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第二課時教學設計4
【設計理念】1、注重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創設情景,感悟語言,領會課文情感內涵,并注意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加強語言文字訓練。
2、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注重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目標】
1、了解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象,為家鄉有著如此壯觀的景色而自豪,激發熱愛家鄉的美好情感。
2、能正確拼讀注音的生字,學會生字詞語,能在品讀中理解“若隱若現”等詞語的意思。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并參考文中表示時間的詞語給課文分段。
4、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學習積累語言材料。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訓練說話能力,背誦3、4自然段。
6、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詞、句,感受潮水的壯觀,感受作為潮鄉人的自豪。
7、發揮小組合作的功效,通過合作品讀,使一些感悟能力比較差的學生得到幫助。
【教學重難點】
創設情景,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品悟詞、句,感受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感受作為潮鄉人的自豪。
【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想象力豐富,思維比較活躍。但是兩極分化比較嚴重,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相差也很大。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寫景記敘文。作者通過對農歷十八錢塘江大潮的描述,寓情于景,贊美了這一“天下奇觀”,表達了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后”的順序,寫出了錢江潮壯觀的景象。文章語言生動,詞匯豐富,適合學生積累。
【教學過程】
一、初步談話,理解課題
1、大家知道農歷八月十八是我們這兒的什么節日嗎?對,是我們這兒較隆重的觀潮節,黑板出示──觀潮。
你看過潮嗎?請你說說感受。
2、交流課前搜集關于錢江潮的詩句,選取典型詩句誦讀。
二、初讀課文,檢查交流
1、自由讀課文:
讀準生字、新詞,理清課文脈絡。
驗證:
課文中描寫的潮水是否和詩中的一樣。
2、檢查讀通,理清內容:
讀了課文你感受到了什么樣的潮水?
三、播放課件,激發情趣
1、家鄉的錢江潮壯觀、雄偉。總讓人看不厭。作為潮鄉人,一定深深為此自豪。我們就一塊兒來看看畫面,聽聽聲音,感受一下這一天下奇觀吧。
(播放錢江潮。)
2、看了錄像,你最想對家鄉的大潮說些什么?
四、突破重點,品讀課文
1、剛才我們看到的潮水的景象,咱們課文里也有,在哪兒呀?
2、自己讀讀2、3、4自然段,你覺得那些描寫潮水的語句你特別喜歡,覺得特別壯觀,就努力地把它讀得精彩些,待會兒讀給大家聽。
⑴ 自讀感受。
⑵ 小組品讀,把自己感受到的傳遞給別人。
3、集體品讀,重點指導以下句子:
(讀、說、想象、結合生活經驗……)
⑴ 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滾動。
(悶雷滾動的聲音是什么樣的,誰來學學看?指導多種形式朗讀。)
⑵ 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群又沸騰起來。
(人群又沸騰起來時是什么樣的?大家一起來演一演。還可以用哪一個詞語來形容?“人聲鼎沸”。進行朗讀、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