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
文本解讀
天山,我心中一片純潔的凈土,多么令人心馳神往。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飲馬溪邊,策馬奔騰,大氣而不乏精致,粗獷而不失嫻靜,好一派奇異的北國風光。
《七月的天山》選自《天山景物記》,作者碧野。天山是我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連綿幾千里,橫亙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天山終年積雪,盛夏,戈壁灘上雖然炎暑逼人,但一進入天山,便涼爽宜人,則是另一番天地了。作者用抒情的筆調,濃墨重彩描繪了天山夏天的奇異風光。這里的夏天有著秋天般的涼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寫出了獨具豐韻的天山之夏。
作者用移步換景的方法展示了天山景物三個不同的方面:
一是從高到低,由遠及近,運用形象的比喻,依次描繪了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匯成的溪流。二是描繪了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茂密的森林,細碎的日影和馬蹄濺起的水聲相映成趣。三是描寫天山深處的景象:山色柔嫩,山形柔美;重點寫了五彩繽紛的野花,溪流兩岸,滿地鮮花,猶如進入了春天的花園。
文章十分講究寫景的順序,全文從總體上說,以游蹤為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或由遠及近,或自上而下,寫出了景物的變化,顯得繁而不雜。作者抓住景物的特征,展開細膩的描寫,作者精心運用了比喻、映襯、對偶、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把景物描繪得淋漓盡致,美不勝收,構成一幅幅生動、奇美的畫面。絢麗多彩的語言,飽含濃郁的生活氣息和邊疆風情,具有感人的魅力。
教學目標
1、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
2、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揣摩文中比喻、襯托等修辭方法的表達效果。
3、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美麗富饒的大好河山的感情,體會作者通過記敘游覽天山的見聞所流露出來的熱愛祖國、熱愛新生活的深厚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景物特點,按照一定的表達順序寫景狀物的方法,體會課文精當、華麗的語言特色,
教學難點:體會并學習使用絢麗多彩的語言風格。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課間談話,引入課題
一說到新疆,你會聯想到什么?(吐魯番、葡萄、維吾爾族、新疆舞、冬不拉、大草園、羊肉串……)其實,就在同學們的聯想和交流中,我們已經初步感受到了一種獨特的西北風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嗎?我也一樣,一說起天山,我就會想起一座山,板書“天山”,自然,我就會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寫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記》(課件出示圖片)。
文章一開頭,作者這樣寫道:
朋友,你到過天山嗎?天山是我們祖國西北邊疆的一條大山脈,連綿幾千里,橫貫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之間,把廣闊的新疆分為南北兩半。遠望天山,美麗多姿,那長年積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體起舞時的維吾爾族少女的珠冠,銀光閃閃;那富于色彩的連綿不斷的山巒,像孔雀開屏,艷麗迷人。
如果你愿意,我陪你進天山去看一看。
(一)騎馬上天山
1、板書課題:七月的天山
(在我們這兒,七月是最炎熱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樣。)
2、課件出示:七月的新疆,最理想的是騎馬上天山。
這是全文的開場白,簡潔明了,卻又總領全文,讀一讀,想一想,你感覺到了什么?(騎馬上天山,這是多么獨特的游覽,天山的連綿不斷,一望無垠,仿佛游人的視線、心胸都被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