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教案
一、教學目標
1.掌握“達……”等六個生字,認識“驛……”等四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現代文和古文,感悟古文的凝練
3.了解“欲速則不達”的故事經過,探究故事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過于性急圖快,反而適得其反,不能達到目的。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熟讀古文和譯文,對照著理解古文文意
難點:探究故事中蘊含的與時間有關的深刻道理,并能聯系生活實際談對“欲速則不達”的理解
三、教學課時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詳案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一串中文密碼,想來解解嗎?(出示古文)
老師先請一位同學來讀讀,誰愿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生1讀得不是很流利
師:雖然讀得不很流利,但是你的這種敢于挑戰,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勇氣,老師很欣賞,現在,能請你為同學帶讀一下注音的字嗎?
生帶讀古文生字
師:請坐,現在全班同學跟老師讀一遍。再讀一遍
師:現在,聽老師來讀讀這段古文,注意老師的停頓。
師:來,你們自己試著讀一讀。(自由讀)全班來一遍
師:同學們讀得還不夠好,我們來四組比賽,看看那組讀得最棒
(四組分讀)
師:讀了這么多遍,誰能來猜猜這篇古文講了個什么故事?
(生說不出)
師:老師給大家個小提示:這篇古文中,出現了四個人一匹馬,你們知道分別是誰嗎?
生:齊景公、韓樞(師解釋他是個騶子,也就是管馬車的官員)、嬰(即《晏子使楚》中的晏嬰)、傳騎(即騎馬傳遞公文的人),還有一匹馬叫煩且。
師:現在再來猜猜這篇古文的意思
(一生預習過說出)
師:你很棒,這么難的古文都能猜出意思,但到底猜得對不對呢?老師可以再給個提示,這篇古文揭示了一個道理(板書:欲速則不達),來齊讀。同學們可以先來猜猜這五個字的意思。
師引導(速:急速、火速,達:到達,則:結果)
師:說說整句的意思
生:想要急速結果不能到達
師:老師發現許多同學都已經打開課本了,看來大家都已經知道這串密碼的答案在哪了,那么所有同學都打開課本吧,驗證一下你們剛才的猜測,好好把文章看一遍,拿起手中的筆畫出生字詞。
(師板書生字)
師:一起來把課文讀一遍,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師:這串密碼真不簡單啊,連答案中都有這么多生字,請同學們一起讀讀這些生字。
師:現在,老師考考幾位同學,看看是否都掌握了。(指名讀)
師:看來大家都掌握得不錯,來,全班再來讀讀。
師:對待生字會讀還不夠,我們還應該知道它們的意思。
(驛使即古文中傳騎;丞相的丞用部首查字法要查“—”,再查五畫;晏嬰的嬰組詞“嬰兒”;危在旦夕:形容危險很近;心急如焚的焚上面林,下面火,森林在火中燒,心里急的好像在燒一樣,反義詞不慌不忙;霍地注意讀音,霍字下面不是住,霍地表示動作很快;韁繩的韁換個部首:僵、疆;馭馬:駕馬;索性意思干脆,造個句子;徒步:不行,挑山工就是挑著重擔徒步登泰山的。)
師:生字再讀一遍
師:現在,我們來古今對照著讀,左邊的同學讀古文,右邊的同學讀現代文,一句句對照讀。
師:換一下,右邊同學讀古文,左邊同學讀現代文。
師:通過這兩次對比讀,你們覺得和現代文比起來,古文有什么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