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五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觀摩活動一等獎課——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實錄
編輯導引
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20課《古詩兩首》中的一首古詩。全詩寓離情于寫景,用語言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大寫意的江畔送別圖。教師在教學中力圖把握一個“情”字,貫穿一個“讀”字,在師生互動的學習過程中理解詩意,領悟詩情,培養語感,提高素養。
●教學場景(一)
讀懂詩題把握情。
師:(課件播放《送別》樂曲)。聽!這是一首名為送別的樂曲,邊聽邊看你心中是否會飛濺起幾朵情感的浪花,想起幾首讀過或學過的古詩來。
生:……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師:好!白居易的送別名詩。
生:《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你覺得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嗎?
生:深!
師:從哪兒看出?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師:他們的情誼比千尺的潭水還深,那該怎么表現?
生:(較為有感情地重讀。)
師:(范讀)
生:(生讀得有明顯進步。)
師:這樣是不是就有詩的味道啦!還有嗎?(生多人舉手)
師:為什么古代那么多送別詩呢?古代呀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以送行表達深情厚誼就成了當時一種習俗!今天我們要學的20課就安排了兩首很有名的送別詩。請打開書,先自己讀讀這兩首詩,看看他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讀。
生:老師,這兩首詩都是寫作者送別好朋友的。
生:兩首詩題目中都有送。
生:他們送別時都挺舍不得離開的。
師:一樣的送別,兩樣的情懷。讓我們先來學第一首好嗎?(生答好)齊讀詩題。(師板書課題)。自己再輕聲讀讀課題,看看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送的內容。
生:送別的地方是黃鶴樓,要去的目的地是廣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師:你真能干!一下子找到了三處!黃鶴樓了解嗎?
生: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師:滕王閣,岳陽樓是另外兩個。
生:它在武漢。
師:而且位于長江邊上。
生:崔顥還為黃鶴樓題過一首詩呢!
師:嗯!李白還夸過這首詩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百聞不如一見,欣賞一下。
(課件播放黃鶴樓片斷,學生觀賞。)
師:廣陵了解嗎?
生:廣陵就是揚州。
師:是!揚州在漢朝時叫廣陵,之后兩種叫法都有了!
生:揚州很美!
師:素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的美譽!黃鶴樓也好,揚州也罷,都在我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師隨機板畫長江略圖,明確地理位置)如果還知道些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情況就更好了!
生:李白寫過一首《贈孟浩然》。
生:孟浩然比李白大十一歲。
師:不僅年齡大,而且名氣也大!孟浩然當時已詩名滿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下面,誰能連起來把題目的意思說說。
生:李白在黃鶴樓送別好朋友孟浩然到風景優美的揚州去。
師:讀懂詩題是我們理解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讓我們從具體詩句中來體會李白送別好友時的那種真摯情感。
……
●教學場景(二)
賞析詞句領悟情。……
師:剛才有同學問道“煙花三月”的理解,誰來發表一下你的看法。
生:“煙花三月”就是指春天美景。
生:三月是我們農歷的三月,是公歷的四月份,正是鮮花盛開的晚春時節。
師:四月份的確是春意最濃的時候,咱重慶氣候挺好,又在長江邊上,這里的春天有什么花?怎么美?說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