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達》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多媒體出示蝙蝠圖:
問: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根據回答板書:蝙蝠)
你從課外資料中知道蝙蝠是一種怎樣的動物?
(學生介紹課外搜集的資料)
師述:無論何種蝙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夜間都能安全地飛行。(板書:夜間飛行)
二、接下來,請大家打開書本,自讀第3節,看看你能讀懂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請在書上做個標記。
1、學生自學。
2、檢查:多媒體出示第3節。
a交流你讀懂了什么?(相機板書:靈巧)
(飛行特點)
b你從哪些詞語看出來的。(根據學生回答圈出:還能、無論、即使也)
3這段話該如何把它讀好呢?誰來試試,這樣吧,我們先練練,待會兒我們來比賽。
學生練習———指名兩人比賽———學生評議———認為自己讀得好的同學站起來朗讀
3、同學們,讀到這里,你還想知道什么?(怎樣探路的)
師述:對呀,這時,我們都會想:老師指末句,生齊讀。
三、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一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學家斯蘭瑞尼已經做了很多試驗,接下來,請同學們分學習小組根據表格自學第4、5小節,同時用大圈圈出科學家研究的對象,用“———”劃出試驗方法,用“”劃出試驗結果,再想一想,這個試驗證明了什么?請一、二組的學生自學第4節,三、四組的同學自學第5節。
(多媒體出示表格)
1、學生分小組學習。
2、檢查:假如你就是意大利的著名科學家,現在請你來介紹一下你的實驗過程。
學生代表交流學習情況。
(我是科學家--------,我在第---次實驗中是這樣做的-----------)
3、小結:三次試驗證明-------(多媒體出示,學生讀)
“蝙蝠探路的工具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
請大家把書上的這句話用雙橫線劃出來,然后仔細地讀讀。邊讀邊想想你還想知道什么?
4、學生自讀后提問。
四、引導學生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樣探路的?
1、同桌一起自學第六節,找出有關蝙蝠飛行的秘密的句子,閉上眼睛想一想,你能理解它嗎?
2、同桌自學第六節
3、檢查:交流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是什么?
多媒體出示第六小節。
a、老師根據回答劃出2、4兩句。
b、請大家自讀這兩句話,看看你能自個兒讀懂它嗎?
c、學生介紹讀懂的地方,板書:嘴超聲波障礙物耳朵
d、老師操作課件示意圖
e、請學生上黑板標出超聲波傳播方向。(生板演,生簡評)
4、師生分讀第6節。師1、3 生2、4。
5、問:這一節告訴我們什么?
6、賞讀:好,那我們再一起來當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學家,向在座的老師介紹一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齊讀第六節)
五、過渡:科學家揭開了蝙蝠夜間飛行的秘密后,就模仿它來發明了雷達(板書:雷達)那么雷達是怎樣探路的呢?請用同樣的方法自讀第7節,同時也幫老師設計一個雷達探路示意圖的板書。
1、學生自學。
2、檢查交流自學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