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案
《搭石》用平實的語言展現了一種樸素的美,一條小溪,幾塊石頭,一群人從文本中緩緩走來,組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用樸實來詮釋平凡,才能傳情達意,所以教案設計得就像搭石一樣普通,上傳后很慌恐,希望得到大家的指點。
搭石文本分析:《搭石》用平實的語言展現了一種樸素的美,一條小溪,幾塊石頭,一群人從文本中緩緩走來,組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設計思路:1、 1、只有品析式的教學風格才能與文本和諧美相得益彰,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指導學生落腳在一個“品”字,而要收獲在對平凡美的體悟與認同上。2、 尊重學生認知,關注個性體驗,引導學生思維 ,創設積極健康的課堂氛圍。3、 學習目標:1 、認識7 個生字,會寫11 個生字。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3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教學重難點:1 、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2 、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教學過程預設:第一課時一、 課件導入1、出示課件。2、畫面給你怎樣的感覺?3、生匯報。二、初讀文本1、畫面的內容被寫成了一篇文章,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自由大聲地朗讀《搭石》一文,說出你的讀后感 。 2、生自由讀課文,師指導。3、檢查讀書效果。(1)課件出示新詞:譴責 懶惰 俗語 伏下 協調有序 人影綽綽 自由讀 指名學生領讀通過讀課文,哪個詞語的大概意思你知道? 指名回答,并注重對解詞方法的指導(聯系上下文、動作體驗等)(2)放入句子中,能讀嗎?課件出示:1、家鄉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的俗語。 2、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調有序!3、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4、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指名讀,評價。指導讀:聽了句子有何感覺?帶著這種感覺來讀。(滲透文本的美)三、 展讀文本好文章要讀出韻味來,不知有沒有信心把課文讀好,把感知的美讀出來。 組內分工練讀(提示要注意傾聽別人的朗讀并給出意見) 指名讀,自選段落,把自己最拿手的段落展讀給大家。(誰第一段最拿手?誰第二段最拿手?……) 生評價,可以二次來讀。四、 自讀釋疑讀的不錯,有幾個小問題希望大家幫忙解答。課件出示:搭石是什么?誰搭的?有什么作用?學生筆答,交流匯報。五、 扎實習字 1、讀完課文解決了很多問題,輕松一下,來看看字。出示:洪 暴 猛 漲 褲 惰 穩 俗 衡 序 伏做個小老師,給大家講講你最了解的字(組詞 書寫等)2、課件分部分范寫 暴、衡、惰(師生分析各部分占位,交流如何寫美觀)3、同學們現在你挑一些最難的字寫一下,一會兒交流。生寫字,師指導坐姿。4、 實物投影展示作業,師生評價。六、 再讀全文自由讀,鼓勵學生讀出新的感悟。第二課時一、畫面導入板眼簡筆畫:幾塊形態不一的石頭跨過小溪。提問:這是什么?生齊答。(搭石)今天我們來繼續品析這篇文章。二、尋找美請默讀課文,邊讀邊體會,哪些文字觸動了你,讓你發現了美?用曲線畫出來。學生匯報: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 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閑話家常; 要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負過溪;……以上句子也可以是文中原句。學生每尋到一處美,教師就用不同顏色的筆在黑板的石頭上寫上一個“美”字。找找、讀讀使美在心中增長。三、欣賞美我們都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那么我們有感悟美的心靈嗎?點擊課件。(在文中插圖背景下把搭石做成按鈕,點擊出示相應的句子)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體味美在哪(品詞):平整方正 二尺左右師小結:細致美上了點歲數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體味美在哪(想象):試補充老人的心理活動師小結:助人美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樣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體味美在哪:聲音美 畫面美 心靈美師小結:和諧美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體味美:表演一下師小結:謙讓美。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體味美。師小結:尊老美聽聽不同的聲音,看看學生是否還有別的理解。美是永恒的主題,學生們自讀、自悟,在尋找美,欣賞美的同時,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諧的美,感悟平凡的美!四、回味美再靜靜的默讀全文,回味這種美。填空:本文美在( ),美在( ),美在( ),還美在( )五、發現美美無處不在,作者就是從一塊塊小小的搭石身上發現了美,關鍵是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一顆會體味美的心靈,找找看,在我們身邊那里可以找到美?提示:粉筆、小橋、路……學生交流匯報。自己找生活中身邊的美,匯報交流。六、傳遞美(作業)請把你發現的平凡美用優美樸實的文字表達出來,把美傳遞給更多的人,讓美在心中開花。七、附:板書設計 搭石的簡筆畫,每塊石頭上一個“美”字。 文章樸實,很難找到可渲染的語言訓練點,但卻創設了一種和諧的畫面美。所以設計時決定拋開細枝末節,直奔中心,靜心品味。 教師以最巧妙的方式設計教學,也不能代替學生的由淺入深的感知過程。所以決定從學生角度出發,初讀明白什么,再讀理解什么,又讀感悟什么,回顧讀學習什么,拓展練習收獲什么,循序漸進,逐步深化。 課件為文中插圖的動畫形式:美麗的村莊,歡快的小溪 ,靜靜的搭石和樸實的村人。 這是一個開放式的問題,在于激活思維,利用畫面,抓住初次感知的真切感受,匯報自己的獨特體驗,建立初步的認知——樸實、親切。 接觸文本,遞進認知——好像美。 我可以告訴孩子我讀書的經驗:我喜歡坐正身子,靜靜的默讀或輕讀,邊讀邊畫邊思考,把讀書當成一種享受,遇到精彩的句子我還要搖頭晃腦的誦讀。下面用你的方式讀一讀。 這些是要求會認的字組成的原文中的詞語。 本文難懂的詞語很少,難度不大,所以放在此處解決,要尊重孩子對詞語初步理解的思維成果,不必求全。 在學習會認的字的同時,鏈接有關句子,初步感知文本中的美。只讀一方面鞏固識字成果,一方面讓學生在文本中走個來回,整體——詞句——回顧整體,讓美緩緩而來。 練習合作與傾聽,學習給別人恰當的意見,也學會接受他人意見。 展讀可以增長興趣,積累讀書的成功體驗,保持孩子的讀書興趣。 讀時要恰當評價,讀出氛圍,讀出興趣,讀出水平的同時還要給后進孩子成功的體驗。 比較容易的問題就作為閱讀試題來處理,節約了時間,又進行了閱讀訓練。 這些是要求會寫的字,恰當指導,落實教學目標。 示范復雜的字各部分如何擺放更美觀。 寫一手漂亮的鋼筆字要從每課抓起,分散指導,有練習,還要有及時的評價。 這個環節要去掉枝節,靜心品析文中的美。導語要簡潔,直入主題。 可以有更多內容的匯報,例如文章的結尾一段等。尊重孩子的獨特感受。 匯報時注意引導學生的朗讀,用讀表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自己讀的文字是美的。深化對美的認識——我找到了美。 課件為搭石的背景圖。每塊搭石上一個美字,點擊會出現相應的文字便于品析。 欣賞美是全文的重點,關鍵在于激發想象,引發思考,通過各種手段理解美、從心底里認同這種美、贊賞這種美。這里孩子與教師都有較大的思考與對話的空間,全在對課堂生成的把握與調試,因此教案寫得比較簡練。 品析后,才贊嘆:平凡中蘊藏美,搭石是真美!文章是很美! 總結全文:美在景,美在情,美在人,還美在語言。學習作者的語言風格。 觸發思路,細心聆聽,及時評價 以文本為例,進行練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