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菜園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第28課,我們大聲地把課題朗讀一遍。
生:28《父親的菜園》。
師:這是一篇自讀課文,昨天同學們已經在家里進行了充分的預習,也做了全文批注。今天,我們就來交流、匯報一下我們自己學習的體會,有信心嗎?
生:有。
師:好的。那先來第一個問題:你能用自己的話簡單地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說一下嗎?
生1:新開了一條公路,把作者家門前的一塊菜園給霸占了,他家吃不上菜,這對普通農家來說就像嬰兒的斷了奶,然后他父親終于決定重新開辟一片新的菜園,于是找到……
師:你能夠簡單、簡略一點來講嗎?我沉得你講得有點羅嗦。誰能夠簡單一點來說一下?
生2:一條新開的公路把父親的菜園給霸占了,于是父親決定開一塊新的菜地,每天天還沒亮,父親新挑著箢箕和鋤頭上山,傍晚才挑回一擔柴草,一個昨期過去了,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塊三四分翻過的菜地。父親還沒來得整理他的菜園的時候,一聲暴雨就來了,把父親菜園里那一層薄薄的泥土沖得一干二凈。父親毫不氣餒,他又在坡地邊緣砌了一道具矮墻,把泥土一筐一筐地挑了上去。后來,春天到了,父親在他的范圍里種上了豌豆,作者有點不信這片菜園能夠長出豌豆來。后來,種子發芽,菜園長出了一片綠綠的豌豆,就在我做著吃香噴噴的炒豌豆的美夢時,父親卻把一片豌豆翻在泥土里,因為父親說這是荒地拼了命才長出一片豌豆來的,不能就這樣榨干了它,以后就別想吃瓜吃菜了。后來,在父親的精心照料下,這片土地變得黑亮,一鋤下去還能翻出蚯蚓。
師:我想問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來概括的?
生2:段意串連法。
師:有沒有其他同學用其他不同的方法,更加簡潔一點地來概括?
生3:起因是父親失去菜園,開辟菜園,經過是菜園被雨水沖走,重建了菜園,結果是在精心伺候下,菜園變得肥沃了,并收獲碩果。
師:明白了。你是用了我們(生:起因、經過、結果)的方法來概括的。你們有沒有發現,用這種起因、經過、結果的方式來概括主要內容易是不是更簡單更方便呀?那我們再來看看起因是……
生:失去菜園(師板書)。
師:大家用這種比較簡短的詞組來概括,概括得非常好。經過是……
生:重建、開墾菜園(師板書)。
師:最后的結果是什么?
生:四季誘人(師板書)。
師:菜園在父親的精心伺候下得以重開,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呀!那么父親是一下怎么樣的人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生1:堅定不移。
師:我覺得你這個四字詞用得非常好,請你把它寫在老師畫的橫線上,你們還能用什么詞來概括他呢?
生2:我覺得他是一個堅持不懈的人。
生3:我覺得他還是一個知難而進的人。
師:我們有知難而退,你反其義而用之,不錯,但沒有這種說法,你改一改,不……
生3:不畏艱難。
師:可以,寫在橫線上。
生4:我覺得父親還是一個自強不息的人。
師:太對了,寫下來。
生5:我覺得他還是一個無堅不摧的人。
師:無堅不摧……恩,你為什么用這個詞?
生5:因為沒有什么困難能阻擋他。
師:換一個說法。
生5:堅忍不拔。
師:太好了。繼續把它寫下來。父親身上有許多許多優秀的品質,文中三部分哪部分最能體現他身上的這些優秀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