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道》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自然之道》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六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23課。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述了一個發人深省的故事。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在南太平洋一個海島旅游時,看到一只正離開巢穴爬向大海的幼龜被一只食肉鳥叼啄時,不顧向導勸阻,要向導趕走食肉鳥,把幼龜抱向大海。正當他們為自己保護小動物的善舉而沾沾自喜時,卻發生了令人震驚的一幕:原來這只幼龜是偵察兵,后面成群的幼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美餐。他們陷入了深深的后悔和愧疚之中。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豐富學生的見識,使學生認識到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同時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的能力。
二、教學內容
本課《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學常識為主的敘事文章,分兩課時教學,我設計的是第二課時。
三、教學建議
第五單元以“科學與發現”為主題,學習本課,除了引導學生熱愛大自然,更重要的是啟發學生學會理性地思考,進而引導學生受到保護大自然,敬畏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探究自然規律的教育。因此在進行語言訓練和語文能力培養的同時,要加強與科學學科的聯系,注重學科整合,搜集有關資料進行交流,引導學生到大自然中尋
找、發現、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濃厚興趣。
教學時建議以“我們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為經線,前后聯系;以“我”和同伴以及向導的思想感情變化為緯線,橫向貫通。
四、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躊躇不前,愚不可及、頹喪”等新詞。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體悟作者是怎樣通過語言文字來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的。
3、明白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要尊重自然之道,遵循自然規律一切違背自然之道的人和行為注定要失敗的。激發探究大自然對人類啟示的興趣。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的重點是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受到啟示;難點是理解向導的話,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六、主要學習方法及教學策略分析
情趣導入 回顧課文 理清思路 抓關鍵詞體會思想 質疑解疑 回顧全文,總結歸納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設計意圖:此環節設計既檢查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情況,同時也起到了復習鞏固作用注重語文教學的工具性,】
師:同學們,聽老師的提示我們來默寫幾個詞語,請兩個同學上黑板默寫。
(1)爭著向前,惟恐落后,形容十分積極。(爭先恐后)
(2)像游魚那樣一個接一個地出去。(魚貫而出)
(3)我們的做法十分愚蠢,好心反而辦壞事。(愚不可及)
(4)形容呼吸急促的樣子。(氣喘吁吁)
(5)一個勁地責怪自己,特別后悔。(后悔不已)
(6)吃得特別飽。(飽餐一頓)
師:(出示一段內容)選擇默寫的詞語填寫在下面的括號中。
我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向導,結隊來到一個小島旅游,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看到一只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咬啄時,不顧向導勸阻,( )要向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成群的幼龜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 ),結果讓食肉鳥( )。“我們”( )地拯救了一些幼龜,還是不能解決問題。真是令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