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詩兩首《送元二使安西》《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案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正確書寫“陵”字。了解兩首古詩的大意。背誦古詩。
2.感受朋友之間的深情厚意,體悟重點詩句的情味,受到古詩文化的熏陶。
3.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反復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階梯引領,逐層悟情。
1.曉詩音。
學習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送元二使安西》。
學情調查:哪些同學課前接觸過這首詩。會讀的同學想一想怎樣讀得更好;不會讀的試著借助注釋把它讀正確。
學生自由讀詩。(老師板書課題)
指名讀。
預設:
(1)讀準多音字“舍”“朝”“更”。
(2)題目的正確朗讀是教學的難點,可引導學生在弄懂題目的意思之后,再正確朗讀。 齊讀古詩,檢測學習效果。
2.明詩意。
(1)我們學古詩僅僅會讀還是不夠的,(板書:知詩音)還要-----(板書:明詩意)
(2)怎樣才能弄懂詩的意思?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預設:
朗讀品悟;了解詩人;串詞連句法;讀詩文、想畫面,結合注解。
(3)同桌之間試著來說說《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的意思
預設:“浥”“更盡”“新”的理解。
3.悟詩情。
(1)寄情酒更濃。
過渡:通過你的講解,一幅朋友送別圖在我們的腦海中展現。元二與王維到底是怎樣的一對朋友呢?再次默讀古詩,想一想,:你是從詩中的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預設:
抓“勸”“更”“盡”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別時的情景。
抓“酒”中所蘊含的情感,感情朗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千古名句來體會朋友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2)觸景情更深。
過渡:已經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透過窗子,向外望去,這種難舍難分的情緒是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師:配樂讀詩)是什么又勾起了他們離別的傷感?
預設:
抓“雨”“柳”,等景物來感受朋友間離別的愁緒是越來越濃。
配樂讀全詩來感悟此景讓老朋友更加的難分難舍。
(3)世事難料情難舍。
過渡:真的記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了。車馬已經備好,此次分別,不知何時相見。時間呀,你能走得慢一些嗎,安西呀,你能離我近一些嗎?這可能嗎?安西有多遠?
預設:
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圖》來感受渭城與安西之間的距離。
對比古今的交通工具,來體會古人離別容易相聚難。
介紹背景:王維在元二走后的幾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別竟成了絕別。
(板書:悟詩情)是啊!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誰記下了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話。請站起來,讓我們一起背誦讀這首古詩,銘記這份的送別的情意吧!
(巧搭“音”“意”“情”學習階梯。通過借酒抒情,借景敘情,背景升情三大環節,使學生融入文本,感悟詩情,實現與作者的情感共鳴。)
二、方法運用,自主解讀。
1.在我國古代由于交通不便等原因造成離別容易相會難,所以描寫送別的詩還有很多接下來我們就來學習另外一首投影出示《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通過上一首詩的學習,我們知道學習古詩應該---()師生總結學法
3.同桌之間運用方法合作學習。
第二課時
一.對比學習悟詩情:請同學們再讀一讀《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聯系我們剛才學習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什么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