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教學設計
①漓江的水:靜、清、綠
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
清──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
綠──綠得仿佛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
②桂林的山:奇、秀、險
奇──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奇峰羅列,形態萬千
秀──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色彩明麗,到映水中
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來
【設計意圖:檢查初讀效果,整體感知文意。】
三、檢查朗讀,理清結構
1.師:下面我想了解一下同學們課文讀得怎樣。
2.師指名三位同學分別讀第一自然段,第二、三自然段,第四自然段。
3.以點帶面,指導、點評學生讀書。
4.師設問:為什么課文四個自然段,老師要請三個同學來讀呢?
5.引領學生尋找原因,理清課文結構。
【設計意圖:根據課文特點和學段教學要求,“理清課文結構”這個教學點很重要,也易被一般高段教師忽略。此環節中,有意識地請三名學生讀四段課文,力求實現一箭雙雕:既要理清課文的內容與結構,又要把握課文重點──為下一步“精讀”做好鋪墊。】
四、整合資源,突破新詞
1.投影本課新詞,讀好詞語的音。
漓(lí) 江(jiāng) 波(bō) 瀾(lán) 壯(zhuàng) 闊(kuò) 擴(kuò) 散(sàn)
危(wēi) 峰(fēng) 兀(wù) 立(lì) 怪(guài) 石(shí) 嶙(lín) 峋(xún)
2.學生借助上下文或工具書突破詞義。
3.檢查學生生字詞的理解情況,師根據學情作針對性指導,靈活調整教學進程。
【設計意圖:重在能力培養。學生會的,以生教生;學生不會的,師重點指導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