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教學反思
當然歡喜的事情還是很多,班中的孩子顯得那么訓練有素,令我驕傲,經過一年多的熏陶,他們對古詩文的感悟能力非常敏感、準確,運用多元智能學習駕輕就熟,操縱電腦宛若行家,因此這些孩子真正唱起了主角——圖畫組的電腦繪畫十分逼真,“紅勝火”的江花在片刻間出現,手工繪畫的孩子也展現了“綠如藍”的江水,他們的畫形象但不僵化,既展示美景,又啟示了智慧,激發了想象;語言組的蘇依凡大顯身手,運用網絡資源制作了演示文稿,把詞中的關鍵詞的意思,每一句的解釋,以及整首詞的意思都翻譯并展示了出來,讓其余同學直觀、準確地理解詞,他們的技術運用是最艱難,也最成功;朗讀組的在音樂庫中尋找喜歡的、適合《憶江南》朗讀的樂曲,并采用個人讀、集體組合讀的多形式來聲情并茂地朗讀了詞,也把大家的興趣激發了起來,然后全班一起嘗試配著吉他朗誦,效果好極了;而創作組盡管錯誤極多,頗受爭議,但他們的靈氣還是有目共睹,他們把詞改寫成三言、五言、七言,基本上做到了工整,但是在標點等細節上還是顯得稚嫩,推敲不夠,當然這樣的嘗試已不容易,并和平時的訓練息息相關。因此,在課堂上,孩子們發揮了團隊合作精神,充分利用了老師提供的多種資源:如網站、音像,仔細地研讀詞,并在問題的引領,任務的驅使下出色完成了任務。
課堂的活躍、生動,是孩子們的創造的,同樣離不開網絡的貢獻。網絡也使孩子們學習如魚得水,每個小組相應的資源讓他們如虎添翼,機器和人就這樣相映成趣,唱出了一支和諧美妙的古典之曲。
想起了一句話——留戀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而我們在網絡的世界里舞動,在古詩詞的世界里吟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