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4A Unit6 ABC教學設計
一、科研主題:探求如何使學生在情景中學習新的知識二、教學內容:
單詞a sweater, a jacket, a scarf, 及詞組a pair of shoes, a pair of gloves, a pair of shorts, a pair of socks, a pair of jeans.
句型whose …is this/that? it’s …
whose … are they? they’re …
三、教材分析
本課是《牛津小學英語》4a第六單元的bc部分及a部分的初步教學,為第一課時。該單元的核心內容是衣服類的單詞學習和物品歸屬句型學習,圍繞這一重點介紹了手套,牛仔褲,短襪等一系列單詞和“whose…”句型及其答語。“whose…”句型及其答語分為單數與復數兩種形式,本課時要求學生能在相應的情景中運用恰當的句型進行物品歸屬問答。
四、預設目標
(一)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基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以及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規律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 能聽懂、會說、會讀、會寫單詞a sweater, a jacket, a scarf, 及詞組a pair of shoes, a pair of gloves, a pair of shorts, a pair of socks, a pair of jeans.
2. 能聽懂、會說、會讀、會寫句型whose …is this/that? it’s …
whose … are they? they’re …
3.熟悉歌曲《my clothes》
(二)情感目標
1.通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合作與競爭的重要性。
2.通過教學各環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日常交際能力,并且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2. 培養學生的聽力、閱讀能力,能夠通過學習解決問題。
3. 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激發學生我挖掘。
五、設計理念:
教育是一種引導和發現,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盡可能的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引導,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基礎上懂得運用知識,探索新知識。
六、設計策略:
本課時以party為主線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先是以warm up這一步驟接觸本課時將要涉及的內容,再以為參加party而購物這一情景進行單詞的教學,通過猜謎、童謠等形式鞏固,并適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然后以在 party上準備穿什么展開對單詞與句型的銜接,滲透句型,讓學生們以討論、小組合作和比賽的方式對新知識進行鞏固,最后的環節是參加到party,通過party上的對話完成閱讀練習,并且以宴會上的歌曲結束本課時的教學。
七、預期成果: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學生能夠掌握衣服類單詞并且對名詞所有格形式熟練掌握,能在日常交際中使用物品歸屬句型進行交流。
八、 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課前制作課件,一件毛衣,單詞卡片,請學生準備一些學習用品。
step1. warm up
1.greeting: t: good morning/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afternoon, mrs/ mr…
t: how are you?
ss: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m fine, too. …
2.free talk: t: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利用學生身邊的文具等物品進行提問)
s1: it’s a rubber.
t: 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
s2: it’s a ruler.
t: what’s this in english? (take out a sweater and ask)
ss: it’s a sweater.
從學生身邊的物品開始導入課堂教學,既輕松又不會使學生感到突兀。
3.listen to a song: my clothes.
由衣物銜接到歌曲,活躍課堂氣氛,也為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