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人家 案例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是中國文化的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因此,聽了多數常態閱讀教學課或某些公開課,都發現如今的課堂教學已不像以前那樣為追求“精彩”,以展示課堂亮點,花大量時間制作花哨的課件,淡而無太多實效的表演等形式也很少參插于課堂。課堂教學越來越傾向于樸實,自然,緊緊圍繞 “字、詞、句、篇、聽、說、讀、寫”八個字,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同時進行情感陶冶和精神家園建設!罢Z”和“文”的高度統一充分得到了體現。
【案例】:
學習:雨后春筍圖、雞鴨覓食圖、月夜睡夢圖(三個部分均可隨機調換順序學習)
1、雨后春筍圖
師:鄉下人家的景色中,你還喜歡哪一處景色?為什么?
師:你覺察到哪一個字用得特別美嗎?
師:想想,“探”字可以換成別的什么字?(伸、鉆、沖……)
師:自己用心體會一下,你覺得竹筍當時是怎樣的心情才會想探出頭來。(使勁地、好奇、爭先恐后地、興高采烈地、要求學生分別把這些詞, 填到原句中,再來讀讀悟悟)
(多媒體顯示雨后春筍圖)
師:大家看,這就是從春天的泥土里好奇地、爭先恐后地探出頭來的竹筍。同學們,盡情地展開你想象的翅膀。你就是一個竹筍, 剛剛探出頭來,你最想說些什么?最想做些什么?請寫在練習紙上。
顯示:我是一個( )的竹筍,從春天的泥土里探出頭來,我( )(音樂響起,學生寫話。)
全班交流:此情此景,你想說些什么?你想做些什么呢?生匯報。
師:多可愛的竹筍呀!大家看,一個“探”字,不但把竹筍寫活了,而且使竹筍變得更可愛了。用一些人的動作來描寫事物,使事物變得更美,更可愛。來,竹筍們,咱們一起探出頭來,把你的喜悅傳遞給全世界。(齊讀)
師:像這樣的用人的動作來描寫事物的句子,在文中,你還能找著嗎?
2、學習雞鴨覓食圖
(顯示:從他們的房前屋后走過,肯定瞧見一只母雞,率領一群小雞,在竹林中覓食;或是瞧見聳著尾巴的雄雞,在場地上大踏步地走來走去。)
師: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師:母親在率領小雞覓食時,它可能會對小雞說些什么?聳著尾巴的雄雞,大踏步地走來走去時,它可能會想些什么?
師:從“率領”、“大踏步”這些詞語中,我們可以想象出,母雞就像一位慈愛的母親,雄雞就像盡職的丈夫,像慈愛的父親在保護自己的親人,守護著自己的家園,多和諧的一家呀!請大家自由朗讀這段話,體會動物們和諧美好的生活吧!
讀讀文中的第四自然段,看看還有哪些句子寫出了動物們和諧的生活的?
點名學生朗讀,談體會
3、學習月夜睡夢圖
點名學生朗讀這一段,說說從哪些詞語看出本段也用了擬人的表達方法。
師:聽著紡織娘這樣快樂的歌聲,你發現這樣的夜晚是怎樣的夜晚呢?(美好、寧靜、恬靜)
師:這是鄉下獨有的富有詩意的夜晚,你能用朗讀把寧靜的感覺讀出來嗎?(小組賽讀)
c學習:院落晚餐圖
師:鄉下還有什么獨特、迷人的風景吸引住你嗎?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