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文短教 讓課堂充滿活力——《飛奪瀘定橋》教學設計
b、關于瀘定橋的險。
說明:這一部分學生對內容感知的重點是:體驗瀘定橋的險。對這一部分處理的重點有:“13根鐵鏈;并排9根;搖搖晃晃;心驚膽寒、直瀉、撞擊、一丈多高的浪花;震耳欲聾”等。
1、自由朗讀,說說自己讀了之后,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根據學生的閱讀體驗,課件出示第六自然段中“瀘定橋離水面……濤聲震耳欲聾”這段文字,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師生共讀、共議,再借助課件身臨其境,感受瀘定橋的險。
3、自由讀;齊讀,感受橋的“險”。
[ 評析:第六自然段既是對“飛”的承接,又是由“飛”到“奪”的過渡。因此教學中,對這一段的處理是“順水推舟”,在“飛”這一部分之后,順勢進行,一氣呵成。]
c、關于“奪”這一部分。
說明:這一部分學生對內容感知的重點是:紅四團的戰士是怎樣英勇奪橋的?在這一部分中處理的重點有:其一,22位英雄英勇奪橋的壯烈場面;其二,在千鈞一發的時刻,戰士們奮不顧身沖進火海的英勇場面。
教學構想:
1、學生在讀完第六自然段的重點句子之后,教師接著讀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話,相機播放課件——嘹亮的軍號聲、震耳欲聾的槍炮聲。師:在“奪”這一部分,哪些地方讓你最為感動?引發學生的自主表達。
2、學生依照自己的情感體驗,選讀相關語句,談感受。
(1)、當學生談到22位英雄英勇奪橋的壯烈場面時,課件相機出示課文第七自然中的關鍵語句,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戰斗場景,想象22勇士英勇奪橋時的壯烈場面,有感情朗讀。
(2)、當學生談到戰士們奮不顧身沖進火海的英勇場面時,根據學生的情感體驗,相機重點詞語的的意思,感受紅軍戰士在生死關頭的英勇無畏。(板書:沖)
3、借助課件,再現課文七、八自然段中所描寫的戰斗場面,升華情感,師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第八自然段。
[評析:在“奪”這一部分的教學中,抓住重點,避免繁瑣的分析,實現長文短教。突出的是文中的兩個壯烈場面,尤其是第一個場面,特別震撼人心,這一部分成為了師生共同體驗的重點。引導學生緊扣重點詞句,利用多媒體課件,讀中體驗,進入情境,感受紅軍戰士大無畏的精神。]
(五)、回歸整體。
1、師生共讀首尾兩個自然段,抒發情感。
2、再讀課題。師:多少年過去了,這個可歌可泣的故事永遠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讓咱們再讀課題。
[評析:教學首尾呼應,形成情感體驗的“磁場”,使學生由心底里為文中的故事所感動,心靈受到震撼,情感受到熏陶和感染。]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讀寫結合。
教學要求:體會文章語言表達的凝練、準確,以及場面描寫的真實與感人,并在動心動情的基礎上,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讀延伸到寫。
一、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進一步體會文章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
二、再讀課文,體驗情感,并聯系課外資料寫自己的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