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可見,教科書中的知識信息只不過是滄海一粟。教室、學校、學生……都是有價值的教學資源。教師平時要做個有心人,要注意挖掘身邊的教學資源,并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教學資源,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實現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新課程軟化了學科的界限,強調課程的綜合化。我在這一節語文課堂上有機融合了數學內容,使學生的技能交叉遷移,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訓練。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
1、信息整合開拓學生視野。 本堂課是一節信息技術整合的課型,課堂上,我充分發揮了多媒體的作用,結合課文內容,搜集了大量的兵馬俑的資料、圖片,以及有關錄象。學習過程中,適時地出示這些圖片、錄象,很快把學生帶入了學習氛圍。這些電子資料,如秦兵馬俑中一、二、三號坑的介紹和圖片,各種神態的兵馬俑像,有關兵馬俑的錄象……為學生更真切地了解秦兵馬俑提供了視覺材料,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在看的同時豐富了知識,增長了見識。 2.給學生臺階,教會他們“說”。 這篇課文是一個讓學生學習寫作說明文的很典型的教材,文章從教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觀察事物,并運用了許多說明方法,其中,想象尤為突出。如第 10 自然段圍繞“神態各異”作者對兵馬俑的神態進行了細致地觀察,并進行了豐富而合理的想象。考慮到學生對戰爭的場面不太熟悉,學習第10 自然段時,我出示兩張典型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想象,讓學生模仿書上的句型“有的……有的……”說一段話,這樣,既給了學生一個臺階,又真正把網絡教學和語文訓練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學中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大膽動口說出自己的看法,既激發了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知識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3、激發學生聯想,讓大腦“活”起來。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在教學中,我善于引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 “奇思妙想”、“別出心裁”,這樣就能給學生留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從而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得到培養。學完課文后,我播放一段秦與趙國的被神化了的長平之戰,這場戰爭充分顯示了秦人的先進的戰略戰術和智慧。看完錄象,請學生說說自己此時的感受。再出示兵馬俑的圖片,請學生說說,你好像聽到他們再說些什么。這樣,引導學生從多方面探求,多角度思考,多情景描述,多情節描寫,去求異,使思維縱橫擴散;去求佳,使思維聚合收斂,以引發發散思維。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的思維產生突破性的飛躍和敏銳的頓悟,以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 但這堂課,存在著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 1、學生發言不夠熱烈。 2、老師既要上課,又要操作電腦,還要與學生進行交流,常常會顧此失彼,弄得手忙腳亂。 3、學生學得不夠深刻。在這么短的時間里要求學生瀏覽這么豐富的資料,學會選擇,準備交流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課堂上,學生只能從文字上說出兵馬俑之價值,內心其實沒有深刻的體會。語文課必須帶領學生細細品讀,把學生情感引發出來,才能把重點、難點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