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水》教學案例
《跳水》教學案例 第二課時
上石洞小學 駱長福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課文,體會孩子走向橫木時的危險處境.
3,通過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船長在危急關頭果斷處理問題的方法;明白遇事應該想想后果,不要一時沖動.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孩子,水手和船長在同一件事發展過程中的不同表現,體會船長處理問題的方法.
2,弄清孩子是怎樣一步步走上桅桿頂端的橫木上的以及得救的過程.
3,船長為什么要用槍逼迫孩子跳水,跳水是不是最好的辦法
教學準備:
1,學生查找列夫.托爾斯泰的有關資料.
2,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樹立形象:
1, 我們繼續學習跳水,大家齊讀課題.
2,復習引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個故事主要是在猴子,孩子及船長之間發生的,(板書這三個詞)下面請同學們迅速自由讀課文,同時思考:
二,自主感悟:
1,課件出示思考題: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 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要求:(1)學生自己讀書做批注筆記.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 通過剛才的學習,同學們不但對課文做了細致的學習,而且還做了認真的討論探究,這對我們學習文章有很大的幫助.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嘗讀書的果實.
教師重點指導學生品讀以下段落.
〈1〉孩子為什么會走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
(1) 一艘環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這一天風平浪靜,水手們都在甲板上.(水手們心情高興,工作又不忙,所以想找樂子.)
(2)一只猴子在人群里鉆來鉆去,模仿人的動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它顯然知道大家在拿他取樂,因而更加放肆起來.(這說明猴子聰明,頑皮,成了大家取樂的對象.)
(3)猴子摘下孩子的帽子戴在自己頭上,爬上了桅桿,坐在第一根橫木上,摘下帽子來用牙齒和爪子撕.(猴子逗孩子,水手們在一旁"都笑起來",孩子"哭笑不得",很尷尬.)
(4)猴子不怕孩子的嚇唬和喊叫,撕得更兇了.水手們反而"笑的聲音更大了".孩子氣得臉都紅了.他脫了上衣,爬上桅桿去追猴子.(這時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很生氣,于是爬上桅桿去追猴子,想制服它.)
引導:此刻,孩子心里想的是什么 (我要是拿不回帽子,也太丟面子了.)(我一定要追上這只可惡的猴子,奪回帽子,絕不能輕易便宜了它.)
(5)猴子一邊不斷往上爬,一邊回過頭來逗孩子.爬到了桅桿的頂端,……把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然后……扭著身子,齜著牙做著怪樣.孩子氣極了,……走上橫木去取帽子.(猴子越來越放肆,竟然將孩子的帽子掛在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忍無可忍,氣憤到了極點,于是走上了最高的橫木去取帽子.
引導:區分"氣急了"與"氣極了",體會孩子"氣極了"的心情,也就是孩子走上桅桿頂端橫木的原因.
〈2〉,從哪些地方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1)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
①從水手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全都嚇呆了";"有個人嚇得大叫一聲".
②從"桅桿到掛帽子的橫木的一頭有一米多","搖搖晃晃","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會跌到甲板上,摔個粉碎.即使他不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難以轉身走回來","腳底下就搖晃起來"等詞句的描述中看出孩子的處境十分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