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學設計11
自己讀讀,從這段話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節奏的美,音樂的美。那里的人們熱愛生活,與環境的和諧的美。集體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團結。)
隨機板書:
師:請你帶著這樣的感受讀給大家聽。
請女生讀,男生讀。請小組讀。合作讀,第一句師讀,分號前女生讀,分號后男生讀。
出示一幅畫面。
現在讓我們感受著這幅畫面的意境,配著音樂再一起讀好這段話。
。ㄅ錁。)
師:1、讓我們像輕快的音樂一般來讀。
2、 讓我們像走搭石一樣讀出節奏的美。
3、讓我們把畫一般的美感展示給大家聽。
(三遍齊讀。)
過渡:那是多么感人的畫面啊!讓我們再去看看讓搭石的場景。直接出示句子。
師: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你覺得這兩個人會是怎樣的兩個人?又會怎樣招手示意讓誰先走呢?
讓我們來看看這幅圖上站在兩岸的是誰?你們想會讓誰先走。
師:讓我們再來想象一下,河兩岸還可能會是怎樣的兩個人,會讓誰先走。請你們想象一下其中的一幕場景。(一老一少、孕婦與婦女、帶著東西與空手、領著孩子與空手。一男一女,女的在溪的對面,男的肯定會讓女的先過去。一老一少,老年人會讓少先隊員先過去,上學別遲到了,少先隊員會讓老年人先過。一個肩上挑著柴,一個空手。一個說:你挑著重擔,你先過吧。不同身份,不同學歷,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都能互相謙讓。這里的鄉親非常明白輕重緩重急。)隨機板書:謙讓引出“理所當然”,理所應該的事。年輕人把背老年人過搭石看成理所當然的事,也就是把什么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板書:(尊老)
4、三段內容連起來讀。(教師過渡語連接)師述:看這一幅幅畫面,村里的人能為他人著想“上了點年歲的人──一行人走搭石又是多么協調有序。每當上工、下工──
經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
再讀:正是這一排排搭石──一(生)任人走,任人踏,他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師述: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他們聯結著故鄉的小路,也聯結著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因為──(生讀),因為──(生讀),又因為──(生讀)。
三、拓展延升
出示:
任人走,
任人踏,
他們聯結著 。
也聯結著 。
構成了家鄉一道 的風景。
讓我們來寫寫這首小詩。等會請你把整首小詩讀給大家聽!
【板書】
擺搭石 為人著想
走搭石 協調有序
讓搭石 謙讓尊老
【教學反思】
我在預設這堂課的時候緊緊圍繞一條主線:通過擺搭石、走搭石、讓搭石的場景讓學生感受山村里的人們那種為人著想、無私奉獻、互相謙讓的情感。因此,我針對中高年級的特點,讓學生課前進行預習。在課堂上直接檢查學生的預習入手,把詞語有規律地歸類出示、朗讀。然后讓學生運用句式說課文的大概內容。既是對詞語的重組記憶又是對文本的感知,為學生下文的學習作鋪墊。然后,讓學生圍繞這個主要問題尋找幾個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展開。擺搭石這塊內容,我主要抓住“無論、只要”等一些連接詞讓學生體會,在體會中讀好這段內容。走搭石這塊內容很美,主要是指導學生朗讀,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各種層次的讀,讓學生體會蘊涵的情景。讓搭石這塊內容,主要讓學生抓住文本的空白點進性想象!叭绻袃蓚人面對面同時過搭石──”,問:你覺得這兩個人會是怎樣的兩個人讓學生想象其中的一幕場景。使人物形象顯得更豐滿,學生對情感的體會也就更深刻。接著是對文本的整體提升,通過朗讀達到高潮,最后把課文最后一節進行改變,以小詩的形式出現,進行拓展與延伸。整個課堂老師滿懷語言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調動起來,把學生朗讀的情感激發起來了,感受著一種課堂的融洽與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