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的學習活動中動態生成
學生在概括主要內容進行交流時,還要介紹為什么要把這些內容放進去,你有什么經驗向同學們推薦,即在交流中還應感悟和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在交流中進一步建構自己的新經驗。如第一自然段,主要寫假日里,薩莎一家人去森林游玩。這是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幾個重要因素,概括時應放入。再如第二自然段,開頭具體描寫森林中的美好這一層意思與下段“突然大雨如注,爸爸讓雨衣給媽媽,媽媽讓雨衣給薩莎”關系不是太大,于是概括時應舍棄,保留主要要點;又如第三自然段至對話結束部分,應將對話場景與意思提煉成概括性的語言:在家人的影響下,薩莎將雨衣蓋在了薔薇花上。
(雖然這是學生一個閱讀的直覺思維過程,但學生在這一反思交流過程中也可得到以下幾點經驗:概括主要內容時(1)應聯系上下文確定文章要點(2)具體描述、與主要事情無關的要舍棄(3)對話部分轉換成間接敘述。學生在建立新的經驗后,在新的學習過程中不斷實踐嘗試,使之形成熟練的技能,這也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你正在瀏覽《老百曉在線》提供的文章〗
第二板塊設計流程與意圖:
學生讀書,大致經歷了以下幾步學習過程:一、感知理解文字內容,即知道文字承載的事實性知識。二、在閱讀中產生獨特的感受與情感體驗。此時順應這一讀書規律進行第二步操作,抓住文中關鍵語句朗讀體驗。
。ㄒ唬┎蹲街攸c,朗讀體驗。
1、師導語:同學們運用經驗自己概括出了課文的主要內容,文中哪一處句段最讓你感動?交流后師隨機出示:
。1)“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2)“現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
2、同桌分角色朗讀第三段起至課文結束,聯系課文內容想想兩句話分別是什么意思呢?
3、指名同桌朗讀,師點評:
聽你朗讀,還真像媽媽在耐人尋味地和薩莎交談呢!
你可真像那位自豪天真的薩莎呀!
4、讀悟句1,聽了媽媽的一番話,你想到了什么呢?
引導交流:在我們身邊有許多比我們更弱小、需要我們去幫助的人,我們應該主動去關愛他們,保護他們。
5、讀悟句2,聽了薩莎這番自豪的話語,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引導交流:誰都不應讓自己成為最弱小的,在他人眼中的弱小者,也能盡力去關心幫助比自己更需要幫助的弱小者,人得學會不甘弱小。
。ò鍟罕Wo弱小關愛生命不甘弱。
。ǘ┣楦猩A,書寫內心
聽著媽媽意味深長、薩莎充滿童趣的話語,我不禁想到了:───────────
(第一板塊主要承載了學習經驗的激活、豐富與提升,知識技能的建構、形成與運用的目標,那么第二板塊主要是學生通過角色體驗,交流感悟,讓內心情感得以豐富,提升其精神境界、豐富其內心世界,生成新的生活觀、價值觀。教學不是告訴,學生的發展,無論是人格發展還是智慧生成,都不是*外部力量生成的,而是憑借具體的語言材料,在其親身經歷的體驗活動中感悟而得的。學生在已讀懂主要內容的前提下,一定會情不自禁為薩莎的舉動而吸引,于是進行角色朗讀,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他的這份關愛弱小生命的高尚品質,為之感動,為之震撼,并在自己的內心悄悄樹立起自己的一座愛的豐碑,生成了自己關于愛的積極情感。