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早晨》第二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
教學目標
1、學習二2、3節詩歌,理解詩人情感。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展開想象體會情境。
重難點、關鍵
1、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人情感。
2、展開想象,領悟詩歌所描寫的情境。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師導生讀,這是一個下雪的早晨,雪下著,下著……
2、過度:在這個寧靜的下雪的早晨,作者浮想聯翩,請大家翻到教材109頁,我們接著學習作者想到的內容。
學習2、3節
(一)教學第2小節
1、自由朗讀第2節,思考:讀了這部分內容,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引導學生找出描寫小男孩所玩的詩句。)
2、學生交流印象最深的部分,為什么會對這部分印象深刻呢?
(引導學生找出詩人從哪些方面描寫小男孩,進行寫作指導)
3、根據生匯報情況,相機板書(想起夏天樹林里的小孩子:腳、臉、嘴、手、頭、眼……)
4、詩人通過這些方面為我們形象地描寫了一個在樹林里玩耍的孩子,你們以后在習作的時候,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請你靜靜地、慢慢地讀一讀這些描寫小男孩的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指名說想像到的情景。(學生自由讀描寫孩子的句子,想像。通過對重點語句反復朗讀,想像體會孩子的可愛。)
6、(小結情景),誰愿意把你看到的情景用朗讀展現出來?(指名讀)(引導評價朗讀)
7、(師讀他仰起小小的頭……)這里有一個省略號,你覺得詩人還有哪些話沒寫出來?(啟發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怎么捉?捉到了?眼睛?耳朵?神態?動作?)你能替詩人接著這句話把他捉知了的情景往下說嗎?(想像孩子捉知了的情景)
8、剛才大家通過朗讀和想像,對這個孩子有了很深的印象,你覺得他是一個怎 樣的孩子?(板書――可愛)
9、誰來把第2小節連起來讀讀,讓我們再來感受這個孩子的可愛形象?(朗讀指導)
10、你認為這個小孩是誰呢?詩人為什么會在這個下雪的早晨想到他呢?(猜測這個孩子是誰,揣摩詩人情感。詩人很渴望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詩人也希望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
介紹背景:這首詩寫于1956年,當時艾青在事業上遭受挫折,婚姻和家庭也很不順利,以至于他的心情非常壓抑。他多渴望擁有自由自在,純真美好的生活啊。所以看到眼前飄飛的雪花,他想到了這個活潑可愛的孩子,于是寫下了這首詩,表達了他那么地期盼美好純真、無憂無慮的生活。
(在理解不能深入之時,以簡練的語言談這首詩的創作背景,使學生更深入,更確切地把握詩人的情感。)
(二)教學第3小節
1、語言描述:雪還下著,詩人還沉思著――雖然我們很久沒有到樹林里去了,雖然這孩子并不知道我正在想著他,但我一直都記得他那鮮花一樣的小臉和很輕很輕的歌聲,想著他此刻在雪地里玩耍的情景。我多么盼望像他一樣無憂無慮,自由自在啊。
2、讓我們齊讀最后一小節,再次與詩人的心靈交流吧。(以既有的感情體驗充滿感情地朗讀、體會詩歌所要表達的感情。)
3、學到這里,你認為作者通過這個孩子的描寫,到底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感情呢?
4、是啊,詩人在他不如意時想到了這個可愛的孩子,在這個寒冷的冬日想起了夏天,我們也一樣,常常會在夏天想起冬天,又在冬天想起夏天,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誰來說一說你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