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家》第二課時教學實錄
【教學過程】一、配樂朗誦、入情入境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1課《鄉下人家》,齊讀課題。讓我們共同回味一下鄉下人家的美景,請閉上眼睛聽。
(師配樂朗誦課文的大概內容)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見了小雞在覓食、小鴨在水中捉魚。生:我好像看見了房前屋后的鮮花和竹筍,還有一家人在樹下吃飯的情景。
生:我感受到了鄉下人家的景色和城市不同。
二、默讀課文、讀中感知
師:文中也有兩個詞能表現出作者的感受,請默讀課文,找一找。
生:第7自然段中的“獨特、迷人”這兩個詞。(師板書)師:齊讀這兩個詞,說說你怎么理解?
生:“獨特”就是特別的。“迷人”就是景色讓人陶醉。
師:請用喜歡的方法學習,說說作者抓住那些景物寫出了鄉下人家景色的獨特、迷人。帶著這個問題先自己讀課文,再和小組的同學交流。
三、讀中感悟、讀中積累
生1:我們小組是用讀一讀找一找的方法學習的。
我們找到第一自然段中這句話“青、紅的瓜,碧綠的藤和葉,構成了一道別有風趣的裝飾,比那高樓門前蹲著一對石獅子或是豎著兩根大旗桿可愛多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鄉下人家的裝飾物很獨特,是用有生命的瓜來裝飾的。
生2:我給我們小組的同學補充,還有我們城市中門前都缺少生機,而鄉下卻是用五顏六色的瓜、藤、葉來裝點的,這是和城市里不同的。師:是呀,這句話的前部分說了有生機的瓜和葉,后面說的是呆板、嚴肅的石獅子和旗桿,這樣形成了一個?
生3:對比。師:對了,這句就是用對比的修辭方法來寫的。讓女生來讀一讀前半句,男生讀后半句,體會一下這個對比句。體會到了什么?
生4:更能突出瓜、藤、葉的可愛。
師:是呀,這就是對比寫法的好處。
指名讀(2人)他讀的怎么樣?來,讓我們一起感受這獨特的美景。
(齊讀)你們讀的真是可愛多了。
繼續匯報生1:我們小組是用讀一讀畫一畫的方法學習的。
我們畫的句子是:“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藥,鳳仙,雞冠花,大理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農家獨特的農家風光。”我們覺得農家的房前一定很美,因為那兒有那么多種花按季節開放,那的花一定是長開不敗的。
生2:我給我們小組的同學補充,請大家再看書中的圖,圖上就畫了大理菊和雞冠花,你瞧五顏六色的,多漂亮呀!師:好吧,既然這么美,那就帶著你對這句話的理解來讀一讀吧!
(指名讀:2人)讀的怎么樣?(生評)
生3:我們小組還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一個擬人句。“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這句話把竹筍說的像個調皮的小孩兒似的。
師:是的,竹筍像個頑皮的孩子從土里偷偷的探出頭來,這個擬人句怎樣讀呢?生:頑皮的、歡快的。師:帶著你的理解試著讀讀。
指名讀。評價(生生評)再引導學生“伴著沙沙的春雨,小竹筍從土里一棵接一棵地探出頭來。就是這樣的感覺你們再試著讀讀。”
指名再讀,師評價“如果能讀得再歡快些就好了!”
師范讀,你們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就這樣再次試著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