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說課稿
教材分析《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制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同時,它也是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以生動形象的筆觸描繪了桂林山水的秀麗風光,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寫景佳作。文章開頭引用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點明桂林是聞名遐邇、令人神往的游覽勝地,一個“甲”字高度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奇麗之景堪稱天下第一,此句為全文的總領。下文就圍繞這一名句,分別對漓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兩個方面作了具體描繪。文章最后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詩句收尾,既畫龍點睛地概括全文,又與首句“甲天下”遙相呼應。全文脈絡清晰,起承轉合,自然流暢,給人以美的享受。
另外,作者在描寫桂林山水的特點時,運用了對比、排比、比喻等表達方法。因此,桂林的山水的景色很美,作者的語言也很美,很值得同學們去積累,去運用。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我對教材以及“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的理解,我將本課安排為兩課時。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為:
將字音讀準,將課文讀通順,利用工具書或其他方法理解生字詞。初步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語言的積累,表達方法的感悟。
教學過程:
今天,我重點說一下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這種教學模式每堂課都有三個主要環節。根據教學實際我將第二課時具體安排安排為五個環節:
一、板題示標: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法要求我們語文課上導入語要簡潔,最好能開門見山的引出新課,可以不再復習提問,不再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不再解題,這一切都交給學生在自學中去完成。但也可以有一兩句富有激qing的語言。因此,我將這一課的導入語設計為; 同學們,喜歡旅游嗎?這一節課就讓我們一起桂林,去欣賞一下桂林的山水。(板書課題)課題的板書也很重要,一定要認真對待,不但要把字體寫工整,筆畫筆順也要正確,板書的地點還要醒目。為了引起學生的注意,我們在板書時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板書結束還要讓大家讀一讀。接著是出示學習目標。(八字教學法,對學習目標也提出了要求:首先,要具有可測量性,不能是模糊不清,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容易測量,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則不易測量,所以,我們只要求教師每堂課必須出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而不必出示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其次,教學目標要實事求是,如果不實事求是,要求理解的,卻設定為掌握、運用,要求熟讀的,卻設定為“背誦”,學生當堂達不到,那么,教學目標就失去了意義。最后,教學目標的表述要簡潔明了,便于師生記住。)學習目標的出示可以是口頭表達,也可以是書面表達,但出示的時間不宜太短,要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目標出示后,還要有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大家完成學習目標。我設計了這樣的激勵語;能完成這些目標嗎?請用你最好的坐姿告訴朱老師。
二、依據自學指導自學
明確了學習的目標,我接著出示自學提示。過渡語在我們的教學中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本環節的我設計了這樣的過渡語; 怎樣學習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呢?我們來看一下自學提示:
學生的自學要以教師有效的指導為前提,自學提示是否有效主要體現在五個明確:確自學的時間、內容、學習方法、達到的標準、檢測的方法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