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奪瀘定橋》說課稿
一、說教材飛奪瀘定橋這篇課文主要記敘了紅軍戰士為了渡過大渡河北上抗日飛奪瀘定橋時驚心動魄的戰斗。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紅軍戰士的英勇無畏,學習戰士們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緊緊圍繞飛和奪展開故事情節,結構條理非常清楚。全文分四個部分:1、為什么奪瀘定橋。2、是怎樣與敵人搶時間。3、紅軍怎樣奪天險。4、紅軍順利渡過大渡河。其中飛和奪的過程是全文的重點內容,飛強調神速,奪強調神勇,可謂飛中見智,奪中見勇。
二、說教學目標
1、認識目標:了解紅軍飛奪瀘定橋的經過,理解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的,領會作者用詞造句的準確性。
2、能力目標:學習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方法。
3、情感目標:學習紅軍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
三、說教學重點
(1)紅軍是怎樣搶時間、攻天險,奪下瀘定橋的;
(2)學習按事情發展順序記敘的方法。說它是重點是因為紅軍奪下瀘定橋的關鍵是要搶在敵人前頭,攻天險又最表現紅軍那種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本組訓練重點是“按一定順序寫”,故在教學中應重點突出這個訓練內容。
四、說教學方法
從中心思想入手,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的語言訓練;運用情景教學法,通過錄相,使學生進入情景,體會奪橋的難,紅軍的勇;運用啟發式教學,精心設計富有啟發生,針對性,層次性的問題;訓練以讀為本,以學為主,精心選擇運用與讀書相關的演示,講解、提問、議論等方法,使學生以讀促寫,以讀學寫。
五、說學習方法
充分運用讀、思、議、練的方法學習課文,做到以讀為本,注重讀的效果;通過學習課文的語言文字,領會奪橋的險,紅軍的勇;注重課堂交流,做到師生間交流,學生間交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同學投入到交流中,共同體驗成功的歡樂。
六、說教學過程(略)
因為在以下的板書設計是與教學過程相結合,所以在此從略。
七、說板書設計
在語文教學中,板書是一種被普遍采用的教學手段。在說課活動中,板書則是聽者了解說課者教學思路、教學過程,對教材的理解的深淺程度和估計教學效果的可視與語言。板書旨在啟發學生思考課文中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的知識,把握課文的脈絡、線索,并有助于記憶。
課堂上,先板書什么,再板書什么,要周密考慮。按什么順序板書,要根據教材的特點、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教學的實際需要來定。在教學《飛奪瀘定橋》時,我采用了板書設計與教學過程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課文內容的板書教學。如:在導入新課時,我介紹當時的時代說“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洲東布,大渡河沿岸的瀘定縣城西邊,有一座橫跨大渡河的鐵索橋,1935年5月,紅軍曾在這里與國民黨反動派進行一場激烈的戰斗。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4課《飛奪瀘定橋》(板書課題),審題:《飛奪瀘定橋》關鍵詞是什么?(板書“飛”“奪”)這樣設計讓學生明白“飛”和“奪”在課文中起到一定的作用,一目了然,簡潔明了。接著講讀第一自然段,這樣危險的瀘定橋,紅軍為什么要奪呢?(只有說明瀘定橋是紅軍的必經之路,所以北上必須奪下瀘定橋。(板書:北上抗日,必須奪橋,起因)。 紅軍為了北上抗日,必須奪取被敵人占領的大渡河的唯一通道——瀘定橋(畫面切入瀘定橋),可是敵人妄想阻擋我軍北上抗日,他們想出了什么詭計?我軍如何粉碎這一陰謀? 命令只要求“奪下瀘定橋”,那課題為何要說“飛奪瀘定橋”?(緊扣題眼飛和奪,顯示:搶時間, 攻天險)根據學生質疑的問題引導學生找出奪橋的原因,理解重點詞語"天險",學生讀書,屏幕出示大渡河地形圖,這一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奪橋的必要性。接著學習搶時間部分和學習攻天險部分.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語感,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讓學生生成對敵人的仇恨之情。這也是新課程標準中反復強調的語文教學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然后,引導學生學習奪橋時激烈的戰爭場面,感受到紅軍英勇的氣概。理解體會到紅軍在槍林彈雨中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這是故事的高潮部分(板書:不畏艱險,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經過)。課文最后的部分講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蕩蕩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結尾與開頭部分相呼應(第一自然段講決定奪取瀘定橋,結果渡過天險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線。這樣文章結構十分嚴謹。)(板書:渡過天險,奔赴前線,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