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
3、能用語言描述簡單的路線圖。在合作交流中能繪制簡單的路線圖。體會路線圖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六、教學措施
1.注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方位的知識。
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東、南、西、北尤其是東北、東南、西北、西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感性支柱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在教學時仍然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
2.加強同學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能夠有意識地進行溝通,共同協作完成任務。鼓勵他們自主探索,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與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學生在觀察、操作、想象、描述、表達和交流的數學活動中,豐富對方位知識的體驗。
3.這部分內容可以用4課時進行教學。教學第17~26頁的內容,完成練習三、練習四及“做一做”。
七、培優補差
八、教學進度
本單元共安排了4個例題。共4課時
例1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1課時
例2根據方向和距離,在圖上繪出物體的位置。1課時
例3體會位置關系的相對性。 1課時
例4描述并繪制簡單的路線圖。 1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背景及設計理念】教材內容17-21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準備】:線路圖,地圖
【教具】投影儀
【教學方法(或措施)及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引入
觀察主題圖試想:如果你是賽手,你將從大本營向什么方向行進?你是怎樣確定方向的?小組討論: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得到大致方向。1、訓練加方向標的意識:加個方向標有什么好處?2、突出以大本營為觀測點:為什么把方向標畫在大本營?
探究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探究新知
1.方位角的導入
師:同學們都聽過“東北三省”這么一說吧?那么所謂的“東北”是一個怎樣的方向呢?(讓學生共同討論,根據討論情況教師總結。)
師:“東北”就是東偏北45度,也即北偏東45度。這是一個特殊的情況,如果是其它的角度,如30度,那么“北偏東30度”和“東偏北30度”代表的意思相同嗎?(學生討論后回答)
師:顯然它們的意義是不同的。因此,我們知道了確定位置與一個角度有關,這個角度即方位角。(板書:方位角)
2.距離的導入
師:知道了方位角就能確定物體的位置了嗎?(提示學生“東北三省”在同一個方位角上有三個省,還應用一個什么量來區別它們,讓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
師:只知道方位角是不能準確確定物體的位置的,我們還需知道物體距離我們有多遠,即距離這個條件。(板書: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