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四下28、父親的菜園 教學設計及作業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的8的生字。
2、熟讀課文,通過語言和行動體會父親堅韌的優良品質。
3、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父親對勞動、對土地深厚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知識鋪墊與導入
1、你們誰見過菜園?
用你的語言描述一下:在哪兒見過?菜園是什么樣子的?
(學生講完,出示菜園圖片)
2、那你們見過在鋪滿石塊荒坡上的菜園嗎?
(出示荒坡圖片,揭示荒坡種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艱難)
二、初讀課文
1、今天我們學習《父親的菜園》,快速閱讀,說出對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問題:
要求:讀準字音,語句流利,邊讀邊想。
2、教師板書學生問題和感受。
三、細讀課文
1、教師歸納學生感想和問題:
看來同學們對父親很敬佩。下面我們仔細閱讀課文思考:
閱讀要求:推敲重點語句和詞語,語速勻暢,語調抑揚。邊讀邊打記號和寫注釋。
2、通過一件什么事情讓你對父親很敬佩?
(解決開荒的原因,菜園對父親的重要性)
為什么要開墾菜園?找出具體的語句體會。
3、父親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
(解決開荒的過程和艱辛)
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找出父親言行的句子體會人物的思想:
勤勞、自信、堅韌、熱愛。
4、你覺得父親是怎樣的人?
(系統歸納,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父親的形象)
四、拓展
出示荒涼的山坡和父親的菜園圖片:
這是被破壞的土地,這是父親的菜園。
對破壞土地人的行為你有什么評價?父親和他們比起來你有新感受?
《父親的菜園》反思:
1、本課的教學,通過按照“閱讀提示”的要求,充分地讀課文,自讀自悟,多讀課文,然后圍繞重點、難點在小組中談談議議,互相交流閱讀方法,互相提出和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2、由于學生基本掌握了“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因此,在學習課文時,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基本上能從描寫父親言行的詞句中,體會到父親勤勞、吃苦、不怕困難,還能體會到父親熱愛土地、信賴土地、合理使用土地的思想感情。明白作者的目的是通過講“我”家失去菜園,父親克服重重困難在山坡上重新開辟了新菜園,贊揚了父親不怕辛勞,堅忍不拔的毅力。
作業設計
1、齊讀摘自艾青的《我愛這土地》中的詩句:
課件出示: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有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2、此時此刻,我們對文中的這位“父親”為什么這樣執著地愛著這塊坡地,有了更深的感悟。請根據你的理解,結合自己的感受,給下列句子補寫幾句話。
直到現在,那一塊坡地,仍是我家的菜園。站在園邊,望著這誘人的翠綠__________。
3、播放歌曲《多情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