀、聽、議,既使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大意,又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6
《珍珠泉》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語言優美,描寫了珍珠泉水又綠又清,水泡既美麗又有趣,表達了作者對珍珠泉、對家鄉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上課伊始,我用極富感染力的話語伴隨著輕松優美的音樂聲回蕩在課堂上:“在中國綿延數百萬公里的土地上,有著許多如詩入畫的美麗景象。有巍峨雄壯的長城,有接天荷葉無窮碧的西湖,還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漓江。今天,老師帶領大家去一個美麗的地方,那就是——板書‘珍珠泉’”。再加上形象逼真的珍珠泉畫面,將孩子們帶入美麗的珍珠泉中,他們充分利用視覺和聽覺享受著,接著孩子們借助音樂和畫面在靜、清、綠的水中和有趣的泡泡里徜徉。這樣,美麗的珍珠泉不知不覺地從孩子們的視覺中走向學生的心靈深處。那一聲聲富有個性的朗讀,那一句句精彩的話語,那一個個有趣的畫面,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情感的體驗,感受到文中流動的美,在這樣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師生對話氛圍里,課文中的難點輕易地解決了。在對話中孩子們理解了課文,同時也不知不覺地遨游了珍珠泉,使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在讀中品嘗到美的愉悅,同時得到美的熏陶。
另外,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學習活動評價貫穿學習過程始終。我用恰當的評價激勵和保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小組互助合作,激勵學生敢于樂于表達。
總之,課堂上,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說著、讀著,思維活躍,真情勃發,靈性涌動,課堂一派“喜人景象”!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7
【教學思路】
本文內容淺顯,語言優美,應當放手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學,自學時,以對課文的朗讀為重點,在讀中感受到珍珠泉的美麗,在讀中體會作者對大自然和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生詞,熟讀課文。
2、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麗的和可愛。
3、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教學難點】
體會出作者表達的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到一個小村莊,去看看那里的一眼清泉:珍珠泉。
(板書)
二、初讀課文
1、畫出不理解的字、詞、句,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2、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什么內容?這眼泉水是怎樣的美?
3、就以上問題全班分組討論交流。
三、指名讀課文
1、糾正錯誤的讀音,指出應當注意的問題。
2、指導學生給課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
四、讀第一部分
這段主要講什么?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我們村子里有一眼泉叫“珍珠泉”。由遠及近)
五、讀第二部分
1、你認為這段中哪句話寫得好?把它畫下來,多讀幾遍。邊讀邊思考這些句子為什么寫得好?好在哪兒?
2、泉水有什么特點?(綠、深、清)從哪個句子中可以看出來?這句話是什么句式?(排比句)
3、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撲哧一笑”是把泉水當作什么來寫的?(人)
4、討論:
這泉水為什么叫“珍珠泉”?第四自然段的這句話在這段中起什么作用?
(總結,概括)
六、讀第三部分
1、討論:
這段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熱愛珍珠泉,熱愛美麗的大自然。)
2、最后一句話“我潑灑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珍珠泉水在“我”眼里就像珍珠一樣,“我”小桶里盛滿珍珠泉的水,潑灑出去,就像潑灑了珍珠一樣。
七、總結
這篇文章文筆細膩,語句生動、優美,使美麗的“珍珠泉”展現在我們眼前,那么作者為什么能把家鄉的泉水寫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對泉水、對家鄉深深的愛。同學們,你們愛自己的家鄉嗎?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8
一、激發興趣,引入課題
1、教師在黑板上寫“泉”:
同學們,這是什么字?它是什么意思呢?拿出字典查一查。
教師:對,“泉”是指“從地下流出的水”。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寫這個字嗎?對,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中就描寫了清澈的泉水,誰來讀讀有關的句子。
3、可是,課題中還有兩個字:珍珠(教師板書)。讓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誰見過珍珠來介紹介紹。
二、初讀課文,自主質疑
1、請同學們再次根據閱讀提示,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快速閱讀課文。要求:
要讀出問題來,然后嘗試利用查字典等方法解決問題,在自己體會最深和感覺還有問題的地方做上記號。
2、請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簡單問題立刻互相解決,遇到稍難的問題可保留。
三、抓住主線,探索交流
1、珍珠通常晶瑩剔透,歷來為人們所喜愛。同學們的問題提得很好,為什么課題中要加上“珍珠”一詞呢?下面請大家同學們采取自己喜歡的方式細讀課文,想一想,為什么在作者家鄉的村里,那一眼清泉叫“珍珠泉”?思考以后在小組上交流。
2、全班交流,估計學生從以下方面找到理由,教師相機引導:
⑴泉水清綠,如晶瑩的珍珠。
⑵水泡閃亮,如彩色的珍珠。
這時教師可讓學生閱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水泡給人怎樣的感覺?從哪里感覺它像珍珠?學生感情朗讀,特別是“水泡閃亮閃亮的……”等句子。全班再讀。你還喜歡哪些對水泡的描寫,為什么?請學生來讀一讀,然后互評。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可能還喜歡水泡的“有趣”。特別注意以下地方──“一嘟嚕一嘟嚕”、“撲哧一笑”,還有第5自然段的三個問句,都要體現“有趣”。
⑶泉水晃蕩,潑灑一路珍珠。多么富有情趣,請大家一起讀一讀。
3、你最喜歡的什么樣的“珍珠”?把最喜歡的句子讀一讀。
四、升華體驗,延伸拓展
1、作者對珍珠泉的喜愛流露在字里行間,你還能從什么地方體會到作者要表達的情感嗎?如果學生回答有難度,讓學生通過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來體會。在體會到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后,再讀這一段。
2、其實,作家吳然還寫過一篇類似的文章叫《歌溪》,老師已經提前發給各個小組。請大家仔細讀一讀,與這篇文章對比一下,看看有什么相似點。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9
一、讀一讀,選一選。
綻開(dìnɡ zhàn) 鑲嵌(kǎn qiàn) 樸素(sù shù)
清泉(chuán quán) 潑灑(pō bō) 青苔(tái tāi)
二、拼一拼,寫詞語。
曲 qū ( ) 擔 dān ( )
qǔ ( ) dàn ( )
倒 dǎo( ) 似 shì ( )
dào( ) sì ( )
三、照樣子,寫詞語。
越升越高 越( )越( ) 越( )越( ) 越( )越( )
閃亮閃亮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四、快樂閱讀。
露珠贊
我喜歡露珠,我贊美它。
每年夏秋之際,我喜歡早起在野外散步。此時殘月如鉤,晨星閃爍,綠柳和莊稼低語,晨風吹來,格外清爽。
星光慢慢退去,火紅的太陽撩開它的面紗。在萬道霞光中呈現了一個美妙的、嶄新的世界。看!那無邊的綠葉上閃動著無數晶瑩的珍珠,一顆、兩顆、千顆……啊,像夜空璀璨的繁星,像碧波上灑滿了的寶石,又像千百萬閃光的眼睛。啊,露珠,這就是極普通而又為人們所喜愛的露珠。
露珠的身體很小,生命也很短暫,但它卻是不平凡的。當夜幕籠罩的時候,它像慈母的乳汁哺育嬰兒一樣地滋潤著禾苗;每當黎明到來的時候,它又最早睜開那不知疲倦的眼睛;它白天隱身于空氣中,夜晚無聲地在黑暗中工作。它不像暴風雨那樣挾風雷閃電以炫耀它的威力,更不像冰雹那樣對一切殘酷無情。它默默地工作。又默默地逝去。它把短暫的一生,獻給了人類,而對禾苗卻從來無所苛求。它多么像心情的園丁,培育祖國的花朵;多么像我們敬愛的老師,伏案在燈下夜以繼日地工作,把畢生的心血滴滴灑在孩子們的心田上。
我愛露珠,它比珍珠嗨珍貴,比寶石還晶瑩,比群星更璀璨。我贊美它,露珠精神永遠在我心頭閃動。
練習
1.為加下劃線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清爽(shuǎnɡ suǎnɡ) 滋潤(zī zhī)
短暫(zàn zhàn) 呈現(chénɡ chěnɡ)
2.按要求寫詞語。
反義詞:嶄新( ) 短暫( )
近義詞:普通( ) 炫耀( )
3.改寫下列句子。
火紅的太陽撩開了它的面紗。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參考答案:
一、zhàn qiàn sù quán pō tái
二、曲折 擔心 倒閉 似的
歌曲 重擔 倒影 恰似
三、越來越好 越跑越快 越飛越遠
研究研究 活動活動 輕松輕松 放松放松
四、1. shuǎnɡ zī zàn chénɡ
2.反義詞:陳舊 漫長
近義詞:一般 夸耀
3.“把”字句:火紅的太陽把它的面紗撩開了。
“被”字句:它的面紗被火紅的太陽撩開了。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麗與可愛,積累優美的語言。
2、能感受作者對珍珠泉、對家鄉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展開想象的翅膀,在讀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學準備: 生詞、課文的重點語段、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在我國遼闊的土地上,有許許多多神奇的泉。(板書:泉)比如說,西藏的羊八井熱泉,附近雪山連綿起伏,銀光閃閃,泉中卻沸水翻滾,熱氣升騰。(真有趣!)再比如說,河北的“噴魚泉”,誰來介紹?祖國寶島臺灣的“水火泉”誰愿意來介紹?(多么離奇古怪的水火泉呀!)今天,我們要隨著作家吳然的文筆一起神游云南,去看看他家鄉的那一潭珍珠泉。(板全課題:珍珠)
2、旅游需要門票,先看看生詞這扇門你能過嗎?(出示生詞,誰來讀第一行?第二行誰來?誰能讀好三、四兩行?)相信大家都能獲得這張“門票”,一起讀。
3、很好,我們這就出發,請大家放松,選擇你最舒服的一種姿勢,讓心靈去旅行,但請帶上你的耳朵,邊聽邊想:珍珠泉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播放課文錄音)你也可以拿起你的“旅游手冊”,輕聲地跟著讀一讀。
4、指名交流:珍珠泉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板書:泉水、水泡)
二、學習2、3自然段。
1、課文的哪個自然段寫了“水泡”?(第三自然段)追問:你喜歡水泡嗎?你喜歡嗎?
2、自己讀一讀第三自然段,把你最喜歡的句子劃一劃,多讀幾遍,也可以在旁邊空白的地方簡單地寫寫自己的感受。學生自由讀課文。
3、交流:你最喜歡哪句話?
出示語段:“最有趣的,當然是那晶亮的、飽滿的、一嘟嚕……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①指名讀,評價: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②“最有趣的……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這是(怎樣)的水泡?指答。圈點:冒
指讀,評價:多么晶瑩圓潤的小水泡啊!(板書:晶瑩圓潤)聽出來了,這是亮晶晶的水泡呢!水泡真漂亮啊!多么有趣的水泡啊!
③這水泡是怎樣從潭底冒出來的呀?“開始,水泡很小……在撲哧一笑中消失了。”指名讀。
同學們想象一下,水泡是怎樣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開消失了的呢?誰再來讀給大家聽聽?指名讀。
哦,一開始,水泡很小——教師手里動作演示,引讀句子。
誰才會“撲哧一笑”啊?你會撲哧一笑嗎?你呢?你呢?水泡跟人一樣,也會撲哧一笑了,作者把它寫得多形象呀!誰再來讀一讀這句話?指讀,點評:多頑皮的水泡呀!水泡真可愛!真是調皮、有趣的水泡啊!這(個)群小水泡可真開心,就像個天真活潑的孩子!
④你還喜歡哪句話?“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讀了這段話你有怎樣的感受?(說不出就讓學生再讀)
引讀句子,……還射出( )的光?這是(怎樣)的水泡?(板書:五彩繽紛)它們多么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是啊,在陽光的照射下,“氣泡”五彩繽紛,“光斑”金銀交錯,宛如“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多美啊!這也許就是珍珠泉得名的原因吧!誰來讀?
⑤想象:晴朗的日子里,水泡在陽光下涌出,形成了多彩的珍珠,喜歡嗎?就讓我們把這美麗、有趣、可愛的珍珠留在我們記憶的深處,一起讀第三自然段。
⑥引入:珍珠泉的水泡很美很有趣,那水有什么特點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⑦交流,(相機板書:綠 )綠得像——生答。綠樹、綠草倒映水中,使泉水不濃不淡,綠得美麗,綠得舒適,女生一起讀這句話。
(相機板書:深 清)這是一潭深綠的泉水,雖然水是那樣的綠,那樣的深,可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什么?——生答。這泉水真是清澈見底。可惜——引讀。
⑧珍珠泉的周圍還有些什么?
為什么說這青石、這蕨草、這花朵為珍珠泉編織了一個樸素的花環?指答。
指名讀。點評:這一潭泉水被高低錯落的石頭,黑里透綠的青苔,沒有雜色的蕨草,悄悄開放的花朵環繞著、包圍著,真美!
⑨珍珠泉又綠又清的泉水在青石、蕨草、花朵這美麗花環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美麗了。讓我們把美留駐心間,一起讀好第二自然段。
三、學習最后一部分。
1、多美的珍珠泉啊,難怪作者要發出這樣的感嘆——示句,齊讀“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
讀了這句話你有怎樣的感受?圈點:美麗的、我們村
2、我們知道“珍珠”晶瑩圓潤,既美麗又珍貴,讀了課文我們知道,人們稱它為珍珠泉,是因為它的水泡晶瑩透亮、五彩繽紛像珍珠一樣,從哪里也可以看出她像珍珠那樣珍貴呢?(出示五、六自然段)指答。
劃“在小河斷流的時候,在村里的井水干涸的時候,它還是不停地冒著水泡。”珍珠泉永不干涸,它既給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還為家鄉人作出了貢獻。讓我們與作者一起,一起來贊一贊珍珠泉!示句,齊讀“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
3、你們知道作者為什么能把家鄉的泉水寫得如此之美嗎?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他在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愛”,對泉水的愛,對家鄉的深深的愛!(板書:愛珍珠泉更愛家鄉)
四、作業超市。
今天,我們游了游云南的珍珠泉,旅程結束后,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做的事。(出示)
1、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兒女”,美麗的珍珠泉給了作者創作的靈感,以后,吳然先后出版了散文詩集《歌溪》、《涼山的風》、《風雨花集》《珍珠雨》等。老師課前發給同學們兩篇吳然寫的與《珍珠泉》相似的文章《一碗水》和《歌溪》,請你與今天學的課文比較著閱讀。
2、這篇文章文筆細膩,語言生動、優美,喜愛積累的你能背一背文章中你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3、我們的家鄉也有很多美好的景物,請愛好寫作的你不妨按照一定的順序仔細觀察,用心記錄,學作者一樣把景物的特點寫清楚。
板書:
泉水 綠 深 清
愛珍珠泉更愛家鄉
水泡 晶瑩透亮 五彩繽紛
課文文本
珍珠泉
我們村子前面的小山包,遠遠看去真像一個綠色的大絨團。山包上,樹很密,草很深,花很多。一條石板鋪的小路,彎彎曲曲地穿過小山包的密林。石板小路的盡頭,有一眼清泉,叫“珍珠泉”。
這是一潭深綠的泉水。周圍鑲(xiāng)嵌(qiàn)著不大整齊的石頭,石頭上長著一層黑里透綠的青苔(tái)。你要是踩上去,準會滑倒。那綠得沒有一點兒雜色的蕨(jué)草,那悄悄開放著的花朵,給珍珠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水是那樣綠,綠得像是被周圍的綠樹、綠草染過似的。水是那樣深,又那樣清,清得能看見潭底的青褐(hè)色的石頭,能看見沉積在潭底的沙粒和已經發黑的樹葉。可惜沒有魚,是水太清太冰涼的緣(yuán)故吧?
最有趣的,當然是那些晶亮的、飽滿的、一嘟(dū)嚕(lu)一嘟嚕從潭底冒出來的水泡了。開始,水泡很小,搖晃著越升越高,越來越大,最后在水面綻 (zhàn)開了,在撲哧(chī)一笑中消失了。有時候,透過密密的樹葉,太陽篩(shāi)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在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頭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銀色的光斑交錯著;水泡閃亮閃亮的,射出紅的光,黃的光,綠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一串的彩色珍珠啊!
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這就是我們村的珍珠泉!
不用說我是多么喜歡珍珠泉了。我很想知道,它哪來這么多冒不完的水泡?在小河斷流的時候,在村里的井水干涸(hé)的時候,它還是不停地冒著水泡。難道是許多快樂的孩子,躲在什么地方吹泡泡玩兒嗎?他們一定玩得很高興吧?每次,挑著阿爸給我做的小桶,來到珍珠泉邊,我都這么想。
挑著滿滿一擔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潑灑了多少珍珠啊!
本文的作者吳然
相關資料:
歌 溪
作者:吳然
這是一條愛唱歌的溪流,村里的人們叫它“歌溪”。
歌溪的水多么清,多么涼啊!它從很遠的山澗里流出來,它的兩岸,是濃密的樹林。
有一段,它的水是銀亮的,閃著光,從長滿苔蘚的山崖上跳下來,濺起一蓬一蓬亮晶晶的水花。它在那里積了很深的水潭。歌溪的這一段像一個調皮的、不懂事的孩子,它的歌聲有點粗野。
順著一條光滑的石板,潭里的水急速地向下流淌。石板上披覆著長長的青苔,像鮮綠的絲線,又像姐姐的長發。歌溪的這一段像一個活潑的孩子,它的歌充滿了歡樂。
慢慢地,歌溪變得文靜起來。它靜靜地流著,流著。啊!它的水變得綠盈盈的了,是那掩映著歌溪的團團綠樹化的吧?歌溪的歌聲變得非常美妙。那一路的綠樹林里,有無數的鳥兒在合唱。金翅鳥、杜鵑鳥、畫眉鳥,這些有名的鳥中歌手,自然是最活躍的。無數的鳥的叫聲在鳴囀,這里“咕咕”,那里“喳喳”,一片喜歌!就是嗓音很粗的大山雀、白頭翁,也少不了要表演一番低音獨唱,把“咕嘟嚕,咕嘟嚕”的叫聲,拖得老長老長的。找工雀、布谷鳥的歌聲,有時會蓋過許多鳥兒的合唱。不過,誰也不會說它們驕傲。
更快樂的日子,是在夏天。歌溪這時漲水了,可還是那么清!它打著漩,在水面上泛起一圈一圈浮雕一般的花紋。脫光衣服,大聲笑著,叫著,我們跳進水里去了,水花濺得老高!本來就活蹦亂跳的歌溪,響起一片打水聲,笑聲,噴鼻子聲,以及故意的亂喊亂叫聲,整個歌溪越發歡騰了。
我們比賽著游到對面,爬到一片被太陽曬得發燙的大石板上,平躺著,翻撲著身子,讓太陽猛曬!曬夠了,或一個跟著一個,或爭先恐后地直往水里跳。撲通,撲通,歌溪里立即出現許多黑黑的小腦袋。我們一任自己高興,在水里翻筋斗,側身游,仰面游,吼聲叫,歡聲笑,雖然被水嗆得咳嗽,卻還在撒歡地打水仗,水花在陽光下閃耀!
有時候,我喜歡一個人仰面朝天,躺在水上,任憑歌溪載著,隨意漂流。我穿過濃密的樹陰,柔軟的柳條拂著我的臉,無比的涼爽使我有些害怕。稍稍閉一下眼睛,穿過樹陰,我看著湛藍的天空,一團一團的云朵,白得耀眼,在慢慢地移動。兩岸閃著太陽的金光,鳥兒唱著,知了叫著,同伴們歡笑著。我不由得一個翻身,想一把抱住歌溪……
歌溪啊,你給了我們多少歡樂!
一 碗 水
作者:吳然
我們村后是密密的樹林。
陽光透過樹陰,照亮爬滿石壁的過山藤,照亮石壁上潮濕的苦蘚。石壁下有一眼很小很小的泉水,叫“一碗水”。這眼從石縫縫里浸出來的泉水雖然小到只有一碗,可是一年到頭都不會干涸。有趣的是,它總是滿滿的一碗,既不淺下去,也不漫出來。你可以一口氣把它喝干,它呢,又會不緊不慢地浸出來,浸得滿滿的。
小小的泉水雖然只有一碗,可是我們喜歡它。我們上山砍柴或者拾菌,一定到這里來歇氣、喝水。我們坐在樹陰下,坐在石墩墩上,吃著各自帶來的晌飯:粑粑、飯團,或者架起刺柴火燒洋芋……你吃一點我的,我吃一點他的,樹葉卷成的“杯子”里盛滿清清的泉水,我們像大人一樣舉杯高呼:“干杯!”
有時候我們看見小松鼠來喝水,看見山喜鵲來喝水,還看見過一群竹雞來喝水……你信不信,連蝴蝶、蜜蜂也來喝水!我們會躲得遠遠的,不驚動這些樹林里的小主人。
你看,小松鼠豎著毛茸茸的尾巴,小眼睛那么亮!它喝了一口水,很快地用腳爪揩揩嘴,“吱吱,”它說,“好甜的水,好甜的水!”
山喜鵲飛來的時候,愛在那棵青楓樹上停一停。有一只先飛下來。“鵲!鵲鵲!”它這是在招呼同伴:“快,快來呀!”大家都飛下來了,它們在水邊跳躍著,跳躍著,潮濕的沙地上,留下它們的爪印。喲,潮濕的沙地上,有很多爪印,還有野獸的足跡呢!山上的各種禽鳥、野獸,一定常常到這里來喝水,到這里來聚會吧?
離泉水不遠有一塊草地,絨絨的嫩草,緞子般閃著綠光。紅紅的小花,黃黃的小花和藍晶晶的小花,雜開在綠草間,星星一樣好看和鮮亮。我猜想鳥們喝了水,會到這塊草地上來做游戲。我把我的猜想告訴胖子阿興,阿興說我的猜想正對他的心思。他說有一次他在草地上拾到過一根美麗的錦雞的羽毛。“那一定是鳥們做游戲時丟下的。”他說得非常肯定。啊,有多少次,我。阿興、喜翠,還有嘉桂,我們悄悄躲在樹叢里,想看看鳥們在草地上做游戲,或者跳舞!可惜,我們沒有看到。
但是有一次,我們看到一只小鹿來喝水。它的耳朵抖動著,抬著頭到處張望。這個小傻瓜,朝我們藏身的樹叢看了好一會兒,也沒有看見我們。它低下頭去喝水,喝了水又朝我們這兒望著。阿興忍不住,沖了出去,受驚的小麂折頭就跑,一下子鉆進了樹林……直到現在我還在想,小麂準是看見我們了!如果不是壞阿興,它會向我們走過來吧?
這就是“一碗水”,我們村后樹林里的一眼小小的泉水。它從不干涸,總是滿滿的一碗!老輩人說它是一眼靈泉。哦,難怪鳥兒們喝了它的水,唱得那樣好聽;小松鼠喝了它的水,顯得那樣機靈;村里的娃娃們喝了它的水,一個個又是那樣的聰明……還是上中學的阿哥說得好,它是大山的乳汁。喲,它的水多甜啊!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11
《珍珠泉》是非常美的一篇散文,我覺得從文章中的語言以及泉水的特點來說都非常的貼近孩子的生活,應該會引起他們更多的興趣,所以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在課前我搜集了很多關于泉水的資料,有圖片和視頻材料,還有一些文本的材料也是關于中國的名泉。原以為這些足夠能夠幫助學生來學習和理解課文并且從中體會作者寫作的思想感情,可事實上卻不是這樣。追根究底就是我在教學設計上考慮的不夠全面。因為本課是略讀課文,所以我只設計了一課時就結束。在導入的環節中,我給同學們看我搜集到的圖片,他們發出了驚喜的贊嘆聲,基本上達到了我的目的,充分的引起了他們學習課文的興趣,接下來就是認識生字詞,分段讀課文。就在讀課文這個環節上讓我覺得頭疼,感覺到很多同學在預習課文上做的很不好,課文讀的不夠流利,有的生字甚至還讀錯,在此耽誤了很長時間,到開始分析理解課文的時候已經過了20分鐘了,這個時候我就很著急。學生已經知道了珍珠泉是個美麗有趣的地方,于是我就讓他們到課文中去找一找哪些地方最能體現出珍珠泉的美麗和有趣呢,把這樣的句子或詞語在書上劃出來,讀一讀。可是由于剩下的時間太少了,我就沒有給學生太多讀書的時間就讓他們開始匯報,結果就可想而知,但是當時我并沒有意識到,只是感覺很生氣,就覺得學生讀書怎么這樣不認真,讀了一篇文章居然會一點感想都沒有,就一問一答的下課了,這么美的文章學生沒有感悟到它的美,我也覺得心里不舒服,好像本來能教給他們更多的東西。現在想了想我又犯了以前常有的錯誤,就是沒有重視讀,學生讀的不夠到位,自然沒有太多的感悟,雖然我也在努力的改正這個毛病,可是有的時候不知不覺就著急了。而且我以后也要更加的重視學生的預習,因為這也直接關系到上課聽課的情況。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認識2個生字,熟讀課文。
2.了解課文敘述的順序,想象課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麗和可愛。
3.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見到過泉水嗎?誰能說說泉水有哪些特點?(清澈、水流細、從山上流下),這節課老師帶領大家來領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
(二)范讀課文
思考: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樣的?
①老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②學生找出文中有關的語句讀一讀。
(三)自學課文,理清層次
①自由讀,給文章分段。
文章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降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6自然段)。
②指導學生分段讀課文。
(四)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①讀第二段,思考這段主要講什么?是按什么順序敘述的?
②讀第二段。
(1)你認為這段中哪句話寫得好?把它畫下來,多讀幾遍,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這些句子為什么寫得好?好在哪兒?
(2)泉水有什么特點?(綠、深、清),從哪句子中可以看出來?這句話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撲哧一笑這是把泉水當作什么來寫的?(人)。
(4)討論:這泉水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這句話在這段話中起什么作用?(總結,概括)。
③讀第三段
討論:這段話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話我潑灑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五)總結、擴展
這篇文章文筆細膩,語句生動、優美,使美麗的珍珠泉展現在我們眼前,那么作者為什么能把家鄉的泉水寫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愛,對泉水,對家鄉深深的愛。同學們,你們愛自己的家鄉嗎?
(六)布置作業
請你選取你最喜愛的一次景物,按一定順序把它寫下來,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七)板書設計
14
珍珠泉
教案點評:
《珍珠泉》是一篇內容淺顯,語言優美的略讀課文,教師的教案能放手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學課文。自學時以讀為主,引導學生初讀,啟發學生討論交流,課文寫了珍珠泉的哪些特點,課文的順序等。邊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在熟讀之后,教師注意讓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以便學生積累。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珍珠泉》教學設計三,珍珠泉,希望對你有幫助!
《珍珠泉》說課設計 篇13
[教學目的]
1.學習從說明性文字中提取重要信息并編寫閱讀提要。
2.品析本文準確的說明語言。
3.了解海洋對人類的重要性,培養環保意識。
4.學習由此文拓展,通過查找資料等方式豐富環保知識。
[教學重難點]
重點:如何篩選信息,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內容。
難點:理解本文用數據說明問題的妙處。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搜集相關資料,如海洋對人類的貢獻,我國及世界海洋的現狀等。(可選一個也可兩個都做)
2.資料要詳細、真實,切忌泛泛而談。
3.同學之間可分工合作、共同收集。
(預習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養成搜集資料的好習慣)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人新課
在《海思》一文中作者“思”的是什么?通過“思”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自由簡單回答)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海洋憂思錄》,作者為何而“憂”?“思”的又是什么?作者寫此文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意在將前后所學知識串連起來,形成知識項鏈,同時通過比較閱讀,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
二、交流資料搜集情況
1.分小組交流。
2.每小組推選兩位優秀者全班交流。
3.老師對搜集好的同學予以充分的肯定、表揚。
(避免搜集走過場,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習慣,通過鼓勵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快樂。)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①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概括作者“憂”的是什么?“思”的是什么?
明確:“憂”的是海洋生態環境的日益變化,“思”的是人類應如何保護、拯救海洋。
②文章五個部分各寫了什么內容?這五個部分之間是什么關系? 明確:第一部分:總述了海洋是生命的搖籃,但人類卻從海洋里過度攫取資源,同時又使海洋受到了污染。
第二部分:說明珊瑚礁對于海洋生態平衡的重大意義以及人類破壞珊瑚礁生存的海洋環境。
第三部分:寫海洋魚蝦給人類帶來大量蛋白質資源,但人類卻過度捕撈魚蝦。
第四部分:解釋鯨魚之謎——汀脂錫的污染。
第五部分:排污污染了海洋,呼吁大家都來保護海洋環境。
這五部分是總分總的關系,第一、五部分是總述,二、三、四部分是從不同的角度分述了人類對海洋環境的破壞。
(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有助于提高閱讀的效率,此環節可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了解與認識,學會提取信息并用簡潔的語言概述信息。)
四、 點撥示例
1.分組朗讀第一部分兩個自然段。
2.這一節兩個自然段分別側重說明什么內容?
明確:第一自然段說明海洋孕育了地球的生命,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多種需要,第二自然段說明人類不顧后果破壞海洋資源。
3.為什么說海洋是生命的搖籃?人類怎樣污染海洋環境?
作者列舉了大量的數據來說明問題,這些數據究竟起何作用呢?
先讓學生找出列舉數據的句子,然后由同學們試著分析列數據的作用,最后由老師予以點撥歸納。
例①地球上被稱為生物圈的空間約97%由海洋構成。
——說明海洋是生物圈最主要的空間。
例②作為地球上生命之源的水,97%也蘊藏在蔚藍色的大海里。
一說明海洋蘊藏的水之多。
例③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棲息于海洋。
——說明海洋是絕大多數生物的棲息場所。
以上三個數據例子共同強化說明了海洋是生命的搖籃。
例④人類……向里面傾倒了幾十億噸有毒物質。
——說明有毒物質之多。
例⑤約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壞殆盡,而照目前的破壞速度,20—40年后將會上升到70%。
——“20—40年”說明時間之短。
——“10%到70%”說明上升速度之快。
例⑥世界最大的15個海洋漁場中,13個在掠奪性捕撈的重壓下已日漸退化。
——“15”與“13”兩個數字的對比,說明海洋漁場退化的范圍之廣。
以上三組數據充分說明海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污染。
4.引導品味說明文語言的科學性。
品味示例:
例①約有lO%的珊瑚礁已被破壞殆盡:
——用“殆盡”而不用“盡”,準確地說明了10%中還有少量珊瑚礁沒有被破壞,符合客觀事實。
例②20—40年后將會上升到70%。
——未來的事情還沒有發生,因此只能用猜測的語氣,如果刪掉“將會”反而不科學了。
例③從泄漏的石油到丟棄的放射性污染物給海洋帶來深重災難。
“深重”強調污染之嚴重。
(此環節在于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的角度與方法,讓學生知道如何概述內容,品味語言分析中列舉數據的作用。)
第二課時
一、實踐探究
按照教師的點撥示例,學生分組學習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1.具體分工,全班一、二、三組,分別對應探究二、三、四、五部分。
2.探究內容:
①概述各部分分別說明了哪些內容?
②畫出用數據說明的句子,說說這些數據有何作用?
③哪些句子最能體現說明語言的科學性呢?試舉一兩個例子予以說明。
3.分組探究以上內容。
4.交流信息:每組推薦2名代表交流探究的結果。
5.教師小節。
(教是為了不教,此環節重在培養學生自己探究的能力。)
二、深入探究
1.文章第五部分引用了一句成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成語在本文中具體含義又是什么呢?
明確“水能載舟”是說海洋孕育了生命,孕育了地球文明,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多種要求;“亦能覆舟”是說由于人類過度開采海洋資源,污染海洋環境,勢必會遭到海洋的報復。
2.讀了本文之后,你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此問重在激發學生保護海洋的意識,這也是作者寫作本文的目的所在。)
3.在生活中我們似乎遠離海洋,那么我們該如何為保護海洋做出我們自己的貢獻呢?
(既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又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課后拓展訓練
1.世界上其他國家是如何保護海洋的呢?要求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好,然后全班交流。
2.如何才能拯救海洋呢?通過查資料,寫出你的探究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