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學反思
2、啟用圖書資料問
①列夫托爾斯泰是誰,他還寫過哪些文章?
②你知道哪些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故事?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在課上
課堂是學習課文的主陣地。無任是教師的導問,學生的質疑,都應建立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力求每一處的導問、質疑都能恰到好處。既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在探索過程中領會了真知。
1、從課題處問
①誰跳水了,為什么跳水?
②怎樣跳水,在什么情況下跳水,跳下去了嗎?
2、從文章的思路入手問(不零敲碎打)
抓住文章思路,挖掘課堂中的“問”,有利于學生順藤摸瓜,把握課文的思想和內容,了解作者行文節局方面的特點。
①孩子為什么會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
②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這樣做?
3、從文章的重點、難點處問(不平均使用力量)
文中的重難點是“理清事情的發生、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的發展和變化。”
①你能各用一個詞歸納出孩子、猴子、船長、水手之間的關系嗎?
4、從學生的知識實際問(設計坡度)
如“我們要向船長學習什么?”比較直接,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從知識實際出發,設計坡度。
①船長干什么了,他怎么會想到的?
②他碰到事情怎么做的?
③我們應該向船長學習什么?
5、從學生質疑能力角度問。
①“40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不是矛盾嗎?
三、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問在課后
教育是一把值得人們警惕的雙刃劍: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可能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堂的內外必須著眼于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對于學生首次獲得的過程或獨立做好的,應該被認為是創新,應該給予鼓勵。)教學的全過程應著重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重新組合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
1、尋找適當的切入口補問
①假如你是船長,你會怎么做呢?
②沒有槍,該怎么辦?
2、利用層次性作業追問
①這艘航船上,還會發生什么故事呢?
3、聯系生活實際自問
①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像課文發生的事例,你能舉出1、2個嗎?
②說說自己的見解。
4、結合學生特點續問
①請你以“船長的故事”為題,寫下三、四個系列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