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學設計
這樣以課文為依托,賦于詞語生命的活力,使教學靈動而有效。
其次,在詞語的訓練中,祝老師匠心獨運,利用當下資源,現(xiàn)場演示“脫鞋綰褲”;學生親自表演體驗“緊走搭石”,感受“協(xié)調(diào)有序”的節(jié)奏關,韻律美。祝老師從詞入手,引導學生在比較中“品”,在體驗中“品”,激活了思維,活化了文字,訓練了語言,變單純的文字為鮮活的畫面,讓學生體會到走搭石的和諧美。
二、選擇恰到好處的教學切入點。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就是進入課文的角度,這個選擇是否正確,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這篇文章緊緊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xiāng)一道風景”為主線而鋪陳開來,講了三個方面內(nèi)容。在這一課時,祝老師打破了常規(guī)的教學順序,別出心裁,選擇這幅風景畫中最亮麗的一幅“緊走搭石”展開教學,先理解什么是“緊走”,再表演‘緊走’”,最后,通過激活想像的教學,讓學生體會到和諧美、節(jié)奏美,更好地讓學生領悟人們的行為和天然的搭石構成一幅美的風景,為后面學習另外兩段做了很好的鋪墊。這樣以點帶面的教學,也構成了一幅語文學習的美好畫面。
三、有感情地朗讀是學生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深刻體驗的重要手段。祝老師的朗讀指導扎實有效,讀出特色。教學兩個片斷“什么是搭石”和“緊走搭石”的兩段話,祝老師采用回環(huán)復讀 “如果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 “如果沒有搭石,人們收工,就必須……”通過引讀,“每當上工、下工,這樣的腳步聲很有節(jié)奏,像——(生)輕快的音樂。這樣的動作步調(diào)一致,是那么——(生)協(xié)調(diào)有序”,最后進行最具有語文性的提煉,變成一首詩,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朗讀。這樣多種形式的朗讀引領學生走進情境,使學生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提升了感情的層次,體味了語言的魅力。
供商榷之處:
1、課題祝老師讓學生讀了四遍,但都沒有明確要求,如果每讀一次都有一個目標會不會更有針對性,如讀準字音,強調(diào)重讀等。
2、學習第一個片斷“什么是搭石”,學生找出了課文內(nèi)容進行朗讀,祝老師又直接提出“為什么要平整方正,二尺左右,擺成一排?”我認為能不能讓學生自己從這段話中感悟,讓學生自己找出這幾個詞,培養(yǎng)學生品詞句,感語文本的能力。
3、最后由于時間關系,那首詩沒能美美地讀,是一大遺憾。
連彩虹:教學中若能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與人之間互助、謙讓的精神就更好。
謝志紅:1、第一課時的特點明確,把握恰當,揭題處質(zhì)疑、問答好。2、把“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這個片段改為詩的格式進行朗讀訓練是否恰當?3、在總結時,師問:可見搭石怎樣?這一問太難,問題不明確,學生不好回答。
白錦紅:文章改為詩的格式進行朗讀設計很好,有韻味。關鍵是教師要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味。有文章推薦過這樣的設計。
連彩虹:這樣改很好,更能體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美。如果教學的時間分配合理些,把前面的時間勻些給后面,會更有效果。
曾麗嬪:這是一堂很“綠色“、很“原生態(tài)”的課。這堂課不打埋伏,學生學得真實,教師較得扎實,整堂課樸實。教學中,“讀”得好,方式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