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游金鳳老師《父親的菜園》
今天是2009年5月4日,上午第二節課,共同體的游金鳳老師和她的孩子們將走進《父親的菜園》,課前按照慣例,我拿到游老師的教案。她定的目標是:
a1:學會課文中帶拼音的詞語和四字詞啊
a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b1:理解父親菜園的來之不易
b2、感悟父親的勤勞、堅強、執著的高尚品質
c:學了這篇課文,談談你長大以后打算做一個什么樣的人?
預習:
1、熟讀課文,查字典或根據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詞語的意思。
2、了解父親種這個菜園的經過
3、寫一寫自己的父親。
看完游金鳳老師的教案,我覺得這節課的目標太低,感覺就是是課文的復述
教師開始檢查學生寫的《我的父親》。
學生勾黔玲:自己的父親脾氣不好,生氣時氣得氣都不敢出,不生氣時嘻嘻哈哈。接下來我兒子也站了起來,他說我爸爸有時候脾氣好有時候脾氣不好。游老師追問,什么時候好,什么時候不好,我還估計他會把我揍他的事給說出來呢,我揍人也挺兇的。可是他突然像無了主張,游老師也就放棄了。
我在想游老師這一活動有什么作用呢?能夠為她的目標服務嗎?
接下來學生齊讀課題,默讀幻燈片上的詞語。
師,哪個同學來單挑一下?生:挑什么:師詞語啊
教師指出:香噴噴中的“噴”是個多音字,“噴香”時讀音不同,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學生讀。
看來游老師的學生考試是不成問題的。
兩個兩個的讀課文。
我覺得這樣的朗讀既檢查了學生的預習,又讓學生之間的有了對照,也不需要老師一個一個的糾正。
問題:父親的菜園種在什么地方呢?
學生:山坡,
山坡上好種菜嗎?
文中還有一個地方恰當的地方說了這是一塊什么樣的土地
學生:貧瘠
什么是貧瘠?
學生匯報。
接下來回答這樣一個問題:父親是怎么樣種這個菜園的。學生默讀課文來完成。
學生匯報:
翻土
文中撒種子了嗎?
學生:沒有
發生了什么事/
學生:下了一場大雨
教師:讓我們帶著惋惜的語氣來讀
學生齊讀。
先開了的土地怎么了?
這次父親是怎么做的呢?
學生:砌矮墻。
教師讓學生在書上勾畫出來,然后齊讀。
砌墻,挑土
學生讀種豌豆的段落。
怎么樣施肥的?,學生說連尿都拉到那里
讓學生勾出(四處拾糞)
繼續課文,
“別難為”了在哪里學生找出并談了自己的理解。這片土地就象自己的孩子
教師:讓你回答問題,老師也難為你了。
吃了會怎么樣?
學生的理解是到位的,而教師生拉活扯把學生拉了回來,我在想如果追問勾黔玲,這里就會很簡潔。父親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菜園,很形象,很生動,很具體,這里也把父親的品質給寫了出來,而老師為了完成自己的任務,強行的把學生拉了回來,又想重新建構,卻達不到這樣的效果了,有時候孩子的靈光也會像曇花一現那樣寶貴。
父親了得起嗎
學生:了得起
這里學生明顯是在迎合教師,他們希望用自己最優秀的表現來為游老師爭光。
學生勾畫出描寫父親言行的句子。在前后同學之間校正答案
課進行到這里,我在想,1、一堂課到底要上到什么樣的程度,按干國祥老師的話說,一堂課要有一個從混沌到豁然開朗的過程。
2、用什么樣方式能夠最快的讓學生走進課文里。這個問題我自己得去認真的推敲。
學生讀
這是一個怎么樣的父親,
學生:聰明,勤勞,勇敢、永不放棄、自信、
看看老師所歸納:自信、勤勞、執著、堅強、聰明、永不放棄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