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5
【教學目標】1、體會錢塘江大潮的壯觀與雄奇,激發(fā)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強烈的情感。
2、激發(fā)學生讀書的熱情,提高學生品味詞句的能力。
3、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潮來之時”的記敘。
【教學難點】
體會錢塘江大潮的雄壯的磅礴的氣勢。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錢塘江大潮錄象。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潮”是一種怎樣的奇妙現(xiàn)象嗎?哪位同學能把你所知道的知識告訴老師和同學們呢?
(“潮”是大江大海水面發(fā)生定時漲落的一種自然現(xiàn)象。)
。ò鍟撼保
師:一位曾經(jīng)親眼看見潮水漲落的人,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板書:觀)
2、聽課文朗讀,并思考問題:
師:下面請你們聽一聽他的描繪。請你們在聽的時候注意:
他描繪的觀潮是一種怎樣的景象(雄偉壯觀)?你覺得文章寫得美嗎?美在哪兒?
聽課文朗讀,讀后,學生逐一回答問題。
二、理清文路,劃分段落
1、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觀看課文第一自然段。
教師范讀,學生讀。
師:“觀”是什么意思?“天下奇觀”是什么意思?作者為什么說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呢?
學生可回答前兩個問題,質(zhì)疑第三個問題。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帶著這個疑問,快速閱讀全文,看一看,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qū)懙模坑煤唵蔚脑~語,概括出來。
學生閱讀全文,找出順序,并能按照課文順序給課文劃分段落。
課文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qū)懙摹?br>
(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后)
2、師:“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三個情景是一樣的嗎?下面,讓我們首先來學習第2自然段。
學生默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考:
作者在這一段里交待了什么?
。ń淮藭r間、地點。)
主要描寫了什么?
。鑼懥顺眮碇熬跋蠛陀^潮人的場面、心情。)
(相機板書: 籠罩煙霧 風平浪靜)
學生齊讀第2自然段。
3、指名讀第3自然段,要求:
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qū)懘蟪眮頃r的景象的?又是從哪些方面來描述的?
讀后引導學生依次討論這兩個問題。
通過討論明確:
⑴ 作者是按照“遠→稍近→近”的順序?qū)懙摹?br>
。ò鍟哼h→稍近→近)
、啤∽髡呤菑穆曇簟⑿螤、顏色三方面來描述大潮的。
、恰l(fā)質(zhì)疑:
、佟∵h處時,大潮是怎樣的景象?
(板書: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
、凇∩越鼤r,大潮是怎樣的景象?
。ò鍟喊桌朔瓭L 山崩地裂)
、取∫龑W生觀看錄像:
釋疑解惑,幫助理解,邊看邊引導“圖”、“文”對號。
、伞±斫夂缶毩暠痴b:
指名學生讀,其它學生邊看課件聽讀。再次感受大潮的美與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嘗試背誦3、4自然段。
4、指名學生讀第5自然段:
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